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阶段性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阶段性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时量:40分钟 分值:66分一、选择题(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和高原面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A.悬崖Ⅲ、悬崖I、悬崖Ⅱ、高原面 B.悬崖Ⅱ、悬崖I、悬崖Ⅲ、高原面C.高原面、悬崖I、悬崖Ⅲ、悬崖Ⅱ D.悬崖I、悬崖Ⅱ、悬崖Ⅲ、高原面 2.该地有利于悬崖发育的气候条件是( )A.西侧受为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河流侵蚀强 B.西侧为迎风坡,悬崖由陆地向海洋方向依次形成C.雨季昼夜温差大,土壤发育程度高 D.高温多雨,风化、崩塌强烈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海风 B.陆风 C.山风 D.谷风 4.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B.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D.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 5.与昆仑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年均风力更小 B.年降雪量更大 C.大气透明度更好 D.气压更低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为保证大豆和油料作物生产,提出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区域技术模式主要参数名称区域生产单元宽度(M)玉米大豆间距(M)玉米行数与行距(M)大豆带行数与行距(M)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套作模式Ⅰ2.0~2.20.60~0.652行,0.42~3,行距0.30~0.40春玉米—春大豆带状套作模式Ⅱ/Ⅲ2.2~2.40.60~0.652行,0.42.0~2.20.25~0.30夏玉米—夏大豆带状套作模式Ⅳ2.4~3.00.60~0.702行,0.42.0~2.20.25~0.30 6.为提高作物冠层受光率,各区域采用不同种植技术模式。不考虑品种差异,表中Ⅳ区域最有可能是( )A.黄淮海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7.下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是( )A.选择株高较矮,株型平展的玉米品种B.选择耐旱喜阳,分支较多的大豆品种C.玉米适时早播,大豆迟播,缩短共生期D.缩小行间距,扩大穴间距,密植提产 8.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主要效益有( )①提高光能利用率 ②增加农作物产量 ③降低病虫草害 ④降低劳动强度 ⑤减少水土流失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下图示意黄河宁夏段。黄河自中卫县的南长滩入境至石嘴山的麻黄沟出境。沙坡头至枣园为峡谷河段,河面较窄,只有冷冬年份才能封河,称为不常封冻河段。枣园以下河段河面宽广,为常封冻河段,常有凌汛发生。下表为枣园、石嘴山气温低于0℃日期。读下图及表回答下列问题。水文观测站枣园石嘴山气温低于0℃的日期大约11月28日至次年3月1日大约11月24日至次年3月7日 9.图示黄河干流的长度约为( )A.180千米 B.380千米 C.580千米 D.780千米 10.沙坡头至枣园河段非冷冬年份不封冻的原因是( )A.纬度低 B.水量大 C.流速快 D.地势低11.推测枣园至石嘴山河段开始出现凌汛的日期大约是( )A.11月24日 B.11月28日 C.3月1日 D.3月7日土壤冻融通常是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因季节或昼夜气温变化使得土壤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土壤冻结和融化的现象。研究发现,除纬度和海拔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历年冻土深度中的最大值)和土壤冻结日数还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植被覆盖度和腐殖质厚度等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季节性冻土地区不同海拔各站点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其中站点③④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 12.推测图示四个站点中冻结日数最多的是( )A.站点① B.站点② C. 站点③ D.站点④ 13.与站点③相比,站点④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是因为( )①积雪时间长 ②积雪厚度大 ③植被覆盖度较高 ④腐殖质层较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该地可能位于( )A.黄河源区 B.伊犁河谷 C.东南丘陵 D.松嫩平原下图是我国东南海滨某地略图,该地地形复杂,适合漂流运动,且瀑布较多,成为著名的旅游地。图中三个瀑布甲落差最大,丙落差最小,丙瀑布落差为3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乙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A.30米 B.40米 C.50米 D.60米 16.图示漂流河段平均流速由快到慢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一样快 C.③①② D.③②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1点1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卡帕多奇亚(下左图)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精灵城堡”(下右图)是这里最出名的景观,乘坐热气球俯瞰卡帕多奇亚和畅游精灵城堡是当地的主要游览项目。这些“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该区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较茂盛。(1)推测该地“精灵城堡”的形成过程。(4分) (2)从大气能见度和风速角度,推测乘坐热气球游览的最佳季节,并说明原因。(3分)夏季。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左图),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查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沟道中有多级淤地坝。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1)分析建淤地坝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的作用。(4分)
(2)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右图),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3分) (3)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流量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周考地理试卷答案1-10:CDCDB ACDBC 11-16:ADDBB D1.C 2.D【解析】1.根据该处的基岩为片麻岩可以得出,片麻岩属于变质岩,是花岗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而花岗岩为岩浆冷凝作用在地下形成,说明该地先经过了地壳抬升后才形成了高原面,结合图可以看出,后经外力作用,高原面面积减小,被切割成诸多孤立山丘,起伏增大;由材料“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可知,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悬崖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该地区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III;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I。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据图可知,该河流位于印度西南部地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A错误;根据材料“河流自东向西入海,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以及上题的结论可知,悬崖由海洋向陆地方向依次形成,B错误;雨季降水多,晴天少,昼夜温差小,C错误;由材料“高温多雨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该地高温多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强烈,有利于悬崖发育,D正确。故选D。 3.C 4.D 5.B【解析】3.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C正确。故选C。4.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图中主要位于南极地区,受极地东风影响,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A合理;当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B合理;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C合理;晴朗的夜晚或多云的白天下降风的强度较大,D不合理,符合题意。故选D。5.长城站位于西风带,昆仑站受极地高压控制,因此长城站年降水量更大、风力也更大,因此B正确、A错误。昆仑站降水少、海拔高,使得大气透明度好,C错误。昆仑站虽然处于极地高压范围,但海拔在4000以上,空气稀薄,因此气压低,D错误。故选B。 6.A 7.C 8.D【解析】6.根据题干分析可知,Ⅳ地区主要种植夏玉米和夏大豆,而黄淮海地区主要是冬小麦和夏玉米或夏大豆轮作,与Ⅳ地区种植模式相同,A正确;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合种植夏玉米和夏大豆,BD错误;西南地区多高原山地,适合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土地面积较小,而Ⅳ地区生产单元宽度最大,对土地面积要求较高,与西南地区情况不符,C错误。本题应选A。7.株高较矮玉米品种产出的玉米棒相对也会比较小,不利于提高玉米总产量,A错误;分支较多的大豆品种,其植株由于分支较多,会挤占植株生长空间,不利于与玉米复合种植,B错误;玉米适时早播,大豆迟播,缩短共生期,延长玉米生长期有利于品质的提高,缩短共生期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C正确;缩小行间距密植提产会挤压农作物生长空间,不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D错误。本题应选C。8.玉米和大豆植株高度不同,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光照,①正确;两种作物同时种植,提高了农作物的总产量,②正确;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由于枝叶茂密,覆盖了地面,能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单一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减产,③正确;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使农作物密度和数量增加,使劳动强度增加,但是能够使农作物生长期时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水土流失,④错误,⑤正确。故本题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点睛】玉米和大豆共同种植,由于枝叶茂密,覆盖了地面,能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抗旱能力。大豆根上有根瘤菌寄生,能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制造成氮肥,这些氮肥一部分被大豆吸收,另外一部分可以供给玉米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总产量。 9.B 10.C 11.A【分析】9.图示黄河段跨约2.5个纬度,将其拉直约3个多纬度,赤道上1个经纬度跨度=111km,综合计算该段黄河长度约380km。选B正确。10.沙坡头至枣园河段为峡谷河段,河面较窄,流速快不易结冰。选C正确。11.由表格资料气温低于0℃的日期可知,枣园至石嘴山河段出现凌汛的日期最早应是11月24日。选A正确。12.D 13.D 14.B【解析】12.读图可知站点④的海拔最高,因此当地的气温最低,因此当地土壤冻结时间较早,融化时间较晚,因此④冻结日数最多,D正确,排除ABC。故选D。13.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植被覆盖和腐殖质厚度等相关。站点④海拔较站点③高,气温应较低,但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站点③浅,这是因为站点④的土壤温度较站点③高,说明站点④的积雪厚度大;由材料可知,站点③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站点④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草原,站点④植被覆盖度较站点③高、腐殖质厚度较站点③大,对土壤的保温作用较强。综上,②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14.黄河源区在青藏高原上,图示海拔不符合,且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广布,植被类型为高寒植被,A错误;根据图文材料,站点③和④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草原和温带草原,伊犁河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海拔较低处为温带荒漠草原,符合题意,B正确;东南丘陵地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无季节性冻土分布,C错误;我国松嫩平原海拔在300米以下,与图中海拔不符合,D错误。故选B。【点睛】海拔较高,气温低,土壤结冻时间早,融化时间晚,冻结期长;积雪时间长,反射太阳辐射,且积雪导热作用差,土壤得到的热量少,导致土壤冻结时间长。 15.B 16.D15.由材料可知丙地瀑布落差最小,甲瀑布落差最大,丙落差最小,丙瀑布落差为30米,所以乙瀑布的落差应大于30,但由于甲、乙瀑布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所以两个瀑布高差的和小于100,所以乙瀑布的高差一定小于50,同时应大于30,否则乙瀑布的高差将大于甲,则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16.①②③三段河流都是自100m等高线高度流入河流,其中①和②注入河段偏上游,因此①②河段高差小于注入下游河段③,故③高差最大,流速最快;①河段等高线较②河段稀疏,而且距离比②河段长,可知①河段流速慢于②河段。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17、(1)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早期的凝灰岩上;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玄武岩出现裂隙;外力沿裂隙风化、侵蚀;玄武岩保护了下方的凝灰岩,最终形成石柱。(4分)(2)夏季。夏季这里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欣赏美景;风速小,热气球飞行稳定安全。(3分)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精灵城堡”的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且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因此,“精灵城堡”的形成首先经历了凝灰岩的形成,随后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早期的凝灰岩上。“精灵城堡”的外在形态为尖塔状的石柱,说明其形成遭遇了外力的风化及侵蚀作用。具体而言,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玄武岩出现裂隙;外力沿裂隙风化、侵蚀;玄武岩保护了下方的凝灰岩,最终形成石柱。(2)乘坐热气球需要有安全稳定的大气环境,确保热气球的飞行安全。据图可知,卡帕多奇亚位于40°N附近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随着直射点北移,当地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欣赏美景;同时副高控制下,风速小,热气球飞行稳定安全。18.(1)淤地坝拦蓄上游洪水和泥沙,削减洪峰,降低下游洪灾风险;形成水库,增加当地灌溉用水;淤积后形成的平地,增加当地耕地;保持水土,提高农田生产力。(4分)(2)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3分)(3)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1分),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1分);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1分),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1分)。(共4分)解析:(1)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具体做法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之后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农耕地面积,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起到泥沙拦截、防洪减灾的作用。(2)“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3)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9月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时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 PDF版,共5页。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