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1级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学科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岩层中发现很多生物化石。嶂石岩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石家庄西南的赞皇县境内,是太行山森林公园精华所在,发育了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下图示意嶂石岩的奇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嶂石岩景区的岩石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与嶂石岩地貌景观的形成直接相关的内力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水平挤压 C.岩浆喷发 D.垂直抬升
3.该山峰地带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 B.重力坍塌 C.地震 D.火山喷发
“石蛋”地貌是花岗岩岩体的球状风化产物。图a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b为澳大利亚“石蛋”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戊岩石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常见的岩石主要有( )
A.板岩、大理岩 B.砂岩、石灰岩
C.砾岩、白云岩 D.页岩、玄武岩
5.图中序号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可能形成“石蛋地貌”的岩石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风的搬运能力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不同,以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如左图)。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风蚀蘑菇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貌景观所在区域的显著地理特征是( )
A.地势陡峻多滑坡 B.河流多出现春汛
C.大风持续时间长 D.多发育酸性土壤
8.与蘑菇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一种风力搬运方式是( )
A.悬移 B.跃移 C.蛹移 D.磨蚀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数字为岩层编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图中构造地貌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背斜山 B.乙处为向斜谷
C.丙处为向斜山 D.丁处为背斜谷
10.图中四地,不适宜选做水库坝址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丹霞地貌的岩石物质基础为红层,其典型形态特征为红色陡崖坡。美国宰恩国家公园拥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公园内岩层有四个不同时期形成的红层,组成宰恩国家公园主崖壁两侧红层的沉积物形成于干热的地质环境。图1、图2为沿两条不同纬线所做的宰恩峡谷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西侧起点经度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据资料推测,组成宰恩国家公园主崖壁的岩石是( )
A.冰川堆积物形成的砾岩 B.风力沉积物形成的砂岩
C.海浪堆积物形成的石灰岩 D.流水沉积物形成的页岩
12.图2所示区域较图1所示区域( )
A.靠近河流上游,冰川侵蚀地貌更普遍 B.靠近河流上游,流水侵蚀地貌更普遍
C.靠近河流下游,冰川侵蚀地貌更普遍 D.靠近河流下游,流水侵蚀地貌更普遍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上午11时的天气状况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区所在半球及可能位于高压脊附近的分别是( )
A.南半球X B.北半球L C.南半球Y D.北半球Z
1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MN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15.图示0①②③④四点中,最有可能出现风雨交加天气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共四个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为某区域12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甲地天晴多日,但气温较低。
(1)推测在图示时刻之前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并说明理由。(6分)
(2)简述甲地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特点。(4分)
(3)此时甲地气温上升明显,试分析原因并说明该现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太行山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千米。发生在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太行山强烈隆升,山前华北平原相对下沉,经过数百万年的锤炼,太行山终于产生。太行山脉的地质基底是复式单斜褶皱,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1500-2000米,形成东陡西缓的地貌形态,在太行山脉东部多阶梯状的断崖。太行山脉东西走向的横谷,当地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称,为东西交通重要通道。下左图为太行山脉东部的断层地貌图,下右图为太行八陉位置图。
(1)结合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分析太行山脉西缓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4分)
(2)从断层构造与岩性角度,解释太行山脉东部多阶梯状断崖的原因。(4分)
(3)分析“太行八陉”的形成与河流的关系。(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在右图中断层处用“→”标注岩体的运动方向。(2分)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4分)
(3)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6分)
19.锋面是常见的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说出图中L处的天气状况,并说出判断理由。(3分)
(2)根据图示信息,从天气系统名称、锋面雨带位置、锋面雨带范围三方面列表比较LX和LY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4分)
(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移至B地东部,简析在此期间B地的天气状况会发生哪些变化。(4分)
(4)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锋,冬季,昆明准静止锋并非“静止”,常出现白天北移、夜晚南撤的现象。试从大气受热状况角度分析其成因。(4分)
2021级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学科试题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1.由材料可知,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结合三大类岩石特征可知,砂岩属于沉积岩,故嶂石岩景区的岩石属于沉积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由材料可知,嶂石岩景区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受构造运动影响,间歇性垂直抬升,使本区的地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是垂直抬升,D正确;变质作用和水平挤压难以使低地的沉积岩直接出露,形成陡峭的岩壁地貌,A、B错误;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地貌,不能使沉积岩直接出露地表,C错误,故选D。
3.该地貌由陡峭的砂岩组成,在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岩石易破碎,发生重力坍塌等地质灾害,B正确。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暴雨、山洪和大量松散堆积物,该山峰地势陡峭,不易堆积,A错误;该地位于太行山地区,不属于火山地震带,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
4.A 5.C 6.C
【解析】4.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为板岩和大理岩。A项正确。砂岩、石灰岩为沉积岩,B错误。砾岩、白云岩为沉积岩,C错误。页岩为沉积岩,玄武岩为岩浆岩,D错误。故选A。
5.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判断,图中①为高温熔化;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④为岩浆冷却凝固作用。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由材料可知。图中的“石蛋”地貌是花岗岩长期遭受风化的结果。图中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侵入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花岗岩为侵入岩。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三大岩石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代表: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沉积岩代表: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代表:大理岩、板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7.C 8.B
【解析】7.读图可知,该地貌景观为风蚀蘑菇,所在区域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大风持续时间长,C正确。多沙漠、戈壁,地势起伏较小,A错误。河流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多出现夏汛,B错误;多为碱性土壤,D错误。故选C。
8.蘑菇石地貌景观下部侵蚀强烈,主要是风沙磨蚀造成的,由左图可知,跃迁方式含沙量为70-80%,含沙量大,磨蚀强烈,与蘑菇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关系最密切,AC错误,B正确。该题要求选择风力搬运方式,D错误。故选B。
【点睛】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9.D 10.B
【解析】9.甲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乙处两侧岩层有明显位移是断层,B错误。丙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但并没有形成山地,C错误。丁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形成山谷,D正确。故选D。
10.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乙处为断层构造,断层处地质不稳定,且裂隙发育易渗漏,不宜建设水库大坝,所以不适宜选做水库坝址的是乙,所以B正确。甲、乙、丙三处不是断层,可以做水库坝址,ACD错误。故选B。
【点睛】背斜是褶皱构造的向上拱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老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侧(翼部)依次出露为新岩层。背斜在地貌上的表现不一定是高地,如果背斜是构造上的突起,其地形表现为山脊突起的背斜山;当褶皱形成以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背斜轴部所在就变为地形上的背斜谷。辨别背斜应根据岩层的新老顺序和对称或重复出露等征来确定。向斜是褶皱构造向下弯曲拗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较新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翼依次出露为老岩层。向斜构造在地形上多表现为谷地,也可能成为高地。
11.B 12.D
【解析】11.由资料可知,“组成宰恩国家公园主崖壁两侧红层的沉积物形成于干热的地质环境”,据此可推测其形成时最可能是干热的沙漠环境,普通存在风力搬运沉积的沙粒。这些风力沉积物再经过漫长的固结成岩可形成红色砂岩,B项正确,ACD错。故选B。
12.丹霞地貌主要为河流侵蚀地貌。观察图中剖面图,与图1相比,图2所示地区海拔普遍变低,宰恩峡谷西侧高原沟壑变多,山地变矮,可能是长期遭受流水侵蚀所致。特别是宰恩峡谷变宽,河底海拔降低,可推断其更靠近河流下游,D项正确,B错;与图1相比,图2所示地区海拔普遍变低,且国家公园主崖壁两侧“红层的沉积物形成于干热的地质环境”,形成冰川侵蚀地貌的可能性不大,AC错。故选D。
【点睛】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③高山、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13.D 14.A 15.C
【解析】13.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中的气旋气体呈逆时针转动,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所在北半球,A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Z地区中间气压高,两边气压低,所以Z为高压脊附近,D正确。L在气旋中心的附近,B错误,故选D。
14.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MN沿线近地面气压从M到X气压降低,从X到Y之间气压先升高再降低,而从Y到N气压逐渐升高,而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变化相反,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③位于气旋中心,上升气流较为强烈,所以可能出现风雨交加的现象,C正确。①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风雨交加的现象,A错误。②④位于气旋中心外围,主要受水平风的作用,没有上升气流,所以不会出现降水现象,不容易出现风雨交加天气,BD错误。故选C。
【点睛】高压脊是水平气压场上等压线向气压较低一方突出的脊状部分。三面气压较低而一面气压较高的天气系统,简称脊,高压脊内气候较弱。常伴有辐散和下沉运动,天气晴好。高空高压脊线可以分成三类:南北幅度甚大的脊线(尖脊),中等幅度的脊线(中等脊),和浅脊,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个例。根据云系的宽度以及云区前部边界的特征,可以判断高空高压脊线振幅大小和脊区宽狭程度。高压脊是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突出的部分。在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气压沿脊线最高,向两边递减。脊附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脊。
16.(1)3个。(2分)理由:在图中东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在左右两个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2分)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2分)
(2)甲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2分)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分)
(3)原因: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2分)等压线稀疏,气流稳定,风力弱。(2分)影响:甲地天晴多日,风力弱,加上冷空气的挤压,尘埃和被污染大气不易扩散,直接影响人体呼吸道健康。(2分)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12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天气变化特点与锋面数量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在图中东部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由于该地区纬度向北增加,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北半球,所以气旋逆时针旋转,在左右两个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出现锋面气旋,由于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所以在图示时刻之前该区域的锋面数量是3个。
(2)主要从冷锋过境时与过境后的角度来分析。从冷锋过境时的角度来说,在冷锋过境时甲地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从冷锋过境后的角度来说,冷锋过境后甲地区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甲地气温上升明显的原因主要从暖气团与风力的角度来分析。从暖气团的角度来说,由于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暖气团挤压到狭窄的区域,导致该区域暖气团集聚增温。从风力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等压线稀疏,所以气流稳定,风力较弱。甲地气温上升明显的影响主要从大气不易扩散的角度来分析,由于甲地区晴天日期较多,并且风力较弱,同时由于冷空气的挤压作用,导致尘埃和被污染的大气不容易发生扩散,所以会影响到人体的呼吸道健康。
17.(1)黄土高原为风力沉积而成的高原,携带大量沙尘的西北风被太行山阻挡,风力下降,大量的粉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大量的粉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形成黄土高原后地势抬升,使得西侧坡度减缓。(2分)
(2)太行山东侧为断层构造,断层形成后,华北平原相对下沉;(2分)断层处岩石破碎,因为外力侵蚀。(2分)
(3)太行山东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发育,水量大;(2分)太行山东侧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太行八陉” (2分)
【分析】本题以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地质资料及“八陉位置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知识点为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1)冬春季节,强劲的西北风将粉尘向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风速减弱,大量的粉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形成世界黄土分布最深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抬高当地地势,与太行山相对高差减小,坡度减缓。
(2)“发生在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太行山强烈隆升,山前华北平原相对下沉”,说明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沿断裂面下陷,形成陡崖;断层发育处,岩层破碎,风、流水等外力侵蚀,使地表起伏加剧。
(3)“陉”是指山脉中断之处的自然通道,在千里太行山的山脉之间,有八条峡谷,史称“太行八陉”。读图可知,许多条河流自山西高原的山间发源,向东流去,然后,穿越太行山,流入河北平原。太行山东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受降水影响,河流流量较大;太行山东侧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因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太行八陉”。
18.(1)如下图所示。(2分)
(2)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2分)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2分)
(3)北侧颗粒物较小。(2分)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2分)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2分)
【分析】本题以渭河的形成等相关材料为载体,涉及断层地貌、内外力与地貌的形成、外力搬运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区域岩层断层,秦岭所在岩层断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断裂下沉,绘制如下:
(2)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外力的角度来说,区域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流,而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形成较深的沟谷,加剧流水下蚀,下蚀至地下含水层以后,可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发育成为河流。所以渭河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注意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
19.(1)天气状况:阴雨。(1分)位于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阴雨天气。(2分)
(2)LX是冷锋,雨带位置位于锋后,雨带范围小;(2分)LY是暖锋,雨带位置在锋前,雨带范围大。(2分)
(3)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移至B地东部,此期间B地的天气状况变化:
气压变化:气压先降低后升高。(1分)
气温变化:气温先升高后降低。(1分)
降水变化:降水先增多后减少。(1分)
风向变化: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1分)
(4)白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增温快,暖气团势力增强,南部暖气团主动向北部冷气团移动,锋面向北移动。(2分)夜间地面辐射降温,冷气团势力增强,北部冷气团主动向南部暖气团移动,将锋面向南推进。(2分)
【分析】本题以锋面气旋为材料,设置了4个小题,涉及到锋面、气旋的天气状况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图中L处受低气压(气旋)控制,天气状况为阴雨天气,气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辐合,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水汽随着上升容易冷凝形成阴雨天气。
(2)图示风向向右偏转,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LX位于左侧,锋面系统是冷锋,锋面雨带位置位于锋后,锋面雨带范围较小;LY位于右侧,锋面系统是暖锋,锋面雨带的位置在锋前,锋面雨带范围较大。
(3)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移至B地东部,此期间B地的天气状况变化:气压变化:低压中心的从B地西部移动到东部,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气温变化: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变化:暖锋、气旋、冷锋带来降水,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故降水先增多后减少。风向变化:如图所示,低压中心向东部移动,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4)冬季,昆明准静止锋白天北移、夜晚南撤的现象,可以从大气受热状况角度分析。西南部的昆明一侧吹西南风为主,为暖气团控制,白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增温快,暖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在暖气团的推动下,锋面向北侧的冷气团移动。位于东北部的贵阳一侧吹东北风,为冷气团控制,夜间地面辐射降温,导致冷气团势力增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将锋面向南推进。
168,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68,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郓城第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七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和答案详解: 这是一份山东省郓城第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七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和答案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