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朗读感知,乐聊故事,表演人物,巧知字词,问题讨论,挖掘主旨,评价延伸,解读文化,齐读课文,余音绕梁,布置作业PP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陈太丘与友期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对我这位新老师一定很好奇吧?告诉你们,我有一个特异功能。我能凭你一句话,可以推测你是哪种性格的人。信吗?那就来试一试吧。我先来说个情境,你们要说出自己的第一反应:假如这个周六,你和你最要好的朋友约好了早上9点一起出发去登学校后面的那座山。可是过了9点,你的好朋友还没有来,你会怎么办?(生答)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真是个性十足啊。咦,早在一千多年前,有两个好朋友也相约了,后来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吧!〖或,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曾被人失约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开小火车)?早在一千多年前,有两个好朋友也相约了,后来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吧!〗二、朗读感知,乐聊故事1、欲知故事详情,请自由读课文。2、和老师聊聊:(1)刚才穿越时空你看到了吗?是哪两个朋友相约?===陈太丘和友人。(2)师:陈太丘是他的本名吗?===不是,真名是陈shi 。太丘是地名,是他在这个地方当过县令。(古文常识:古人喜欢以官职名称称呼人)。友人可否有称号(怎么没称号)?===?(偷偷告诉你:比陈太丘官高两级)(3)师:两人相约的结果怎样?你从哪句话读到这点信息?===PPT: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指名读,注意句读。PPT: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指名翻译(注意:A、补充省略成分,“友过中不至,及丘去后,友乃至。”B、落实重点字词:去、乃、至等)-→齐读-→去掉句读,读出停顿。-→闭上眼睛背诵这句。〖(比如:古代说“去五中”是什么意思?===离开五中。现在说“去五中”是什么意思?===到五中去。可见,这个词古今异义〗三、表演人物,巧知字词1、师:下面精彩开始,再次穿越时空,化身来到当时情境。PPT:同桌两人表演友人与元方,注意:A、尽量用本地话(或尽量用现代文)。〖先弄懂句子意思,用本地话该怎样说。〗B、尽量接近对话原意。C、尽量模拟人物语气、关键的神情和动作。两人上台表演。PPT:四组评委的任务:第一、二组:听他们的对话是否把最难翻译的词句都处理好了? 第三、四组:请关注他们每一句对话的语气及神情是否有变化?表演的关键动作是否都到位?2、两人表演后(1)在评价中落实字词【师:他们表演时下列字词是怎样理解的?】(适当板书),如:“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可解释为“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可解释为“你父亲”。 “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可解释为“我爸爸”。 “委、不、引、顾”(2)明确朗读:A、客的两处语言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第一处:询问,很客气。第二外:愤怒,音调很高。B、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第一处:很有礼貌,客气的说。第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词严。3、还原文言文,师生对话,男女对话,反复朗读,读出语气,语调,神态。四、问题讨论,挖掘主旨1、你觉得“元方入门不顾”该不该?(为什么说该?为什么说不该?即评价友人)===演友人者谈,演元方者谈,其余生谈。预设:A、“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礼了,客人已经知错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这不也失礼吗?B、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一个大人能放下架子主动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不应该不给别人台阶下。友人勇于向孩子认错而应受到我们的尊敬,不要得理不让人。C、我认为这是元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应该!他言而无信,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哦,人家对粗野,你也粗野对他;人家对你失礼,你也失礼。是这样的意思吗?但我们还要注意到元方只有七岁?===D、元方毕竟只有七岁的孩子,情感易外露,不知道虚伪,心里怎么想就怎样做,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体现他的童真童稚。我们不能求全责备。2、师小结:是啊,拥有信和礼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信和礼是立人之本。(板书:“信”“礼”“人”)资料PPT: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PPT:一个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歌德。五、评价延伸,解读文化1、师:回过头再来看元方的言行,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哪儿看出来。预设:“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他很有教养,指出大人的错误,是个知书达礼的人。这句话还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质吗?===元方很勇敢,面对父亲的朋友,只有七岁的他,敢跟大人讲道理。(板书:正直不阿、率性而为)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仅是父亲的朋友,是元方的长辈,而且是坐着车来的,可见他的身份不一般。客人当的官,比陈太丘官高两级。因此,元方的勇敢表现在面对长辈,面对权贵,他据理反驳。2、师:古时一个七岁的小孩,尚能表现出如此的刚正不阿,正直坦率,不畏权贵,真让我们佩服。其实这种刚正不阿,正直坦率,不畏权贵是当时魏晋时候社会的一种风气,请看PPT:《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汉末魏晋时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的一个时代。人的个体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开始觉醒,当时有一股世风,文人都追求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品格,显现出正直坦率的一面。其中有管宁割席绝交,王献之拒不题字,何充直言不讳在酒席上说自己的上级为官不正等故事。鲁迅先生曾赞誉《世说新语》为“名士的教科书”。六、齐读课文,余音绕梁1、师:是的,人生在世,一旦失去了“信”和“礼”,往往会迷失自我的生命意义。带着这些思索,最后一次入情入境地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2、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努力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PPT:以信做人 以礼待人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七、布置作业PPT:1、背诵课文,并将故事广为传播。2、有兴趣的选《世说新语》的几则来读一读。3、续写故事:友人第二天见到了陈太丘,…… 〖准备内容:一、学贯古今。师:下面老师考考你们,不仅考它在课内的意思,还有它在课外的意思,也就是第五招。你来说说一下它的意思。PPT:“与友期行”——“不期而遇”,约定。“太丘舍去”——“舍近求远”,舍弃。(我不仅发现同学们反应快,而且记得快。边学边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太丘舍去”——“去世”,离开。(比如:古代说“去码头”是什么意思?===离开码头。现在说“去码头”是什么意思?===到码头去。可见,这个词古今异义。)“入门不顾”——“瞻前顾后”,回头看(看来都难不倒同学们,大家都很聪明)师:古代有许多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在成语和现代汉语中还有运用,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来做注释,学会融会贯通,理解起来就更快更好了。〗二、拓展阅读(一)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③。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④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⑤。魏于是乎始强。①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小官吏。 ③雨:下雨 ④焉:哪里。⑤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国君?===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他为人信守诺言,凡与人约定的事,即使是对下级官吏也一定守约。魏为什么“于是乎始强”?===魏文侯冒雨赴约而取信于虞人,而且还取信于天下了。——文侯对一个小官吏尚且如此守约,对其他人也必然是如此。他之所以能守约,是因他尊重人。而他尊重人,是由于他为人能礼贤下士,故多得贤助,上下一心,建设国家。他曾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令,在这些贤臣的辅佐下,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魏国成为当时强国。虞人只不过是一个掌管山泽的小官吏,约定期猎那天,遇雨本可改期,即使文侯不来,虞人也可料到,不会怪文侯不来,但是文侯还是冒雨赴约。这消息一传开,全国臣民都敬佩文侯是个很讲究信用的人,因而他的信誉更大了。秦曾欲伐魏,有人劝说:“魏君贤人是礼,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这一则故事告诉我们,与人约定,或答应人家的事,必须照办而决不能失信。因为信誉是人之本,有了信誉,做任何事情都好办。如果言而无信,也就失去了信誉,也就失去了做人之本。因此,人活在世上必须重信誉,重信誉就必须言出必行。 (二)《世说新语》中的一则短文年仅七、八岁的谢安石认为滥用灌酒的刑罚是不对的,极同情老翁的遭遇,所以站出来劝止。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显露了很可贵的“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品质。三、课外阅读。曾子杀彘济阴之贾人〗 板书:陈太丘与友期 人信 礼 去,离开; 乃,才 正直不阿 不,通“否”率性而为 引,拉; 不顾,不回头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疏通文意,感知文本,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试读背诵,布置作业,课堂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仔细研读,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