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742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742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学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742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学案
展开一、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
2.干旱灾害
(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❷
(3)分布
(4)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❶洪涝是洪水和涝渍的统称,洪水是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泛滥的现象;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的现象。
❷干旱与旱灾的关系:只有出现干旱后才会形成旱灾;干旱地区的旱灾并不一定严重。
❸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一旦降水不足,出现干旱,势必会造成旱灾灾情。
3.台风灾害
4.寒潮灾害
(1)定义: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
(3)危害: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❺
二、地质灾害
1.地震灾害
(1)定义: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地震构造
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弧线DE为等震线。
(3)震级和烈度
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以有多个烈度。❻
②烈度的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4)分布
①世界: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②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5)危害:房屋倒塌,破坏道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2.滑坡
eq \a\vs4\al(❼)
❹台风也会带来一些有利影响,如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干旱;同时可起到降温消暑的作用。
❺寒潮的好处:寒潮引起的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除带来各种危害之外,还会带来降水、缓解干旱,杀死害虫和病菌,驱散雾霾、净化空气,带来风能资源等。
❻震级是地震能量大小的反映,震极相差1级,释放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地震的破坏程度,受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素影响,各地的烈度不同。
❼滑坡多发生在山体表面,泥石流多发生于沟谷且伴有大量水流。
3.泥石流
eq \a\vs4\al(❽)
❽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如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被保护,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弃土、弃渣的堆放,也会造成泥石流。
考点一 气象灾害
(2020·上海高考)城市洪涝是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金奈是印度的第三大商业和工业中心,平均海拔160米,中心城区海拔仅6.7米,基础设施落后,洪涝多发。
(1)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金奈洪涝多发原因。
(2)比较金奈1980-2010湿地和已开发面积变化,并分析其对洪涝影响。
【获取信息】
①金奈平均海拔160米,中心城区海拔仅6.7米,基础设施落后。
②金奈位于沿海地区,东临孟加拉湾。
③图1显示金奈河流分布和湿地与已开发区域面积的变化。
④图2显示金奈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解析:第(1)题,根据信息④可知,金奈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0-11月降水量大且集中;夏季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影响,带来大量降水。根据信息①可知,金奈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根据信息②③可知,金奈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流域面积广,容易造成短时水量增加;夏季受季风影响,沿海地区容易造成天文大潮,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加剧涝灾发生。第(2)题,根据信息②③可知,金奈湿地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湿地和已开发面积变化对洪涝影响表现在:湿地减少,蓄洪区面积减少,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汇水速度快,增加了洪涝发生的概率。
【尝试解答】(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在10到11月;夏季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影响。
地形: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
河流: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容易造成短时水量增加;沿海地区容易造成天文大潮,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
(2)变化:湿地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
影响:湿地减少,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加剧;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增加了洪涝发生的概率。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2.空间分布规律
洪涝灾害的成因
1.主要自然因素
2.主要人为因素
气象灾害的相关性
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2019·浙江4月选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为(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1.D 2.B 解析:第1题,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第2题,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黄浦江流经地区地势低平,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地下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
(2020·北京模拟)下图为2019年8月4日至13日台风“利奇马”的移动路径。读图,完成3、4题。
3.台风“利奇马”( )
①生成于西北太平洋 ②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③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④势力先增强后逐渐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8月10日23时前后,台风“利奇马”给上海带来的影响是( )
A.强劲西风,毁坏通信设施
B.诱发海啸淹没海岸
C.阴雨连绵,导致城市内涝
D.造成航班停飞延误
3.C 4.D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台风“利奇马”生成于西北太平洋,①正确。根据图中的时间可判断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②错。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逆时针辐合,③错。台风势力先增强,遇到陆地阻挡后逐渐减弱,④正确。第4题,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危害为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航班停飞延误,D正确。台风位于上海西侧,会给上海带来大风天气,但不是西风,应该是偏东风,A错。海啸是由地震引起的,台风不会诱发海啸,B错。台风带来的暴雨,不会带来阴雨连绵天气,C错。
考点二 地质灾害
(2020·天津等级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图1 贵州省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图2 贵州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
【获取信息】
①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
②图1显示贵州省及周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③图2显示贵州省年降水量较大。
解析:结合信息①②可知,川、滇、黔交界处地形崎岖,山地坡度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表多碎屑物。结合信息③可知,川、滇、黔交界处年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尝试解答】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多碎屑物。
地震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2.震级和烈度的对比
3.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
(1)两者的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具有突发性。
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
③人类活动的工程建设和植被破坏可诱使其发生。
④都会对农田、道路、建筑物等造成破坏。
(2)两者的不同点
2.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点
3.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2020·河南联考)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通常指百年左右),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地震的最大烈度,称为地震基本烈度。通常对大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鉴定,称为地震烈度区划。下图为我国台湾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据此完成1、2题。
1.台湾地震基本烈度( )
A.花莲小于台北 B.台东小于新竹
C.台北大于嘉义 D.嘉义大于高雄
2.台湾地震基本烈度最大的区域及其形成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南部-受洋流影响大
B.西部-地形平坦
C.东部-距板块边界近
D.中部-海拔高
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花莲地震基本烈度为9-10,台北地震基本烈度为7-8,花莲大于台北,A错;台东地震基本烈度为9-10,新竹地震基本烈度为7-8,台东大于新竹,B错;台北地震基本烈度为7-8,嘉义地震基本烈度为9-10,台北小于嘉义,C错;嘉义地震基本烈度为9-10,高雄地震基本烈度为7-8,嘉义大于高雄,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台湾地震基本烈度最大的区域为东部地区,因为该地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地震基本烈度大,故选C。
3.印度尼西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结合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印度尼西亚交通建设有哪些地质灾害?请选出一个说出成因。
解析: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附近,空气对流运动强,降水强度大;印度尼西亚为岛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印度尼西亚地震多发,岩石破碎;上述条件有利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形成。
答案:地震: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消亡界,地壳运动活跃。
崩塌、滑坡、泥石流: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岛屿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起伏明显;地处板块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堰塞湖是指山崩、泥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探究思路】
[探究思路一] 地震对堰塞湖形成的影响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造成牛栏江发生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距离下游的鲁甸县龙头山镇仅8.2千米。下图为牛栏江堰塞湖图。
[问题]
为什么地震发生后该地区形成了堰塞湖?(综合思维)
提示:该地区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诱发山体塌方、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探究思路二]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对堰塞湖形成的影响
雅鲁藏布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易贡湖流域局部地区地形图。
[问题]
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说明,历史上易贡湖多次形成和多次消失的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提示:多次形成:易贡河两岸山体陡峭;地质活动频繁,地表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降水丰富,暴雨多;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滑坡体和泥石流堵塞河道拦水形成易贡湖。
多次消失:堰塞坝阻挡来水(或下一次滑坡和泥石流产生大量堆积物进入湖区),导致湖水不断上涨满溢,从而引发溃坝;溃坝后,湖水外泄导致易贡湖消失。
【研究结论】
1.地震多发区,地震常诱发山体塌方、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2.山高谷深,降水丰富,河流众多的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导致江河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案例应用】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因连续降水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到12日上午,堰塞湖蓄水量超过5亿立方米,给金沙江沿线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下图为金沙江堰塞湖示意图。
简述此次金沙江超大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解析:此次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主要与连续降水导致的山体滑坡有关,堰塞湖面积超大主要与滑坡形成的堰塞体体积大、金沙江上游来水多有关。
答案:连续的降水致使坡面物质不稳定;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滑坡体进入河道并淤塞河道;阻止河水下泄,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升;滑坡形成的堰塞体体积大、厚度大,金沙江上游来水多且急,堰塞湖水位迅速上涨,因而形成超大堰塞湖。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利用资料,认识典型区域的自然灾害类型。
综合思维:通过灾害实例分析能正确分析气象与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地理实践力:搜集气象与地质灾害的资料,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
[知识体系导图]
定义
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的现象 ❶
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
危害
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等;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我国的洪涝灾害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世界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我国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❸
定义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分布
世界
西北太平洋海域
我国
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危害
台风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❹
世界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甚至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我国
冬半年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定义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定义
山区沟谷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条件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危害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因素
影响
流域
状况
降水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
状况
支流多少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
入海口狭窄
因素
影响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占用河道
发生洪水时,排泄不畅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震级
烈度
定义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等级
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影响因素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到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质量的影响
分类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滑坡
泥石流
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山地沟谷中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
较大
较小
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
可以无水的参与
必须有水的参与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3讲 地质灾害(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3讲 地质灾害(含解析),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2讲 气象灾害(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2讲 气象灾害(含解析),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7章 课时41 地质灾害(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7章 课时41 地质灾害(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