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省双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年10月高二地理学科月考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35题,前10道10分,后25道2分,共60分)
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 1:1 B. 1:5 C. 2:5 D. 3:5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北京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
A. 12月 B. 9月 C. 6月 D. 3月
4.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
A. 北京日落时间不变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C. 北京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 D. 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2时20分 B. 15时20分
C. 8时20分 D. 18时20分
6.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B. 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
C. 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D. 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2021年3月4日新西兰北部海发生7.3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岩石成因看,“薄饼岩”属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该次地的震源可能处于( )
A.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9. 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 )
A. 海岭 B. 海沟 C. 大陆架 D. 大陆坡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形成的裸露湿润土地,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的树木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信息。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下图为1968年科研人员绘制的美国小密苏里河(密苏里河上游支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处裁弯取直的时间最可能在( )
A. 1940年 B. 1955年 C. 1960年 D. 1967年
11. 图中陡坎位于废弃河道( )
A. 河岸 B. 河床 C. 河漫滩 D. 河流阶地
12. 若干年后,该地区可能会出现( )
A. 峡谷 B. 堰塞湖 C. 瀑布 D. 牛轭湖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14. 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 先升后降 B. 先降后升 C. 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
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区有平行于山脊线的纵向河流和垂直于山脊线的横向河流,该区域水系的演化是通过东分水岭向西迁移实现的。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图示意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的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有利于东分水岭迁移的地质构造包括( )
①背斜②向斜③地堑④地垒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演化的顺序是( )
A. 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纵向河流形成
B. 地壳隆升—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
C. 纵向河流形成—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
D. 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地壳隆升
17. 随着水系演化过程的持续( )
A. 东分水岭地势降低 B. 西分水岭受袭夺影响大
C 横向河流袭夺减少 D. 东分水岭东坡坡度变大
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
A. B.
C. D.
19. 该地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下沉沉积 B. 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水平挤压-下沉沉积
C. 外力侵蚀-地壳抬升-下沉沉积-水平挤压 D. 下沉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水平挤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火焚水激”法相似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堆积作用
21. 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对策是( )
A. 沿河成路 B. 陡峻盘旋
C. 岭横越垭 D. 险绝而栈
22. 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
A. 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 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C. 加快了南北方人口的迁移
D. 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赤道附近印度洋东西海区存在海表温度东西振荡的现象。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平均海温的差值)。受气候异常影响,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山火不断,持续了4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5.25万km2(下左图)。右图为近年来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仅考虑风向,左图中甲区域山火的主要蔓延方向是( )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西北方 D. 东北方
24. 研究表明,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季风会产生影响。推测2019年7月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对南亚季风的影响是( )
A. 增强西南季风 B. 减弱西南季风
C. 增强东北季风 D. 减弱东北季风
某年12月,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因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6. 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
A. 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 B. 极地东南风带强劲
C. 极地高压下沉气流强烈 D. 东南信风势力强劲
27. 读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状况及相对位置关系对比示意图,图示大气运动状况反映出( )
A. 甲受三力作用成东南风 B. 乙由于受冷收缩下沉
C. 丙来自低纬度,性质干冷 D. 丁由丙受热抬升形成
我国传统村落指民国以前建村,较好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 B. 地形 C. 气候 D. 文化
29. 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迁出少 B.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C. 地处山区,交通不方便 D. 现代化农业水平高
读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此季节,南亚盛行( )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31. 关于图中甲气压中心的成因是( )
A. 海陆热力的差异 B. 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 C. 动力原因 D. 热力原因
我国某公司职员于2019年9月28日10:00赶到公司办公楼前,准备参加长约4个小时的生产工作会议。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太阳光照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该公司办公楼可能位于( )
A. 新疆喀什(39.5°N,76°E) B. 山东青岛(36°N,120.5°E)
C. 四川成都(30.5°N,104°E) D. 黑龙江鸡西(45°N,131°E)
33. 若此时只剩下4个停车位(如图所示),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办公楼影子
A. ①车位 B. ②车位 C. ③车位 D. ④车位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若、分别为两条日期分界线,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A. 2时 B. 4时 C. 18时 D. 20时
35. 若O(20°N,90°E)为太阳直射点,、分别为晨线和昏线的一段,则( )
A. P地地理坐标为(70°N,90°E) B. E、F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
C. E、F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D. 、均位于东半球
二、综合题
3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其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为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海心山(下图)亦称仙山,山顶高出湖面77米。
(1)简述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阐述海心山的形成过程。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9年,某航空公司为实现跨大洲不间断飞行而推出一系列试飞计划。当地时间10月18日21时27分,一架客机从纽约,经过19小时15分钟的飞行后,降落在悉尼。11月15日,另一架同型号客机用时由伦敦直飞悉尼。下图为两次测试飞行的的航路示意图。
(1)两次飞行的前半程基本都位于北半球中纬____风带。
(2)航班途径赤道附近上空时,颠簸较为明显,因为赤道地区在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大气____运动旺盛。
(3)开展试飞期间,纽约、伦敦、悉尼三座城市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
(4)从纽约到悉尼的航班落地悉尼时,悉尼机场大厅显示当地时间是____。
(5)简述南半球西风带的成因
3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构造是地形形成的基础条件,外力作用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地表形态。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某区域等高线及聚落分布。经实地调查发现龙山和虎山之间的岩层年龄以凉水河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变新。为方便山区居民出行,政府欲建一条起点在丁处并沿凉水河南岸延伸的高速公路。
(1)推测凉水河谷地的形成原因。
(2)说明乙、丙村之间的公路R-丙路段非常弯曲的原因。
(3)说明该高速公路布局方案的合理性。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年10月高二地理学科月考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35题,前10道10分,后25道2分,共60分)
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 1:1 B. 1:5 C. 2:5 D. 3:5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知识,K日前后八天太阳位置重合,证明K日处于中间,能拍摄这种现象只能是在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前后,但是材料中显示拍摄的是西北方向,故太阳直射的是北半球,因此K日应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日,为夏至日;观察右图,①处于近日点1月初,对应的②③之间为远日点7月初,结合地球公转方向,②为夏至日,故选择B。
【2题详解】
根据题意,北京时间为5点,新的一天零点经线应该在45°E(120°E-丨5-0丨×15=45°),因此新的一天为180-45°=135°,而旧的一天范围为180°+45°=225°,比列135∶225=3∶5,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自回归线前后跨越日期相等时,同一时刻太阳的方位是一致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也是一直的。
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
计算日期范围以国际日期变更线为准,向左为新的一天,向右为旧的一天,如刚好零点或24点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则全球同一天。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北京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
A. 12月 B. 9月 C. 6月 D. 3月
4.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
A. 北京日落时间不变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C. 北京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 D. 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90°-H),H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夹角主要受太阳高度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影响,12月、9月、6月、3月四个月中,6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离北京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90°-H)最小,此时太阳能调节杆的高度最小。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的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北京的太阳高度角最大,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的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北京的太阳高度最小。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时间为从6月22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北京的昼长逐渐缩短,日落时间逐渐提前,A、D错误;6月22日前后到7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减小,7月初到12月22日前后公转速度逐渐增大,B错误;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楼影长度逐渐增大,C正确。故选C。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1、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2、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3、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4、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2时20分 B. 15时20分
C. 8时20分 D. 18时20分
6.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B. 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
C. 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D. 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5. B 6. C
【解析】
【分析】东经度数向东增大,180°经线相对的是0°经线,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东半球是昼半球,太阳直射点在东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5题详解】
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东经度数向东增大,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此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180°经线相对的是0°经线,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时刻是6点,北京时间是15时20分,B对。A、C、D错。
【6题详解】
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东经度数向东增大,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图示是南半球,南极圈有极昼现象,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短,B错。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东半球是昼半球,太阳直射点在东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A错。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C对。北半球冬季,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弱,D错。
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2021年3月4日新西兰北部海发生7.3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岩石成因看,“薄饼岩”属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该次地的震源可能处于( )
A.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9. 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 )
A. 海岭 B. 海沟 C. 大陆架 D. 大陆坡
【答案】7. A 8. B 9.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由材料“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可知,“薄饼岩”属于沉积岩,由图可知,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即甲为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新西兰及其附近海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故选B。
【9题详解】
合上题分析,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半岛的消亡边界,东侧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以下,形成海沟,西侧印度洋板块一侧受挤压隆起抬升形成新西兰南北二岛及岛上的海岸山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关系:板块张裂地区(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大洋中脊等);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区(消亡边界)往往形成高大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消亡边界)常形成海沟,以及山脉或岛弧(如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链、美洲西岸的山脉)。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形成的裸露湿润土地,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的树木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信息。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下图为1968年科研人员绘制的美国小密苏里河(密苏里河上游支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处裁弯取直的时间最可能在( )
A. 1940年 B. 1955年 C. 1960年 D. 1967年
11. 图中陡坎位于废弃河道的( )
A. 河岸 B. 河床 C. 河漫滩 D. 河流阶地
12. 若干年后,该地区可能会出现( )
A. 峡谷 B. 堰塞湖 C. 瀑布 D. 牛轭湖
【答案】10. B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甲处树龄范围在0~12年之间,因此甲处裁弯取直在12年前,此图是1968年绘制,因此甲处裁弯取直在1956年前,排除C、D两项;与A项相比,B项更接近1956年,如果该地裁弯取直时间在1940年,则该地树龄最大值应远大于12年,B正确,A错。故选B。
【11题详解】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牛轭湖);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所以陡坎位于废弃河道的河岸,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河流较弯曲,周边为冲积平原,因此可能位于河流下游,一般不会形成峡谷和瀑布,A、C两项错误;图中曲流若发生裁弯曲直,会形成牛轭湖,而不是堰塞湖,B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及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14. 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 先升后降 B. 先降后升 C. 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
【答案】13. C 14. A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因此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先升后降。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
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区有平行于山脊线的纵向河流和垂直于山脊线的横向河流,该区域水系的演化是通过东分水岭向西迁移实现的。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图示意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的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有利于东分水岭迁移的地质构造包括( )
①背斜②向斜③地堑④地垒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演化的顺序是( )
A. 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纵向河流形成
B. 地壳隆升—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
C. 纵向河流形成—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
D. 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地壳隆升
17. 随着水系演化过程的持续( )
A. 东分水岭地势降低 B. 西分水岭受袭夺影响大
C. 横向河流袭夺减少 D. 东分水岭东坡坡度变大
【答案】15. B 16. C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到侵蚀;地垒是两个断层之间上升的断块,地势较高,有利于河流的溯源侵蚀,①④正确;向斜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地堑是两个断层间下沉的断块,地势较低,容易受到下切侵蚀,而不是朔源侵蚀,故②③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在东分水岭迁移之前,就已经有了纵向河流和横向河流,因此,东分水岭迁移应该在纵向河流形成和横向河流发育之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东分水岭在迁移之前,位于高原面与纵向河流之间,地势较高,受到横向河流溯源侵蚀后,横向河流袭夺了纵向河流的东侧支流,东分水岭向西迁移至原纵向河流支流之间的分水岭,地势降低,A正确;东分水岭受到横向河流的袭夺影响大,西分水岭缺少横向河流,没有袭夺现象,B错误;横向河流袭夺将持续发生,C错误;随着横向河流不断向西袭夺东部纵向河流,原纵向河流支流之间的分水岭成为了纵向河流与横向河流之间的新东分水岭,因受侵蚀严重,坡度变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垒是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地堑是两个断层之间的下降断块。
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
A. B.
C. D.
19. 该地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下沉沉积 B. 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水平挤压-下沉沉积
C. 外力侵蚀-地壳抬升-下沉沉积-水平挤压 D. 下沉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水平挤压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读图可知,沿MN一线穿过d、c、b、f、g、h岩层,不经过a、e岩层,A、C两图经过了e岩层,D图经过了a岩层,所以A、C、D三图错误,B图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地层年龄a到e由老变新,侵蚀面位于褶皱与f岩层之间,可判断其形成在褶皱之后,下沉沉积f岩层之前,故该地经历的地质过程是:水平挤压地壳抬升产生褶皱,然后发生外力侵蚀,产生侵蚀面,最后产生下沉沉积形成fgh,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判断:1.沉积岩沉积顺序:越老越先沉积,埋藏越深,位于下方;越越晚沉积,埋藏越浅,位于上方;2.生物化石:古老生物化石埋藏深,位于下方,高级生物化石坦藏浅,位于上方;3.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4.岩浆岩旁边多变质岩,是在岩浆高温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变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5.海洋中离生长边界(海岭或火山)越近,形成年代越晚;也可以说离消亡边界(海沟)越近,形成年代越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堆积作用
21. 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
A. 沿河成路 B. 陡峻盘旋
C. 岭横越垭 D. 险绝而栈
22. 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
A. 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 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C. 加快了南北方人口的迁移
D. 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答案】20. A 21. C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煅烧岩石,使岩石温度升高,之后突然用凉水激冲,岩石温度骤变,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裂开”,从而便于开凿;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从而形成松散沉积物,与“火焚水激”法相似,A正确;侵蚀作用是在冰川、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对岩石或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的作用;搬运作用是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外力(风、流水、冰川等)的作用下,从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在搬运的过程中,若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堆积地貌,BCD均与“火焚水激”法关系不大。
【21题详解】
读图,根据甲处两侧河流的流向可知,甲处为分水岭,山脉走向呈南北走向,因此线路过甲地不会“沿河成路”(仔细看图,甲地为分水岭,也缺少河流),A错;甲地古道线路较平直,并未盘旋迂回,B错;线路走向与甲地山脉走向大致垂直,因此修路越过山岭时,会选择地势较低的“垭口”(即鞍部)越过,C正确;“险绝而栈”即是在地势险峻的地方修建栈道,由于甲处线路与山脉走向垂直,若在此修建栈道会造成较大的地势起伏,不符合栈道修建的一般原则(栈道一般在地势陡峭处沿水平方向延伸),D错;综上所述,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图中聚落的大小规模可知,乙地并非区域经济文化中心,A错;该线路在区域间交通联系并不发达的古代,方便了成都和长安之间的钱粮运输,B正确;褒斜道道路崎岖,对南北方人口的迁移影响有限,相比而言,B选项更符合题意,排除C;增加了关中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线路而不是运输方式,D错;综上所述,故选B。
赤道附近印度洋东西海区存在海表温度东西振荡的现象。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平均海温的差值)。受气候异常影响,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山火不断,持续了4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5.25万km2(下左图)。右图为近年来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仅考虑风向,左图中甲区域山火的主要蔓延方向是( )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西北方 D. 东北方
24. 研究表明,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季风会产生影响。推测2019年7月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对南亚季风的影响是( )
A. 增强西南季风 B. 减弱西南季风
C. 增强东北季风 D. 减弱东北季风
【答案】23. A 24. A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山火不断,持续了4个多月”。该时间段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甲区域盛行西北风,受西北风的影响,甲区域山火的主要蔓延方向是东南方,故选A。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2019年7月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为正值,说明此时赤道附近东印度洋水温比西印度洋低,利于海洋上相对冷高压的形成,而此时南亚为夏季,陆地上为低压,西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故海洋上冷高压的形成会增强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A正确,B错误;此时盛行夏季风,不会对东北季风产生影响,C、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2019年9月到2020年初偶极子指数为极高的正值,即印度洋东侧海温明显低于西侧,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因偏冷的海水形成强烈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加剧高温、旱情,对山火有加持作用。
某年12月,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因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6. 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
A. 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 B. 极地东南风带强劲
C. 极地高压下沉气流强烈 D. 东南信风势力强劲
【答案】25. D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①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夏季;②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③气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图示气压带居中,为春、秋分时;④气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2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雪龙号”被困位置处于南极圈以北的西风带内,其遭受的暴风雪是西风带控制下的气旋活动所造成,A正确。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对该地区影响较小,排除B;极地高压带和东南信风带无法影响到该地区,CD错误。综上所述选A。
【点睛】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为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7. 读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状况及相对位置关系对比示意图,图示大气运动状况反映出( )
A. 甲受三力作用成东南风 B. 乙由于受冷收缩下沉
C. 丙来自低纬度,性质干冷 D. 丁由丙受热抬升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甲盛行风处于近地面,其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斜交,表明甲盛行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A正确;乙处位于30°附近,气流下沉,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受重力而下沉,不是受冷收缩下沉,B错误;图中显示,丙来自较低纬度,为盛行西风,性质温暖湿润,C错误;丁处于60°纬线附近,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D错误。故选A。
我国传统村落指民国以前建村,较好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 B. 地形 C. 气候 D. 文化
29. 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迁出少 B.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C. 地处山区,交通不方便 D. 现代化农业水平高
【答案】28. B 29. C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村落基本集中于海拔200-1000米的位置,而不是分布在低海拔的地区,这样的位置不仅可以建房生活,还可以防范水患被淹,可见,地形条件是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因素,B正确;地形条件对交通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故交通不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A错;河南省内各地的气候差异不大,故气候不是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历史悠久,省内各地文化差异不大,故文化不是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所以本题选B。
【29题详解】
传统村落保留较多与人口迁出数量没有必然联系,而且河南省人口流动量是比较大的,故A错误;中原文化历史悠久与传统村落保留数量联系不大,文化不是通过村落的数量来体现的,故B错误;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多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受现代人类活动干扰少,保留数量多,故C正确;传统村落建立于民国之前与现代化农业水平没有联系,故D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保护传统村落可以保存民族村落的历史源流脉络,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认知社会、民族、经济、文化的往来,创立一个真实、传统、和谐的乡村社会;保护传统村落,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和民族地域特色,依据传统文化根脉,寄托中华儿女乡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读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此季节,南亚盛行( )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31. 关于图中甲气压中心的成因是( )
A. 海陆热力的差异 B. 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 C. 动力原因 D. 热力原因
【答案】30. A 31. C
【解析】
【分析】
【30题详解】
从图中看亚欧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此季节为夏季,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A正确。东亚等地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BC错误。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D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图中甲气压中心气压值较周围高,为夏威夷高压,成因是夏季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亚洲低压,亚洲低压将副热带高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亚,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我国某公司职员于2019年9月28日10:00赶到公司办公楼前,准备参加长约4个小时的生产工作会议。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太阳光照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该公司办公楼可能位于( )
A. 新疆喀什(39.5°N,76°E) B. 山东青岛(36°N,120.5°E)
C. 四川成都(30.5°N,104°E) D. 黑龙江鸡西(45°N,131°E)
33. 若此时只剩下4个停车位(如图所示),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办公楼影子
A. ①车位 B. ②车位 C. ③车位 D. ④车位
【答案】32. C 33. A
【解析】
【分析】
【3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方位变化的角速度大致是15/小时,图中北京时间10点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办公楼影子与正北方向夹角为45°,可推出再过3小时办公楼影子朝向正北,该地迎来正午时分(地方时为12点)。图中显示此时为北京时间10点,就是说当北京时间为13点时该地地方时为12点整,即120°E为13点,从而求出该地经度为105°E,结合所学知识四川成都符合要求,喀什、青岛和鸡西的经度都不符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3题详解】
9月28日,成都地方时为9点-12点(北京时间10点-13点)时太阳位于东南方,成都地方时为12点-13点(北京时间13点-14点)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因此可推断①车位不会被太阳照到,故选A。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若、分别为两条日期分界线,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A. 2时 B. 4时 C. 18时 D. 20时
35. 若O(20°N,90°E)为太阳直射点,、分别为晨线和昏线的一段,则( )
A. P地地理坐标为(70°N,90°E) B. E、F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
C. E、F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D. 、均位于东半球
【答案】34. C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若经线EO和FO分别为两条日期分界线,则地球上两日期的经度范围分别是30°和330°,如果新的一天的范围为30°,则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时,由此计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22时,如果新的一天的范围为330°,则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2时,由此计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8时,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35题详解】
若弧EP和弧FP分别为晨线和昏线的一段,则P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该点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若O(20°N,90°E)为太阳直射点,则P点的纬度为70°N,P出现极昼现象,此时P点为0时,则P的经度为90°W,A错误;由于E、F与直射点连线的夹角与E、F的经度差不同,因此E、F两地地方时不一定相差2小时,B错误;由于E、F关于晨昏线交点P对称,因此E、F应位于同一条纬线上,C正确;前面分析可知,P点的经度为90°W,因此弧EP和弧FP均位于西半球的可能性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上有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是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基础,另一条是0时所在经线(或整0时所在时区的西边界经线),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的范围,0时经线以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的范围。
二、综合题
3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其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为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海心山(下图)亦称仙山,山顶高出湖面77米。
(1)简述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阐述海心山形成过程。
【答案】(1)滩砂和坝砂大多分布于东半部海岸;滩砂呈带状,面积大;坝砂块状,面积小;滩砂多分布在凹岸或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凸岸。
(2)偏西风(西北风);偏西风(西北风)推动波浪,波浪助力形成滩坝砂体,滩坝砂体多分布于东岸。
(3)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山体形成花岗岩;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下陷形成湖泊;地壳水平挤压,形成山体,出露湖水;受外力作用,砂砾石被侵蚀,花岗岩裸露出来,最后形成海心山。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貌的形成过程等信息,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査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由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可知,滩砂和坝砂大多分布于湖泊的北部、东部、南部,即东半部湖岸,西部、西北部较少,其中滩砂星带状环绕东半部湖岸,宽度较大,面积大,而坝砂呈块状、不连续分布,相对面积较小,从地形角度看,滩砂多分布在凹岸或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凸岸。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风力吹拂波浪,波浪携带泥沙在湖岸堆积形成滩坝砂体。根据上题结论,滩坝砂体多分布于东岸,可知该地盛行偏西风。
【小问3详解】
海心山的形成过程,主要结合山体的岩石类型来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海心山的岩体为花岗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因此,海心山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岩浆入侵,形成花岗岩;第二个阶段,板块运动,当地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湖泊;第三个阶段,经过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岩层向上隆起,形成山体,出露湖水;第四个阶段,隆起的山体,受到外力作用,砂砾石被侵蚀掉,使得花岗岩裸露在外,最终形成了海心山现在的形态。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9年,某航空公司为实现跨大洲不间断飞行而推出一系列试飞计划。当地时间10月18日21时27分,一架客机从纽约,经过19小时15分钟的飞行后,降落在悉尼。11月15日,另一架同型号客机用时由伦敦直飞悉尼。下图为两次测试飞行的的航路示意图。
(1)两次飞行的前半程基本都位于北半球中纬____风带。
(2)航班途径赤道附近上空时,颠簸较为明显,因为赤道地区在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大气____运动旺盛。
(3)开展试飞期间,纽约、伦敦、悉尼三座城市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
(4)从纽约到悉尼的航班落地悉尼时,悉尼机场大厅显示当地时间是____。
(5)简述南半球西风带的成因
【答案】(1)西 (2) ①. 赤道低气压带 ②. 对流 (3)悉尼
(4)10月20日7时42分
(5)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向左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为西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航空公司两次南北半球间的飞行为背景,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区时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两次飞行分别由北半球的伦敦、纽约飞往南半球的悉尼,前半程基本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的盛行西风带。
【小问2详解】
赤道地区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运动旺盛,导致飞机颠簸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两次试飞时间分别是10月和11月,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北半球伦敦、纽约昼短夜长,南半球悉尼昼长夜短,因此悉尼昼长最长。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纽约位于西五区,悉尼位于东十区,两地相差15小时。从纽约起飞时当地时间为10月18日21时27分,经过19小时15分的飞行后,降落在悉尼。根据时区计算公式“东加西减”,降落在悉尼的时间=10月18日21时27分+19小时15分+15小时=10月20日7时42分。
【小问5详解】
因为赤道低气压带是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变低;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空气堆积下沉,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两种空气在副极地附近相遇,暖空气被抬升,形成低压,极地高气压带是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气压带间风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向左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为西北风。
3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构造是地形形成的基础条件,外力作用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地表形态。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某区域等高线及聚落分布。经实地调查发现龙山和虎山之间的岩层年龄以凉水河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变新。为方便山区居民出行,政府欲建一条起点在丁处并沿凉水河南岸延伸的高速公路。
(1)推测凉水河谷地的形成原因。
(2)说明乙、丙村之间的公路R-丙路段非常弯曲的原因。
(3)说明该高速公路布局方案的合理性。
【答案】(1)凉水河谷地岩层向两侧逐渐变新,地质构造属于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经过长期风化及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河流谷地。
(2)R--丙段公路经过的地形坡度很大,山谷、山脊相间分布;为减小公路坡度,减少安全隐患,公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修建。
(3)高速公路沿河流谷地分布,地形平坦,线路平直,工程量小;南岸河流支流较少,聚落较少,可节省建设投资。
【解析】
【分析】结合图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根据问题,分析背斜谷的成因以及山区地区修建交通线的影响因素。
【详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地质构造是地形形成的基础,外力作用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地表形态。凉水河谷地岩层向两侧逐渐变新,地质构造属于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经过长期风化及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河流谷地。
(2)山区地区修建交通线,为了降低坡度,一般与等高线平行。R--丙段公路经过的地形坡度很大,山谷、山脊相间分布;为减小公路坡度,减少安全隐患,公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修建。
(3)交通线的修建,从地形、地质、水文和经过的聚落去分析。该地区的高速公路沿河流谷地分布,地形平坦,线路平直,工程量小;南岸河流支流较少,聚落较少,可节省建设投资。
2024省双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省双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省双鸭山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省双鸭山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答案docx、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菏泽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菏泽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