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5796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5796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5796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六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案设计
展开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一年级 | 备课时间 | 3.5 | |||
主备人 |
| 教案持有教师 |
| |||||
备课组 成员 |
| |||||||
教学内容 | 课 题 |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 ||||||
课 型 | 新授课 | 第 1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和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意识、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绿色家园图画展的情境,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 |||||||
教学 重难点 |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理解口算的算理。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 |||||||
课前准备 | 课件、小棒板贴、小棒 | |||||||
教 学 过 程 | ||||||||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宣传栏,大家已经行动起来了,举行了绿色家园图画展。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先出示5条数学信息:一年级展出9幅画;二年级展出30幅画;三年级展出38幅画;二年级来了8人;三年级来了24人。)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设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预设2: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预设3:三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预设4: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合并问题(少多少人或多多少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并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 师:孩子们,像38-30这样的两位 数减整十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幅)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绿色家园图画展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学习,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并通过追问为什么用减法,深化其对比多少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一)教学“30-9”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30-9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学习的减法直接从个位减,而这个题目却不行。 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呢?咱们请小棒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请你拿出三捆小棒,先想一想,然后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借助小棒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吗? 小组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预设: 算法一:先拆开1捆小棒,拿走9根,剩1根,再把2捆和1根合起来就是21根。 算法二:先拿走1捆小棒,就多拿走了1根,然后再把拿走的这一捆拆开,取回一根和剩下的两捆合在一起就是21根。 ……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教师边借助课件展示两种方法摆小棒的过程,边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沟通动手操作与口算的联系。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两种方法都要拆开1捆小棒?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摆小棒可以发现3捆小棒,只有把一捆小棒拆开变成十根才能够减去9根。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1(幅) 5.随机巩固 (1)争当口算小能手:20-3= 60-5= 30-7= 60-6= (课件依次出示) (二)教学“24-8”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多少人?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30-9你们会算了,24-8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探究,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吗? 小组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预设1:先拆开1捆小棒变成10根,与4根合起来是14根,用14根减8根剩6根,再把6根与1捆合起来是16根。 师:对于他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这里也要把1捆小棒拆开?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4减8不够减。 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24-8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摆小棒的过程和算式:14-8=6,10+6=16) 师:这样,同学们就把24-8转化成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减法和加法来计算,真棒! 预设2:先拆开1捆小棒,拿走8根剩2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1捆4根合起来就是16根。 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摆小棒的过程和算式:10-8=2,14+2=16) 预设3:先去掉1捆,多减了,再拆开这1捆变成10根,拿回2根与剩下的14根合在一起是16根。 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摆小棒的过程和算式:24-10=14,14+2=16) …… 师:大家使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把今天学习的减法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或减法,解决了个位不够减的问题,大家可真聪明! 现在我们知道了二年级比三年级少了多少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6(人) 4.随机练习 (1)解决:三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说明口算方法。 (2)争当口算大王:44-7= 36-8= 27-9= 58-9= (三)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回顾刚才研究的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比较:十位上的数少了1。 教师追问:为什么会少1呢? 借助前面研究的经验,学生会联系到摆小棒的过程中都要拆开一捆。 继续追问:为什么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需要拆开一捆呢? 预设: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个位不够减,所以需要拆开一捆变成10根。教师提升:看来,个位不够减时,需要从十位借1当10,十位数里就会减少1。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手脑并用,主动探索,不仅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同时初步感知到个位不够减时,只有拆开一捆变成10根,才能相减的道理。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学具操作突出算理、提升算法,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在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退位减法中的关键问题——十位数少1,引导学生借助摆小棒的过程,有效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习 1.拿小棒的游戏 在课件上摆出42根小棒,拿走5根还剩几捆几根? 在课件上摆出53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几捆几根?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答案和想法。 2.叶子生病了 师:绿色家园的小树上有两片叶子生病了,你能当小医生帮帮她吗? 学生观看课件(见图1):48-6=32 52-9=53 引导学生思考:个位够减和个位不够减,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蜜蜂回家 60-3 3+45 56-8 37+20 68-9 88-40 学生观看课件(见图2),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将蜜蜂送回家。
4.解决实际问题 师:小熊和小兔约好要一起参观绿色家园,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熊经过玉米地去小兔家一共要走多少米和小熊到萝卜地比小兔到萝卜地远多少米吗? 学生观看课件(见图3)解答,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题目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进位加法是合成一个“十”,退位减法是分开一个“十”。 【设计意图】四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的理解不断深入。在巩固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个位够减的叫不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的就是退位减法,通过对比让学生体验到只有个位不够减的时候,才能从十位退一当十,提醒学生注意差十位的变化,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通过综合应用题目的练习,将加法和减法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将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预设2: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 ||||||||
教 学 反 思 |
| |||||||
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度量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度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度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度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整理,反思,专项练习,内化方法,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六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六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课标解读,总结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