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全套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电子教案,共47页。
第八单元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美好品质”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掌声》要求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司马光》一课可通过与现代文比较,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声》一课可通过比较,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灰雀》一课则可通过比较发现,同样是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有不同的喜爱方式,彰显了不同的人物特点。
第三,本单元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二、知识框架
课文: 24.司马光 25.掌声
26.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 请教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语文园地八
三、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3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
3.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4.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5.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6.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3.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4.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五、课时安排
《司马光》 2课时
《掌声》 2课时
《灰雀》 2课时
《手术台就是阵地》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24 司马光
课时安排
全册总 119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 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了解句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了解句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难点: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简要的司马光人物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课件出示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6.课件出示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此外,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读通课文,感悟大意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吗?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读”。
1.第一遍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
2.第二遍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同桌。
(2)边读边画出停顿。
3.第三遍读课文,要求:
(1)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2)注意和同桌比较停顿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先讨论一下。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司、跌、皆、弃、持。
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3)再次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特别关注他的停顿。交流如何停顿,集体指正。
5.师范读,学生大声齐读。读完后,请学生谈谈对文言文的印象。生交流。
师小结: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百上千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
6.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同伴。)
【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在遣词造句上的风格截然不同,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们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因此,在让学生初读时,采用了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降低断句难度和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发挥。之后,在交流评议的基础上,感受正确的断句读法,并根据初读感受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司、庭、跌、持。
(1)区分结构:
司、庭:半包围结构;跌、持:左右结构。
(2)组词。
2.指导书写
庭:广字头的撇要写得舒展,里面的建字底不要写成走之。
跌:足字旁的提和“失”字的撇,注意穿插避让。长撇要出头。
登:注意登字头的书写,右边是两撇。
众:第二个“人”的最后一笔是点。
弃:第四笔点不能漏。
持:“寸”的竖钩的起笔位置在“土”的竖画的收笔位置的右边一点点。提和横要避让。
(1) 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2) 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孩子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字能力。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就像做人一样有谦让、有配合。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才能将字写得美观、匀称。】
四、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司、庭、跌、持”。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配乐朗读,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配乐范读。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情,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教师做出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朗读时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请听配乐范读。
2.学生配乐读:(1)配乐自由读。(2)配乐指名读。(3)配乐齐读。
3.过渡: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味道。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内涵丰富,充满韵味。这种表达上的特色,是学生需要体会感悟的。因此,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约美和韵律美。】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读自悟。读一句,借助工具书和书上的注释,把关键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再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不懂的地方,留待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文意思,其他小组点评,教师相机予以点拨。
要求:每句的意思说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变就可以。
(2)教师相机划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板书)
①群儿戏于庭:“于”就是在的意思。古人的庭院有花有草,最适合孩子们玩了,想想看他们在玩什么。(一个“戏”字大家就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真棒!)
过渡: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肯定是玩得非常……(生:开心、高兴)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没”是沉没。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真让人……(生:着急)谁能用焦急的口吻来读读,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读)
故事的经过是: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板书)
①众皆弃去:“众”指的是谁?(除司马光外的其他孩子)“弃”是抛下的意思,“去”是逃去,离开。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
②只有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请一名学生上台做做动作。(指导双手用力)通过动作理解意思。“之”代表瓮。想想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会想什么。边做动作边读好这句话。
故事的结果是:水迸,儿得活。(板书)
①迸:涌出。
②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句话。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4)在同伴命悬一线的时候,在其他伙伴都害怕得逃离的时候,司马光却选择留下来,并想到用石头砸破水缸的办法,救出了同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友爱)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合作突破重点,解决不了的问题做记录让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样的方法不但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习方式。】
三、讲讲故事,读读背背
1.《司马光》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无趣,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1)补充想象的内容。
(2)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讲故事。
2.“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生想象画面背一背)
3.拓展阅读
孔融让梨
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dàn,宾客盈门。一盘酥sū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参考答案: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译文: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一份,唯独给自已留下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孝敬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四、古今对照,了解特点
1.课件出示
文言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现代文: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2.学生对比观察,说出不同之处,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语文简练)
五、布置作业
1.回去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讲得生动有趣。
2.课后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司马光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25 掌声
课时安排
全册总 119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默、势”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3个生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7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4.能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复述。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掌声代表什么?谁给过你掌声?
(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欢迎、饱含褔。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掌声的力量。)
2.老师出示课题:掌声
3.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
【设计理念:学生自主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识记生字
(1)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重点读好下列字音:“症、镇、姿势、落、调”。
(2)读下面词语
掌声 文静 愿意 姿势 轮流 情况 慢吞吞 注视 热烈 持久 平息 情绪 讲述 普通话 动听 鼓励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检验识字效果:通过“你指我猜”、“开火车”、扩词”的方式进行。
三、再读课文,提问质疑
1.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课前抽出的问题再读课文,试着解答。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拿出笔来写写画画。
3.汇报交流。
【设计理念: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写体会。动口、动手、动脑,有助于中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布置作业
1.正确默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渲染过渡
1.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2.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
3.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设计理念: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所以,进入课堂直奔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先感受掌声中爱的力量。】
二、表演,深入理解
1.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请演员上台试演。
2.评议表演。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犹豫、忧郁”词句进行评议。
这一次掌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
英子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理念: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3.配乐表演第二次掌声。(出示第3段课文)
(1)听到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4.朗读课文第3段。
5.理解两次掌声。
(1)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2)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这两句话。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6.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1)出示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7.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她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她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
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三、品读感悟
1.听课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2.分角色小组试读,你们认为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小组比赛读。
4.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四、复述故事
1.小组内以英子的身份任选二至四自然段一段故事度着复述;
2.各组推行选代表在全班复述。
五、布置作业
1.以英子的身份复述故事给家人听。
2.收集身残志坚的故事读一读。如:张海迪 史铁生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掌声
掌声前:默默、早来晚走 自卑、忧郁
第一次:热烈持久 鼓励 人间有真情
掌声响起
第二次:不约而同 赞扬 掌声送关爱
掌声后:游戏说笑 跳舞 自信、开朗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26 灰 雀
课时安排
全册总 119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养病”等12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有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有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搜集列宁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引发疑问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亲切地打个招呼吧!
2.指导书写:灰雀。(引导学生观察“雀”的写法: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注意四横的长短变化。)
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这个题目,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3.刚看到这个课题,你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4.课文是不是写这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而“灰雀”这两个字是要求书写的,通过字理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字形,理解字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重点指导读第1自然段,相机学习生字新词。
(1)指四名学生按句子顺序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
(2)小老师领读重点词语,多种方法识字学词。
课件出示词语:列宁 胸脯 婉转 仰望 面包渣 惹人喜爱
①学生领读“列宁”时:说说对列宁的了解,相机出示人物图片,简要介绍人物。
②学生领读“胸脯”时:教师强调:“胸脯”在哪儿?(生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③学生领读“婉转”时:出示“婉转”在词典中的两个释义:A.(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B.(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课文中的“婉转”应当选哪种解释?
④学生领读“仰望”时:结合课文想一想,“仰望”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做一做动作,加深理解。给“仰望”找个反义词。
⑤学生领读“面包渣”时:教师强调“渣”是翘舌音,借助图片识记“渣”。
⑥学生领读“惹人喜爱”时:引导学生识记“惹”并尝试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连起来再读读这些词语。
2.指名读其他几个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或者”的读音,强调“诚”是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课文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找一找,圈一圈。(比比谁画得最准确。)
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课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有:“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分一分,想一想。(比比谁说得最简练。)
(1)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想一想,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2)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个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
(3)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概括每一层的意思。(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
①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__________。
②一天,列宁发现上只 的灰雀__________,列宁遇见了__________,并与他交流。
③第二天,列宁又看到__________。
3.连一连,说一说。(比比谁连得最通顺。)
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互说,指名说。
4.教师小结方法: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读懂了每个部分的意思,再把三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做动作、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另外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精心设计“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词句,聚焦喜爱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三只怎样的灰雀呢?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惹人喜爱)
2.默读第1自然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画出来。
3.结合相关语句汇报、交流,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
(1)出示重点语句:“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创设情境想象“来回跳动”。
师: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惹人喜爱)。
(3)入情入境感受“婉转地歌唱”。
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你听,(播放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
(4)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把“来回跳动”读得轻快些,突出灰雀的动态美。“婉转地歌唱”要读出声音的高低变化,读出灰雀“歌声”的动听。)
②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
③引导学生齐读。
师:如果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树下,聆听着灰雀美妙的歌声,欣赏着它们那欢快的跳跃,我们怎能不爱上这三只灰雀呢?一起来读一读。
4.关注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师:活泼可爱的灰雀也同样吸引了一位名人——列宁。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1)出示重点语句,指名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仰望”“经常”这些词,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仰望着灰雀的列宁,会在心里对灰雀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
(4)指导朗读。
①引导学生在重点词语下面标好重读记号,着重突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②教师引读。
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
养病的日子,孤独又无聊时,三只灰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创设情境想象、还原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历经“读进去”“想起来”“读出来”的过程。】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把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按间架结构重新排排队。
左右结构:郊、粉、粒、冻、惜、诚。
上下结构:雀、养、男、者、肯。
半包围结构:或。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师按学生要求相机范写,并让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一个,把自己写的和书上的对照后,再写一个。(强调注意“冻”右半部分不要多一横。)
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师相机范写,学生观察后再写。(强调“男”上边是“田”,下边是“力”;“肯”第五笔是竖。)
4.指导书写“或”,强调笔顺,注意“或”的斜钩和点。
5.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写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通过归类整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字形,发现书写规律。让学生在“自己写完和书上对照”和“同桌比赛看谁写得漂亮”中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写几遍,并且熟读课文,下节课咱们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设计意图:在识字、写字中夯实基础,在充分读书中积淀情感,扎扎实实地为第二课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朗读。
列宁 胸脯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可惜 诚实 惹人喜爱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呢?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吗?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再现,引导学生牢固识记。运用生字词语来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积累运用,促进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
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一)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
1.(出示课件)听,灰雀的叫声多么动听!列宁每天到这里都和它们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当列宁拿着精心准备的谷粒来到白桦树下,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那只灰雀回来了),男生齐读第11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灰雀去哪儿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3.过渡: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那就让我们跟随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二)再读对话,启发思考。
1.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用波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用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交流解决的问题。(灰雀被男孩捉走了,后来男孩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三)补白提示语深入品读,走进心境。
1.品读之一:列宁失之痛。
我们仔细地读一读列宁的话,想一想,每句话中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你能填上合适的提示语,并且通过朗读读出这种心情吗?(学生补充提示语,读句子。)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预设:可补充“焦急地”,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找不到灰雀时焦急、难过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指名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2)列宁( )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①预设:可补充“担心地”“担忧地”“难过地”等词语,在补充提示语时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②指导朗读,读出担心、焦虑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可惜”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惋惜之情。
②角色体验朗读。现在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怎样读才能打动我?(指名读。)
③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④小组讨论交流:列宁真的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吗?你能读懂列宁的心思吗?(引导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4)列宁( )问:“会飞回来?”
①预设:可补充“高兴地”“喜出望外地”,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喜出望外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
2.品读之二:男孩得之悔。
过渡:列宁用话语和爱鸟的情感打动男孩、感染男孩、启发男孩。这一过程中,男孩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来给男孩的话加上提示语,读懂男孩的心思吧!(学生补充提示语,读句子。)
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
(1)男孩( )说:“没……我没看见。”
①预设:引导学生填入“吞吞吐吐地”“脸红地”“惭愧地”“小声地”等词语,从而体会男孩的矛盾心理。
②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这时男孩为什么想讲又不敢讲?他会想些什么?
(2)男孩看看列宁,( )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预设:可补充“坚定地”“鼓起勇气地”,引导学生体会男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
②指导朗读。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①想象:这时候,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了解引用对话的两种形式。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
(A.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B.“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练习整体朗读对话。
同桌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四)质疑内容,完成课堂小练笔。
过渡:看,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1.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3.引导学生体会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和列宁对男孩的爱护。
4.指导朗读。
5.出示课堂小练笔: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么说呢?选择一种句式,写下来。
出示:(1)灰雀说:“__________。”
(2)“__________。”灰雀说。
6.学生交流,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研读人物语言和神态描写透视人物的心理活动,紧紧抓住对话提示语的补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填上恰当的提示语,从而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引导学生关注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进行课堂练笔,从有规律的、特殊的语言现象中,得意、得言、得法。】
三、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列宁和男孩一起观赏、喂养三只灰雀的画面。
师: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巧妙地引导孩子改正了错误,呵护了童心,才有了这幅和谐的画面。此时此刻,如果你也走到了树下,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2.教师总结:因为有爱,小鸟是幸福的;因为有爱,男孩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只要我们都能学会去爱,那么我们都是幸福的。
【设计意图:倾注人文关怀,激发学生情感的渴望,让他们把心里
情感表达出来,不管学生是对列宁说,对小鸟说,还是对男孩说,都离不开“爱”。这一环节通过“爱”这一主线,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由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补充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
2.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列宁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此环节从例子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积累。】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26.灰雀(惹人喜爱)
爱 放 捉
循循善诱
(善解人意)列宁 男孩(诚实)
尊重呵护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时安排
全册总 119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棒、恩”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重点难点
1. 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与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2.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
3.鼓励学生齐读课题后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 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 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4)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4.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再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人物: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伤员做手术。
(2)感知情节:课文叙述了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
3.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找出重点。
(1)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第2~4自然段)
课文第2、3、4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即事情的经过。(板书:战斗激烈)
(2)那么,事情的起因、结果又是什么呢?
请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第1自然段讲的是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板书:战斗打响)
课文第5自然段讲的是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前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板书:战斗胜利)
(3)师:课文是按“战斗打响”“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顺序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三读”帮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本文,为下文品析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三、 品析环境描写,感受战斗激烈
1.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环境的句子。
2. 认真品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白求恩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危险。)
【设计意图:环境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恰当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把事情发生的气氛揭示出来,还能烘托出人物的性格、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处,意在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方法品悟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精神品质。】
四、 品析人物描写,感悟精神品质
1.再次朗读课文重点段第2~4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句子。
2.学生交流找句子,稍作整理出示。(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描写神态的句子: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3.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抓住“动作、神态、语言”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1)抓住师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对话,思考:白求恩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白求恩不肯撤离手术台。)
(2)你是怎么理解“手术台”和“阵地”的?(手术台是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用的台子。阵地就是军队打仗的地方。)阵地对于军人、对于战场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阵地丢失了,就意味着战斗的失败。坚守住阵地是非常重要的。)
(3)“手术台”和“阵地”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结:白求恩把做手术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白求恩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坚守住自己的岗位,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4)白求恩大夫说:“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讨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小结: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给抗日战争中受伤的战士做手术,他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说自己不是客人。
(5)朗读白求恩说的话,读出坚决有力、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
【设计意图:文章无非是个例子,像这样一篇略读课文,一篇写人记事类文章,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品悟人物性格、情感、品质。而这篇文章中除了环境描写,就是细节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最能突出人物的特点了。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出描写白求恩大夫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然后再细品这些重点词句,感悟这些细节描写对人物品质的塑造作用。】
五、 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深情讲述:正是因为白求恩大夫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齐会战斗获得胜利了。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这两年里,抢救了无数受伤的战士,培养了大批的医务干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不幸感染,离开了我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人们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白求恩大夫是怎么在危险的情况中做手术的感人故事吧。
【设计意图:了解更多白求恩大夫的故事,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起来。】
六、 课外拓展
1.阅读链接:《“你们想错了”》
2.向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述有关白求恩大夫的故事。
【设计意图:意在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使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同时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战斗打响―→危险―→镇定
战斗激烈―→十分危险―→继续
战斗胜利―→万分危险―→连续工作
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品质:舍己为人、医术高明、临危不惧、不考虑个人安危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
全册总 119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重点难点
1.学会礼貌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需要向别人请教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引言:最近,小丽和小军遇到了烦心事。(出示课件)
小丽: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该怎么办呢?
小军:唉,我们是同病相怜。邻居小辉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到现在都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我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
师: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不知道怎么解决,你会怎样做?
生自由发言。
师:的确,向别人请教是个好办法。(板书课题:请教)那么应该如何请教?请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法,引出话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交流互动,设身处地地帮其解困消烦,知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学会请教他人。】
二、联系生活,明白如何“请教”
1.播放视频一:课间十分钟,兰兰正在教室里做数学题。突然,她遇到了一道不会做的题,她大声地对班长玲玲说:“喂!玲玲,这道题怎么做呀?”班长玲玲抬头看了兰兰一眼,没有理她,继续埋头做题。
2.同学们,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谈谈视频中的兰兰同学在向别人请教问题时做得不好的地方。
师板书:注意礼貌 时间(地点)合适
4.假如你是兰兰同学,你会怎样向班长玲玲请教呢?(生1饰演兰兰;生2饰演班长玲玲)
预设一:
生1:“你好!班长。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可以帮我吗?”
生2:“可以。我们来一起解决这道题吧。”
生1:“班长,我试着用了这几种方法,可是都解不出来,你看……”
生2:“哦,兰兰,你看,你这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应该这么解……”
生1:“班长,你真了不起,谢谢你!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5.你们觉得兰兰在请教的过程中做得怎么样?
预设二:
生1:我觉得她这次说话很有礼貌,她把话说得很清楚,语气把握得很恰当。
生2:我觉得她说的话很符合学生的口气,注意了礼貌用语。
生3:我觉得她向班长玲玲请教时态度特别诚恳。
6.小结:请教别人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再来看看在其他场合该怎样做。我想每个同学都有向他人请教的经历。但是大家可别以为请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哟,不信你瞧:
7.播放视频二:跳绳队的队员们正在练习跳绳,芳芳总是慢半拍,跟不上节奏,就向小杰请教。
8.学生亲自实践“请教”。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再现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模拟练说中,在学生相互间的评析讨论中,在角色体验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沟通情感带来的愉悦,更懂得了请教时要把话说清楚,掌握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指导请教方法
1.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请教才能做到最好?
(1)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
(2)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
(3)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2.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出请教方法:
把握时机 注意礼貌 说清问题 诚恳道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归纳总结请教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在今后的请教中有据可循。】
四、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再练习如何请教别人
1.如果你是小丽或小军,你会怎样向别人请教呢?
2.学生分组进行沟通、请教,老师巡视。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请个别学生提出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听听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对于一些科学性的、专业性的问题还得请教专业人士。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此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请教时的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正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在不断的操练中才能真正掌握一项知识与技能。】
五、总结延伸
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也尝试了请教别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时要有礼貌,要得体。更不要忘记我们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延伸内容,旨在教育学生养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学会主动请教别人的好习惯,同时教育学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请教
注意时机 注意礼貌
说清问题 诚恳道谢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课时安排
全册总 119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重点难点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重点)
2.乐意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同学分享快乐,能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别人更明白。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范文、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从自己玩过的游戏或参加的活动中挑选一项自己最熟悉、最喜欢、最让人高兴的事情在班上交流,尽量把事情讲清楚。也可以专门开展一次游戏或活动,把过程观察清楚并记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玩得高兴的事,激发兴趣
师: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玩得高兴的事。好多同学玩得很开心,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为了把那些美好的记忆永远保留下来,让我们把这些写下来吧!
板书课题:那次玩得真高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三年级学生处于习作的初级阶段,在教学中以谈话激情,提示习作的内容,讲明习作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增强习作的信心。】
二、交流玩得高兴的事,引导审题
(一)明确要求
1.读一读习作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习作的范围及要求,明确这次习作是记叙一件让自己玩得十分开心的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出自己快乐的心情。
2.写作内容:在大家回忆玩得开心的事情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选出你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即玩得最高兴的事来写。
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1)游戏娱乐活动,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吹泡泡、抢椅子、吹蜡烛、下棋、跳拉丁舞、跳健美操……
(2)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扔沙包、拍皮球、打乒乓球……
(3)外出游玩活动,如:春游、秋游、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亲子体验活动……
3.写作对象:可以写和同学、邻居、兄弟姐妹或长辈等一起参与的活动。
4.时间:可以写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里开展的“玩得真高兴”的活动。
5.地点:可以写校内的、校外的、家里或在其他地方开展的活动。
(二)自主思考
你准备怎么写?先自己想一想怎样才能说清楚,试着说一说,做好准备,然后把自己想写的先和别人说说,互相交流。
提示:
1.你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参加过什么活动?观察到了什么?
2.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3.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心情是怎样的?
(三)四人小组讨论
每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仔细听,对说得不好的地方给予补充。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指导。
(四)全班交流
选一二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应作评议和引导,重点在于是否讲清楚,是否有条理。
【设计意图:三年级孩子刚步入习作之门,需注重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调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写自己喜欢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反复练说交流,把事情说清楚,也大大减轻了习作的难度。】
三、书写玩得高兴的事,指导写作
(一)范文引路,打开思路。
朗读优秀习作《有趣的画鼻子游戏》,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范文写的是什么活动?活动的过程是怎样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具体是怎样写的?
(二)明确要求,自拟题目。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这里只须写一项活动,但写时还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把字写端正。
(三)动笔起草,下笔成文
把刚才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说得不够详细的地方再想想,写具体些。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感到“有路可循”,减轻学生的写作难度,消除他们对习作的惧怕心理。强调书写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二课时
一、回顾习作要求,自主评价
1.习作是否写清楚玩的过程,是否表达了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2.标点符号是否用得正确。
三、分享玩得高兴的事,指导修改并誊写
(一)选取一篇典型习作,教师投影示范修改。
引导学生重点从以下几点评议修改:
1.选材方面:是否紧扣一件好玩的事写,这件事是否让人高兴。
2.内容方面:是否按一定顺序把内容写清楚。
3.语句方面:语句是否通顺,能否反映出活动的情趣。
(二)学生自改,互改。
1.读给自己听,自行修改。写好后学生自己读一读,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交代清楚,看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
2.读给同学听,相互修改。在四人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评一评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地方写得好,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3.读给家长听,协同修改。回家后,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爸爸妈妈对自己写的内容提出意见,认真改一改再重新誊写,然后请爸爸妈妈在习作后面写上评语。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语文园地
课时安排
全册总 119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默读的知识,学会默读的方法。
2.认识带有目字旁的字及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3.词句段运用,学会区分近义词,并会运用;学会给词语分类。
4.通过体验、诵读,体会名句,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名言的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3.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名言的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2.小组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是怎样默读的?
3.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开始学习默读时,有人常常伴有小声读,嘴唇不停地动,这是借助读出的声音领会意思。这不要紧,不过要逐渐纠正。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最后,我们在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时要牢固熟练地掌握字词,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词字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时还要注意减少眼停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出现回视,逐步扩大扫视。读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读。
(板书:默读:不发声 不指读 注意速度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4.了解默读的好处和适用范围。
默读时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
三、 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字词,做到发音准确。
注意读准翘舌音“眨 瞅”,后鼻音“瞪 眶”。
2.多元识记生字“眨 瞪 瞅 眶 睹”。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这几个字都是“目”做形旁,表示和眼睛有关,右边的部分是声旁,表示声音。(板书: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3.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组长随意说出与“目”有关的字,其他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
4.你还认识哪些“目”字旁的字?并组词。
看:看见 盼:盼望 盲:盲人 睛:眼睛
四、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课件出示4)
读读想想,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1.读读想想。
(1) 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句子,思考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交换吗?
(2)小组交流,组长整理。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能混用。
①继续:完成一件事,中途停下来,之后又从这里开始。
例句: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②连续:一次完成的
例句:我连续两年考班上第一名。
③陆续:一个一个地
例句: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板书:继续:停下来又开始 连续:一次完成 陆续:一个一个地)
(4)熟读句子,深入体会。
2.整理购物清单。
(1)学生识字读词,练习分类。
(2)小组交流,组长整理答案。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4)教师小结: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①海鲜类:鲫鱼
②水果类:橙子
③洗化类:牙刷 沐浴液
④日常生活类:菜板 垃圾桶 衣架 毛毯 棉拖鞋 枕头
⑤电器类:充电器
⑥食品类:馒头 饼干 速冻饺子
五、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交流自己的理解。(这些名言都是关于仁爱和交往的。)(板书:仁爱与交往)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1)不迁怒,不贰过。(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2)爱人若爱其身。(爱别人就像爱自己。)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4.学生朗读,背诵积累。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默读:不发声 不指读 有速度
单元质量分析
(本单元监测及讲评共 课时)
本次监测现状
总分
平均分
及格 人数
及格率
优分 人数
优分率
低分 人数
低分率(40分以下)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