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
初中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课一练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课一练,文件包含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解析版docx、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22湖南怀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辰溪酸萝卜 B. 溆浦枕头粽
C. 新晃风干牛肉 D. 靖州杨梅酿制酒
【答案】B
【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2.(2022江苏连云港)《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棉线织布 B. 粮食酿酒
C. 楠木制舟 D. 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3.(2022重庆市B)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盲人摸象 B. 南辕北辙
C. 火中取粟 D. 绳锯木断
【答案】C
【解析】A、盲人摸象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南辕北辙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火中取粟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绳锯木断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4.(2022天津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 B. 海水晒盐
C. 铁丝弯曲 D. 玻璃破碎
【答案】A
【解析】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丝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5.(2022湖南长沙)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金属冶炼
C. 烧制陶器 D. 木材燃烧
【答案】A
【解析】A、湿衣服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金属冶炼,有金属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烧制陶器,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木材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6.(2022新疆统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 B. 酒精挥发
C. 铁丝弯曲 D. 湿衣晾干
【答案】A
【解析】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酒精挥发涉及物质物态变化,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7.(2022重庆市A)神州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脱离空间站 B. 自由下落
C. 外壳烧蚀 D. 打开降落伞
【答案】C
【解析】A、脱离空间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自由下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外壳烧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打开降落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
8.(2022云南昆明)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 金属光泽 B. 质软
C. 导电性 D. 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9.(2021湖南邵阳)“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无色气体
【答案】A
【解析】A、能支持燃烧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不易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密度比空气略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无色气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2022四川遂宁)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点燃“飞扬”火炬 B. 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 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 D. 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答案】A
【解析】A. 点燃“飞扬”火炬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 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 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 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A。
11.(2021山东泰安)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 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
【答案】B
【解析】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是因为酒精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氢氧化镁、碳酸钙发生反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2022江苏扬州)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开凿河道 B. 裁制船帆
C. 炼铁铸锚 D. 伐木造桨
【答案】C
【解析】A、开凿河道,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裁制船帆,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炼铁铸锚,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伐木造桨,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13.(2021云南省卷)氢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能燃烧
【答案】D
【解析】A、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比空气轻”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燃烧是化学变化,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A、在金属冶炼中焦炭作为还原剂,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与题意不符;B、盐酸除锈是盐酸与氧化铁反应,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与题意不符;C、碳酸氢钠与胃酸发生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与题意不符;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5.(2021四川乐山)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D.石墨有导电性——生产铅笔芯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不符合题意;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生产铅笔芯,符合题意。故选D。
16.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钠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具有的性质:
(1)物理性质:硬度 ______ (选填“大”或“小”),密度比水 ______ (选填“大”或“小”),熔点 ______ (选填“高”或“低”),颜色是 ______ .
(2)化学性质: ______ .
【答案】 (1)小 ;小 ;低;银白色;(2)能和水反应
【解析】(1) 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说明其硬度小;本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说明其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说明其熔点低,颜色为银白色。(2)化学性质是钠能与水反应。
17.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其相应变化或性质的序号: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把块状硫粉碎_____,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____。
【答案】C ;A ;A ;B ;D
【解析】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把块状硫粉碎属于物理变化;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化学变化;硫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18.取一块木炭做了如下实验:
①观察木炭是灰黑色固体;
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后发现煤的质量比木炭大;
③点燃木炭,木炭燃烧,经检验其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④把木炭砸碎。
上述各项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
【答案】④ ;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③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灰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硬度较小 ;可燃性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点燃木炭,木炭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因为木炭燃烧生成新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把木炭砸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例如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例如木炭是灰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硬度较小,它们都属于物理性质。
19.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答案】(1)⑦ ; ③;(2) ①④;②⑤⑥
【解析】(1)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形状、颜色、熔点、沸点、密度、质量等,故填⑦;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腐蚀性、可燃性、毒性、生锈、受热分解等,故填③。(2)物理变化就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形状与状态的变化,故填①④;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填②⑤⑥。
20.仔细分析以下几个过程: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
②木炭可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⑨杜鹃开花
⑩在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请分析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答案】①⑩ ; ②③⑤; ④⑦ ;⑥⑧⑨
【解析】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性质;②木炭用于取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属于化学性质;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⑨开花的时候,花从小花变成大花的过程,以及花蕊长出来是细胞增多的过程,这些细胞是化学反应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⑩在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这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为①⑩;②③⑤;④⑦;⑥⑧⑨。
20.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白色的硝石、淡黄色的硫粉和黑 色木炭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而成.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点燃鞭炮火药引线, 火烧到鞭炮的内部,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最终生成了硫化钾 和氮气以及一氧化碳气体而发生爆炸.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硝石物理性质是____;化学性质是____;(各写一点,下同)
(2)硫粉的物理性质是____;化学性质是____;
(3)上述资料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
【答案】 (1)白色 ;受热能够分解;(2)淡黄色 ; 易燃烧;(3)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最终生成了硫化钾和氮气以及一 氧化碳气体而发生爆炸
【解析】(1)硝石物理性质是:白色固体,化学性质是受热能够分解. 故填:白色;受热能够分解.(2)硫粉的物理性质是淡黄色固体,化学性质是易燃烧. 故填:淡黄色;易燃烧.(3)上述资料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 炭,最终生成了硫化钾和氮气以及一氧化碳气体而发生爆炸. 故填: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最终生成了硫化钾和氮气以及一 氧化碳气体而发生爆炸.
21.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描述:①无色透明液体;②易挥发;③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④易燃烧;⑤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用序号回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用文字回答: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④⑤ 酒精汽化 酒精燃烧
【解析】颜色、状态、挥发性和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属于化学性质;酒精气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22.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0℃时水结成冰_____
(2)汽油可以燃烧_____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_____
(4)酒精易挥发_____
(5)煤气燃烧_____
(6)鸡蛋发臭_____
【答案】A D A C B B
【解析】(1)0℃时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酒精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5)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鸡蛋发臭已经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A;D;A;C;B;B。
23.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_____。,“烧炭”是_____。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_____。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生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这都属于_____。
(4)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锌粒的这一性质属于_____。
(5)在寒冷的冬天向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这一现象是_____。
【答案】(1)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2)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5)物理变化
【解析】(1)“伐薪”只是砍树,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烧炭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燃烧和受热分解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生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这些性质都不能产生新的物质,故这都属于物理性质;(4)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锌粒的这一性质属于化学性质;(5)在寒冷的冬天向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这一现象是液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的净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