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了解背景,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本课回顾,各说收获,布置作业 ,巩固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桃花源记
备 课 时 间
课 型
新授
上 课 时 间
教
学
目
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
教
学
预
案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等)、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①字音要读准。②句读要分明。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1)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从 桃花源,到 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
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发现——访问——离开(或发现——进入——作客——辞别——再寻)(意思对即可)。
(2)请用简单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新鲜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不管
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
舍 乃 具 志 遂 寻
(5)同义词
具、悉、咸、皆:都 缘、扶:沿着
云、道:说 乃、遂:于是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
3.课文翻译,讲述桃源故事。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六、布置作业 ,巩固迁移
1. 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语的意思。
2. 用现代汉语把《桃花源记》改写成一个故事,或就其中的某个部分,加以想像,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3. 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修改与调整
教学
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桃花源记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想像桃源之“美”,感受桃源之“乐”,评说桃源之“奇”,赏读课文,研课文,悟主旨,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