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展开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考点概述]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设题方式:① 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一般划一处或两处)          ②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知识梳理]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不可误读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1 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安陵(《唐雎不辱使命》)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7、永之人//奔走焉(《捕蛇者说》)2 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3 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10、先帝在时,每与臣//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4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收不停畅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13、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14、此人/一一//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16/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18//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19/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20/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关键词)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22、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于前)2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状,“在山路上”限制“行”的处所,不能读成://六七里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24于是。天//降大任//是人也25可以。可///大风可//一战26妻子。率////来此绝境27、中间。中//拉崩倒之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28、夫/大国,难测也29 /一岁之犯死者/二焉30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3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史实”。32、陈/康叔公//善射(“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是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33、《范/文正公/集》34、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中”是地名)35虞山/王毅/叔远/(地名---姓名------“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3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郡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37、余/闻之也/久(《伤仲永》)38、可/计日而待也十、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3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40/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元返 [典型题析]一、划分停顿的主要方法1. 方法:主谓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① 醉 翁 之 意 / 不 在 酒。            ② 城 / 非不 高 也。 ③ 当 立 者 / 乃 公 子 扶 苏。         ④ 水 / 皆碧。⑤ 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⑥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妻 / 有 遗 男。2. 方法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① 必 有 / 得 天 时 者 矣。       ② 三 顾 臣 / 于草 庐 之 中。③ 又 患 / 无 名 人 硕 师 与游。  ④ 居 / 庙 堂 之 高 / 则 忧 其 民。⑤ 余 / 尝 求 / 古仁 人 之 心。  ⑥ 受 任 / 于 败 军 之际。3.方法三: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① 夫 / 环 而 攻 之 / 而 不 胜。  ② 若 夫 / 日 出 / 而 林 开。③ 盖 / 大 苏 / 泛 壁 云。     ④ 盖 / 竹 柏 影也。4.方法四: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① 至 若 / 春 和 景 明 。         ② 然 / 胡不 已 乎?③ 子 子 孙 孙 / 无 穷 也,而 / 山 不加 增。④ 然 则 / 何 时 而 乐 耶 ?  5.方法五: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① 故 / 自 号 曰 醉 翁 也 。② 故 / 虽 有 名 马 , 辱 于 奴 隶 人 之 手。③ 是 故 /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④ 以 是 / 人 多 以 书 假 余。6.方法六: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① 是 / 进 亦 忧,退 亦 忧 。 ② 知 之 / 为 知 之,不 知 / 为 不 知 ,是 / 知 也。③ 是 / 地 利 / 不如 人 和 也 。 ④ 此 / 诚 危 急 存 亡 之 秋 也。7.方法七:句中转折连词“而”前面要停顿。① 人 不 知 / 而 不          ② 夫 / 环而 攻 之 / 而 不 胜。③ 出 淤 泥 / 而 不 染,濯 清 / 而 不妖。④ 由 是 则 生/ 而 有 不 用 也,由 是 则 可 以 避 患/ 而 有 不 为 也。8.方法八: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乎”“者”“也”后面一般要停顿。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① 望 之 /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 也 。② 鸣 之 / 而 不 能 通 其 意 。③ 此 三 子 者,/ 皆 / 布 衣 之 士也。④ 余 闻 之 也 / 久。9.方法九: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多指状语后置)① 宋 / 何 罪 / 之有?② 遂 许 先 帝 / 以 驱 驰 。 ③ 躬 耕 / 于 南 阳, 全 性 命 / 于 乱世,不 求 闻 达 / 于 诸 侯。④ 操 蛇 之 神 / 闻 之,惧 / 其 不 已 也,告之 / 于帝。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10.方法十: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其一 / 犬 坐 于 前。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所以,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二、特殊说明:1.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人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错误。如:① 虞 山 / 王 毅 叔 远 / 刻 。“虞山”是山名。这个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对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虞山王毅叔远”指核舟的雕刻者,相当于“王毅王叔远先生”,所以不能分开。   ② 晋 / 太 元 中,武 陵 人 / 捕 鱼 为业。   ③ 庆 历 四 年 / 春, 子 京 / 守 巴 陵郡。2.停顿应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 / 作 气,再(鼓) / 而 衰 ,三(鼓) / 而 竭 。“再”和“三”的后面都省略了“鼓”字,所以应该在“再”和“三”后面停。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 今 / 齐 地 /方千 里。(“地方”在古代是两个词,土地方圆)② 今 / 天 下 三 分 。(“今”是一个词,“天下”是一个词)③ 可 / 以 战。(“可”“以”是两个词,可以凭借)4.表时间和方位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如:① 已 而 / 夕阳 在 山 ,人 影 / 散 乱。      ② 既 而 / 风定 天 清 , 切 / 乌 有。      ③ 乡 / 为身 死 / 而 不 受,今 / 为 宫 室 之 美 / 为 之。      ④ 始 知 / 郊田 之 外 / 未 始 无 春,而/ 城 居 者/ 未 之 知 也。⑤ 然 则 / 何时 / 而 乐 耶?  [解题技巧]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方法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在断句是,可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第一:通文意,分层次。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第三:看虚词,找位置。(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故、是故、则、然则、或、、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用语法,辨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第五: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孙”;[01-2022年恩施市]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乙】澄波善弈,余命霞与之对。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至于斯亭之功大矣!(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人名。③对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日更定  是:________(2)衣炉火  拥:________(3)僧澄波善  弈:________(4)又有杖声从云中来者  :________20. 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不 图 观 瀑 之 娱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22. 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23. 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02-2022年岳阳市]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甲】ㅤㅤ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ㅤㅤ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节选自沈《梦溪笔谈》)【注释】殣:饿死的人。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术:方法,手段。敖仓:,地名,秦时以敖地为仓,故称敖仓。仰食于公私: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予尝古仁人之心      所以宴游及兴造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流徙,皆文正之惠也4)根据对甲段的理解,你认为乙段中的范仲淹符合甲段中“古仁人”的标准吗?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03-2022年益阳市]9.(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ㅤㅤ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忽,似与游者相乐。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ㅤㅤ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释】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被贬此地。②相(xiàng)田:察看田地的好坏。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年华老大而悲伤。(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百二十门前流水尚能西B.全石以黄州东南三十里沙湖C.潭中鱼可寺在水郭门外二里D.其境过清手为口(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数字辄/深了人意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数字/辄深了人意C.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D.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数字/辄深了人意(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作者柳宗元、苏轼均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B.两文的写作背景基本相同,分别为作者被贬湖南永州和湖北黄州后出行记游之作。C.两文语言均很优美。【甲】文善用比喻且句式灵活;【乙】文风趣幽默,简练生动。D.两文主旨相同,皆表达了作者虽遭朝廷放逐,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旷达情怀。(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04-2022年连云港市]古诗文阅读“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6~11题。(21分)【甲】和董传留别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丙】臣自移扬,过豪、寿、楚、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泪下,臣亦不觉流。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6.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月色入        (2)入村落        (3)臣亦不觉流        (4)臣窃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有甚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10.“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2 分)11.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4 分)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