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0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02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03
    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共166页。

    数




    任教班级 :
    教师姓名 :

    2022年春季学期
    第一单元 图形认识
    一、单元目标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三是解决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的问题。
    2.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此,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于是教材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3.教材中所采用的画、折、剪、拼等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二、 单元重难点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 知识框架
    1)认识平面图形
    (2)平面图形的拼组
    (3)七巧板
    四、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各种形状的积木。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画笔和纸张
    五、 教学时数
    (1)认识平面图形 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 1课时
    (3)七巧板 1课时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能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辨认和区分各种平面图形。
    2. 了解每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各种形状的积木。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画笔和纸张。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大家熟悉的积木游戏好不好?(认真听老师的谈话后回答)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积木,请学生回答是什么形状的积木。(认真观察后回答)
    3.引入新课。教师指着长方体的一个面问: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认真听老师的谈话,进入新课的学习)
    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合作探索,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1.搭积木游戏。(多媒体播放,也可以用班班通展示课本主题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兔想在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房子,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小组合作用积木搭建房子)
    (1)小组合作搭建一座房子,教师巡视。
    (2)教师提问:你们在搭房子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照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2.让学生把积木拿在手里摸一摸,看一看,在小组内说一说,每个人手里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用到的积木的形状,并动手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3. 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述平面图形的特点)
    4.课件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辨认。(学生辨认平面图形)
    5.小结平面图形的意义。(理解“平面”的意义,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说一说: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图形?(回忆、观察、回答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平面图形)
    2.(借助积木)让学生在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各一个。(学生动手画完后,全班交流、评价)
    1.连一连







    2.用下面的物体可以画出哪个图形,连一连。





    3.写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用本节课学的几种平面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自由谈谈)
    五、教学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积木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在操作中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同时注意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和赞扬,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2课时 拼一拼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拼一拼”第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五种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风车、平面图形若干,长方形纸、剪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卡片若干、4个红色三角形和4个绿色三角形、胶棒、红色大卡纸等。
    教学过程
    [师]看来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可以拼成这么漂亮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平面图形来拼图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平面图形的组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复习了旧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拿出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
    展示图案,并说一说所拼成图形的形状。
    2、拿出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
    展示图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拿出3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
    (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
    展示图案,汇报交流。
    (设计理念:通过操作探索不同的拼法,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特征。在拼的过程中,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成功的体验。)
    三、拓展应用,内化新知
    1、用4个红色三角形和4个绿色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图形。
    (学生自由拼组,进行展示)
    2、拼图比赛
    出示要求:同桌两人一组,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数量不限)动手拼出图案,比一比哪组拼的多,拼好后可以粘到红色大卡纸上。
    学生利用图形进行拼图,然后各小组相互参观。
    展示你最喜欢的图片,并说说你拼的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的参与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是由动手操作得来的。利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回顾反思,总结概括
    [师]今天我们利用图形的拼组,发现了图形之间的许多秘密,我们都成了小小的设计师,你能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增强学生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组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 平行四边形
    班班通展示图案





















    第3课时用七巧板拼图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让学生会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加深对“七巧板”的认识与了解。
    能力训练要求
    1、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 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巧板等。 一套七巧板、卡纸、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师]猜一猜,这节课我们将于谁一起来参与学习,它们是谁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课件演示其中一个动物图案转化成一套七巧板的过程),教师揭示:刚才这些小动物都是由一套这样的七巧板拼成的,今天我们一起就用七巧板来拼一拼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一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二是激发学生想亲自动手拼摆有趣图形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理解“七巧板”一词的意义
    [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
    [学生]有七块。
    [师]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那七巧板中的“巧”字又怎么解释呢?(学生自有讨论,并交流。)
    师揭示:就因为七巧板中的“巧”字,说明了利用七巧板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魔板”。七巧板虽然仅有七块板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新朋友呢?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七巧板”,让学生明确七巧板的用途,并未拼摆图形激发兴趣。)
    2、认识七巧板
    (1)认一认
    [师]同学们观察七巧板,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并汇报)
    [学生]我发现七巧板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学生]我发现它是由5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
    (2)看一看
    [师]同学们发现了有关七巧板这么多的知识,那你们能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
    七巧板由__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 有________个,________号图形和________号图形比较大,________号图形和________号图形比较小。
    ________号图形和________号图形一样大,________号图形和________号图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来认识七巧板,进一步熟悉平面图形,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3、拼图形
    (1)拼三角形
    [师]我们进行一场“拼图比赛”,请同学们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三角形,看看怎样才能拼成?
    (学生动手拼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拼的三角形。
    (2)拼平面图形
    [师]我们能不能利用七巧板中的任意的几个图形来拼拼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独自操作,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图形,并边演示边介绍自己是用七巧板中的那几个图形来拼的。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图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拓展应用,内化新知
    [师]七巧板除了能拼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能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用七巧板合作设计一副作品,并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小组合作设计作品)
    作品展示,并说说所设计的作品名称,分别是用七巧板中那几种图形拼成的?
    (3)作品欣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七巧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下去和你的小伙伴分工合作利用一套或多套七巧板拼一拼吧!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新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回顾反思,总结概括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增强学生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组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用七巧板拼图形
    5个三角形
    七巧板 1个正方形
    1个平行四边形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六、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以及解答相关应用题。
    七、 知识框架









    八、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小棒、图片,课件
    学具:小棒,作业本,铅笔

    九、 教学时数
    1. 十几减9………………………2课时
    2. 十几减8、7、6………………………1课时
    3. 十几减5、4、3、2、………………………1课时
    4. 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学会“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准确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小棒、课件
    学具:小棒、作业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公园里都有什么?(公园里有许多的花、草、树、水、有健身器材,还有各种好玩的东西)
    师:唉呀!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都想去公园了,你们想不想去呀?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逛公园”!出发!
    出示课本第 8 、 9 页情境图:请你认真的观察,说一说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观察: 15 个气球、12 个风车、 14 个套圈……)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从中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简直是太厉害了。我相信如果让你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也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不对?那好,谁愿意来试一试。  
    ①阿姨手中有 6 个气球,小朋友手中有 9 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②小明投了 14 个套圈,套中 9 件物品,有几个没有套中?
    ③有 15 个气球,卖了 9 个,还剩几个?
    ④有 12 个风车卖了 9 个,还剩几个?
    ……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有加法的,也有减法的,真是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刚才提出的几个减法问题中,有什么相同点呢? (都是“十几减 9 ” 的问题。)
     师:说的太对了。同学们听的太认真了。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问题称为“十几减 9 ” 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十几减 9 ” 并齐读课题。 )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 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 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 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生答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课本P10“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4.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评讲。
    5.帮一帮小鸟找家(练习二第2题)
    师:同学们计算又对又快,就连小鸟都很佩服大家,它现在遇到了一个困难,想让大家帮帮忙,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出示连线题“小鸟送信” , 谁愿意来帮忙 ?
    指名一人上黑板连线,其余在书上完成。
    师:同学们真有爱心 , 帮助小鸟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 小鸟子让我对大家说一声"谢谢 !”
    四、全课总结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开心,老师也很开心。看来呀,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一定很多。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板书:十几减9
    14-9= 5 15-9= 6 16-9= 7 13-9= 4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练习二第3~8题)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教师出示口算题卡)完成后集体订正。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2-9= 9+9=
    (1)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2)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十几减9的几种方法,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
    (揭示并板书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法制教育渗透点
    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植树节吗:(3月12日)植树有什么好处呢?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三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
    (4)集体评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 谈收获: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三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十几减8 (教材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破十法”计算过程。


    认真观察图,理解题意,列算式,借助圆片来计算,理解“破十法”学会多种算法。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有12个风车,卖了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① 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
    ② 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
    ③ 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2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4,所以12--8等于4。
    12– 8=4
    ╱╲ 10-8=2
    2 10 2+2=4
    2
    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摆一摆。 老师再追问:为什么把2和2相加?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四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3页“做一做”的第2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 完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1、2题。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3十几减7、6及做一做。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掌握十几减9,8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6的方法 。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7,6的方法。
    教学准备:第14页例3插图。
    在前面十几减9减8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解“破十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迁移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学习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板书:十几减7、6
    2.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红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①算13减7得几?要先想,7加几得13,因为7加6得13,所以13减7得6,同时在方框内填上得数“6”。
    让学生复述算法,并齐答:想7加6得13,所以13减7得6。
    ②先把13分成10和3,用10减7等于3,然后用3加3等于6。
    (4)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5)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①算13减6得几?要先想,6加几得13,因为6加7得13,所以13减6得7,同时在方框内填上得数“7”。
    让学生复述算法,并齐答:想6加7得13,所以13减6得7。
    ②先把13分成10和3,用10减6等于4,然后用4加3等于7。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6,7的退位减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呢?在计算的时候要看着减法想与它相关的加法,再想出减法题的得数。例如:13-7想7加6得13,所以13减7得6。或者用破十法先把13分成10和3,用10减7等于3,然后用3加3等于6。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三人上台板演,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3题。
    板书设计
    13-7= 13-6=
    10-7=3 10-6=4
    3+3=6 3 +4=7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内容:十几减8、7、6练习(第15~16页练习三第4至10题。)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   12-4  12-3   14-8  
    16-9 8+9  13-6   14-5   
    11-2  15-7  17-8   15-9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练习三Pl5第4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三P15页的第5题。读题。让孩子先说说比较方法,再比大小。 
    方法:一般地,先计算出减法算式的差,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孩子若想到其它方法,只要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的。
    2.完成练习三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能读出3个数学问题:
    ①旅行车原有11辆,出租6辆,还剩几辆?
    ②货车原有15辆,出租7辆,还剩几辆? 
    ③小汽车原有18辆,出租9辆,还剩几辆? 
    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同,即“原有的-出租的=还的方法相同,即“原有的-出租的=还剩的”。再边说利用关系式,边计算写得数。
    3.完成练习三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完成P16页的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练习三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7、15—8、17—9、13—6、12—6、15—7、13—9、14—7、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2—7”、“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师:通过这节练习课,同学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正确得到答案,计算时你可以众多的方法中,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P16页第8、9、10题。


















    用前面已有的知识,进一步计算退位减法。

    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十几减5、4、3、2,教科书第17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5+8=13   7+6=13
    13-5=8   13-7=6
    13-8=5   13-6=7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练习课,教科书第18页练习四3—6题。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布置作业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一),教科书P20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认真观察图,理解题意,会列减法算式,利用小棒摆一摆帮助理解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已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科书P21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认真观察图,理解题意,会列减法算式,利用小圆片摆一摆帮助理解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 ★ ★ ★ ★
    ★★★★★★★★★★★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22第2—8题。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教科书第24页及练习六第1—3题。
    教学课型:复习和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第十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教科书P25练习六的第4—8题。
    教学课型:复习和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26的6题。
    单元教学反思: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3 考点分析: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能够准确的给物体分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吸铁石。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比较分类整理前后的差异。
    了觖分类的含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操作活动
    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见课件)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看图解决问题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
    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加深理解,再次讲授
    课件出示铅笔图
    1.仔细看图,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分法?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梳理出分类的标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橡皮分,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5.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以气球为例,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气球的总数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分类结果相同”,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这个道理。
    板书
    第1节 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一分,数一数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分类与整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手工剪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心”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2、展示画图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好了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都能表示这一类的人数。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三、练习
    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教学反思: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难点有三1.数数的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4的百数图中有那些有趣的排列。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交流。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00以内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2.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教学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铅笔100支、橡皮擦100块、100颗星星。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为什么?提示:有100颗星星。
    2.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百羊图。春天,地上长出了嫩       绿的小草(课件:草地)。一群可爱的小羊来到草地上。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为什么?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00以内数的认识,先来学习数数。(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数100根小棒(或100枝铅笔,100块橡皮,100颗幸运星)。(教学例1)
    师:署假就要到了,我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
    生1:我们组有铅笔、橡皮、小棒。
    师: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学生选了自己喜欢的奖品,放在面前)
    师:听清要求,请你很快的数出10个奖品。
    (学生从袋子里边拿边数,数出了10个奖品,放在面前)
    师: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啊,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出10个。
    (学生从袋子里又数出了10个,放在桌上)
    师:现在是多少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20个。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多少,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2:有80个。
    (教师引导生2把话说完整)
    生2:我的小棒大约有100块。
    生3:我的铅笔大约有90枝。
    生4:我的星星大约有80颗。
    生5:我的橡皮大约有120块。
    ……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
    (学生抢着举手回答,都想把自己数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6:我数的铅笔是96枝。
    生7:我数的星星是100颗
    生8:我数的橡皮是95块。
    生9:我数的木棒是85块。
    ……
    师:小朋友数了那么多奖品,大家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老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数的,谁愿意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我记得刚才有位同学数的是95块橡皮,你来数数好吗?
    (教师帮这位同学把橡皮拿到前面,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
    师: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
    (有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
    (举手的同学高兴得几乎要欢呼起来)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奖品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时间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
    师:数之前老师请大家猜猜你的奖品大约是多少,谁猜的比较接近100?
    生10:我猜的是98。
    生11:我猜的是101。
    生12:我猜的就是100。
    ……
    师:98、99、101、102这些都是比较接近100的,同学们的估计能力真强!2.展示数100根小棒的过程。
    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正确的学生,然后请一位用小棒数数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过程。学生数数时,教师在一边指导:先1根1根数,每数10根捆一捆,数到100;再10根10根地数,数到100时,将10小捆捆成一大捆。
    引导学生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让每个学生再数一遍小棒或花生。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或每数10颗放在一堆),一直数到100。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数好的10捆小棒(或10堆花生),同桌互相述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使学生在数数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4.数100只小羊。让学生回过头来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提示学生每数10只就用笔把它圈一圈,然后10只10只地数,看看图中是不是有100只小羊,与自己刚才估计的数目对比一下,估对了没有。
    【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数一数,再说说是怎样数的。
    第2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准备用什么方法数,再数一数。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题。
    (1)让学生先分别数黄夹子、蓝夹子各有多少个。
    (2)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3)讨论、比较自己的发现:十个十个地数比一个一个地数容易数些。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2题。
    此题是巩固十个十个地数的方法。
    4.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3题。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谁愿意来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获得了哪些数学本领?
    (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这节课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二课时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及做一做,第39页练习八的第四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看图数数。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支钢笔,有几个汤圆的?
    生1:钢笔45支;每盒钢笔有10支,4盒就是40支,再加上5支就是45支。
    生2:汤圆24个;每盒有10个,2盒就是20个,再加上4个,就是24个。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板书题目:数的组成)
    【新课讲授】
    教学例2。
    师:下面我说一个数,你们来数小棒,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请你们数出46根小棒。
    (学生迅速边拿边数。陆续有学生数完。)
    师:大家都数出了46根小棒。那是不是46根呢?同学们看不出来,想想怎样摆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46呢?
    (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将每10支铅笔捆成一捆。)
    教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展示:
    生:我数出10根捆在一起,我又数出10根捆在一起,又数出10根捆在一起,我又数出10根捆在一起,然后我又放了6根。
    师:大家看,这样摆能不能看出是46根小棒?
    师:看着你们的46根小棒,同桌相互说说4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46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师:请你从46开始继续数小棒,一直数到52个。
    (学生继续数,大部分学生数到50发现又够了一个十,就又捆了一捆。)
    教师请一名学生展示52根小棒。
    师:看着你的52根小棒,请同学们说说5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52里面有5个十和2个一。
    师:大家不但能按老师的数数出小棒,还知道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下面老师说一个数,请你接着往下数,从52数到70。
    (先同桌一起数数,再请学生展示。)
    师:谁知道70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70里面有7个十。
    师:谁愿意说一个数,让大家接着数?
    生1:从79数到92。
    生2:79、80、81……92师:9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3:92里面有9个十和2个一。师:同桌也这样相互考一考。(同桌相互出题,还有的两个人一起数,数得可起劲儿了!)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学生信心十足地说“能”,全体学生一起从88数到100。)
    师:100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生:100里面有10个十。
    应用巩固。
    师:同学们数数数得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鸡蛋图)

    师:图上画的是鸡蛋,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
    生:这是2个十。
    师:那么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生:有20个鸡蛋。师:对!2个十是20。
    (教师出示小棒图。)
    师: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啊?
    生:这是3个十和3个一。
    师:一共有多少枝小棒?
    生:一共有33枝小棒。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完成填空,再口头说一说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十几。即: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的第4题。
    同样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填空,再说一说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十几。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5个十和4个一组成54。
    生2:我知道10个十组成100。
    ……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再继续努力。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三课时 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3.通过操作理解数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数位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
    (1)从78数到100。
    (2)数出76后面10个数。
    (3)从30数起,十个十个地数,一直数到100。
    2.摆一摆,说一说。
    (1)

    (2)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3)80里面有( )个十。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新课讲授】
    1.读数、写数。
    (1)出示例3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3种颜色的纽扣。
    师: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呢?请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数数。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分别有40粒、27粒、33粒。
    师:这些数,怎样读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板书课题:读数、写数)
    (2)读、写数。
    ①出示计数器。
    师: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朋友,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②读写40。
    出示4捆小棒。
    师:这里有几根小棒?
    生:40根。
    师:40里面有几个十?
    生:4个十。
    (教师把4捆小棒挂在十位上)
    师:4捆小棒在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4捆小棒表示4个十,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
    师:读数时,十位上有4个珠子,读作四十;写数时,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四十写作40。
    ③读写27。
    出示2捆小棒和7根小棒。
    这里共有几根小棒,(有27根)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2个十根和7个一根)学生回答后,教师把2捆小棒和7根小棒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小棒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7根小棒表示7个,在个位上拨7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7”。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七,学生跟读两遍。
    ④读写33。
    出示3捆小棒和3根小棒。
    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生:33根。
    师:33在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启发学生说出3捆小棒表示3个十,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3根小棒表示3个一,要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
    师:这个数怎样写呢?
    生:先在十位上写3,再在个位上写3。
    师:怎样读33呢?
    生:读作三十三。
    师:33中的两个“3”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生: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2.认识数位。
    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有多少粒?
    生:100粒。
    师:如果用小棒表示100,应该怎样表示比较合适?
    生:用10捆小棒表示。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师: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师:一百该怎么写呢?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学生齐读数位。
    3.归纳读、写数的方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说一说应该怎样读数、写数。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1题。此题重点练习读数。可让同桌的两人进行。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数位表和数字卡片0~9共10张,然后按教材提供的方式练习读数。每读完一个数,可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
    2.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2题。此题重点练习写数。让学生独立在横线空白处写数,一方面提高写数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一定要用0占位。
    3.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的第5题。
    此题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出这些数,再让学生举一些例子。
    4.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的第6题。此题是练习写数,让学生独立在括号里写数,并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读、写100以内的数。那么谁愿意来说说怎样读、写100以内的数呢?
    (让学生说出读数、写数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足的可由教师补充)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的第7~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数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
    2.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数数、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动脑筋填一填。
    先把计数器上的数位补充完整,再在计数器上画珠子表示出“44”这个数,左边的“4”在( )位上,表示( )个( ),右边的“4”在( )位上,表示( )个( )。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前面所学习的数的认识进行专门练习,重点是读数和写数。
    【练习讲授】
    复习读数、写数。
    出示计数器图。

    师:根据图你能读出和写出每个计数器上的数吗?先独立读一读,写一写,再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读数、写数。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图(一)中的数是多少?应该怎么读?怎么写?
    生1:十位上有4个珠,表示4个十;个位上有3个珠,表示3个一。合起来读作四十三。
    生2:十位上有4个珠,表示4个十,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有3个珠,表示3个一,在个位上写“3”。合起来写作:43。
    师:图(二)的数是多少?怎么读?怎么写呢?
    生3:十位上有5个珠子,表示5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读作:五十。
    生4:十位上有5个珠子,表示5个十,在十位上写5,个位上没有珠子,在个位上写0占位,写作:50。
    归纳读数、写数的方法。
    师:现在能说说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吗?
    生: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写数时,百位上是几就写几,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占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的第7题。此题重点是练习数位。让学生根据个位上的数是按“0”和“5”进行分类,填写。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的第8题。此题是通过填生活中的数,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先让学生独立填空,了解学生对生活中的这些数的了解情况,再集中订正。
    3.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的第9题。此题主要练习数数。一是让学生通过数数,感受38有多少,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二是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地数,能很快地数出哨子的个数。
    4.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的第10题。
    该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利用围棋感受100有多少。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
    (2)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知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数数的方法,能很快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红棋子时,2个2个地数比较快地数出结果,数绿棋子时,5个5个地数,比较快地数出结果。
    5.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的第11题。
    此题重点是通过方块图进行数的组成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6.完成教材第40页第12题。
    此题既是一个猜数游戏,又是一道开放题。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能对所猜的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推算。练习时,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想的思路。如:知道十位上的数是1,个位上的数就是8,合起来的数是18,依次写下去,符合这个条件的数还有27、36、45、54、63、72、81、90。
    【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课里,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愿意来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五课时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例4、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2.进一步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
    3.进一步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你知道了100以内数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学习什么知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他能帮助大家学到更多的100以内数的知识。
    出示例4:100以内的数目表。
    师:通过这位朋友的帮助,我们共同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4。
    (1)师: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讲秩序、讲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定,做事情才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中的数也是这样的,它们有大小、有顺序,各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
    请看100以内的数目表,它是按顺序,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按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吗?

    (2)学生填数。
    (3)汇报、展示。
    (4)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①涂一涂。
    a.给十位上是3的数涂上绿色;
    b.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
    c.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
    师:十位是3的数与个位是3的数有什么区别?
    生: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这样的数都是三十几的数;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都是几十三的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表示什么吗?
    生1:99的个位上的“9”表示9个一;十位上也是“9”,这个“9”表示9个十。
    生2:22的个位上的数表示2个一;十位上的数也是2,表示2个十。
    ……
    ②找规律。
    师:现在我们来仔细地观察数的顺序表,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看从表里能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
    生1: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双数,第二行是填单数。
    生2:从横行看,第二行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1,第三行前9个数十位上都是2……一直到第10行,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9。
    生3:从竖行看,第一列的个位上都是1,第2列的个位上都是2,第3列的个位上都是3……第10列的个位上都是0。
    生4:从左往右看,每一行的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
    生5:从上往下看,每一列的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多10。
    ③应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表解决问题。师: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生:38
    师: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生:48
    师:你能根据数的顺序表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的。
    ④及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此题重点是练习100以内数的顺序表中数的上下、左右排列顺序。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填的。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比较,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1题。
    (1)让学生按数的顺序从“21”开始连点成画。
    (2)说一说连成的画像什么?
    此题重点是练习按顺序数数,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填空的。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数的大小。数的顺序中隐含着很多规律,我们要会发现,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六课时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
    教学目标:1.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正确使用“>”、“<”或者“=”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大家之前学会给数排序,那么大家知道该怎么比较数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5。
    (1)出示例5中的小棒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左边有42根小棒,右边有37根小棒,比一比哪边的小棒多。
    师:你会比较42和37的大小吗?请先比一比,再在小组里交流。
    汇报、交流。
    生1:42里面有4个十,37里面只有3个十,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大于37。
    生2:42在37的后面,所以42大于37。
    师:真聪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
    (2)出示例5中的计数器图。
    师:23和25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生:十位上的数相同都是2,个位上的数不同。
    师: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怎样比较能较快地比较出大小?
    生1:23在25的前面,所以23小于25。
    生2:23和25的十位上的数都是一样的,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23的个位数是3,比25的个位上的5小,所以23小于25。
    师:有道理。如果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个位上大的数就大。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时,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数大;十位上的数相同时,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大的数大。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单元教学反思: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摆一摆 想一想
    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数上,得到不同的数,并能从中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圆片、数位表、计数器、小棒、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分别用小棒、计数器摆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数的组成。
    四十八 三十 七十六 一百
    老师引导学生从“分与合”的不同角度来说数的组成。
    2、用数字卡、数位表再摆出48、30、76、100这几个数。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51页的第一部分。
    (1)教师演示: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2颗算珠。
    说一说这2颗算珠分别表示什么。
    (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
    (2)老师提问:“能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吗?”
    学生先自己摆,再以小组为单位,4个人相互交流,然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在小组内交流时,指定学生在数位表上写出这些数。
    学生甲:两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表示个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
    学生乙:两个圆片都放在十位,表示十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20.
    学生丙:十位和个位各放一个圆片,表示十位和个位的数字都是1,这个数就是11.
    (学生到讲台前,边摆边说,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的数位表中写数。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也可以请其他同学提出不同意见)
    老师提问:还有其他答案吗?(没有了)
    怎样能做到既不重复 、又没有遗漏地摆出所有答案呢?
    一共有2个●,先把2个圆片分别都放在个位和十位上,再把这两个圆片分开放在十位和个位上,这样就能把答案找全。
    2、教材第51页的第二部分。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你们能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吗?”
    老师提示学生:①4个人要先明确各自的分工(是摆圆片,还是负责记录)②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学生甲:为什么三个圆片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3,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30?
    学生乙:记录摆出的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丙: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既没有重复,又没有遗漏?
    在学生集体活动中,老师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应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的基础上,也参与到活动中去。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开始可能是无序的,要鼓励、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不断探索,自己发现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化。
    学生甲:三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说明个位上数字是3,这个数就是3;都放在十位上,这个数就是30;把三个圆片分成2和1,分别在十位和个位上放2个和1个圆片,就是21;把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位置交换,就是12.(3、30、21、12)
    学生乙:先把三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然后依次从个位上拿出一个圆片摆到十位上,直到所有的圆片都摆到十位上,就得到了不同的4个数(3、12、21、30);也可以从十位摆起(30、21、12、3)。
    学生丙:根据数的组成来摆圆片,把各个数位上数相加的3的数有4个(相应的加法算式是0+3、3+0、2+1、1+2)(3、30、21、12)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能用4个●摆出不同的数吗?5个●呢?”
    学生汇报自己摆圆片的过程和结果。
    老师板书:4个●(4、13、22、31、40)
    老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不摆,你知道5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能说出来,老师可以直接板书,再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板书:5个●(5、14、23、32、41、5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6个、7个和8个圆片分别摆出不同的数。
    如果不能直接说结果,还可以继续摆,边摆边找规律;也可以先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再写出这些数。
    2、用9个圆片怎样摆出不同的数?10个、11个呢?
    学生在用11个圆片摆的时候,可能出现个位或十位上有10个(甚至11个)圆片的情况,在读数时会遇到困难,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数读不出来,使学生知道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包括百位上的数)都不能超过10.
    3、老师出示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些是用1个圆片表示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的数……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新知识点: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
    3、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4、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单价。
    5、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要求:
    为学生提高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
    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包括例1至例7七个例题,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例1的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小值的人民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把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又如,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和1元、1角和1分的币值的大小。
    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
    物品的单价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和使用的方便。教学时,不必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只需让学生知道:①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②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商品交换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1. 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学具: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实物出示模拟钱币。
    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52页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购物图和游乐园购票图。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
    (2)再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
    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存钱是为了什么?”
    “你有零花钱吗?”
    “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老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题目)。
    2、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由于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图案中的“小黑点”——盲文的数等)
    (3)老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甲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
    乙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一类。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②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和5角)
    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老师提问: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
    3、教学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出示1枚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该拿出几个1角币,才能换1元?
    学生可以边摆手中的学具,边回答。
    老师用课件重复上述过程,先在左边摆一个1元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这个等边三角形中1角币是如何排列的?(从上往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1、2、3、4)接着在1元币和10个1角币之间写一个醒目的等号,并配以声音出示,最后写上人民币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式:1元=10角
    (2)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学生甲:用10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乙:用2个5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丙:用1个5分的,5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丁:用5个2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老师提问:1角=()分 10分=()角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角=10分
    10分=1角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做一做”的第1题。
    2、练习十二的第1题。
    3、练习十二的第2题。
    4、“做一做”的第2题。
    四、思维训练
    在○里填上“>”“<”或“=”,并说明理由。
    4元○4角 70角○7元 3元○49角

    五、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分=1角



    第二课时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元=()角 10角=()元
    2、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学生甲:1张5角的。
    学生乙:5张1角的。
    学生丙:50个1分的、
    学生丁:1张1角和40个1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么多种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等)
    2、教学例4.
    (1)师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一张5元的可以换( )张1元的.
    一张10元的可以换( )张1元的.
    老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怎么换?
    学生把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老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
    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
    (2)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5元的。
    请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
    老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与同桌兑换。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
    20元是2个十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十元。
    50元是5个十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十元。
    100元是10个十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十元,(2)张50元。
    (4)还可以想到什么?
    一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一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可以换一张50元,一张10元和2张20元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摆一摆,认一认。写一写。
    2、换钱游戏。
    一张5元可以换()张1角。
    四、思维训练
    1、盒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7个黄球。如果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
    2、小蜗牛从地上往大树上爬,先爬了5米,又往回爬了1米,再往前爬5米,又往回爬1米。想一想,小蜗牛一共爬了多少米,此时离地面有多远。













    第三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及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算理。
    教具学具;模拟人民币、商品标价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你对人民币有了哪些认识“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你还想学习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板书题目:简单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摆出1元2角。(老师板书: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摆法。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让学生上台来,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张1元和2张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张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
    学生乙:12张1角。
    从12张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
    (2)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及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角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1元是10角,3元就是30角,3元9角是30角加上9角,即3元9角=(39)角
    10角是1元,20角是2元,还有6角,所以26角=(2)元(6)角
    或者3元9角币4元少1角,就是比40角少1角,也就是9角。26角币30角少4角,就是比3元少4角,也就是2元6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醒目的出示5种商品的单价。
    (1)买这两个要多少钱?
    5+8=13(角)
    13角=1元3角
    (2)向日葵花比小太阳花贵多少钱?
    1元=10角
    10-6=4(角)
    (3)买一个向日葵花和一只小鸟要多少钱?
    1元+3元1角=4元1角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或“=”
    45角○5元4角 2元3角○23角
    30角○1元3角 7元1角○17角
    2、练习十三的第7题。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内容及练习十三第4、第8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答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具学具:模拟人民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模拟购买玩具的活动。
    活动中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汇报、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出示教材第59页第2题的表格。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模拟购物活动。
    老师提问: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
    生1:画报和连环画。
    生2: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老师:“正好”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老师总结“正好”在这里的意思。
    请同学们回答是怎样算的。
    生1:6+7=13(元)
    生2:5+8=13(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三的第4题。
    2、练习十三的第8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58页“做一做”。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4、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
    17课时



    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034)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2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教法:迁移类推法。
    学法:探究体验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 7+5= 9-4= 6+3=
    8-2= 5+5= 3+5= 5-4=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3、提问:
    (1)40里面有几个十?70里面有几个十?
    (2)5个十是多少?8个十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师:小朋友们,开学的时候老师要给你们发什么啊?今天有一个班的老师就正在为小朋友发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整十数加整十数。
    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同学汇报:桌上放着书,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师:看着这些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计算?
    学生个别发言,师板书:10+20
    师:那它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请小朋友们同桌讨论下。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左边摆10根,右边摆20根。
    请个别学生上来演示。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如果老师从这30本书中拿走20本,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怎样求还剩下多少本书呢?可以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30-20
    师:它的结果又是多少呢?(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请个别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师进行板书。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三、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6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个别汇报。
    五、作业:
    练习册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一共有多少本书? 2、还剩下多少本书呢?
    10+20=30 30-20=10





    第二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四4-5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运算的题目。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迁移类推,口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
    教法:讲解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0+60= 80+10= 20+50=
    70-20= 60-30= 90-50=
    2、口算。
    3+2+4= 1+3+4= 7+2+10=
    8-5-2= 6-2-3= 15-5-2=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那么整十数连加、连减你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用上面复习的两个知识来继续学习整十数连加、连减。
    二、探究新知
    1、读题20+30+40=
    2、想一想计算时先想什么,再想什么?(先想20表示2个十,30表示3个十,40表示4个十。再想2+3+4=9,9个十就是90)或(先想20+30=50,再想50+40=90)
    3、说一说20+30+40你是怎么算的?
    4、读题90―40―30=?想一想可以怎样算?(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三、练习
    1、10+40+30 40+20+20
    70―40―30 60―20―30
    2、2+6+40 30+20+40
    80―20―30 40+30+5
    3、教科书P63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找准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再解答。
    4、教科书P63的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册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
    20+30+40=90
    (1)先想:20表示2个十, (2)先想20+30=50,
    30表示3个十, 再想50+40=90。
    40表示4个十。
    再想:2+3+4=9,9个十就是90。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算法中“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变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3、口算:
    20+20= 60+30= 30+50=
    20+7= 40+5= 3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两个小朋友在说些什么?你们能读一读吗?
    学生回答,分角色读读图中小林和小红的对话。
    2.探究算法。
    师:书上给我们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学生读题)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让个别学生来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板书课题)
    师:“25+2”和“25+20”它的计算方法是怎样呢?结果又是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
    (1)学习“25+2”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想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生共同探讨几种方法。
    生:接着数:26、27.
    生:用摆小棒方法:先算5根加2根等于7根,再算2捆加7根等于27根。
    教师展示小棒图示意。
    师:为什么要算5根加2根呢?5表示5个一,2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再与2个十合起来就是27根。
    师板书。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算出了25+2=27.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为什么5和2可以加在一起呢?大家能说一下理由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先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现在我们来做做练习。
    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说说计算过程。
    (2)学习“25+20”的计算方法。
    师:该怎样计算呢?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和同桌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
    ①计算时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②摆小棒的方法:2捆加2捆是4捆,就是40根,再用40根加5根就是45根。
    (3)比较“25+2”和“25+20”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不同点:“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而“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相同点: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加几个十、几个一加几个一。
    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三、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66页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把你学到的好方法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学生个别汇报。
    五、作业
    课本第66页的第2、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25 + 2 = 27 25 + 20 = 45









    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学生通过合作,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与比较讨论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6+5 9+7 7+8 6+6
    2、看卡片口算。
    31+5 85+4 8+40 24+2
    30+14 60+32 19+70 26+50
    3、引入新课:
    在刚才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1)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根小棒)
    (2)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1)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2)归纳: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3)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1) 35+5= 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2)5+35= 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并把计算方法编成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作业
    练习十五第4、5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4+9=33
    图2

    图1



    24+9=33 24+9=33





    第五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03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法:指导练习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指导练习
    1、课本第66页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让学生试着找找错误的原因。
    2、课本第67页第7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问题要求什么?(指名回答)要求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计算?(指名回答)
    (3)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3、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4、课本第67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5、课本第67页第10题。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课本第67页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课堂达优》相应练习。







    第六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五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法:指导练习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口算:
    23+7 75+9 8+23 56+9
    50+5 48+6 76+5 42+50
    3、在正确得数的( )里打“∨“。
    35+9={34( ) 44( ) 49( )}
    6+37={97( ) 43( ) 33( )}
    7+53={60( ) 50( ) 75( )}
    二、指导练习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这种同数相加,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乘法做些准备。练习时,可以先口说,然后再在横线上填上得数。这种练习如果前面的数算错,后面就都错了,因此得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2、课本第68页第13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问题要求什么?(指名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该怎样计算?(指名回答)
    (3)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3、课本第68页第14题。
    提醒学生要先计算,然后再比较大小。
    4、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师强调计算的顺序。
    5、课本第68页第16题。
    师问:“怎样才能知道谁的得分多?”该怎样解决?同桌先讨论。
    指名汇报。
    总结方法。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第七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理解题意,并会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来理解算理。还可以用计算器来算一算。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7= 20+4= 35-3=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板书:36-8=)
    ⑵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⑶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⑷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全课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36-8 = 28
    方法一:
    (1)36分成20和16。
    (2)先算16-8 = 8
    (3)再算20 + 8 =28
    方法二:
    (1)36分成26和10.
    (2)先算10-8=2
    (3)再算26+2=28





    第八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练习十六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法:指导练习法。
    学法:多形式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指名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口算。
    20–3 38–9 50–7
    56–4 32–3 40–4
    二、指导练习
    1.出示课本第7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要求学生在计算的过程要认真仔细。
    2.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
    3.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问题要求什么?(指名回答)要求还剩多少只,该怎样计算?(指名回答)
    (3)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3.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10题。
    提醒学生要先计算,然后再比较大小。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练习十六的第8、9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





    第九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练习十六第11--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法:指导练习法。
    学法:多形式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32–5 46–9 29–8 62–40
    50–6 45–30 24–5 91–7
    教师请个别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2+( )=40 72–( )=8
    ( )–5 =47 ( )+9=65
    二、指导练习
    1.出示课本第73页练习十六的第11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快,谁能夺地红旗。
    2.出示课本第73页练习十六的第12题。
    这种同数相减,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些准备。练习时,可以先口说,然后再在横线上填上得数。这种练习如果前面的数算错,后面就都错了,因此得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出示课本第73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问题要求什么?(指名回答)要求应找回多少钱,该怎样计算?(指名回答
    (3)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4.出示课本第73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这种练习如果前面的数算错,后面就都错了,因此得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5.出示课本第73页练习十六的第15题。
    先让学生同同桌讨论,然后再讲评。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布置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
    第十课时 小括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明确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根据题意,会列两种算式,并会计算有小括号的运算是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5+6= 11-4= 8+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3。
    (1)师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3.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如下图。
    摆一摆:
    画一画: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4.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10-2-3=5
    教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先计算2+3吗?
    教师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样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5.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教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3
    ②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3
    ③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3
    ④画( )表示先算2+3
    ……
    (2)认识小括号,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与简洁性。
    教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面对这么多的符号,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你们说得太好了!确实,一人用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如果我们自己不说,别人也不明白我们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要说说每道题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小结。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括号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
    10-(2+3)= 先算2+3=5,再算10-5=5。
    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十一课时 小括号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练习十七第3--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法:指导练习法。
    学法:多形式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2.练习。指名板演。
    54–5+30= 76–6–8= 87–9–10= 65–7–40= 43–(3+27)= 39-(9–5)=
    二、指导练习
    1.出示课本第75页练习十七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问题要求什么?(指名回答)要求超市还有多少箱苹果,该怎样计算?(指名回答)
    (3)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2.出示课本第76页练习十七的第6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谁能夺地红旗。
    3.出示课本第76页练习十七的第7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
    (3)学生完成第一个问,集体订正。
    (4)第二个问,指名回答。
    (5)师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爱护眼睛的教育。
    4.出示课本第76页练习十七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出示课本第76页练习十七的第10题。
    提醒学生要先计算,然后再比较大小。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练习十七的第5、8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练习课
    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十二课时 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

    理解题意,会列算式,并引导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解答。加强并引导孩子们理解“每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用连加解决问题

    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
    6+6+6 = 18(个)
    答:一共折了18个星星。












    第十三课时 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练习十八3--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减数相同的连减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28-9-9-9=1
    说明什么呢?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
    小组讨论。9+9+9+1=28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8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八第3、4题。
    板书设计:
    用连减解决问题
    28-9-9-9 = 1(个)
    检验:9 + 9 + 9 + 1 =28(个)

    第十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课本第80页第6题。

    二、新知
    1、游戏:课本第79页第5题。

    2、课本第80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

    3、课本第80页第8题。
    够吗?像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4、课本第80页第9题。

    5、课本第80页第10题。
    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能区分什么时候用连加,什么时候用连减来解决问题了吗?

    四、作业布置。








    第十五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第1-3题,练习十九第1-6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教法:归纳整理。
    学法:综合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3.练习十九第3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4.练习十九第4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十九第5题。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兴趣。
    5.练习十九第6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整 理 复 习
    两位数加整十数
    100以内的 加法 不进位加
    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
    两位数减整十数
    减法
    不退位减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

    第十六课时 整理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第4题,练习十九第7--13题。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教法:归纳整理。
    学法:综合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4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2.出示课本第83页第7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8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10题。
    (1)先让学生读题两遍。
    (2)问:题中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九第11题。
    这种练习如果前面的数算错,后面就都错了,因此得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4.练习十九第13题。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9、12题。

    单元教学反思: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第七单元 找规律
    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是:最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稍复杂的数字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趣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情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法与学法:
    1、本单元活动性强,引导学生参与操作实验、小组合作交流。
    2、本单元探索性较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
    【课时安排】 4课时
    1.找规律 3课时
    2.练习课 1课时
    知识结构

























    第一课时 找规律(一)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找到简单图形的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教法:组织练习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投影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图。



    师:有一串珠子,不小心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
    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要给予表扬。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找规律。(出示课题)
    2.猜图形。
    □○□○□○□
    师:猜一猜,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这排图形是按规律排列的。
    生2:因为□后面的是○。
    生3:因为这一排图形是按□○重复出现的,○在后面。
    师:有道理!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出示例1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新年要到了,同学们把教室布置得非常漂亮。
    生2: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生3: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对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找其中的规律。(出示课题)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认识彩旗图的规律。
    课件演示:彩旗一面一面地闪动。


    师:从画面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1、3、5、7、9……面旗子的颜色一样,第2、4、6、8、10……面旗子的颜色一样。
    生2: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
    生3:小旗的规律是1面黄色、1面红色,又1面黄色、1面红色重复出现的。
    生4:小旗的规律是按照“黄色、红色”重复排列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彩旗图的规律是按“黄色、红色”重复排列的。
    师:猜一猜,最后面这面没有涂色的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是黄色的。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重复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2)认识图中其它的排列规律。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分组讨论。
    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彩色灯笼一盏一盏闪动。


    请学生说一说看到画面,想到了什么?(第1、3、5、7……个灯笼的颜色一样,第2、4、6、8……个灯笼的颜色一样。)
    课件演示:装饰彩花一朵一朵闪动。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发现了什么。(第1、3、5、7……朵花的颜色一样,第2、4、6、8……朵花的颜色一样。)
    课件演示:学生一人一人闪动。




    学生边看边说。(一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又一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
    (3)认识数字中的规律
    3.教学例2(2)。出示例2(2)图片。
    师: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1:图上有母鸡和小鸡。
    生2:1只母鸡后面一定是3只小鸡。
    生3:鸡的只数按照“1→3→1→3……”的规律重复出现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板书:



    师:如果接着画,接着填数,应该怎么画,怎么填呢?
    生1:画1只母鸡和3只小鸡。
    生2:在横线上写1和3。
    板书:




    3.拓展延伸。
    师: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数量多少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有规律吗?你发现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小组讨论一下。

    生:按“1、2、3、1、2、3……”的规律重复排列的。
    师:对!有些规律是永远不变的,但变化中也有规律。
    4.总结,归纳。
    师:观察上面“彩旗、灯笼、彩花、学生”的画面。你从这些画面上想到了什么?
    生:画面上的彩旗、灯笼、彩花都是按照两种颜色交叉排列的。学生是按一名女生、一名男生的顺序排列的。
    师:根据画面上这四种事物排列的规律,每种事物排列后面一个应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边演示边讲出来。
    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5.联系实际找规律。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很多规律,现在我们拍掌来表扬一下自己。好吗?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节奏地连续拍掌3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上有规律的。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多媒体展示台出示涂色卡1(课本85页“做一做”)
    师: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名学生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总结图形和文字的规律,并按照规律进行验证。答案:
    1.略
    2.划去第7个,圈 。
    划去第7个学,圈爱。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怎样“找规律”,例1中的彩旗、灯笼、彩花、学生都是同一类的事物。排列是按照颜色的不同形式形成规律的。
    第二课时 找规律(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
    2.能按照规律画出后面若干个图形。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找出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与图之间的变化关系,概括出规律并按规律画出后面的若干图形。
    教具准备:1、ppt课件、小正方体、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2、学生配套的学具。
    教法:组织练习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填一填。









    2.讨论:观察每列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
    3.小结: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在重复出现。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1)。
    (1)出示图片(1)。




    师:请观察这组图形和数的变化,并与练习题相比。有什么新的发现?也可以让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生1:摆3个正方形、摆6个正方形、摆9个正方形、摆12个正方形。
    生2:通过摆图形,我发现□的个数不断增加。下一个图形总比前一个图形多3个。
    师:这行图形的排列还是重复出现吗?与前面图形的排列相同吗?
    生3:不是重复出现的。与前面图形的排列不相同。
    师:对!再来看看这些图形下面所对应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从这列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图形下面对应的数字,表示的是拼这个图形所需要的□的个数。这行数字是按3、6、9、12……的顺序排列的。
    师:这行数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生:6-3=3,9-6=3,12-9=3。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板书:

    师:相邻的两数相差3,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师:试着往下填一填,后面的数应怎样排列?
    学生独立填数。
    汇报、交流。
    板书:

    (2)出示图片(2)。
    出示图片。



    师:请大家观察这组图形以及对应的数字,找一找这行数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交流。
    师:有规律吗?
    生1:有。
    师:有什么样的规律?
    生1:这行数字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生2:都是单数。
    生3:是按11、9、7、5的顺序出现的。
    师:请大家算一算,相邻的数字相差几?
    生4:11-9=2,9-7=2,7-5=2。所以都是相差2。生5: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多2,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2。
    师:很正确!
    板书:


    师:相邻的数字相差2,就是一行数的规律。
    师:请大家试着填一填,5后面的两个数应该怎样填?学生独立填数。汇报、交流。
    板书:


    2.教学例3(2)。
    出示下面两行数。
    (1)5 10 15 20 25 ____ ____
    (2)24 20 16 12 8 ____ ____
    师:观察上面两行数,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第一行数的规律。
    生:第一行数,相邻的两数相差5。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用减法计算出来的。10-5=5,15-10=5,20-15=5,25-20=5。
    生2:我是5个5个地数,5、10、15、20、25。所以相邻的两个数相差5。
    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好!相邻的两个数相差5,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板书:


    师:按照这个规律,你能接着填数吗?
    生:能。
    师:填几?
    生1:25加5等于30,第一条横线上填30。
    生2:30加5等于35,第二条横线上填35。
    师:第一行数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出来了,下面说第二行数的规律。
    生1:这行数都是双数。
    生2:它们是按从大到小排列的。
    生3:相邻的两个数相差4。
    师:是吗?怎样能验证一下?
    生:用减法算一下。
    师:好!请大家算一算。学生计算后交流。
    师:现在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行数的规律?
    生:相邻的两个数相差2。
    师:对!请大家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填数。学生填数后,交流。
    板书: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数。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3题。
    (1)学生独立思考、涂色、填数。
    (2)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4题。
    (1)让学生观察黄珠子和蓝珠子是怎样排列的。
    (2)继续观察黄珠子的个数和蓝珠子的个数各有什么规律。
    (3)讨论:方框里应该画什么珠子?画几个?
    4.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5题。
    (1)让学生独立填数。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规律的,规律是什么。
    答案: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数的排列规律。每一行数相邻的差是相等的,它们的差有的是1,有的是2,有的是3或者5等。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每行数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从而找出形成每行数的排列规律。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3课时 找规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填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与图之间的变化关系,概括出规律并按规律画出后面的若干图形。
    教具准备:1、ppt课件、。
    2、学生配套的学具。
    教法:组织练习法
    【复习导入】
    1.找规律,填数。






    提问:每行数的规律是什么?
    小结:第1行相邻两个数相差5,第2行中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例4,观察、找出规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里有几组数,每组数是由几个数组成的。
    生:有5组数,每组数是由3个数组成的。
    师:对!那每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请仔细地观察、比较,看谁最先发现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整十数。
    生2:我发现的规律是上面左边的数减下面的数,等于上面右边的数。
    师:好!你说我来算一算。
    生2:90-40=50,70-40=30,60-40=20。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3:我发现的规律是上面右边的数加下面的数,等于上面左边的数。
    师:好!你说我也来算一算。
    生3:50+40=90,30+40=70,20+40=60。
    生4:我发现的规律是上面两个数相减的差,等于下面的数。
    师:请你也算给大家听一听。
    生5:90-50=40,70-30=40,60-20=40。
    师:刚才大家通过观察计算,发现了很多规律。你认为谁的发现好?
    生齐:×××(生4)的。
    师:对!这几组数都是由3个数组成,并且上面两个数相减的差都是40,正好等于下面的数。
    2.按规律填数。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请大家试试在括号里填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两个括号里面应该填什么数。
    生:第1个括号里填8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想几减40等于40,80-40=40,所以括号里填80。
    生2:我是这样想的:40+40=80,所以括号填80。
    师:两种方法都有道理。那第2个括号里怎样填数呢?
    生3:填10。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4:我这样想的:10+40=50,50-10=40,所以填10。
    生5:我是这样的:10+40=50,所以填1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板书: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学生先观察,找出规律填数。
    (2)交流、汇报。
    师:你发现的规律是什么?
    生:下面两个数的和等于上面的数,都是12。
    师:对!按照这个规律,应该怎样在空三角形内填数呢?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总结。(最后一组数的答案有多种填法)
    2.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的第6题。此题是4个数为一组,通过分析4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练习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每组数的规律。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填数。通过今天的学习,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3课时 规律(3)

    90-50=40 70-30=40 60-20=40 80-40=40 50-10=40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习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与图之间的变化关系,概括出规律并按规律画出后面的若干图形。
    教具准备:1、ppt课件、小正方体、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2、学生配套的学具。
    教法:组织练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运用所学习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下面两串珠子。

    师:仔细观察这两串珠子,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呢?先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生1:第(1)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1颗白珠子、1颗黑子、1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2:第(2)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过的找规律的知识解决有关穿珠子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例5,观察、理解题意。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这串手链上有黄色和蓝色两种珠子。
    生2: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又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3:这串手链掉了2颗珠子。
    师: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掉的是哪2颗珠子?
    2.引导探究解答方法。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这串手链掉的是哪2颗珠子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交流、汇报。
    生1:先要知道这串手链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生2:先要找出这串手链珠子的排列规律,再确定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有道理!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这串手链中珠子的排列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小结:小红穿珠子的规律是2个黄珠子、1个蓝珠子,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排列的。
    师:请大家按照这个规律排一排,看看掉的2颗珠子是什么珠子。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掉的是哪两颗珠子?并说明理由。
    生1: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因为现在手链的右边最后一颗蓝珠子后面只有一颗黄珠子,应该有2颗黄珠子。所以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
    生2:掉的第2颗是蓝珠子。因为两颗黄珠子后面就是蓝珠子。
    师:有道理!小红穿手链掉的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3.引导检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找出了掉的两颗珠子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一下?
    生:把掉的两颗珠子补上去,看符不符合小红穿的规律。
    师:这个办法很好!下面请大家在手链上画出掉的2颗珠子,再找规律试试看。学生动手画珠子,找规律。
    师:谁来说说,补上掉的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后,符合小红穿的规律吗?
    生:符合规律。
    师:好,我们一起来验证。
    出示:


    师生齐读:2黄1蓝、2黄1蓝、2黄1蓝……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
    (1)让学生找出手链珠子排列的规律。
    (2)按规律找出掉的是哪3颗珠子。
    2.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让学生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补上缺的珠子,从而判断需要2颗什么样的珠子。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找规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90~91页练习二十的第7~8题,10~13题及思考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 练习课
    了解信息→找规律解答→检验。



















    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
    总课时数:5
    授课时间: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小黑板演示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 即:11—2=9
    lO-5=5 5+3=8 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在黑板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列示并解答。
    1.如:圆片12个,,其中红圆片有8个,黄圆片有多少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黄圆片有多少个.必须从一共有12个里去掉红圆片8个,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红圆片有14个,黄圆片有9个,红圆片比黄圆片多几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 红圆片比黄圆片多几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习。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复习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 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复习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习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单元教学反思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 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 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及反思,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简算,复习取近似数,混合运算,拓展提高,课堂小结,练习导入,回顾整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8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 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 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