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迂(yū)腐 茸(qì)毛 坦荡如砥(dǐ)B.婆娑(suō) 蔓延(yán) 重峦叠嶂(zhàng)C.辟(pì)邪 折皱(zhóu) 长途跋涉(shè)D.记载(zǎi) 碾轧(yà) 藏污纳垢(hó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蹒跚 繁植 妙手偶得 B.推崇 抵赖 交头结耳C.赋闲 防御 因地制宜 D.幕年 宛然 摩肩接踵3.下列疑问句中为了加强语气而明知故问的一项是( )A.你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B.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C.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D.你有没有告诉他真正的原因? 二、句子默写4.古诗文默写。(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4)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5)《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又契合“士为知己者死”“拼将一死酬知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5.名著阅读。(1)阅读《昆虫记》,你一定发现了无数小虫子的秘密。请仿照示例,完善读书笔记。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打开了昆虫世界的秘密之门:蝉居然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萤火虫居然会在享用猎物之前,先给猎物注射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_____________________。(2)《昆虫记》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请结合以下文段,从科学性和文学性两个方面简要说明理由。于是它(蝉幼虫)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四、综合性学习6.综合性学习。你们班要开展“网络与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网民都有网名。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春江花月”、“一米阳光”、“未若柳絮”“闲时望月”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有个性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示例:网名:一江春水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网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来和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网络热词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中学生也将这些新词用在日常交流与作文中。最近,张先生对读八年级的儿子的语文作业感到困惑。张先生说:“他的作业中用了很多“鸡娃”“神兽”“后浪”等网络热词。”没想到儿子经常在作业中出现网络词语,他担心这样会被老师判定为错误。儿子却说“这词到处都在用,为什么我不能用?”作文或作业中用网络热词该不该?一时间,这成了争论的焦点。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试作说明。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家的样子吴克敬①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宇内,在装饰布置上,可谓费尽了心思,却总是感到难以尽如人意,不仅活动的空间小,而且缺少阳光的清明和地气的爽朗,尤其在炎炎的夏日,更感到热浪滔滔,苦闷难捱。不由怀念起绿荫匝地的农家小院,集纳着乡野的灵气,洒落着沁凉的清新,那是一种怎样舒心惬意的享受啊!②黄土平夯的院落里,有一棵枣树,有一棵桑树。枣树下置了一方捶布石,黑油油的石面上,光洁如一面镜子,母亲和姐姐织下土布,用心地浆了,在太阳下晒得还余一点潮气,收起来,折成一厚叠的布坯,平铺在捶布石上,母亲和姐姐便会轮换着举起两根枣木棒槌,很有节奏地在布坯上捶打。即使不在小院,老远也能听见母亲和姐姐的捶布声,节奏忽而紧,忽而慢,听着不啻一曲美妙的打击乐曲。听母亲讲,布坯只有浆了捶了,才更耐穿呢!③桑树下置了盘石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石磨还很忙碌,隔不几天,母亲会借来集体的牲口,套在磨道里拉磨,沉重的石磨转起来,轰隆轰隆地响。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讨厌石磨转动的声音,也怕见牲口戴着暗眼,绕着石磨转圈的样子,感觉一个鲜活的生命,非被那低沉的声音碾碎了不可。但极喜欢磨缝里不断流出来的碎麦粉,母亲用簸箕收起来,倒进磨道旁一个面柜的箩儿里,咣啷咣啷箩出细细的面粉来,那可是养命的蒸馍和面条啊!更细的面粉飞扬起来,扑在了母亲的手上和脸上,使母亲看起来白了漂亮了。后来通了电,石磨子不再用了,可是到我离家而去时,石磨还在桑树下盘踞着,显得很沉默的样子。④枣儿熟了会落下来。⑤桑葚熟了也会落下来。⑥一个在夏天,一个在秋天。桑葚枣儿落地的日子,最是小院热闹的时候,母亲会招呼几个大人,撑起一个布帐,摇着树枝,让桑葚枣儿落下来,接住了,收在一个篮子里,送给一村的人,都尝上一口。⑦小院里还开着一方小菜园,找来一块一块的半截砖,沿着菜园的周边,狗牙似的栽起来。春上的日子,母亲给小菜园先是施上底肥,把土刨得虚虚的,点上两行豇豆,栽上两行韭菜,又种上几窝丝瓜和油葫芦,以及三两株向日葵,地表的土一干,母亲就浇一遍水,菜苗长出来,扯出蔓来了,母亲就搭起架子,由夏至秋的那段日子,小菜园的收成让母亲的锅灶上总是特别丰富多彩。来客人了,也不用着急,摘一把豇豆,割一撮韭菜,还有丝瓜、葫芦什么的,也采来一些,或清炒,或干煸,或油焖,凑在一起,就是一顿好饭了。如果是朋友稀客,还会摆上酒杯,亲亲热热地碰了,吱喽一声喝下去,脸上便都起了红晕,嘴头上也就放得开了,说一说久不见面的相思之情,聊一聊听来的乡间趣事,这样的日子,是怎样的逍遥自在啊!⑧好读闲书的我,时常就坐在小院里,[甲]任凭蝉儿在树梢上聒噪,任凭蝴蝶从头顶飞过,我喝一口凉茶,翻开一本喜爱的书,钻进墨香四溢的文字中去,有滋有味地品读着,一忽儿可能手拍膝盖,怒骂出声,一忽儿又会眉喜眼笑,呵呵自乐……这才是家的样子啊!⑨离家太久了。[乙]怀念家的样子,感觉又清晰又模糊,意识里乡下的家便成了一幅绝好的水墨画。⑩豆棚瓜架、蝶飞蝉鸣的农家小院,宛若世外桃源,梦里已回去了许多次,已经仙逝的母亲还坐在枣树和桑树下,忙着她的家常,我在一旁读着书。梦醒了,真想远离喧嚣的城市,抛开碌碌的功名,作别蜗居的楼屋,回到母亲留下来的农家小院里,让心通通透透地安静下来。(《西安晚报》2019年3月8日)7.文章中“家的样子”定格成了一幅幅农家的生活场景,请结合全文完成表格。农家小院主要生活场景情感枣树下①喜欢,享受其中桑树下母亲借牲口拉磨、箩出细面粉。②一方小菜园③④ 8.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选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9.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1)【甲】处连用两个“任凭”有什么表达效果?(2)【乙】处“又清晰又模糊”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10.请结合以下链接材料,从散文内容、语言、情感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家的样子》和《昆明的雨》的相似点。【链接】在时间里,汪老曾祺先生一如他生前一样,是鲜活的,是散淡的,带着他自己强烈的烟火味儿,以及他的人文趣味,让人无时无刻想要亲近他,向他致敬,向他学习。——吴克敬《时间里的曾祺老》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假山①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且不说天下绝没有这样的山,单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石块与石块的胶粘处不能不显出一些痕迹,旧了的还好,新修的用了水门汀,一道道僵白色真令人难受。玄墓山下有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①,宛如用湖石堆成的一般,走近去看还可以鉴赏山石的“皱法②”。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全山的调子不协调。可观的“真假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又有几十丈高的障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的石滩,真当得上“雄奇”二字。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存在这里罢了。②假山上大都种树木,盖亭子。往往整个假山都在树木的荫蔽之下,而株数并不多,少的简直只有一株。亭子里总得摆一张石桌,可以围坐几个人,一座亭子镇压着整个所谓“山峰”也是常有的事。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你着眼在山一方面,树木和亭子未免太大了,如果着眼在树木和亭子一方面,山又未免小得可笑了。《浮生六记》里的《闲情记趣》开头说: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③这不失为很好的幻想。作者所以能“怡然自得”,在乎比拟得相称。以丛草为树林,以土砾为邱壑,自不妨以虫蚁为走兽。假若以丛草为树林,而让一只猫蹲在丛草之上,这就凝不成“青云白鹤”和“林壑幽深”的幻想,也就无从“怡然”了。假山上长着大树,盖着亭子,情形正跟上面所说的相类。不相称的东西硬凑在一起,只使人觉得是大树长在乱石堆上,亭子盖在乱石堆上而已。④据说假山在花园中起障蔽的作用。如果全园的景物一目了然,那就太不曲折,太没有深致了。有假山障蔽着,峰回路转,又是一番景象,这才引人入胜。如顾家的怡园,靠西一带假山把全园的景物遮掩了,你走到假山的西边去,回廊和旱船显得异常幽静,假山下的一湾水好像是从远处的泉源通过来的(其实就是荷花池中的水),引起你的遐想。可见假山的障蔽作用确有它的价值。然而障蔽不一定要用假山。在园林建筑上,花墙极受重视,也为它的障蔽作用。墙上砌成各式名样的镂空图案,透着光,约略看得见隔墙的景物。这种“隔而不隔”的手法,假若使用得适当,比较堆假山作障蔽更有意思。⑤依传统说法,假山并不重在真有山林之趣,假山本来是假山。路径的盘曲,层次的繁复,凡是山上所有的景物,如绝壁,危梁,岩洞,石屋,应有尽有,正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谚语,在这等地方,显出设计的人的匠心。而假山的可责也就在此。有名的狮子林,大家都说它了不起,就为那假山具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条件。我小时候还没到过狮子林,长辈告诉我说,那里的假山曲折得厉害,两个人同在山上,看也看得见,手也握得着,但是他们要走到一条路上,还得待小半天呢。后来我去了,虽然不至于小半天,走走的确要好些时间。沿着高下屈曲的路径走,一路上遇见些“具体而微”的山上应有的景物。总之是层次多,阻隔多。就从这个诀窍,产生了两个人看得见而不能立刻碰头的效果。要堆这样一座假山当然不是容易事,不比建筑整整齐齐的房屋,可以预先打好平面和剖面的图样。这大概是全凭胸中的一点意象,堆上了,看看不对就卸下,卸下了,想停当了,再堆上,这样精心经营,直到完工才得休歇。然而不容易的事不一定做成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在芝麻大的一粒象牙上刻一篇《陋室铭》,难是难极了,可是这东西终于是工匠的制品,无从列入艺术之林。你在假山上爬来爬去,只觉得前后左右都是石块,逼窄得很。遇见一些峭壁悬崖,你得设想自己缩到一只老鼠那样小才有味。如果你忘不了自己是个人,让躯体跟峭壁悬崖对照,那就像走进了小人国一般,峭壁悬崖再没有什么气魄,只见得滑稽可笑了。真山真水若是自然手创的艺术品,假山便是人类的难能而不可贵的“匠”制。凡是可以从真山真水得到的趣味,假山完全没有。【注释】①襞:bì,衣服上的皱褶。②皴(cūn)法: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中国画技法。1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理解、写法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将玄幕山下“真假山”与石公山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石公山的雄奇。B.“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一句中“可是”是“实在是”的意思,在这里起强调作用。C.第②段通过举《闲情记趣》中的例子,目的在于说明好的幻想才能让人怡然自得。D.第④段中以顾家怡园为例,说明了假山在花园中的障蔽作用是有一定价值的。E.第⑤段说象牙上刻《陋室铭》是“工匠制品”不入“艺术之林”,是为了强调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12.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这种“隔而不隔”的手法,假若使用得适当,比堆假山作障蔽更有意思。(“隔而不隔”在文中是么意思?)(2)要堆这样一座假山当然不是容易事,大概是全凭胸中的一点意象。(“当然”和“大概”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13.选文与《苏州园林》中作者对园林中建造假山的看法是否一致?请简述你的观点及理由。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六、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始一反焉( ) (2)何苦而不平(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6.依据上下文,对文中【甲】【乙】两处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这句话把“甚矣”提前,强调愚公不聪明的程度,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句式相同。妻子的话合情合理;智叟的话尖刻夸张,表现了他对愚公移山的反对。C.“如太行、王屋何?”和“其如土石何?”都是反问句,但智叟的一个“其”字,表达了强烈的嘲讽意味。D.妻子提出“且焉置土石”的疑问,反映了她对移山的担心,希望愚公知难而退。17.结合上文与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面对移走大山和洪水泛滥的困难,愚公和大禹分别是怎么做的。任选其中一个人的做法,说说你获得的启示。【链接材料】大禹治水尧舜①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②治水,鲧用雍③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④,通九道,陂⑤九泽,度⑥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选自《经典史记》)【注释】:①尧舜:尧和舜,传说是上古的贤明君主。②[鲧(gǔn)]传说中禹的父亲。③[雍]同“壅”,堵塞。④[开九州]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中国的代名词。⑤[陂(bēi)]修筑河岸。⑥[度(duó)]测量,勘测。 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8.这首词想象雄奇,意境壮阔。请用相同的风格描绘词中划横线句的景象。19.诗词是抒情文体,诗词的阅读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请说说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八、作文20.这学期,你们学校在游学活动中浏览了西平凤凰桥,下面有两个活动后任务,请你任选其中一个完成写作任务。(1)为了让更多的西平人欣赏到凤凰桥景点的美景,享受生活的美好,学校文学社拟以“凤凰桥边”为题征文,选优秀作文在微信公众号“西平部落”发表。请你围绕这次活动或叙事或写景,写一篇文章投稿。(如果你没浏览过这个景点,请选一处你去过的西平景点完成写作任务。)要求:①在写景叙事中渲染自己的情感。②注意要围绕中心合理安排顺序,保持文章的连贯性。③500字以上。(2)你父母还没有去过凤凰桥,你准备周末回家向他们介绍凤凰桥的位置和建筑风格等,为了圆满完成任务,请你写一篇介绍凤凰桥的说明性文章做准备,题目自拟。(如果你没去过凤凰桥,选家乡你熟悉的一座桥写)要求:①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②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③在准确的基础上可增加文学性。④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1.B2.C3.B4.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铜雀春深锁二乔 欲辨已忘言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5.(1)示例:松毛虫居然孵化出来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吃针叶、排队、织帐篷(2)示例:科学性:使人们获得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比如材料中,让人们了解了蝉蜕皮的详细过程。文学性: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材料中“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蝉脱壳的过程。 6.(1) 示例:我非蓬蒿人 出自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的含义是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我使用这个网名,因为我希望自己在生活中一直保有进取态度,不要辜负自己。(2)示例一:我认为网络新词不能在学生作文或作业中使用。因为网络语言随意、不稳定性大。它追求简便新奇,但也由此出现严重的粗俗化倾向,极大地糟蹋了汉语的纯洁与美感。学生如果过早地使用网络语言,不仅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还很容易导致思维混乱,甚至对正规的汉语产生抵触情绪。示例二:我认为可以在作业或作文中使用网络热词。因为随着时代发展,语言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应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恰当的使用一些网络热词,能使作文更加活泼、生动。 7.①母亲和姐姐浆布、锤布;②虽讨厌拉磨声,但极喜欢面粉及母亲;③母亲拿收成招待朋友稀客,酒席间聊乡间趣事,我坐院子读书;④逍遥自在、眉喜眼笑、呵呵自乐。 8.示例一:第②段“黄土平夯的院落里,有一棵枣树,有一棵桑树”与第④段“枣儿熟了会落下来”和第⑤“桑葚熟了也会落下来”相照应,前文写到枣树与桑树,后文写到枣儿桑葚的成熟,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示例二:“桑树下布置了石磨”与“石磨还在桑树下盘踞着,显得很沉默的样子”相照应,前文写石磨布置在桑树下,与后文写石磨沉默盘踞在桑树下相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9.(1)“任凭”是“听任、听凭”的意思,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即使蝉儿聒噪,蝴蝶在头顶飞过,“我”也不予理会,表现了“我”坐在小院里读书的闲适心情及对小院的喜爱之情。 (2)不矛盾,对家的感觉“模糊”是因为的确离家太久了,“清晰”是因为怀念家的感觉是确定的,家带给我舒心惬意的享受、逍遥自在、安静美好的感觉是刻骨铭心、不曾忘却的。 10.内容:本文与《昆明的雨》都是回忆类的散文。本文回忆了“我”在老家院子听母亲和姐姐捶布、看母亲磨磨、看书等农家特有的事;《昆明的雨》回忆了昆明的菌子、细桂花、卖杨梅、吃猪头肉等事。两篇散文记叙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琐事,拾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当地特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琐细事物,带着浓浓的烟火味儿。语言:两篇散文语言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但都含蓄有味。如本文中“枣儿熟了会落下来。桑葚熟了也会落下来”语言很平淡,但包含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的无限感慨;《昆明的雨》中对于炒菌子的描写非常细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昆明的无限留恋。 11.BD 12.示例:(1)“隔而不隔”文中指“花墙”空间上起到了障蔽的作用,但视线上又能通过镂空、透光,达到“不隔”的效果。(2)“当然”一词肯定了堆造假山的不容易,“大概”是对如何堆造假山的推测,两个词将作者对假山的微妙情感融注其中,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13.示例1:不一致。选文整体上对假山持否定态度,即便认同顾家怡园假山的障蔽作用也说障蔽未必只有假山可用。而《苏州园林》中,作者对园林中造假山给予了允分的肯定。示例2:一致。选文整体上对园林中堆造假山持否定态度,但对艺术品味高的假山还是给予了背定,如顾家怡园、狮子林中的假山;《苏州园林》中,作者强调的也是园林中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对两文的理解基本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4. (1)反,同“返”,往返。 (2)愁苦,这里指担心。 15.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16.D 17.示例:做法:愚公与家人商量如何移山,率领子孙一起参加劳动,面对智叟的阻止,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因势利导”,采用疏导的方法。启示:从《愚公移山》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大,懂得了面对困难要有勇气有信心,顺应民意就能得到人们支持。从《大禹治水》懂得面对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对适合的方法才能达成目标。 18.示例: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19.示例:表现了作者对沉闷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抒发作者面对沉闷现实的内心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20.范文(一)我爱西平的宝严寺塔如果要问我的家乡在哪里,我会自豪地说——西平。西平虽然没有“山水甲天下”的美称,却有“富甲天下”的含义。西平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气候温和,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优美的风景:充满传奇色彩的仙女池,九女山,战国冶铁遗址,罗成坟,嫘祖故里,棠溪源风景区,它们像串串珍珠点缀着可爱的家乡。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算宝严寺塔了。宝严寺塔位于县城东关县完全中学旁边。始建于北宋年间,六角七级,塔身呈奶黄色,高约28.8米。塔的底层有一个小门,从小门进入,拾阶而上,再沿井式梯道登至塔顶,塔顶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它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沧桑岁月,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屹立在那里,它是西平人民的智慧结品也是西平人民的骄傲。记得我第一次进城见到它时,那雄浑壮观的塔身,古朴美观的花纹令我难忘,一种油然而生的喜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每次我到县城都要看一看它伟岸的身岖,古朴的外貌。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草发芽,宝严寺塔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周围春意更浓,绽开笑脸的鲜花用浓郁的芳香拥抱着塔身,高大的树木掩映其中。夏日里,燕子、麻雀也把宝塔作为栖身之地,不停地探出头来与宝塔交谈着。秋季到来,凉风习习,梧桐、白杨陪伴着宝塔,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寒冬时节,它也换了服装,整个塔身白雪皑皑,宛如一尊白玉整天柱,庄严肃穆。清晨,当红日刚露出半边笑脸,来不及消散的雾似神话里善萨手中的一楼缕轻纱,从大地上揭起环绕在塔身,更为宝塔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太阳升高了,把万丈金光洒向巍峨的塔身,把宝塔打扮得更加美丽。傍晚来临,红霞染透西边的天空,又为宝塔涂上了浓重的色彩,好一派迷人的“夕照古塔图”呀!宝严寺塔,愿你在西平这块热土上永远屹立。(二)福星桥走进十里长街,在街的北头,一座古桥静静地卧在月河之上,这就是福星桥——一位长居于小巷深处的“老人”。福星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雍正十年重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中镇庙原址的西边,长约14米,宽2.6米,可并排站四个人,两边的石栏高度差不多和人的膝盖齐高,约0.4厘米。远望福星桥,犹如一道彩虹;走近细看,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完美结合,便有一种“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的韵味。踏上斑驳的石阶,它们那满目疮痍的面孔,沧桑间透露着几分凝重,这是几块很普通的石板,长1.5米,宽约一只鞋的长度。缓步迈过十级台阶,便登上了桥的“脊背”,这里的石板和台阶上的大体一致,只是宽度略有增加。六百多年的时光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原本平凡的它们也变得不平凡了。轻轻抚摸它们身上的裂痕,历史仿佛就在手边。桥两边,是石栏和石柱。石栏上雕刻着精美而朴素的花纹,随着时光的变迁,一边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了,另一边的花纹依稀可见。这也许就是福星桥和其他拱桥的不同之处吧——只有这种沧桑美感的花纹,才更能让人感到厚重。中间四根石柱上各卧着一只石狮子,姿态各异,石狮子在风吹雨淋中渐渐地被侵蚀,唯有它们的魁梧,还展示着当年的雄姿。古朴典雅的福星桥,记录着路桥的历史。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频繁肆虐,扰得人民苦不堪言。当倭寇侵扰十里长街时,名士蔡德懋率当地民众奋起抗争。他们将十里长街的桥板统统卸下,只留下一座桥设下埋伏,就在这座桥上,战斗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倭寇败了,但民族英雄蔡德懋等人也战死桥边。后来为纪念蔡德懋等人的英雄事迹,地方官府建造了福星亭,亭前立有南京刑部右侍郎王宗沐所题“慨安”石碑,赞颂了蔡德懋慷慨解囊、开仓济民的高尚品格和率众抗倭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大无畏精神。这座目睹过义军和倭寇大战的拱桥也被命名为“福星桥”。几百年来,家乡的福星桥,历经岁月的沧桑,就这样一直横跨于月河之上,它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历史,那悠悠的岁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3万吨到23,3毫米的微塑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