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练《朝花夕拾》含答案和解析
1.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篇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
(2)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文有删节)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2)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3)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4)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5)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朝花夕拾 阿长(长妈妈)
(2)B 【解析】“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错误。《五猖会》记述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并无对“正人君子”讽刺之意。
2.(1)①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②故乡重逢(叙旧);③学校故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题时,根据时间或地点的转换概括,要注意围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概括,因为题干已经说明是二人交往的三件事,所以主语可以省略。
(2)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重要的作用。 【解析】首先分析写作手法,选文说与范爱农的矛盾,然后介绍二人因误会而相识,属于欲扬先抑,最后结合文段内容谈作用。
(3)示例一: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解析】首先分析选文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选文主要是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然后结合人物的外貌和语言分析其性格特点。
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从中任选三篇即可)
(2)行文线索。(意思对即可) 【解析】记叙文中题目常见的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充当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文都是围绕“五猖会”展开的,所以其是选文的线索。
(3)“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意思对即可)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上文中的“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和开始的高兴、盼望之情形成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句子表达的是“我的不解与不满之情”。
(4)示例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我”背书的痛苦、无奈。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解析】赏析句子需从修辞手法(这里运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使用、词语的运用(文中有“读、强记、背”等词语)等角度,使用规范的阅读术语,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表达的效果。
(5)示例:“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评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对比是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是为了鲜明地突出人物(事物)的特征,突出文章的主题,充分抒发作者的感情。解答时,需结合全文中心分析表达效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20 天上的街市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9 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