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共20页。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24.司马光
学习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达成评价
1.能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先行组织:出示“司马光砸缸”情境图,引出故事提问: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看来司马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
(1)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
(2)出示司马光简介。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
活动1:古今对比,初谈特点。
(1)揭示课题。
引导:今天咱们来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一起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2)初步感知。
提问: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等。)
(3)揭示文体。
小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其实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一、二年级都读到过,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问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活动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活动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读的生字及注音的字。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sī diē jiē qì chí wènɡ bènɡ
司 跌 皆 弃 持 瓮 迸
(2)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重点强调“瓮”“迸”的读音,提示多音字“没”在本课中读mò。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生字的意思。
活动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1)教师范读。
提问:文言文的读法跟我们现在读课文是不是一样的呢?老师来读一读,你们仔细听,好吗?
(2)学生跟读。
预设:老师读得跟你们一样吗?你们听出了什么?(停顿)小耳朵真灵,古人读文言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文章的意思来停顿。想不想学一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则小古文?
(3)出示课文朗读停顿的参考,学生练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多种形式展示读。(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
问题三 理解大意,感受品质
活动1:借助注释,试说大意。
自学提示:你能自己读懂这个故事吗?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图画,也可以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上记号。
活动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教学“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教学“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活动3:人物对比,感受品质。
(1)关注“众人”的表现:大家是怎么做的?
重点点拨“弃”:“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离开)那你能想象一下“众皆弃去”的场面吗?请你用上“大家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小结:一个“弃”字就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混乱的画面,文言文虽然语言简洁,但是表达的意思很丰富。
(2)关注司马光的表现:大家慌乱一片的时候, 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你来读,并用动作演示。
随机采访:司马光你为什么不跑啊?当你持石击瓮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呀?咱们一起配上动作读一读。
(3)感受品质。
提问:同样是小孩子,可是做法却截然不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小结:正因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那个小孩得救了。借助插图和注释,我们用现代文理解了这篇文言文,老师要为你们点赞。
问题四:关注字形,指导书写
活动1:字形教学。
(1)要求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庭”,里面是“廴”,不是“辶”;“登”,右上部的书写笔顺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活动2: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第2课时
问题一:文意对应,背诵课文
活动1:师生问答,理解大意。
提问:有一回,司马光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这两句话在文言文里是怎么说的?
生答:群儿戏于庭。
活动2:师生合作,复述课文。师问,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活动3:带上动作背诵课文,注意停顿与节奏。
问题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
活动1: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提出讲故事的要求。
活动2: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活动3:师生评议。
师总结:课后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家长听一听,可以用文言,也可以用我们现在说的语言,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古今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字数少,句子短。
引导学生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同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文言文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奏之美和音韵之美。
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通过人物动作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增强学生汉字书写美观的能力
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把故事讲得生动、精彩。
迁移运用:
自读课外阅读材料《王戎不取道旁李》,要求:能正确停顿,读通句子。
成果集成:
24 司马光
众——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弃去 持 击 破
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
2.见《课堂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2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达成评价
1.能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先行组织:
图片展示,能让学生对灰雀有直观的认识,相机认识象形字“雀”。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活动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活动2:指导朗读。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1) 指导朗读易读错的字音
(2)开火车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活动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围绕灰雀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文除了讲灰雀外,还讲了两个人物,把这两个人物画出来。
(2)课文围绕列宁、灰雀、男孩,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试着填空。
(3)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依据这三个表示时间的短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问题二: 自读自悟,体会喜爱
活动1:思考:这是怎样的灰雀呢?
活动2:理解“惹人喜爱”。
(1)抓住漂亮的外形、活泼的动态、婉转的歌声三个方面来写灰雀的惹人喜爱。
(2)指导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
活动3: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抓住“每天”“每次”“都”等词语体会喜爱之情)
(2)理解“仰望”,结合注释做动作。
问题三:识认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自主观察,发现字的特点。
活动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活动3:指导分类。
(1)左右结构的字
(2)易错字
活动4:学生练写。
第2课时
问题一:抓住细节,揣摩心理
活动1: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列宁的句子画上横线,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爱。
活动2: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男孩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抓住男孩的语言,揣摩男孩的心理。
问题二:角色扮演,体验情感
活动1:加提示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活动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活动3:去掉提示语,小组内合作表演。
活动4:全班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问题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活动1:感悟品质。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小男孩的诚实。
活动2:拓展练笔。
(1)创设情境: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又在枝头欢唱跳跃了。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只小灰雀,你会对列宁说些什么?或者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动笔写一写。
(2)自由练笔。
(3)小组交流。
(4)师生点评。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找出关键词语,感悟灰雀的惹人喜爱和列宁的爱鸟之情。
增强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揣摩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走进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锻炼表达能力,升华情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迁移运用:
拓展:请学生课后搜集列宁或者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演一演。
成果集成:
25 灰 雀
灰雀惹人喜爱 列宁
作业设计:
见《课堂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韦小艳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26.手术台就是阵地
学习目标
1.认识“棒、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术、斗”等11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达成 评价
1. 能识写生字,认读生词。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先行组织:
课件出示手术台和阵地的文字及配图。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板问题一:激趣导入,质疑问难
活动1:齐读课题。激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里,有一个人在不间断的69个小时里,始终站在手术台前给病人做手术,他心里时刻想着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这个人是谁呢?
活动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自主交流。
问题二:合作探究,识字读词
活动1:自读课文
活动2:识字学词。
活动3:理清脉络
问题三:联系背景,了解大意
活动1:出示“导读提示”: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活动2:默读课文,走进故事,再次感知内容。
活动3: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相关资料,聚焦、探究重点。
第2课时
问题一:重点朗读,感悟品质
活动1:默读全文,了解白求恩的处境和他的表现,用横线画出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1)出示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
(2)出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活动2:男女生对读,初步了解白求恩的高贵品质。
活动3:结合插图和重点语句,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
活动4: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
活动5:联系全文及资料,解决疑问:为什么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坚持“手术台就是阵地”?体会他身上所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
问题二:指导书写,抄写词语
活动1:指导写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本课词语。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读题质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迁移运用:
观看电影《白求恩大夫》,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成果集成: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背景:齐会战斗 战斗激烈,形势紧张
白求恩:在战火中做手术 镇定、坚定,无私奉献
作业设计:
见《课堂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题
27*一个粗瓷大碗
学习目标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有关“一个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3.体会赵一曼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达成 评价
1. 能识写生字,认读生词。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有关“一个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3.能体会赵一曼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先行组织:
一个粗瓷大碗的图片,课前收集关于赵一曼同志的资料。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问题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活动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粗瓷大碗的相关信息。
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赵一曼的介绍,了解人物。
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引导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相机正音。
(2)联系课文内容,指导认读多音字“还”。
活动2: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纲。
活动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三:再读课文,探究解疑
活动1:再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活动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深受感动。
问题四:总结课文,感情升华
活动1:提炼故事情节:①把瓷碗给公用。
②把高粱米饭倒回锅里,自己吃野菜粥。
③笑着回答通讯员的抱怨。
活动2:根据板书,学生再次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听时能抓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人物品质,提高学生品读感悟的能力。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迁移运用:
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像赵一曼这样的人?
通讯员 送碗
来历
成果集成:
赵一曼 还碗
爱同志胜过爱自己
通讯员 盛饭
用碗
27. 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 倒饭
赵一曼 说笑
通讯员 急叫
丢碗
作业设计:
见《课堂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请教
学习目标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能及时追问。
达成 评价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能及时追问。
先行组织:
课件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问题一:谈话导入,说清问题
活动1:教师用自己遇到的真实问题向学生请教,展开交际,走进话题。
教师提问: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经常会遇到家长没有按时来接孩子的情况,学校要求学生没有离校,老师是不能先走的。我现在向你们请教,如何让家长按时来接你们?
活动2: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
活动3:出示教材中的泡泡框,请学生默读泡泡框里的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泡泡框中的文字是怎样把自己的问题讲清楚的?指名学生尝试把问题说清楚,老师相机点拨方法。(方法:先说问题再举事例。)
活动4:请学生按照他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问题。自主练习把问题说清楚,再抽查是否能把问题说清楚。
问题二:创设情境,学习请教
活动1:看微课,掌握方法。
(1)播放天天请教老师的视频。向人请教要注意些什么呢?
(微课内容:老师正在打电话,天天去请教老师。)
(2)相机拓展向陌生人请教应该怎样称呼,向十分熟悉的人请教又怎样称呼。复习学过的有礼貌的表达方式。
(3)相机拓展请教时别人不方便的话,知道寻时机和耐心听都是有礼貌的体现。
(4)总结请教他人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2:模拟情境,运用方法。
(1)模拟情境,明确请教要点。
(2)模拟情境,初探追问方法。
(3)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4)教师小结:可以通过追问来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请教他人还要有礼貌、会追问。
问题三:延伸练习,学会请教
活动1:带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四人小组里向他们请教。
活动2:请三组学生现场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活动3: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在课堂上不能解决,你们还可以去请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利用泡泡框里的例子对“说清楚”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了解到寻时机和耐心听是请教时要注意的点。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耐心倾听、懂得追问。
迁移运用:
学会请教。
成果集成:
口语交际:请教
说清楚 有礼貌 会追问
作业设计:
分享关于请教的小故事 。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习作:那次玩得真开心
学习目标
1.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达成 评价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先行组织: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看图交流,激发兴趣
活动1:师生交流。师:你平时喜欢玩什么?你当时是怎么玩的?
活动2:看图说话。师:教材插图上的孩子都在干什么?
活动3:学生交流。
问题二:微课示范,学习表达
活动1:微课展示:“贴鼻子”游戏。
活动2:回顾介绍。(视频播放小朋友介绍自己玩“贴鼻子”游戏的场景)
师:这位同学把自己是怎么玩的介绍清楚了吗?他是怎么介绍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活动3:出示微视频中介绍“贴鼻子”游戏的片段。
活动4:出示《贴鼻子》思维导图。
问题三:设计导图,自由习作
活动1:制作习作思维导图。(出示制作思维导图的要求)
(1)要用上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词语。
(2)要用上描写动作的词语。
活动2:完成思维导图。(出示范例)
活动3:出示习作小贴士。
用上动作连一连,内心活动添一添。
标点符号用正确,玩得高兴写明白。
活动4:学生自由习作。
第2课时
问题一:评价习作,分享快乐
活动1:自读自评。
活动2:互评分享。
活动3.根据同学的反馈,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问题二:习作共评,自我完善
活动1:教师介绍整体情况。
活动2:展示精彩片段。展示评改的一两篇精彩习作或两三个片段, 全班欣赏点评。
活动3:教师评选出优秀习作。
活动4:修改习作。共评分享后,再看看老师的评语,结合伙伴的意见,再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唤醒学生关于“玩”的记忆
能让学生习得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条理的方法。
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
着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学习习惯。
迁移运用:
学生互评,修改习作。
成果集成: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回顾→选材→写事→修改
作业设计:
按要求完成作文。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达成 评价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能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先行组织:
课件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任务一:交流平台
活动1:回顾导入。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板块中三个小伙伴的话,看看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这三句话,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在默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师小结: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集中思想,提高阅读效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画出来,读完后再查字典或请教别人。有时候,为了不中断阅读过程,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暂时跳过去。
(4)再读“交流平台”中三个小伙伴的话,圈画每段话中的关键词句。(5)阅读文本,延伸内化。
任务二:识字加油站
活动1:猜谜识“目”字。
(1)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猜谜底。(眼睛)
(2)课件出示“目”字的演变过程。
活动2:认读“睁、眨、瞪、瞅、瞧”。
(3)理解字义:这5个字都是与眼睛有关的,表示动作的,你能给大家演一演吗?提醒他们注意“瞪”这个字的含义(含有睁大眼睛看的意思)。
(4)识记字形:你能用什么办法一下记住这5个字?(提示:目字旁表义,字的另外一半表音。)
活动3:认读“眨眼、眼眶、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5个词。
(1)看图读词,圈出含有“目”的汉字。
(2)用演一演、指一指、拆一拆的方法理解词义。
活动4:拓展运用。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含有“目”的汉字,同时试着根据对偏旁的理解来理解字义(睛、盯、眉、睡),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2)在语境中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第2课时
问题一:词句段运用
活动l: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不过很多外国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们觉得世界上最难学的恐怕就是汉语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汉字难读、汉字非常难写……)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汉字的发音及字形不好掌握,很多时候,看上去差不多的字词或句子,表达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2)课件出示三个词语“陆续、继续、连续”,引导学生齐读词语,并根据对它们的理解说说三个词语的意思。
(3)微课讲授“陆续、继续、连续”。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连续:一个连一个。
活动2:教学“词句段运用”。
(1)质疑引入:陆续、继续、连续三个词语能相互替换吗?
(2)教学分类整理购物清单。
任务二:日积月累
活动1:过渡:爱,就是温暖、希望和力量。给予他人爱,自己也同样会收获爱。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几则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
活动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名言,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活动3:指名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读准朗读停顿,重点指导读好“爱人/若爱其身”“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
活动4:再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提醒学生可以联系本册的课文,说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
活动5: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名言的含义。
活动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语速稍慢且注意句子的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
活动7:引导学生试着进行背诵,指名背诵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齐背。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让学生将掌握的默读方法运用到学习实践过程中,有效内化认知。
提升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
能准确感知近义词词义,也能对相关物品名词进行合理分类。
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练习,不断培养良好的语感,又在教师的讲解中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名言的含义,有效进行传统古文化的积累。
迁移运用:
分享课外积累的名人名言。
成果集成:
语文园地
默读 睁 眨 瞪 瞅 瞧
不发声 不指读 辨析“陆续、继续、连续”
边读边想 分类列清单
没读懂 做标记
作业设计:
背诵日积月累的名言。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24.司马光
学习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达成评价
1.能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先行组织:出示“司马光砸缸”情境图,引出故事提问: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看来司马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
(1)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
(2)出示司马光简介。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
活动1:古今对比,初谈特点。
(1)揭示课题。
引导:今天咱们来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一起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2)初步感知。
提问: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等。)
(3)揭示文体。
小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其实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一、二年级都读到过,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问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活动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活动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读的生字及注音的字。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sī diē jiē qì chí wènɡ bènɡ
司 跌 皆 弃 持 瓮 迸
(2)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重点强调“瓮”“迸”的读音,提示多音字“没”在本课中读mò。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生字的意思。
活动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1)教师范读。
提问:文言文的读法跟我们现在读课文是不是一样的呢?老师来读一读,你们仔细听,好吗?
(2)学生跟读。
预设:老师读得跟你们一样吗?你们听出了什么?(停顿)小耳朵真灵,古人读文言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文章的意思来停顿。想不想学一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则小古文?
(3)出示课文朗读停顿的参考,学生练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多种形式展示读。(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
问题三 理解大意,感受品质
活动1:借助注释,试说大意。
自学提示:你能自己读懂这个故事吗?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图画,也可以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上记号。
活动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教学“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教学“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活动3:人物对比,感受品质。
(1)关注“众人”的表现:大家是怎么做的?
重点点拨“弃”:“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离开)那你能想象一下“众皆弃去”的场面吗?请你用上“大家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小结:一个“弃”字就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混乱的画面,文言文虽然语言简洁,但是表达的意思很丰富。
(2)关注司马光的表现:大家慌乱一片的时候, 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你来读,并用动作演示。
随机采访:司马光你为什么不跑啊?当你持石击瓮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呀?咱们一起配上动作读一读。
(3)感受品质。
提问:同样是小孩子,可是做法却截然不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小结:正因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那个小孩得救了。借助插图和注释,我们用现代文理解了这篇文言文,老师要为你们点赞。
问题四:关注字形,指导书写
活动1:字形教学。
(1)要求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庭”,里面是“廴”,不是“辶”;“登”,右上部的书写笔顺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活动2: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第2课时
问题一:文意对应,背诵课文
活动1:师生问答,理解大意。
提问:有一回,司马光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这两句话在文言文里是怎么说的?
生答:群儿戏于庭。
活动2:师生合作,复述课文。师问,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活动3:带上动作背诵课文,注意停顿与节奏。
问题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
活动1: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提出讲故事的要求。
活动2: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活动3:师生评议。
师总结:课后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家长听一听,可以用文言,也可以用我们现在说的语言,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古今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字数少,句子短。
引导学生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同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文言文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奏之美和音韵之美。
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通过人物动作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增强学生汉字书写美观的能力
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把故事讲得生动、精彩。
迁移运用:
自读课外阅读材料《王戎不取道旁李》,要求:能正确停顿,读通句子。
成果集成:
24 司马光
众——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弃去 持 击 破
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
2.见《课堂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2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达成评价
1.能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先行组织:
图片展示,能让学生对灰雀有直观的认识,相机认识象形字“雀”。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活动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活动2:指导朗读。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1) 指导朗读易读错的字音
(2)开火车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活动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围绕灰雀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文除了讲灰雀外,还讲了两个人物,把这两个人物画出来。
(2)课文围绕列宁、灰雀、男孩,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试着填空。
(3)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依据这三个表示时间的短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问题二: 自读自悟,体会喜爱
活动1:思考:这是怎样的灰雀呢?
活动2:理解“惹人喜爱”。
(1)抓住漂亮的外形、活泼的动态、婉转的歌声三个方面来写灰雀的惹人喜爱。
(2)指导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
活动3: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抓住“每天”“每次”“都”等词语体会喜爱之情)
(2)理解“仰望”,结合注释做动作。
问题三:识认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自主观察,发现字的特点。
活动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活动3:指导分类。
(1)左右结构的字
(2)易错字
活动4:学生练写。
第2课时
问题一:抓住细节,揣摩心理
活动1: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列宁的句子画上横线,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爱。
活动2: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男孩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抓住男孩的语言,揣摩男孩的心理。
问题二:角色扮演,体验情感
活动1:加提示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活动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活动3:去掉提示语,小组内合作表演。
活动4:全班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问题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活动1:感悟品质。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小男孩的诚实。
活动2:拓展练笔。
(1)创设情境: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又在枝头欢唱跳跃了。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只小灰雀,你会对列宁说些什么?或者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动笔写一写。
(2)自由练笔。
(3)小组交流。
(4)师生点评。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找出关键词语,感悟灰雀的惹人喜爱和列宁的爱鸟之情。
增强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揣摩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走进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锻炼表达能力,升华情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迁移运用:
拓展:请学生课后搜集列宁或者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演一演。
成果集成:
25 灰 雀
灰雀惹人喜爱 列宁
作业设计:
见《课堂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韦小艳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26.手术台就是阵地
学习目标
1.认识“棒、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术、斗”等11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达成 评价
1. 能识写生字,认读生词。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先行组织:
课件出示手术台和阵地的文字及配图。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板问题一:激趣导入,质疑问难
活动1:齐读课题。激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里,有一个人在不间断的69个小时里,始终站在手术台前给病人做手术,他心里时刻想着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这个人是谁呢?
活动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自主交流。
问题二:合作探究,识字读词
活动1:自读课文
活动2:识字学词。
活动3:理清脉络
问题三:联系背景,了解大意
活动1:出示“导读提示”: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活动2:默读课文,走进故事,再次感知内容。
活动3: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相关资料,聚焦、探究重点。
第2课时
问题一:重点朗读,感悟品质
活动1:默读全文,了解白求恩的处境和他的表现,用横线画出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1)出示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
(2)出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活动2:男女生对读,初步了解白求恩的高贵品质。
活动3:结合插图和重点语句,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
活动4: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
活动5:联系全文及资料,解决疑问:为什么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坚持“手术台就是阵地”?体会他身上所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
问题二:指导书写,抄写词语
活动1:指导写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本课词语。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读题质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迁移运用:
观看电影《白求恩大夫》,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成果集成: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背景:齐会战斗 战斗激烈,形势紧张
白求恩:在战火中做手术 镇定、坚定,无私奉献
作业设计:
见《课堂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题
27*一个粗瓷大碗
学习目标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有关“一个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3.体会赵一曼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达成 评价
1. 能识写生字,认读生词。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有关“一个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3.能体会赵一曼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先行组织:
一个粗瓷大碗的图片,课前收集关于赵一曼同志的资料。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问题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活动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粗瓷大碗的相关信息。
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赵一曼的介绍,了解人物。
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引导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相机正音。
(2)联系课文内容,指导认读多音字“还”。
活动2: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纲。
活动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三:再读课文,探究解疑
活动1:再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活动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深受感动。
问题四:总结课文,感情升华
活动1:提炼故事情节:①把瓷碗给公用。
②把高粱米饭倒回锅里,自己吃野菜粥。
③笑着回答通讯员的抱怨。
活动2:根据板书,学生再次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听时能抓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人物品质,提高学生品读感悟的能力。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迁移运用:
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像赵一曼这样的人?
通讯员 送碗
来历
成果集成:
赵一曼 还碗
爱同志胜过爱自己
通讯员 盛饭
用碗
27. 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 倒饭
赵一曼 说笑
通讯员 急叫
丢碗
作业设计:
见《课堂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请教
学习目标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能及时追问。
达成 评价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能及时追问。
先行组织:
课件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问题一:谈话导入,说清问题
活动1:教师用自己遇到的真实问题向学生请教,展开交际,走进话题。
教师提问: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经常会遇到家长没有按时来接孩子的情况,学校要求学生没有离校,老师是不能先走的。我现在向你们请教,如何让家长按时来接你们?
活动2: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
活动3:出示教材中的泡泡框,请学生默读泡泡框里的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泡泡框中的文字是怎样把自己的问题讲清楚的?指名学生尝试把问题说清楚,老师相机点拨方法。(方法:先说问题再举事例。)
活动4:请学生按照他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问题。自主练习把问题说清楚,再抽查是否能把问题说清楚。
问题二:创设情境,学习请教
活动1:看微课,掌握方法。
(1)播放天天请教老师的视频。向人请教要注意些什么呢?
(微课内容:老师正在打电话,天天去请教老师。)
(2)相机拓展向陌生人请教应该怎样称呼,向十分熟悉的人请教又怎样称呼。复习学过的有礼貌的表达方式。
(3)相机拓展请教时别人不方便的话,知道寻时机和耐心听都是有礼貌的体现。
(4)总结请教他人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2:模拟情境,运用方法。
(1)模拟情境,明确请教要点。
(2)模拟情境,初探追问方法。
(3)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4)教师小结:可以通过追问来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请教他人还要有礼貌、会追问。
问题三:延伸练习,学会请教
活动1:带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四人小组里向他们请教。
活动2:请三组学生现场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活动3: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在课堂上不能解决,你们还可以去请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利用泡泡框里的例子对“说清楚”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了解到寻时机和耐心听是请教时要注意的点。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耐心倾听、懂得追问。
迁移运用:
学会请教。
成果集成:
口语交际:请教
说清楚 有礼貌 会追问
作业设计:
分享关于请教的小故事 。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习作:那次玩得真开心
学习目标
1.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达成 评价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先行组织: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看图交流,激发兴趣
活动1:师生交流。师:你平时喜欢玩什么?你当时是怎么玩的?
活动2:看图说话。师:教材插图上的孩子都在干什么?
活动3:学生交流。
问题二:微课示范,学习表达
活动1:微课展示:“贴鼻子”游戏。
活动2:回顾介绍。(视频播放小朋友介绍自己玩“贴鼻子”游戏的场景)
师:这位同学把自己是怎么玩的介绍清楚了吗?他是怎么介绍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活动3:出示微视频中介绍“贴鼻子”游戏的片段。
活动4:出示《贴鼻子》思维导图。
问题三:设计导图,自由习作
活动1:制作习作思维导图。(出示制作思维导图的要求)
(1)要用上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词语。
(2)要用上描写动作的词语。
活动2:完成思维导图。(出示范例)
活动3:出示习作小贴士。
用上动作连一连,内心活动添一添。
标点符号用正确,玩得高兴写明白。
活动4:学生自由习作。
第2课时
问题一:评价习作,分享快乐
活动1:自读自评。
活动2:互评分享。
活动3.根据同学的反馈,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问题二:习作共评,自我完善
活动1:教师介绍整体情况。
活动2:展示精彩片段。展示评改的一两篇精彩习作或两三个片段, 全班欣赏点评。
活动3:教师评选出优秀习作。
活动4:修改习作。共评分享后,再看看老师的评语,结合伙伴的意见,再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唤醒学生关于“玩”的记忆
能让学生习得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条理的方法。
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
着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学习习惯。
迁移运用:
学生互评,修改习作。
成果集成: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回顾→选材→写事→修改
作业设计:
按要求完成作文。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达成 评价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能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先行组织:
课件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任务一:交流平台
活动1:回顾导入。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板块中三个小伙伴的话,看看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这三句话,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在默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师小结: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集中思想,提高阅读效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画出来,读完后再查字典或请教别人。有时候,为了不中断阅读过程,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暂时跳过去。
(4)再读“交流平台”中三个小伙伴的话,圈画每段话中的关键词句。(5)阅读文本,延伸内化。
任务二:识字加油站
活动1:猜谜识“目”字。
(1)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猜谜底。(眼睛)
(2)课件出示“目”字的演变过程。
活动2:认读“睁、眨、瞪、瞅、瞧”。
(3)理解字义:这5个字都是与眼睛有关的,表示动作的,你能给大家演一演吗?提醒他们注意“瞪”这个字的含义(含有睁大眼睛看的意思)。
(4)识记字形:你能用什么办法一下记住这5个字?(提示:目字旁表义,字的另外一半表音。)
活动3:认读“眨眼、眼眶、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5个词。
(1)看图读词,圈出含有“目”的汉字。
(2)用演一演、指一指、拆一拆的方法理解词义。
活动4:拓展运用。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含有“目”的汉字,同时试着根据对偏旁的理解来理解字义(睛、盯、眉、睡),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2)在语境中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第2课时
问题一:词句段运用
活动l: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不过很多外国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们觉得世界上最难学的恐怕就是汉语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汉字难读、汉字非常难写……)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汉字的发音及字形不好掌握,很多时候,看上去差不多的字词或句子,表达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2)课件出示三个词语“陆续、继续、连续”,引导学生齐读词语,并根据对它们的理解说说三个词语的意思。
(3)微课讲授“陆续、继续、连续”。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连续:一个连一个。
活动2:教学“词句段运用”。
(1)质疑引入:陆续、继续、连续三个词语能相互替换吗?
(2)教学分类整理购物清单。
任务二:日积月累
活动1:过渡:爱,就是温暖、希望和力量。给予他人爱,自己也同样会收获爱。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几则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
活动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名言,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活动3:指名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读准朗读停顿,重点指导读好“爱人/若爱其身”“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
活动4:再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提醒学生可以联系本册的课文,说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
活动5: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名言的含义。
活动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语速稍慢且注意句子的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
活动7:引导学生试着进行背诵,指名背诵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齐背。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让学生将掌握的默读方法运用到学习实践过程中,有效内化认知。
提升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
能准确感知近义词词义,也能对相关物品名词进行合理分类。
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练习,不断培养良好的语感,又在教师的讲解中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名言的含义,有效进行传统古文化的积累。
迁移运用:
分享课外积累的名人名言。
成果集成:
语文园地
默读 睁 眨 瞪 瞅 瞧
不发声 不指读 辨析“陆续、继续、连续”
边读边想 分类列清单
没读懂 做标记
作业设计:
背诵日积月累的名言。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