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大概念升华课(选择性必修概念1)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大概念升华课(选择性必修概念1)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关训练,概念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学业要求1 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表征并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通关训练】
1.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A 解析: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神经—体液调节可参与题图中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2.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②③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B.③中的水都来自②
C.④中的细胞呼吸的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C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错误;③中的水来自②和④,B错误;④中细胞呼吸的产物有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既可以使细胞外液pH改变而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参与体液调节,C正确;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3.(多选)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镰状细胞贫血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
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
D.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均通过甲运往全身各处
CD 解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甲(血浆),氧气是由血液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中的,所以组织液中氧气含量低于血浆,C正确;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往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D正确。
【概念升华】
1.考查范畴:体液组成→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生物学视角:稳态与平衡观
3.思维链条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1)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
(2)O2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3)CO2排出体外与O2进入细胞内所经历的途径正好相反。
(4)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学业要求2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通关训练】
4.(2020·山东模拟)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高,但摄入糖后,体内血糖浓度很难降至正常水平,导致患者尿中出现葡萄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患者摄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
B.患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
C.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会导致尿量增加
D.患者难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使血糖恢复正常值
A 解析:患者摄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作用,A错误;患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胰岛素不能与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B正确;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增加,原尿中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尿量增加,C正确;患者是因为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所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值,D正确。
5.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多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A 解析:人处于0 ℃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但总体上产热量≈散热量,因此a1>a2,b1>b2,A错误。
6.(多选)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可能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对相关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不会引起组织水肿
B.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C.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会使其内环境中的pH变小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
AD 解析:若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会出现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进而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会引起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同时呼吸不畅,又会影响CO2的排出,从而导致内环境中的pH变小,C正确。尿毒症是由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病症,D错误。
【概念升华】
1.考查范畴
2.生物学视角:稳态与平衡观
3.思维链条(以病毒入侵机体引起的发热为例)
学业要求3 评估多种生活方案,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及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等(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通关训练】
7.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严重腹泻,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变化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会明显降低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C 解析:严重腹泻会导致水和无机盐的丢失,而无机盐又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上升,进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剧烈运动中,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有缓冲对的存在,会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C错误;缺钙会导致佝偻病,其发病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D正确。
8.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引起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膜电位变化
B.若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甲神经元兴奋时,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
C.若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
D.若对甲神经元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一定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 解析:题图中当兴奋传导到甲神经元时,甲神经元上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A正确;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会增大,甲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增加,导致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B正确;若乙神经元兴奋,释放5羟色胺,抑制丙神经元兴奋的发生,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阻断,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9.(多选)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抗HIV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感染HIV后,更易患白血病的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
B.捐献者感染HIV后,T细胞表面无CCR5蛋白,HIV无法进入
C.患者HIV不侵染B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异常
D.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ABD 解析:HIV侵入人体后与T细胞结合,破坏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因此HIV患者更易患白血病,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捐献者的CCR5基因异常,其T细胞表面无CCR5蛋白,导致HIV无法识别,因此HIV不会进入T细胞内,B正确;HIV不侵染B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表达,C错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因此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D正确。
【概念升华】
1.考查范畴:神经—免疫调节
2.生物学视角:稳态与平衡观、社会责任
3.思维链条
(1)神经调节→兴奋的传递过程→药物、毒品的作用机理
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②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③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
(2)免疫调节→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学业要求4 基于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资料,结合植物激素和其他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分析并尝试提出生产实践方案(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通关训练】
10.2,4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某一浓度的2,4D既能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又能使灰菜倒伏而死亡。某同学欲设计实验探究这一浓度,为小麦田间去除灰菜提供依据。下面是该同学的实验方案:
①室内盆栽:甲组为小麦,乙组为灰菜,丙组模拟田间,为小麦和灰菜3∶1混栽;
②配制浓度由低到高5种浓度的2,4D溶液;
③待盆栽小麦、灰菜长到4~5叶期时,每天叶面喷施2,4D溶液;
④观察记录。
下面对该同学实验方案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4D溶液的浓度等
B.甲、乙、丙每组均应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C.可以去掉甲组和乙组,只盆栽丙组进行实验即可
D.每天只需观察记录并统计灰菜倒伏及死亡的数量即可
D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4D溶液的浓度、植物种类,A正确;甲、乙、丙每组虽配制的2,4D溶液有5种不同浓度,但还需另外设置一个2,4D溶液浓度为0的组别为对照组,B正确;实验目的是探究促进小麦生长、使灰菜倒伏而死亡的2,4D溶液的浓度,故可只盆栽6组丙进行实验即可,C正确;每天既要观察记录灰菜倒伏及死亡情况,同时需观察小麦生长情况,D错误。
11.将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A表示)、碧护(B表示)和易丰收(Y表示)分别对花生进行播种前拌种(处理1)、开花期喷雾(处理2)及播种前拌种加开花期喷雾(处理3)三种模式处理,对照组为CK,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花生主茎高的影响
B.对照组花生主茎的生长不受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植物激素的影响
C.据图可知播种前拌种加开花期喷雾处理花生对其主茎高的促进效果最好
D.仅采用播种前拌种处理花生以增加其主茎的高度则选择爱密挺最为合适
C 解析:该实验未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花生主茎高的影响,A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且对照组花生主茎的生长也受植物内源性激素的影响,B错误;据题图可知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处理3的主茎最高,即播种前拌种加开花期喷雾处理花生对其主茎高的促进效果最好,C正确;仅采用播种前拌种处理花生以增加其主茎的高度最好选择易丰收,D错误。
12.(多选)将兰花的根尖分别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空白对照组为将相同的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和蔗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因变量为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兰花基因组的程序性表达的调节效果不同
D.由上述实验可知生长素和乙烯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调节兰花的生命活动
BC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因此,空白对照组为将相同的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但加入等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A错误;该实验中乙烯是生长素作用于根尖产生的,因此乙烯浓度属于因变量,根尖生长情况也属于因变量,B正确;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根尖可合成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浓度也越高,说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兰花基因组的程序性表达的调节效果不同,C正确;实验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尖的生长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实现的,不能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
【概念升华】
1.考查范畴: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2.生物学视角:植物激素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思维链条
实验目的→实验自变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1第4单元大概念升华课(必修概念2)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关训练,概念升华,备选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1第2单元大概念升华课(必修概念1)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关训练,概念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大概念升华课(必修概念4)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关训练,概念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