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应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展开高二期中语文答案2020.6
一.1.B;A项,“‘原乡意识’深埋于子孙后代骨子里、比‘原乡情结’更深刻”,表述错误,原文第二段介绍“原乡意识”,第三段通过席慕蓉的例子论证“原乡情结”,文中并没有将“原乡意识”“原乡情结”进行比较。C项,“《阿姐鼓》作者没有去过西藏”,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被感动感染的心灵并不一定到过西藏,甚至作曲和演唱者也不是西藏人”,文中用的是“可能”,本选项认为“《阿姐鼓》的作者没有去过西藏”于文无据。D项,“只要……就能够……”逻辑关系分析有误,原文只是说“一种超越一般‘家乡情感’而升华为‘原乡意识’的创作境界,那么就有可能在超越自身生存局限的同时,超越了地方戏曲乃至戏曲文化存在的局限。如此,中国传统戏曲包括地方戏曲的时代再兴,绝非是不可期的”,用的是“可能”,而不是过于绝对的表述。故选B。
2.B;本题B项,“逐一分析‘家乡意识’‘原乡意识’和‘原乡情结’的内涵特点”,不合文意,文本第二段通过列举好几百年前就远徙到北欧的蒙古裔人论证“原乡意识”,文章第三段列举席慕蓉的例子论证“原乡情结”, “家乡意识”只在文章开头提及,并没有举例论证“家乡意识”的内容。故选B。
3.A。本题A项,“为满足对于曾经家乡的记忆和联想,我们格外重视对家乡风土人情、俚俗趣味的表现”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在第一段,“以往,我们总是强调地方戏曲的‘家乡意识’‘乡土风情’,因而格外重视表面所体现出来的家乡风土、家乡人情、家乡俚俗趣味,藉以满足对于曾经感知的家乡的记忆和联想”,原文说“在地方戏曲中”,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A。
二.4.答案:D;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以情节曲折取胜,在波澜起伏的叙述中展开故事”理解错误。小说不以情节取胜,具有鲜明的散文化倾向;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展开故事。
5.答案:①“我”准备去捕野狸,却遭遇一场大雪,以“雪”为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我”睡懒觉,因下大雪不能出去捕野狸,和叔远在家中吃烧栗子和粑同腊肉,故事情节的展开与“雪”相关,以“雪”为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下大雪时,叔远细心照料“我”,叔远娘关心“我”,大雪带给“我”的是温暖,以“雪”为背景,营造了小说的抒情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对小说做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简要分析“小说创设‘雪’这个环境背景有什么好处”的要求。然后阅读文本,把握小说情节,找出描写“雪”的内容,从情节、环境、主题、艺术技巧等角度思考以“雪”为背景的好处。小说描写的是“我”在叔远家遭遇一场大雪后发生的事情,“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正因为下雪,才有了“我”在叔远家里的故事,“雪”娘带给“我”的温暖,“雪”营造了小说抒情氛围。是后根据以上分析,逐条拟写答案即可。
三.6.C; 首先“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畏”是害怕的意思,语义连贯,所以排除A项与B项;其次A项与D项中的“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遇一生”属对仗句,语义通顺,所以排除A项与D项。
7.A; “代指国家政权”错,常用来代指治国人才。
8.B;因果关系错,“慨然有忧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在“被高孝基称赞”之后。
9.(1)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
(2)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赖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
【参考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隰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
太宗以敦煌公的身份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 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邗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
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 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 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 (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
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风之上。
四.答案:10.D;“中间两联是实写”错误。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为了潜行曲江,于开元二十年(公元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中间两联是虚写。故选D。
11.答案: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可惜眼下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秦中毕竟是自古以来的帝王之州啊。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后破败的京城的痛惜,对秦中昔盛今衰的感慨,隐含了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不满与讽劝。
解析:“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本篇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化,不胜感慨。隐含了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不满与讽劝。
译文:
从瞿塘峡口至曲江头,万里风景都换了秋装。花萼楼经复道直达曲江与蓉园,通的是皇帝的御气,在芙蓉苑游兴正浓的玄宗却扫兴地听到安禄山叛乱的告。宫殿里珠帘绣柱围绕着临空欲飞的黄鹄,锦缎做揽,象牙做桅杆的游船乘风破浪,惊起一群群白鸥,回首那歌舞升平之地曲江,关中自古就是帝王之洲,可惜眼下却成为兵戈相见,烽火连天的战场。
赏析:首句直承上首的尾联“一卧沧江惊岁晚”,写自己在瞿塘峡口联想曲江。瞿塘峡口的秋色,是眼前的景色,而曲江头的秋色是心里想象。 “花萼”二句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暴发。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筑夹城复道,经通化门至兴庆宫,达曲江芙蓉园,宫廷游曲江专用通道。花萼相辉楼在兴庆宫内,芙蓉园在曲江西南,又称南苑,玄宗与贵妃常在这里游幸。据传禄山反叛消息传来时,玄宗正在花萼楼置酒,准备迁幸曲池,闻讯四顾凄怆。所谓“入边愁”,实际暗示了致乱原因。寓兴亡之感,言简意赅。 颈联写“入边愁”之前,曲江离宫一带围绕宫殿那珠帘绣柱周围,黄鹄起舞;牵着锦缆的画舫牙樯上下,白鸥惊飞。这堂皇富丽的实景,正是尾联回首歌舞地的内涵。“回首”句总括上面对曲江歌舞地的回顾,可与诗人《丽人行》,《哀江头》等诗参读。对乱后长安深含痛惜之情,对王朝中兴充满感慨叹息。末句又引出下诗“昆明池水汉时功”。兴亡盛衰之感,百年世事之悲,深沉含蓄。
五.12.(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3)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六.答案:13.D;根据语段陈述的内容可知,括号里的句子以“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为主语更合适,据此排除AC两项。根据括号后的句子“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可知,括号中的句子突出的应是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带给人的不好的影响,D项比B项的表述更能突出重点,且句子中“因为……,更为主要的是……”的表述与“从而……”衔接更紧密。排除B项。故选D。
14.B; 第一空,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原文“这绝不是……,事实……”可知,应用“危言耸听”。第二空,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原文中有“不用多说”,应用“显而易见”。第三空,不只:不但、不仅,多用于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中。不止:①继续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原文有“也”,应用“不只”。第四空,唾弃:鄙弃。厌弃:厌恶而嫌弃。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人们是“厌恶、嫌弃”祥林嫂,应用“厌弃”。分析可知,B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B。
15.A。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其一,前后分句的主语并不相同,故每一分句的主语都应放在关联词之后,所以应把“她”移至“虽然”之后,排除B项。其二,不合逻辑,“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和“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应互换位置。排除AD两项。故选C。
16.B;语境中,所填句子和下一句“精神美是需要通过感受来体悟的”形成对举照应,只有B项的句式和其一致。
17.C;文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引号表示引用,C项与之相同;A项,表强调;B项,表特殊含义;D项,表讽刺。
18.D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从人识字以后”淹没了主语“人”,“转变为自己做人处世的准则、规范接受书中的思想理念”中两个动词短语语序颠倒,“转变”用词不当。只有D项修改了以上三处错误。
19.答案:A①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此处望文生义。②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使用对象错误。③等而下之: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使用正确。④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使用正确。⑤滥竽充数: 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不合语境。⑥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使用正确。
20答案:C。解析:③中“宁要”与横线前“允许选择”联系更密切,因此③为首句;⑥在内容上与③形成转折,并引出话题“苦难”;②中“此机会”即④中“一种机会”,②在④后;⑤①进行总结,突出“苦难”的价值,①是对价值的具体说明
21.答案:C解析:潜移默化: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慷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22.答案:②句中的书名号改为引号;④句中的日前改为目前;⑤句中“据外交部网站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显示”或“据”;(找出错误1分,修改1分,每空共2分)
23.答案:(1)也是榆钱儿飘香的时候;(2)而且又有营养;(3)吃了榆钱儿便有余钱之意;
解析:语段的内容是介绍榆钱儿,第①空注意后文“清香”,横线处应和清香相关,三四月是“榆钱儿飘香的时候”。第②空注意对前后文的概括,根据榆钱儿富含的元素可以得知榆钱儿富含营养,所以第二处填写:而且又有营养。第③空注意前文谐音“余钱”,根据后文讨好彩头可以得知种榆钱儿的用意,所以第三处填写:吃了榆钱儿便有余钱之意。
24.【作文立意提示】三则材料由古及今,虽然时代不同,但其核心都指向了尊重差异与共同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可以谈国际关系中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谈人与人相处中,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和谐相处(大同)的基础;还可以纵向谈中国人对待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写作时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结合身边的事例或见闻表达观点。
题目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即当今世界也有不赞同追求天下大同的人,写作时应该以这类人为对象,以说服或感染他们。
2020应县一中校高二4月线上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应县一中校高二4月线上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2020息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网课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息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网课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20南阳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南阳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