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三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三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明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长: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2.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众多,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著名英雄之一,又称神农氏。据传,他创造“焚林而田”的农业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 是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C. 可以作为农耕产生的直接证据 D.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3.有学者指出,夏商时期,以华夏为中心的“天下”,逐渐形成了松散的方国联合共同体。到西周推行分封制度后,“天下一家”的观念大大增强。这说明A.夏商周是部落联盟国家 B.分封制是先秦国家基本制度C.分封制推动了国家统一 D.政治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前提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燕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5.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6.《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体现了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思想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7.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突出表现在
①从宗法分封到中央集权 ②铁制农具和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
③从世卿制发展到任官制 ④专制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商鞅在变法中奖励军功,按军功重新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该措施A.承认了土地私有 B.限制了贵族特权C.消除了等级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9.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A.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秦以前的政府,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他评价的是哪种制度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11.有学者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法律竹简,指出秦法具有区别故意或过失犯罪、自首、从宽、诬告者反坐、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等与现代立法精神一致的规定 ,而许多现代人看来严苛残酷的罪行惩罚,其实汉、魏、晋、唐的法律里也都存在,不宜独责秦法。这说明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B.该学者对秦朝法律的研究最为全面C.历史文献中对秦朝的记载不可信 D.秦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的说法错误1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13.下列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帝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平帝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14.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 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 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的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实力C. 皇帝加强位于在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 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15.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控制地方 B.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C.有助于加强皇权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16.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A. 取代皇权政治 B. 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 确保政权稳固 D. 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17.右边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如图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于A. 西汉 B. 西晋 C. 唐朝 D. 宋朝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19.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A.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 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C.满足了隋场帝奢侈的愿望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0.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21.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A.抑商政策废弃 B.中外交往频繁 C.商业贸易繁荣 D.边疆治理加强22. 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 B. 吐蕃 C. 鲜卑 D. 女真23.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24.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 文学艺术的多元 B. 对外交流的频繁C. 社会经济的繁荣 D. 三教合一的趋势25.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隋唐时期的是A.雕版印刷书籍出现 B.孙思邈编写出《千金方》C.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26.如图是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这一壁画用来研究古代哪一课题价值更大A.民族文化 B.经济状况 C.妇女地位 D.儒家思想 27.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传播了中国文化 D. 扩大了唐朝疆域28.宋既“收其精兵”“制共钱谷” “稍夺其权” ,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A.强化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地方蕃镇制据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29.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并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衣食天子”、“不耕而食” ;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30.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岳飞抗金,收复开封 B. 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C. 北宋灭亡,蒙古统一 D. 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 二.材料题(31题10分,32题9分,33题12分,34题9分,共40分)31.(10分)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 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 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 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 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请回答:(1) 材料一指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4分) (2)综合材料一、二、三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作用。(6分) 3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材料二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图中所示的现象出现于北魏时期,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8分) (2)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4分)
(9分)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西周初期、秦朝时期、西汉时期)的疆城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分别提取图1、图 图3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相关信息,并据此信息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9 分)
三明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ACBCCABACAAAB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DADCBADDACCDD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31.(10分)(1)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独揽人才的选拨与评判;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看中家世),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分)(2) 变化:由以门第(家世)为主要标准到以考试成绩(才能)选官。作用: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逐步放宽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6分)(9分)(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结果:北方民众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3分)(2)信息:生活方式上的民族融合。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4分)(3)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了促进作用。(2分)33.(12分)(1)概括:外来人口众多(客商及文化使者等);外来服饰成为时尚;手工业生产吸收外来技术和风格;充满异域风情等 。
背景:帝国统一疆域辽阔;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放的社会风气等。 (8分)
(2)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唐朝末年官吏腐败,沉迷于吃喝玩乐,而百姓穷困潦倒的历史状况。
文学作品真实记载了历史事实,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途径。但要分清文学作品中哪些属于艺术性夸张,哪些属于史实。(4分)34.(9分)图1:地方上诸侯国林立,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这与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大力推行分封制,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状况相吻合。据此判断图3为西周初期。(3分) 图2: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地方行政区有长沙国、豫章郡。这与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以及西汉前期地方行政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断图1为西汉时期。(3分)图3:全国都实行郡的建制。这与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相吻合,据此判断图2为秦朝时期。(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银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邵东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史记正义》记载,战国时,孟子主张“,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山东省新泰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山东省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山东省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