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济南历城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56级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物理试题(2020.1)
说明:60分钟,100分。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图示为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下列过程中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的是( )
A.调节飞机旋翼的转速
B.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
C.观察飞机在空中的位置
D.调整飞机上摄像机镜头的方向
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0
3.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A.质量 B.重力 C.时间 D.路程
4.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6分钟,还不到1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公里呢?”根据以上对话及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士所说的6分钟是指时刻,60公里是指路程大小
B.警察所说的60公里每小时是指平均速度大小
C.图中的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
D.图中的指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不能超过50公里
5.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0,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80N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40,若要指针正对刻度20 应挂重物是( )
A.40 N
B.30 N
C.20 N
D.因 k 值不知无法计算
6.一个运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x=2t﹣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2m/s,﹣1m/s2 B.2m/s,1m/s2 C.2m/s,﹣2m/ s2 D.2m/s,2m/s2
7.物体受下列各组共点力的作用,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2N、5N、8N B.2N、5N、6N C.1N、3N、5N D.2N、3N、10N
8.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1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2s末它的速度达到4m/s,则F的大小为( )
A.2N B.1N C.4N D.8N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甲乙两汽车的位移大小相等
B.乙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
C.甲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
D.乙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
10、如图所示,滑块A以一定速度冲上斜面,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B在地面上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A受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B.滑块A受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滑块A做加速运动
D.滑块A做减速运动
11、质量为1kg的物体,自由下落2s,则在这2s内(取g=10m/s2)( )
A.重力做正功200J B.重力做正功100J
C.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50W 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00W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三、实验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21分)按要求填写正确答案。
12.(1)某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①弹簧的原长为 cm;
②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2)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放置
B.为了减小误差在纸带上选计数点时可以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C.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用v﹣t图线处理数据时,所描图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3)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①实验中m需要满足 (填“>>”或“<<”)小车的质量M。
②实验中,将长木板左端垫高,其目的是 。
③若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点1、2、3、4为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④把mg当做M所受的合力F,根据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中可能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 。
四、计算题:共29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一辆汽车初速度3m/s,在水平路面上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汽车在5s末的速度大小。
(2)汽车在这5s内的位移大小。
14.(10分)如图所示,倾角θ=37°斜面长L=1m的斜面体放在水平面上。将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部由静止释放,经时间t=1s后到达底端,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1)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2)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小物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15、(9分)如图所示,长为L=2m,质量为M=2kg的长木板B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2=0.4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其质量为m=1kg,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开始时A、B均处于静止状态,g=10m/s2。
(1)当给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5N时,求物块A和木板B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
(2)要将木板B从物块A下方抽出来,则给木板B施加的向右的水平拉力至少为多少?
(3)若给木板施加的水平拉力F=24N,要使物块A从木板B的左端滑下,则水平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56级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物理试题(2020.1)答题纸
三、实验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21分)按要求填写正确答案。
12.(1)① ;② 。
(2)
(3)① ②
③ m/s2 ④
四、计算题:共3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
14.(10分)
15.(9分)
56级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物理试题(2020.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C 2D 3B 4C 5A 6C 7B 8A 9BD 10AD 11AD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三、实验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21分)
12(1)① 10 ;② 200 。
(2) BC
(3)① << ② 平衡摩擦力
③ 6 m/s2 ④ B
13.(12分)
解:(1)汽车在5s末的速度为:
v=v0+at=3m/s+2×5m/s=13m/s。
(2)汽车在5s内的位移大小为:
x=v0t+at2=3×5m+×2×25m=40m。
14.(11分)
解:(1)由运动学公式得L=at2
解得a=2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7°﹣μmgcos37°=ma
解得μ=0.5
(3)重力做功W=mgLsin37°代入数据解得:W=12J
15.(6分)解:(1)设物块A与木板B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加速,则对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2(M+m)g=(M+m)a0
解得 a0=1m/s2。
对物块A,木板给其向右的静摩擦力便为其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A=ma0=1N<fAm=μ1mg=2N
所以假设成立,即A、B的加速度为 aA=aB=a0=1m/s2
(2)要将木板抽出,拉力最小时刚好抽出,即物块A相对B刚好向左滑动,AB间的摩擦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且此时AB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
则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 得a=2 m/s2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2(M+m)g=(M+m)a 得 F=18 N
(3)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在F作用时间内
对A有:μ1mg=ma1,v1=a1t
对B有:F﹣μ2(M+m)g﹣μ1mg=Ma2,v2=a2t
A相对B向后的位移为:△x1=x2﹣x1=﹣
设撤去F后再经时间t′物体A刚好从木板B的最左端滑下,此时两者的速度恰好相同为v。
撤去F后对A:μ1mg=ma1′ 得a1′=2m/s2
对木板B:μ2(M+m)g+μ1mg=Ma2′,得a2′=7 m/s2
对A,共同速度 v=v1+a1′t′=a1t+a1′t′
位移 x1′=t′
对B有共同速度 v=v2﹣a2′t′=a2t﹣a2′t′
位移 x2′=t′ t′=1/3 s
撤去F后A相对B的位移△x2=x2′﹣x1′=
△x1+△x2=L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F作用的最短时间 t=1s
2023济南历城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PDF版含答案(可编辑): 这是一份2023济南历城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PDF版含答案(可编辑),文件包含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pdf、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济南历城二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济南历城二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2021济南历城二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济南历城二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