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1.2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260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1.2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260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1.2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260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1.2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了解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及其特点。难点: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中国早期的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学习 第2课的学习──原始农耕生活(二)、讲授新课: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兴起的过程: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2、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主要贡献。 相关史事:今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整个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总面积约55000平方米。1983~1987年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进行了6次发掘,揭露面积2358.7平方米,清理出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2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壕沟、小坑、柱洞等。遗址中出土的碳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墓葬中出土的古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能够吹奏乐曲。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有的符号与商代具有某些相似之处。经过2000年的发展,稻和粟作物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3、意义:农作物、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相关史事:仙人洞出土的陶罐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罐之一远古居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之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都出土了距今10000多年的陶器。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背景: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遗址。其中,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为典型。2、特点:房屋:干栏式房屋这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古越族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水井:木结构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的水井。水稻: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骨耜:河姆渡出土的骨耜[sì]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猪纹陶钵,是河姆渡人用来盛放食物的食具。河姆渡出土狗骨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为主。手工业方面:黑陶釜 象牙雕刻河姆渡出土“朱漆碗”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它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朴素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还使用天然漆。三、半坡居民的生活:1、背景:远古的黄河流域,气候较今天更为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出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2、特点:半坡遗址居住区的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窑场。半地穴式房屋,居住面的中部有四个对称的大柱洞(残存两个),用于立柱支撑屋顶。门道开在东墙中部,宽约100厘米,长约500余厘米。半坡遗址更多的是面积在10~40平方米之间的中小型半地穴房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形式,其墙壁和居住面的做法与一号房屋相同,室内对着门道的地方,有一个小隔墙围成的门坎,门坎的后方有一圆形或瓢形灶坑,用于炊爨取暖。手工业: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半坡遗址出土的粟的种子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粟。使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相关史事:从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人们就使用石头作为工具。最初的石器是对石块进行简单的敲砸而成。距今20000多年前,为了提高使用效率,人们开始在石器的刃部进行了磨制。距今10000年前,出现了对石器通体磨光的磨制石器。此后,到金属生产工具出现以前,磨制石器一直被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半坡出土鱼纹陶盆 人面鱼纹陶盆彩陶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 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三)、课堂小结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课堂练习1.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2.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C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C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五)、板书设计: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兴起的过程:2.时间: 3.意义: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背景:2.特点:三、半坡居民的生活:1.背景:2.特点:(六)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分布图,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程学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