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2、通过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①新的品种输入和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玉米、甘薯)
②江南等地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副产品商品化
南方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生产
①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和商业资本集聚。②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如徽商和晋商。③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张居正一条鞭法,赋役征银
难点突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明朝中后期,江南(苏杭、松江)一些手工业部门。
丝织业、榨油业、制瓷业等。
拓展到其他工业部门,清朝时期继续发展,但十分缓慢
思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不比西方晚多少,可是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
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金、市场、劳动力、原料)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
材料: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地主和贵族从农民那里剥削的地租,主要是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交换。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所积累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田产,而不是用来扩大商业经营规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
材料2: 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同时,江南一带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材料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阶层:市民阶层崛起(工商业者),追求个性、平等、自由
重点探究——思想领域出现变化的背景
材料1: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 ——乾隆《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材料2: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
材料3:文化专制主义的伴行,又使思想领域一家独尊,空谈成风,官学完全沦为维护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的工具。
材料4: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器物和技术,如自鸣钟、历法、测量等,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
西学东渐:从明末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黑暗,吏治腐败,矛盾尖锐。
思想文化:①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
②西学东渐,近代科技、文化传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1、经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阶层: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势力增强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黑暗、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3、思想:一方面程朱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士人思想; 另一方面“西学东渐”开阔人们视野
特点:1.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以内心为准则,隐含平等、叛逆色彩。
致良知、内心反省(向内求)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材料1: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2:“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藏书》
①个性自由;②藐视权威和教条;③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①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②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①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断变化,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材料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2: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难点突破——评价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进步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局限性: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未撼动程朱理学地位;有着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推动社会转型。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材料:拥有足以影响社会的经济实力和阶层力量的工、商市民的精神欲求不仅萌发、膨胀,而且不断地解放出来,文学艺术成为这种欲求的消费品。于是,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条件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体文学。 ——摘自陈东有《人欲的解放:明清社会经济变迁与大众审美》
探究——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2、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并日益腐朽,社会矛盾加深,文人通过文学对现实进行批判3、科技:印刷术不断完善,推动文化传播4、文学:宋元话本为其奠定基础5、社会: 识字率提高,更多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造
古代文学发展脉络:《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的主人公: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
思考:上述变化体现了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呢?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探究——我国古代科技有何特点
1.科技思想:2.科技内容:3.研究方法:4.科技使用:5.科技领域:6.科技效果:
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缺少创新;
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重人文轻自然;
科技理论技术化倾向严重,具有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生产力。
探究——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1、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发展,科技发展缺乏动力2、政治:腐朽的封建制度,重农抑商(服务农业)、闭关锁国(阻碍科技交流)等政策3、文化:文化专制(理学僵化、八股取士)、儒学重人伦,轻科技4、科技: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没有建立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归根到底是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走向衰落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陆王心学李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传统科技西学东渐:利玛窦
1、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受到读书人的普遍赞誉 D.基本否定了程朱理学
2.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该学者意在( )A.说明徽商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强调程朱理学对乡村的渗透C.指出明清缺乏社会转型的动力 D.描述明清时期徽商的豪奢生活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授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农耕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局限,陆王心学的兴起,明清进步思想,知识点三小说与戏曲,小说的繁荣,戏曲的发展,知识点四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农业,②生产规模扩大,二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织工”,晨起晚息,玄庙口,丝织品,全国贸易,国际贸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秀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手工业,-新的经营方式,白银大量流入-作用,形成商人群体-商帮,工商业市镇兴起,科技著作,医药学,工艺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