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06《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06《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共15页。
06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核心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法
命题解读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2019新课标Ⅲ文理8】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 )
1.以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题目难度较小;
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空间平行、垂直的证明,并与空间角的计算综合命题.
【2019新课标1文16】已知∠ACB=90°,P为平面ABC外一点,PC=2,点P到∠ACB两边AC,BC的距离均为,那么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
【2017新课标Ⅰ文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
【2020新课标3文19】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在棱,上,且,.证明:(1)当时,;(2)点在平面内.
【2019新课标1文19】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2020江苏卷】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B1C⊥平面ABC,E,F分别是AC,B1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AB1C1;
(2)求证:平面AB1C⊥平面ABB1.
【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PAC;
(2)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
(3)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
平面图形中的折叠问题
【2020新课标1理16】如图,在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中,,,,,,则=______.
【2019新课标3文19】图①是由矩形和菱形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 ,将其沿折起使得与重合,连结,如图②.(1)证明图②中的四点共面,且平面平面;(2)求图②中的四边形的面积.
【2018新课标1文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1)证明:平面平面;
(2)为线段上一点,为线段上一点,且,求三棱锥的体积.
【2016新课标2理19】如图所示,菱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点,分别在,上,,交于点,将沿折到的位置,.(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核心考点一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1.判断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命题的方法:
(1)借助空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
(2)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模型、四面体模型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结合有关定理,进行肯定或否定.
2.两点注意:
(1)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立体几何中;
(2)当从正面入手较难时,可利用反证法,推出与题设或公认的结论相矛盾的命题,进而作出判断.
1.【2019新课标Ⅲ文理8】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 )
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
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
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
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
【解析】连接BD,BE,
∵点N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
∴点N在BD上,且BN=DN,
∴BM,EN是△DBE的中线,∴BM,EN必相交.
连接CM,设DE=a,则EC=DC=a,MC=a,
∵平面ECD⊥平面ABCD,且BC⊥DC, ∴BC⊥平面EDC,
则BD=a,BE==a,BM==a,
又EN==a,故BM≠EN.故选B.
2.【2019新课标1文16】已知∠ACB=90°,P为平面ABC外一点,PC=2,点P到∠ACB两边AC,BC的距离均为,那么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
【解析】作分别垂直于,平面,连,
知,,
平面,平面,
,
,.,
,
,为平分线,
,又,
.
3.【2020新课标3文19】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在棱,上,且,.证明:(1)当时,;(2)点在平面内.
【解析】(1)因为长方体,所以平面,
因为长方体,所以四边形为正方形
因为平面,因此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2)在上取点使得,连,
因为,所以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在平面内
1.【2017新课标Ⅰ文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
【解析】法一:对于选项B,如图(1)所示,连接CD,因为AB∥CD,M,Q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所以MQ∥CD,所以AB∥MQ,又AB⊄平面MNQ,M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同理可证选项C,D中均有AB∥平面MNQ.因此A项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
图(1) 图(2)
法二:对于选项A,其中O为BC的中点(如图(2)所示),连接OQ,则OQ∥AB,因为OQ与平面MNQ有交点,所以AB与平面MNQ有交点,即AB与平面MNQ不平行.A项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
故选A.
2.【2020新课标2文理16】设有下列四个命题
: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过空间中任意三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若空间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
则下述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解析】对于命题,可设与相交,这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为;若与相交,则交点在平面内,同理,与的交点也在平面内,所以,,即,命题为真命题;
对于命题,若三点共线,则过这三个点的平面有无数个,命题为假命题;
对于命题,空间中两条直线相交、平行或异面,命题为假命题;
对于命题,若直线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直线平面, 直线直线,命题为真命题.
综上可知,,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即为真命题,为假命题,为真命题,为真命题.
故答案为①③④.
3.【2019新课标1文19】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解析】(1)连接,,
,分别为,中点 为的中位线
且,
又为中点,且, 且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平面
平面.
(2)在菱形中,为中点,所以,
根据题意有,,
因为棱柱为直棱柱,所以有平面,
所以,所以,
设点C到平面的距离为,
根据题意有,则有,
解得,所以点C到平面的距离为.
核心考点二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
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
(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
1.【2020江苏卷】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B1C⊥平面ABC,E,F分别是AC,B1C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AB1C1;
(2)求证:平面AB1C⊥平面ABB1.
【解析】(1)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所以.
由于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由于平面,平面,所以.
由于,所以平面,
由于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PAC;
(2)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
(3)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PA⊥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PA⊥BD.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
所以BD⊥AC.
又PA∩AC=A,
所以BD⊥平面PAC.
(2)因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
所以PA⊥AE.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ABC=60°,且E为CD的中点,
所以AE⊥CD.又因为AB∥CD,所以AB⊥AE.
又AB∩PA=A,所以AE⊥平面PAB.
因为AE⊂平面PAE,所以平面PAB⊥平面PAE.
(3)棱PB上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理由如下:
取PB的中点F,PA的中点G,连接CF,FG,EG,
则FG∥AB,且FG=AB.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且E为CD的中点,
所以CE∥AB,且CE=AB.
所以FG∥CE,且FG=CE.
所以四边形CEG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EG.
因为CF⊄平面PAE,EG⊂平面PAE,
所以CF∥平面PAE.
1.【2018江苏卷】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
求证:(1)AB∥平面A1B1C;(2)平面ABB1A1⊥平面A1BC.
【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
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平面A1B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
因此AB1⊥A1B.
又因为AB1⊥B1C1,BC∥B1C1,
所以AB1⊥BC.
又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
所以AB1⊥平面A1BC.
因为AB1⊂平面ABB1A1,
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
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B=90°,CB=CD,点E为棱PB的中点.
(1)若PB=PD,求证:PC⊥BD;
(2)求证:CE∥平面PAD.
【证明】(1)取BD的中点O,连接CO,PO,
因为CD=CB,
所以△CBD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BD⊥CO.
因为PB=PD,
所以△PBD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D⊥PO.
又PO∩CO=O,PO,CO⊂平面PCO,
所以BD⊥平面PCO.
因为PC⊂平面PCO,所以PC⊥BD.
(2)由E为PB的中点,连接EO,则EO∥PD,
又EO⊄平面PAD,PD⊂平面PAD,
所以EO∥平面PAD.
由∠ADB=90°及BD⊥CO,可得CO∥AD,
又CO⊄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CO∥平面PAD.
又CO∩EO=O,CO,EO⊂平面COE,
所以平面CEO∥平面PAD,
而CE⊂平面CEO,所以CE∥平面PAD.
核心考点三 平面图形中的折叠问题
1.解决与折叠有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折线同一侧的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善于将折叠后的量放在原平面图形中进行分析求解.
1.【2020新课标1理16】如图,在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中,,,,,,则=__________.
【解析】,,,
由勾股定理得,同理得,,
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
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故答案为.
【解法2】,,则,故,从而.又,故.故答案为.
2.【2019新课标3文19】图①是由矩形和菱形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 ,将其沿折起使得与重合,连结,如图②.
(1)证明图②中的四点共面,且平面平面;
(2)求图②中的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1),,又因为和粘在一起.
,A,C,G,D四点共面.
又.
平面BCGE,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CGE,得证.
(2)取的中点,连结.因为,平面BCGE,所以平面BCGE,故,
由已知,四边形BCGE是菱形,且得,故平面DEM.
因此.
在中,DE=1,,故.
所以四边形ACGD的面积为4.
1.【2018新课标1文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为线段上一点,为线段上一点,且,求三棱锥的体积.
【解析】(1)由已知可得,=90°,.
又BA⊥AD,所以AB⊥平面ACD.又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CD⊥平面ABC.
(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
又,所以.
作QE⊥AC,垂足为E,则.
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所以QE⊥平面ABC,QE=1.
因此,三棱锥的体积为.
2.【2016新课标2理19】如图所示,菱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点,分别在,上,,交于点,将沿折到的位置,.(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析】(Ⅰ)证明:因为,所以,所以.
因为四边形为菱形,所以,所以,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又,,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又因为,
所以面.
(Ⅱ)建立如图坐标系,所以,,,,,,,设面的法向量,
由,得,取,所以.
同理可得面的法向量,所以,
所以,即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3.如图1,在直角梯形 ABCD中,AD∥BC,∠BAD=,AB=BC=AD=a,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图2中△A1BE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1-BCDE.
(1)证明:CD⊥平面A1OC;
(2)当平面A1BE⊥平面BCDE时,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36,求a的值.
【解析】(1)在图1中,因为AB=BC=AD=a,E是AD的中点,∠BAD=,所以BE⊥AC,
即在图2中,BE⊥A1O,BE⊥OC,从而BE⊥平面A1OC.
又CD∥BE,所以CD⊥平面A1OC.
(2)由已知,平面A1BE⊥平面BCDE,
又由(1)知,OA1⊥BE,所以A1O⊥平面BCDE,
即A1O是四棱锥A1-BCDE的高,
由图1可知,A1O=AB=a,平行四边形BCDE的面积S=BC·AB=a2,
从而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
V=×S×A1O=×a2×a=a3,
由a3=36,得a=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高一数学下册同步讲义 专题06 空间点、线与面的位置关系(课时训练)(原卷版+解析),共28页。
这是一份(数学理科)高考数学复习27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共4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作业(A)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