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1.联想思维的客观基础是什么?2.什么是联想思维?主要特征是什么?3.联想思维的评价依据4.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5.什么是想象?想象的特点、方式和作用是什么?6.创新思维与联想、迁移和想象的关系是怎
“美人鱼”的形象,由少女的形象与鱼的模样重组和加工而成;“狮身人面”的形象,由狮子身体的形状与人脸的形象重组和加工而成;“龙”的形象有九似,即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有人说,人类创造出来的事物都有联想的参与,请举例说明。
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事物都不能没有联想的参与。 飞机----美国莱特兄弟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于是就产生发明飞机的联想和灵感,最终于20世纪初发明了飞机; 人们从变色龙能够适应环境色彩变化改变身体颜色的特性中产生联想,研发出了军队使用的伪装服等。 坦克----人类根据贝壳的原理和大乌龟背小乌龟的动作,发明了坦克。
1.联想思维的基础(必要性)
⑴客观基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离开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思维中的联想只能是臆想。
⑵生理基础:人的大脑的工作机制人的大脑会根据主体的需要、兴趣、知识结构、个人经历等,将其对事物的认识进行归档,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记忆之中。当主体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大脑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对相关事物的的认识进行联结,产生回忆,寻求问题的解决。
(1)含义: 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2)依据:联想思维是依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接近或对比的关系,将看上去毫无关系的认识进行可能的联结。(3)联想不同于简单的回忆,而是带有思维加工的成分。
3.联想思维的主要特征
⑴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联想思维的“联”就是把对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观念。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起,也可以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
示例:“起伏的波浪”与“曲折的人生之路”这两个看似离得很远的概念,可以联想为:起伏的波浪——匍匐前进的蛇—— 数学的函数图像——成绩的起伏不定——曲折的人生之路。
⑵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①思维在联想之时之所以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荒唐”地联系起来,是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②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突然向法军的一个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法军方面随军的厨房也未能幸免。一位正在厨房值班的士兵害怕被弹片、飞石击中头部,慌乱之中拿起炒菜锅倒扣在头上。战斗结束后,他虽然身上有伤,但头部完好,是这个阵地上唯一的幸存者。一位工程师知道这个士兵的经历后,设计出了军用钢盔。
4.联想思维的评价依据
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
5.提高联想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
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
我国汉末医学家华佗,有一次看到蜘蛛被马蜂蜇后,落在一片绿苔上打了几个滚儿,肿胀便消失了。他由此想到绿苔可用来为人治病。华佗通过试验,制成了消肿解毒良药。
【解析】在思维中构建相关事物的联系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和联想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②④。
例题1:人们听到蝉声联想到盛暑,看到大雁南去联想到秋天到来。这里( )①运用了联想思维 ②有幻想的成分③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出现了思维错乱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2.美国一家玩具公司,从“克隆羊”多利处得到启发,推出一个活动,顾客只要将一张自己女儿的彩照和一份反映女儿特征的表格寄给公司,该公司便会给顾客做一个和照片一模一样的玩具娃娃。该活动取名为“孪生姐妹”,自此公司生意兴旺。这家玩具公司的做法得益于A.联想思维 B.辩证思维 C.抽象思维 D.经验思维3.思维在联想时之所以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荒唐"地联系起来,是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A.畅想功能 B.学习功能C.控制功能 D.理性认识功能
⑴地位: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⑵含义: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示例: 迁移的本义是离开原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某地移至他地。例如:人口的迁移、货物的运输,风吹落叶,沧海桑田的变化等。(生活中的迁移)人们根据缝衣服的线发明了医生用的手术线,后来又根据衣服鞋帽上的拉链发明了手术拉链,手术拉链比针线缝合快10倍,且不需要拆线,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联想思维中的迁移)
①在功能上有可以发挥促进作用的正迁移(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②也有发挥阻碍作用的负迁移(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③可以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其他工作之中进行同化性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④也可以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情况的顺应性迁移(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球”,由、足鱼、篮球等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乒乓球,把它纳入“球”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球的概念,又获得了球这一新概念的意义。)
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字母产生影响
学过了“胡萝卜”“芹菜”和“油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茭白”这个概念时,原有概念不能解释新概念,这时我们需要先学习“胡萝卜、芹菜、油菜都是蔬菜,莢白也是蔬菜”,即建立起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蔬菜”来标志这一事物
阅读能力强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
①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 只有将过去的经验和认识运用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之中,才能开辟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可能道路。 ②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迁移对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老师鼓励同学们展开联想思维的翅膀,尽情想象。同学们纷纷发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将会怎样?◆假如世界上没有货币,将会怎样?◆假如真有外星人入侵地球,将会怎样?试着用“假如”方式对你的未来展开想象。
⑴地位—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⑵含义: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注意:想象以通过感知形成的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所产生的主观形象不一定直接反映现实对象。
示例:人可以通过别人的描述,想象出自己从没见过的海洋或大陆、月亮或火星上的形象,也可以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表象。如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等形象。
⑶类型: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①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标的想象。
②有意想象是在意识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展开的各种想象,属于有意想象。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家缝纫机厂面临倒闭。有超前思维的厂长预计战争结束后会有大量的轮椅需求。于是,研制了残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轮椅,大量投入生产。
例如:把天空中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想象为小白兔、小山羊等,或者随着他人的描述,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
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是一种形象化的想象。
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
这种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这种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作用: ①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②可以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
【相关链接】: 1895年,16岁的爱因斯坦这样想象:假如我以光速追随一束光线运动,将会看到什么情景呢?按照牛顿力学的速度合成法则,这束光线好像是一个空间里振荡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但是,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通过这个想象,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追光疑难”。狭义相对论就是爱因斯坦对这个疑难长期思考的结果。
(1)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2)在自发联想的基础上,自觉地加以训练,那将有助于提高联想思维的质量,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3、联想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①在两个没有关联的信息间,寻找各种联想,将它们联结起来。 例:粉笔一原子弹: 粉笔一教师一科学知识一科学家一原子弹 a.大树一课本;b.黑板一聂卫平; ②分别在下面每题的字上加同一个字使其组成不同的词。a.自、睡、味、触、幻、感;b.阔、大、博、 东、告、意;c.具、教、理、士、路、家。
【知识拓展】:联想思维的训练
大树——木材——纸张——课本
黑板——老师——人——聂卫平
典例 3.某中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这表明联想思维①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被的桥梁②能够实现触类旁通,催生新发明③能够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认知过渡④能够由一事物联想到与其有有相反特点的事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题干讲的是发现而不是发明,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中的事例讲的是相似联想,是通过迁移,方法实现的联想,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入选。④说的是对比联想,与题意不符,排除。
2.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共同点( )①都需要记忆表象来加工②得出的结果都能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③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可借助形象展开④两者互为起点,想象或联想思维可以在联想或想象思维到 的事物周围展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①不选。得出的结果不一定都能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②不选。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说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12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第1课时课件20张pptx、112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第2课时课件19张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公开课课件ppt,共60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教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联想思维,学习导航,联想思维的含义,探究与分享,联想思维的方法,2迁移的方法,练一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