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巩固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名称 | 第一单元第一课秒的认识 | |
教学目标 | 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 |
重重难点分析 | 重点分析 |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对标准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是培养时间观念的难点,“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
重难点分析 | 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时间长短的认识与长度没有建立起联系。秒的认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抽象思维较弱,对具体时间观念很少有具体的体验,跟谈不上时间长短的把握 | |
教学方法 | 通过实践探索法,学生自主观察、探索新知。 通过体验感悟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生活价值,建立起时间观念。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钟表。 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描述这些情境,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经历的比1分钟短的事情及计量的经历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认识“秒” (1)观察钟面,认识1秒 引导学生观察秒针的转动,秒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过去几秒的呢?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秒,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 (2)计量5秒,十几秒。 秒针走过一大格。让学生说一说秒针走1大格时间过去了几秒。(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 2.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 秒针走两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0秒,那么秒针从刻度12到刻度10,经过多少秒? 如果没有秒针按顺序时针走动的表象积累,受惯性思维影响,会误认为刻度10之间有两大格,是10小格,所以经过的时间是10秒。 (2)掌握秒针与分针的运动规律,得出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刚才秒针已经从12走到10,如果秒针继续走2大格,刚好走1圈回到12,经过的时间是多长?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3)唤起旧知,系统整理 看到“1分=60秒”,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呢? 可结合钟面,让学生说一说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格,让学生对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的认识。 3.识其他常见的计量“秒”的工具。 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 钟表、电子表、秒表等。 (1)介绍电子表 两个圆点左边的数表示几时,右边的数表示几分,右下角的数表示几秒。 (2)介绍秒表 秒表,是体育运动中常用的计时工具,在教学、比赛和训练中常用来记录秒为单位的时间。 (4)比较各种计量工具,明确各自用途。 二、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1.体验1秒的长短。 (1)初步体验---10秒的小测试。 交代任务,明确游戏规则:老师说“开始”就闭上眼睛;你认为10秒到了,就悄悄地举手告诉老师,睁开眼睛后看看是多少秒。 (2)反馈交流,验证调整。 反馈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2.体验15秒的长短。 (1)初步感知。计时15秒,让学生选择一项活动记录活动的次数。(要求:每人从深呼吸、扔纸飞机、写数字三项活动中选择一项,“开始”后重复做自己所选的活动,当说“停”记下活动次数。) (2)全班汇报交流。
(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全班跟随秒针的节奏计数“1分”。 (2)观察:1分钟内,能做什么? (3)分组在一分钟内写字、算题、数数等。 (4)对比两个1分钟的感受。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三、巩固应用 1、小明7( )起床,花了5( )洗脸刷牙,吃早饭用了10( ),系红领巾用了20( ), 走了30( )到了学校。见了同学说了一句早上好! 只需2( ) ,一天在校时间6( ),整理书包40( ),看书30( ),做作业1( )。 2、回顾一下试一试 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秒针走一圈,走 了( )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了( )个小格. | |
小结 | 1、秒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1小格,秒针走一圈。 2、1分=60秒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或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1分=60秒,课外知识拓展,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1 时、分、秒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康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