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必刷卷(四)
展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必刷卷(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诵美文,歌赞家乡】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那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援军到了!接机、食宿、防护……等,黄石“走心安排”迎接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
C.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D.“如果你从疫情一线平安回来,”他对着妻子远去的背影高喊,“我说话算数,一年的家务,我……我全包!”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从体裁上看,《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盼春、绘春、颂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C.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运用抒情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D.“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图像、视频和网络尽管扩大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纸质书阅读。比起图像、视频和网络等接收方式,读纸质书所能获得的文字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不同媒介的运用所造成的效应问题。
①总有些怪怪的,不能进入状态
②拿着手机或阅读器诵读“目尽青天怀今古”
③是图像、视频所没有的
④这不全是习惯的问题
⑤甚至是网上阅读也无法获得的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④⑤ C.③⑤②①④ D.⑤②①④③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走进初中,我们开启了一段新的语文学习之旅。旅途中,我们沉醉于四季美景中,聆听季节的回响,感受①勃的生命;我们走进一颗颗高贵的灵魂,抛却狭②的功利主义,追求精神的充盈与美好;我们徜( )徉在奇幻的童话故事中,触摸心灵的温度,感悟人生的无尽奥③;我们流连于动物世界中,思索人与动物的关系,学着去珍爱生命,反省自我。就这样,我们在语文世界里,获得了一个静谧美好的精神栖( )居地,获得了一份恒久的精神滋养与哺( )育。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cháng qī bǔ B.cháng xī bǔ C.táng xī bǔ D.cháng qī fǔ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篷②溢③秘 B.①篷②隘③秘 C.①蓬②隘③密 D.①蓬②隘③秘
三、综合性学习
7.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叉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材料二: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镒(yì):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时限
B.下车引之/引:引路//引吭高歌/引:拉长
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刘备三顾茅庐/顾:拜访
D.田子为相/为:担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是
9.下列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去后乃至/乃重修岳阳楼
B.得金百镒奉其母/其真不知马也
C.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以金赐其母
10.断句对文中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B.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C.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D.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母曰:“子安得此金?”
12.请结合原文分析,材料一中的友人与材料二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味道
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地离开。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我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一迭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
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个小城。母亲很歉疚:都是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产生的味道,此刻全都消失殆尽。
⑪我闻到的,是芬芳的香味,那种淡而舒缓的芳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13.文章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四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事件 | 主要内容概括 |
一 |
|
二 | 失业后担心“我”的学业,半夜向父亲的照片诉说。 |
三 |
|
四 | 卖烤红薯供“我”上大学。 |
1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
(2)结合语境,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
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1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16.请结合文章,分析第⑪段的作用。
1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读了本文后,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
阅读《故乡》,回答小题。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 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8.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19.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1.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又写“我”因为故乡建水库即将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作文
22.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文题二:“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C
6.(1)A
(2)D
7. 示例:鲁迅散文的特点 《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8.B 9.D 10.D 11.(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2)母亲问:“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 12.共同特点: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知错就改(意思对即可)。甲文依据:友人听了元方的批评后,“惭”“下车引之”;乙文依据:田子听了母亲的话后,“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13.在菜市场卖鱼;到医院打扫卫生。(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14.(1)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侧面写出了母亲深夜还在卖烤红薯的辛劳。
(2)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因付出得到回报而欣慰,因“我”的懂事而感动。 15.粗俗、大大咧咧;吃苦耐劳;关爱孩子;坚忍;无私奉献等。(答出两点即可) 16.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点明主题,通过写“我”理解了母亲的付出,表达了对母亲(母爱)的赞美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17.示例:妈妈,以前我嫌您很唠叨。读了本文后,我明白了您的不易,懂得了您是爱我的。妈妈,谢谢您!(言之成理即可)
18.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19.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难以割舍的关系。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20.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情感理念,所以不希望离开。(情感、理念)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颗改变嘉兴贫瘠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改变故乡、改变自己的机会) 21.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思念。
22.例文
文题一
下次,你可以做得更好
曾经,我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干什么都小心翼翼,唯恐出了差错。上课时,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引领下踊跃发言,漫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可我呢?却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的思考着。
我原本以为,生活会这样平淡下去,我将一辈子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可生活总是出其不意,在平淡无奇中,增添了一份惊喜。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语文老师满面春色,走进教室,高兴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下一个周五,学校要举行一次关于爱国情怀的演讲比赛,想参加的同学,今天可以跟我报名了,我期待着你们精彩的表现,加油哦。”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唯独我,毫无表情,我一向都是自卑的,也从没想过要去参加什么演讲比赛。
下课后,我依然像往常一样,躲在教室的角落里看书。读着读着,一首小诗深深的吸引了我。那是袁枚写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呀,苔终日生长在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是它却从不自卑,不抱怨,反而自得其乐,我为什么要自卑呢?难道我还不如一丛小小的青苔吗?此时的我突然顿悟了:我应该去参加演讲比赛,况且老师一直都很欣赏我的作文,我应该像苔一样不自卑,尽情绽放,展现自己的努力和优秀。于是,我不再犹豫了,径直走向办公室报了名。
语文老师很激动,鼓励我要认真准备,充满自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之后的几天,我认真写稿,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早早起床背诵,晚自习回家来,更是一遍又一遍地打磨。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周五的演讲比赛我获得了三等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努力了,我收获了一份更好的礼物——自信!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自卑的小女孩了。
演讲比赛结束,语文老师非常激动地把我叫到办公室,夸赞了我一番,最后总结道:“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是的,下次我会做得更好。苔能做到不自卑,不抱怨,拥有自信,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苔,像苔一样的自信,丢掉自卑,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文题二
和谐之美,美在互助
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奶奶家长大,村上三四百人没有我不认识的。可上学后来到城市,别说整个小区了,就连家对门儿是谁我都不知道。爸爸妈妈总是交代我别跟陌生人说话,放学就回家,别到处乱跑。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构建了现代化的都市,也隔绝了我渴望和睦邻里的幼小心灵。
一个冬天的傍晚,我放学回家,发现自己忘记带钥匙,只能在楼下单元门外,吹着瑟瑟寒风,焦急地等待爸爸妈妈回来。这时,楼上传来脚步声,是个不认识的阿姨下楼倒垃圾。她发现了我,笑着问我说:“小姑娘,怎么啦?忘记带钥匙了?”我点点头。她又问:“你是不是就住在楼上503呀?”我再次点点头。她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来我们家坐一会儿吧!等你家人回来再回去。”我连忙推辞:“不,不用了,阿姨,我家人很快就回来了,谢谢您!”她看到了我眼中的谨慎,笑了笑,并没有再说什么。
我赶紧钻进了楼道,虽然还是一样的冷,好在没有了阵阵寒风。我在家门口等了十多分钟,爸妈还没有回来。下楼丢垃圾的阿姨回来了,原来她就住在我家对门儿。她再次邀我去她家里坐。看着她和蔼的笑容,我没有拒绝,第一次独自一人进了陌生人的家。
一进屋,就看到客厅沙发上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我笑着对她说:“奶奶好!”奶奶笑了,愉快地跟我聊了起来。
谈话中,我才知道刚才的阿姨是奶奶的儿媳妇,和奶奶的儿子一起在外地工作,只有春节才回来陪奶奶过年,平日里只有老奶奶一个人在家。听到这里,我和老奶奶做了一个约定:“只要我有空闲时间,我一定过来陪您!”
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把今天发生的事告诉妈妈,妈妈高兴地对我说:“邻里间就是要这样守望互助,远亲不如近邻嘛!所以以后要遵守约定,多去陪陪奶奶。”
从此之后,每当放学我都会到对门儿坐坐,陪奶奶聊聊天。每当妈妈做了好吃的东西,也都会送到对门儿,就这样503室和504室成了互助互爱的好邻里。
正如《大道之行也》所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和谐之美,美在互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必刷卷(十六):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必刷卷(十六),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必刷卷(十三):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必刷卷(十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必刷卷(十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必刷卷(十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