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试题+课件】
【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1周 周末练【同步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1周 周末练【同步课件】
二轮复习 • 语文(新高考)周末练•第一周(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材料二 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用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材料三 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跨媒介阅读通过跨越整合传播介质,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B.多元媒介对教学造成了许多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实践活动面临严峻挑战。C.在跨媒介阅读中,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D.麦克卢汉强调新媒介兴起背景下的阅读不会完全抛弃传统媒介,更不会使其消亡。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说法绝对,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只是条件之一。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B.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C.跨媒介背景下的阅读会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使协同化程度加深,个体阅读逐渐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D.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三段“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说的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的形态比较容易形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词,与“散文化的语言”同属于文字媒介,不属于跨媒介学习。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3分)( )A.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学生将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B.观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给剧中人物写一段颁奖词。C.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名作《虾》,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描绘自己看到的虾。D.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剧本大纲。4.材料一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跨媒介阅读的趋势不可阻挡,“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②接着阐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指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该围绕言语活动展开;③然后论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面临的挑战;④最后展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一段,首先指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后指出“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再针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提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中心论点。第二段,首先解释“媒介”和“阅读”两个概念,再阐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第三段,先指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然后具体分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展开方式。第四段,“‘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重点阐述面临的挑战。第五段,“‘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指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5.在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时,应该规避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你的建议。(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核心仍然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避免培养成新闻学素养。②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规避海量的跨媒介信息对学生的认知造成的困扰。③规避声、光、电等媒介对学生的干扰,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④跨媒介阅读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要规避只注重表面形态改变的做法。⑤要注意对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避免不同的媒介元素的混同。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概括能力。由材料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可知,要避免培养成新闻学素养;由材料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可知,要规避海量的跨媒介信息对学生的认知造成的困扰;由材料一“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可知,要规避声、光、电等媒介对学生的干扰;由材料二“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 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可知,要规避只注重表面形态改变的做法;由材料二“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可知,要避免不同的媒介元素的混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 住在衣服里王鼎钧张爱玲有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大家公认是警句。警句者,使人惊,使人醒,使人集中注意力。哪来的魅力?因为以前没人这样说过,我们从未这样想过!原来人的空间如此狭小,人所拥有的是如此贫乏。灵魂住在肉体里,肉体住在衣服里,衣服住在屋子里,屋子住在市镇村庄里……你我只是住在自己的衣服里。写成这一句名言的秘诀是,她用了一个“住”字,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的两个合而为一。论修辞,这个字可以跟王安石用了那个“绿”(春风又绿江南岸)字比美,甚或更为精彩。相沿已久的说法是人都裹在衣服里,或是包在衣服里,辞语固定,读者的反应也固定,终于失去反应,视线在字面上木然滑过。作家的任务是来使你恢复敏感。“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这句话真的是破空出世吗?似又不然。东晋名士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脱光了才自在,一时惊世骇俗。他的朋友去看他,劝他,他说,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这不是宣告他“住在衣服里”吗?他的办法是把“衣服”放大了,房子是衣服,天地是房子,超级飓风过境,好大的口气!同一时代,另一位名士阮籍,他又有他的说法。东晋偏安江南,不能发奋图强,北方强敌压顶,士大夫苟全一时,阮籍慨叹人生在世好比虱子在裤裆里,一心一意往针线缝里钻,往棉絮里钻,自以为找到了乐土,其实……阮籍用比喻,世人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他把人缩小了。阮籍的年龄比刘伶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刘伶受了阮籍影响。张爱玲呢?我们只知道她的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从理论上说,作家凭他的敏感颖悟,可以从刘、阮两人的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自己的新句来。如果他的名言与阮籍刘伶的名句有因果关系,这就是语言的繁殖,作家,尤其诗人,是语言的繁殖者,一国的语言因不断的繁殖而丰富起来。即使有阮籍刘伶的珠玉在前,张爱玲仍有新意,在她笔下,人没有缩小,衣服也没放大,她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蜕,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张爱玲,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作家有此奇才异能,我们才可以凭有限的文字作无尽的表达。警句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陈义芝写出“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多了一个“女”字,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见所未见。女人比男人更需要衣服,也更讲究衣饰,衣饰使女人更性感,一字点睛,苍凉变为香艳。文学语言发展的轨迹正是从旧中生出新来。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有位作家描写恶棍,称之为“一个住在衣服里的魔鬼”,他似乎把“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延长了。忽然想起成语“衣冠禽兽”“沐猴而冠”。这两个成语沿用了多少年?你怎未想到写成“住在衣服里的猴子”?我们往往要别人先走一步,然后恍然大悟。收之桑榆,未为晚也,我们仍然可以写“一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一个住在袈裟里的高利贷债主”之类等等。又见诗人描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说他是“住在衣服里的人”。这句话和“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都是那么几个字,只因排列的次序不同,别有一番滋味。还记得“小处不可随便”和“不可随处小便”吗?“住在衣服里的人”,和“一身之外无长物”何其相近,可是你为什么提起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文本二 王鼎钧的散文有丰富的人生含量,王鼎钧散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深刻性。优秀的散文对于作者的要求是要通透人情世故,真正做到“世事洞明”,从而写出“人情练达”的好文章。王鼎钧的散文充满了智性,往往见他人之所未见,发他人之所未发,读后让人有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王鼎钧散文中的智性是他生命经验的结晶,王鼎钧是一个注重内敛修身的传统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的现代人。他自觉地追求一种个人人格的大境界,在他的散文中,基督的博爱、儒家的担当、道家的淡泊、西哲的洞见常常融入叙事抒情之中。王鼎钧的散文是平和的,不是激烈的。他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执著于一种民间的生命情怀观照现实,对苍生世界的博爱与自身的精神超越造就了王鼎钧散文的大境界,“我爱看邻人,我爱看陌生人,爱看亲人,爱看仇人。人的名称,神的形象。动静举止原是画,喜怒哀乐原是戏,慢慢看啊,每个人都是风景。”(《我们的功课是化学》)王鼎钧的超迈与博观,熔铸了他散文的精神境界,自觉地超越个人的人生苦难。王鼎钧的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记人,或明理,或在回忆中联想,或在抒情中沉思。小说的笔法,诗的语言,寓言的章法都被王鼎钧巧妙地化用在散文创作之中。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与清晰的故事讲述同存,象征性的细节勾画与明了的人生哲理相伴,使王鼎钧的散文摇曳多姿,呈现出艺术上的多样性。(摘编自周志雄《王鼎钧散文的魅力》)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爱玲话说得好,好在个“住”字,并非“裹”“包”不好,但说法相沿已久,读者反应木然,而“住”字新,有助读者恢复敏感。B.张爱玲是“语言的繁殖者”,因为她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她凭自己的敏感颖悟,从刘、阮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了自己的新句。C.这篇散文围绕张爱玲的警句展开联想,勾连古今大量语料,形散而神不散,表达了作者对语言创新的思考以及对陈词滥调的批判。D.作者文字表现力极强,不必说文白和融,整散结合,单是“超级飓风过境”“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两个比喻,就显现出非凡张力。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她凭自己的敏感颖悟,从刘、阮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了自己的新句”错误。文中说“阮籍的年龄比刘伶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刘伶受了阮籍影响。张爱玲呢?我们只知道她的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作者没有明确说张爱玲的警句与阮籍刘伶的名句有因果关系,选项将可能性变为了确定性。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自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语言的发展就是旧中出新而新胜于旧。B.王鼎钧散文平和,不激烈,但文本一却并非如此,从结尾“你为什么提起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一句看,文章的批判态度很激烈。C.鲁迅《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细节,精妙在一个“排”字,这一个字体现了鲁迅对人情世故的通透,充满作家智性。D.师陀说“散文忌‘散’”,王尔龄说“散文要‘散’”,王鼎钧散文“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与清晰的故事讲述同存”,可见他更赞同前者。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和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A.“语言的发展就是旧中出新而新胜于旧”错误。新未必胜于旧,说法绝对。B.“从结尾‘你为什么提起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一句看,文章的批判态度很激烈”错误。通篇只在最后一句体现批判意识,算不得激烈。D.“可见他更赞同前者”错误。两者说法各有侧重,不能看出王鼎钧更赞同前者。8.作者说“张爱玲,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请分别简要概括其内涵。(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张爱玲表达了人“物化”的苍凉;②阮籍表达了苟且偷安的悲哀;③刘伶表达了蔑视礼教、特立独行的旷达。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由“张爱玲仍有新意,在她笔下,人没有缩小,衣服也没放大,她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蜕,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分析可知,张爱玲表达了人“物化”的苍凉;②由“东晋偏安江南,不能发奋图强,北方强敌压顶,士大夫苟全一时,阮籍慨叹人生在世好比虱子在裤裆里,一心一意往针线缝里钻,往棉絮里钻,自以为找到了乐土,其实……阮籍用比喻,世人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他把人缩小了”分析可知,阮籍表达了苟且偷安的悲哀;③由“东晋名士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脱光了才自在,一时惊世骇俗”“他的办法是把‘衣服’放大了,房子是衣服,天地是房子,超级飓风过境,好大的口气!”分析可知,刘伶表达了蔑视礼教、特立独行的旷达。9.请概括文本二的评论要点,并结合文本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思想内容深刻:他对种种句子的解读和阐释可以看出他深谙人情世故,对陈词滥调给予批判,表现他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②风格平和而不激烈:通篇如闲谈,只在结尾批判一句,点到为止,语态节制;③艺术形式多样:从张爱玲到刘伶,再到阮籍,再到其他作家,联想丰富,看似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却有着清晰的讲述,摇曳多姿。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①由“王鼎钧的散文有丰富的人生含量,王鼎钧散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深刻性”分析可知,周志雄认为王鼎钧的散文思想内容深刻。如“即使有阮籍刘伶的珠玉在前,张爱玲仍有新意,在她笔下,人没有缩小,衣服也没放大,她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蜕,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张爱玲,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作家有此奇才异能,我们才可以凭有限的文字作无尽的表达”,从王鼎钧对张爱玲、阮籍、刘伶三人句子的解读和阐释可以看出他深谙人情世故;由“‘住在衣服里的人’,和‘一身之外无长物’何其相近,可是你为什么提起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可知,王鼎钧对陈词滥调给予批判,表现他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 意识。②由“王鼎钧的散文是平和的,不是激烈的”分析可知,周志雄认为王鼎钧的散文风格平和而不激烈。整篇文章如在闲谈,平和冲淡,最激烈的语言不过是结尾批判一句“可是你为什么提起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且点到为止,语态节制。③由“王鼎钧的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记人,或明理,或在回忆中联想,或在抒情中沉思。小说的笔法,诗的语言,寓言的章法都被王鼎钧巧妙地化用在散文创作之中。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与清晰的故事讲述同存,象征性的细节勾画与明了的人生哲理相伴,使王鼎钧的散文摇曳多姿,呈现出艺术上的多样性”分析可知,周志雄认为王鼎钧的散文艺术形式多样。如“张爱玲有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这句话真的是破空出世吗?似又不然。东晋名士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同一时代,另一位名士阮籍,他又有他的说法”,作者由张爱玲的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展开联想,由张爱玲到刘伶,再到阮籍,再到其他作家,联想丰富,看似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却有着清晰的讲述,摇曳多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B.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D.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以待问”作句子的补语,表目的,中间不宜断开,在后面断开,“摘”作“千余条”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既而院吏考阅”中,“考阅”是一个词,“考察审阅”的意思,中间不宜断开,在后面断开,排除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检讨官,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C.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地方做官。D.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徙”,在文中是流放的意思,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B.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被贬涪州、黔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心上。C.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都不脱;母亲去世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D.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遭人指摘而除去名籍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错误,由原文“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文中并没有说他们嫉妒黄庭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地的读书人都仰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他奇特怪异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游”,学习;“指授”,指导、教授;“下笔”,动词用作名词,写出的文章。(2)“瑰伟”,奇特怪异;“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追配”,与……相媲美。14.黄庭坚在“学问文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②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③文章与苏轼齐名。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可知,黄庭坚的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由“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可知,黄庭坚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由“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可知,黄庭坚文章与苏轼齐名。参考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会有快速的进步。熙宁初参加选拔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在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讲经。苏轼曾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和简易的措施治理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因此不高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逢母亲丧事。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 导、教授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小的隔阂,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摘他对灾祸感到高兴,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取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君子都将黄庭坚与苏轼相提并论,因此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 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他奇特怪异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美。)”的话,他看重黄庭坚就到了这种地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刘禹锡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同时表达了对东去赴任的李郎中的劝慰。B.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C.虽然是送别,但诗人对朋友没有依依不舍,而是满怀深情地祝福。D.全诗格律谨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意味深长。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鉴赏的能力。C.“满怀深情地祝福”错误。此处表达的不是祝福,而是对李郎中赴任蕲州的劝勉。蕲州在今天的湖北蕲春,是所谓古时的楚地,刘禹锡有诗“巴山楚水凄凉地”,此地远离当时的首都长安,属于偏远之地,所以作者在此劝勉李郎中早日回到长安与父母团聚。16.诗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劝勉李郎中早日返回京城;②借劝勉朋友,表达自己返回京城的愿望;③流露出被贬楚地的惆怅。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所蕴含的意蕴的分析能力。本诗的尾联“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表面的意思是:您的父母在北方正在殷切地盼望着你能回家与他们团聚,希望你能早日回到京城。此句表面看是对李郎中早日返回京城的劝勉,但此处虽是说李郎中,其实也是在说诗人自己,诗人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到边远之地,当时诗人的母亲还在人世,还在北方苦等诗人的回归,“北地交亲长引领”既是指朋友父母对儿子的盼望,也是指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期盼,所以此处是借劝勉朋友,表达自己返回京城的愿望;而“早将玄鬓到京华”中“玄鬓”指黑色鬓发,代指青年人,而诗人此时已是中年,两鬓已是白发斑斑,此处流露出诗人被贬楚地的惆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64篇适用省份】(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慨叹。(2)《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0篇适用省份】(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3)《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暗中写离别的具体时间,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离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8.下列各句中,与“杏花春雨江南”所用艺术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鸡声茅店月 B.清新庾开府C.秋窗风雨夜 D.楼船夜雪瓜洲渡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杏花春雨江南”都是名词组合在一起表达一种意境,属于白描式手法,也叫裂锦。A.由名词“鸡声”“茅店”“月”等名词堆叠,与题干诗句手法相同;B.“清新”是形容词,修饰的是“庾开府”的诗,与题干诗句所用手法不同;C.由名词“秋窗”“风雨”“夜”等名词堆叠,与题干诗句手法相同;D.由名词“楼船”“夜雪”“瓜洲渡”等名词堆叠,与题干诗句手法相同。19.下列从材料中甲、乙、丙处抽取的三句话,填入原文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乃别有怀抱者托辞 ②早就先我说过了 ③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①② D.③②①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甲处,先说春雨的可爱,接着列举了一些描写春雨的诗句,然后说“从前的诗人”,可见应当是诗人们都已经说出了春雨的可爱,此处应选②;乙处,前面说秋雨耐人寻味,再说秋女士“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再说“人自愁耳,何关雨事”,说明秋女士的长叹与秋雨无关,而是她自己的情绪,此处应选①;丙处,先说冬天的寒雨爱的人不多,再举例说明有人也爱寒雨,只是寒雨的“妙处”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此处应选③。20.结合文意,压缩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不超过15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夏雨杀暑、润禾,秋雨耐人寻味。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句子的能力。画线句是说夏雨和秋雨的特点。先看夏雨的作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而秋雨的特点是“耐人寻味”,据此整理答案即可。注意不要超过15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我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已完成初次评审,递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等十个名称作为命名范围,将于2021年1月20日12时起至2月28日24时止,开展网络投票。据了解,2020年7月24日,伴随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成功之后,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启动。此次征名活动共收到有效提名39 808个,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提名人员年龄最大95岁、最小7岁。这十个候选名称经过网络投票后,将结合公众投票和评审委员会意见,确定前三名排序。按程序报批后,最终确定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于“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之际择机公布。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伴随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成功,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启动。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伴随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成功之后”句式杂糅,删掉“之后”。22.假如首辆火星车的候选名称前三名排序为哪吒、赤兔、祝融,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并作解说,不超过50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我选哪吒。他脚踩风火轮,能上天入地,符合此次探火任务;他勇敢无畏,能够彰显中国人探火的信心和决心。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的能力。假如选哪吒,可以从哪吒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敢闯敢干、勇敢无畏的精神契合中国人的气质,也与本次探火体现的精神品质相和谐;假如选赤兔,因为中国文化中有“马到成功”的说法,选这个名字表达对此次探火任务的美好祝愿;假如选祝融,他是《山海经》里的御火之神,这次太空旅行又是去的火星,再合适不过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不久前,网上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暴露了外卖平台后台AI智能算法系统给外卖员带去压力的问题。超速、闯红灯、逆行……这些挑战交通规则的危险举动,成了骑手们应对系统算法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逆算法,而这种逆算法的直接后果则是——外卖员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外卖骑手行业成了高危职业。对此,两大外卖平台先后回应,其中饿了么请消费者多给外卖小哥5分钟,美团称将在系统中设置弹性8分钟。虽然都是为外卖小哥增加配送时间,可人们对饿了么和美团不同的做法褒贬不一。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科技时代的需求与困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是网上一个热点话题,关于外卖平台后台AI智能算法系统给外卖员带去压力的问题。材料的第一段描写了外卖骑手们为了应对系统算法不得不采取一些挑战交通规则的危险举动,如超速、闯红灯、逆行……这些做法的直接后果则是使外卖员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使外卖骑手行业成了高危职业。第二段记叙了两大外卖平台的回应,以及人们对饿了么和美团不同做法的看法。写作要求是以“科技时代的需求与困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科技时代的需求与困扰”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既要论述科技时代人们的需求,也要论述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困扰。写作时可就这一现象谈论科技时代的需求与困扰的内容,也可谈论科技时代需求与困扰产生的原因,也可以就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参考立意】①请多些悲悯之心、人文关怀。②莫让AI把人“逼”成机器!③让算法社会更温情、更理性。④算法不应成枷锁。⑤需求带给科技的挑战与困扰。⑥系统是冰冷的,但人心应该有温度。【优秀例文】莫让AI把人“逼”成机器最近,一篇爆款文章揭露了在外卖平台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骑手的配送时间不断被压缩,为避免差评、维持收入,骑手不得不选择逆行、闯红灯等危险行为。这个系统最大限度地取代人脑,骑手们不需要自己动脑,只需要根据系统的提示、导航去完成工作。这让人们意识到:AI同样可以把人“逼”成机器。AI是天使还是魔鬼?实际上,技术的革新总会给人们带来某些困惑。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福特汽车发明的生产流水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应用到各个领域,推动了技术革新。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也一直沿用至今。然而,生产的高效化却带来了人的工具化,流水线上的工人长期重复从事一种简单劳动,像机器的附属物。同样,骑手们长期在系统算法的控制与规训之下重复接单、取餐、送餐,就是AI时代隐形流水线上的工人。像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被困在流水线上一样,骑手被困在系统里。你若不愿意再干,立刻会有人顶上。骑手们的困境被曝光后,外卖平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骑手利益遭质疑。不可否认,资本逐利确实让AI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否认资本逐利显得无力,挣钱是它的天性和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也被困在了自己的系统里。对于利润的追求,要求外卖平台不断优化系统,提升送餐速度。这一方面是因为优化系统,同样的订单量需要的外卖骑手数量减少,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吊高了消费者的胃口,对于送餐速度有着较高的期待,而这又影响着平台的订单量。多份报告都显示,配送超时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于是,外卖平台不断通过优化系统提速,压缩时间;外卖小哥为了不被扣钱、多挣钱,拼命多接单,跑得更快;系统又进一步压缩时间……在这个看起来没有尽头的游戏中,外卖平台沉浸于系统提速的成就感中,“炫耀”着自己的技术进步。在逐利性的驱使下,对于技术革新的单一追求,导致外卖平台逐步丧失了本该有的人性化的东西,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骑手的情绪不满、交通事故频发等。只有让资本认识到丧失人本精神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会影响其追逐利润,资本才有可能在优化系统的过程中,加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比如,近年来,一些工厂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让流水线工人有更多的自主权决定自己的工作内容等。外卖平台也可以给予骑手更多自主选择订单的权利、更加弹性的配送时间等。技术是中性的,既能带动社会进步,也能造成恶果。为控制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这就需要监管者担负起更多监督、提醒的责任,而且能够及时亮剑,除恶扬善。本课结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8周 周末练【同步课件】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7周 周末练【同步课件】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6周 周末练【同步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