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试题+课件】
【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3周 20分钟天天练•周5
展开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3周 20分钟天天练•周5,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分钟天天练·周五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歌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 ),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意识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格局与审美。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
B.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
C.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
D.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的主语是“艺术的根”,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不一致,据此排除A、C两项;D项后半句改换了主语,排除。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形式”比作“容器”。A.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B.拟人,“看”字赋予山以人的情态;C.“接天”“无穷”是夸张;D.借代,以“朱门”代指豪门之家。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主张。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并提出了……”的主语应是“我们的先辈”,而不是“这种责任”;二是搭配不当,“提出”不能与“格局与审美”搭配。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4篇适用省份】
(1)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2)古代诗人常用“梨花”这一意象来代指美好春光,或者渲染浓浓乡愁,或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等。诗人岑参就特别喜欢运用这一意象,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对词的一大贡献就是使用大量的军事化意象,让充斥女性柔婉之美的词有了昂扬的血性男儿之美,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最典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箫、简朴、戈。
【60篇适用省份】
(1)不少人的名字跟出生的时辰有关,屈原在《离骚》中提到的父亲给自己起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代更迭,兴亡有因。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了对南朝宋武帝北伐“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的向往,对南朝宋文帝草率北伐“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的痛心。
答案 (1)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2)弊在赂秦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阅史有感
文彦博
缥帙青箱次第开,慨然英气转难裁。
莫言美事俱长往,须有清风属后来。
弹铗①始知皆琐旅②,枕戈③方信是雄才。
平生自况真非薄,只是休容鸩鸟媒④。
[注] ①弹铗:语出《战国策》,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食客冯谖曾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后比喻有求于人。②琐旅:这里指寄人篱下的食客。③枕戈:语出《晋书》,晋名将刘琨曾致书亲故:“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④鸩鸟媒:语出《离骚》,这里指向小人请托。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打开书箱,翻阅书卷,却难以判断哪些才是真正慷慨英武的历史人物。
B.颔联提到不要认为英雄的美好事迹都已成为过往,应该让后人继承他们的高尚节操。
C.颈联运用典故,通过对比表达出对食客之流的贬斥态度和对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
D.全诗采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抒发读史感慨,在表达方式上与杜甫《登高》一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在表达方式上与杜甫《登高》一致”错误,杜甫《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本诗没有写景,只有叙述和议论,所以它们的表达方式不一致。
6.请简要说明本诗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不要盲从,要有明辨真伪的能力。②要对自己的才能保持自信。③要坚持正道直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的能力。“缥帙青箱次第开,慨然英气转难裁”,写诗人打开书箱,翻阅书卷,却难以判断哪些才是真正慷慨英武的历史人物,启示我们不要盲从,要有明辨真伪的能力。“莫言美事俱长往,须有清风属后来”,不要认为英雄的美好事迹都已成为过往,应该让后人继承他们的高尚节操,启示我们要对自己的才能保持自信。“弹铗始知皆琐旅,枕戈方信是雄才”,运用典故,通过对比表达出对食客之流的贬斥态度和对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只是休容鸩鸟媒”,作者不屑于向小人请托,启示我们要坚持正道直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8周 20分钟天天练•周5,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7周 20分钟天天练•周5,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语文新高考二轮专题天天练之第5周 20分钟天天练•周5,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