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流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民族美德以及时代对美德的呼唤。
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
3、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
1、略读课文,了解文中的主要事件,并根据主要事件从“立德”的角度,分析先生的“待人宽厚”和“律己严格”的品质。
2、触摸灵魂敬先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入课文第一段,并比较原文被删掉的开头,思考:你从本文中读出一位___________的叶圣陶先生呢?
二、教学流程:
(一)略读,感知全文识先生
1、师: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79岁高龄的张中行在叶圣陶去世3个多月后为他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张中行的回忆走进叶圣陶的人生世界。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叶圣陶先生于1988奶奶2月16日逝世···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深重的苦心。”
师:指导朗读,快、急的语速不太适合张中行的文章。语速放慢一点,可以吗?
生再读。
师:有点回忆的感觉了,回忆本身就是一种缓慢的思维过程,张中行这样平淡的文字,你也要读出回忆的味道。
3、师:在文章的开头一段,编者有些话删掉了,我这里稍作补充:
ppt: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这有困难。
文章开头说到的这句话“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作者虽说有困难,但是在他的回忆中,你读出叶圣陶的什么呢?请简要地结合课文,完成这个填空。(带着问题,略读文章)
从___________,我读出了叶圣陶的____________。
(有德、治学严谨、认真、礼貌、宽厚待人、严于律己、谦虚、虚心)
(二)品味细节知先生
1、师引读一个细节:
师:任何解读都不要人云亦云,读出自己的见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张中行,很平淡,很艺术,平淡,是由内心生发出的外在表象,而艺术,却是需要深刻挖掘,仔细品味的。
例如:
师读一个细节:(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那个细节)
让生谈谈对这个细节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理解 (读出的叶圣陶的真性情、求真理、痴迷、执著于学问、严谨治学)
师:字里行间的性格和智慧还是让我们静静地通过细节文字去体味。
2、现在,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课件中列出的某些细节:
(1)描标点
(2)别人看望他时,他送行的场景
(3)张中行抽空去看望他,他说的那些话
(4)他谈写文章的话
(5)他在文风方面的“简洁”要求
(6)力求完美、鞠躬尽瘁的语文追求
师:你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尝试去默默第读读、细细地想想,在你安静的灵魂深处,你还能读出叶圣陶先生的什么来?
······(依时间而定,读两个细节,但是老师心里要有很全面的预设和最终想要落脚的地方)
例子:比如“单一的儒”、“比如执着、痴迷的治学精神”等
总结:读书,读出自己的个性就是一种进步,其他细节我们同样可以读出韵味。
《叶圣陶二三事》有人读出了礼貌、谦虚···,可是我们今天更是读出了这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文中结尾作者用了两句话作结,你觉得哪句话是作者最想突出的意思?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师:大作家,大教育家,一个“人”,这一撇是一肚子的严谨治学(学问),这一捺是君子的德行兼备,再加上始终如一的“儒”(单一的儒)
人——大
这些大学问、大智慧的人靠着德才兼备,成就了一代大师、大儒。
(四)细说因由念先生
1、师:至此我们开始立体地走进叶圣陶先生最深层次的灵魂世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再次读一读这两句话。
作者为什么要说依理、依礼都应尽早拿笔写?
或者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叶圣陶二三事》这篇课文?
生:结合叶老的品行,在当下了解他,学习他的意义
2、结合文末“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两句话连起来,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生谈理解···(始终如一地严谨治学、单一的儒、对学问的痴迷、执着)
3、再读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师:现在我们带着怎么样感情读这几句话呢?
生:希望
师:这种呼唤其实是对远去了的怀念和伤感,是一种淡淡的苦味和伤感的。
4、你看,吕翼平在张中行《负暄琐话》的序言中写到:
“作者对他所冲淡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沉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样的冲淡隽永。我们常常能够从这冲淡隽永中咀嚼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大概是对那些已成广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伤感,也是对未来的人、未来的事虔诚而殷切的期待。”
师: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绝不仅仅只是那个认真、谦虚的叶老形象,他更有他值得我们尊重的德行合一、纯粹的治学精神,而张中行平淡的文字背后,一定也有我们可以反复咀嚼的情感。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段材料。
五、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要求,本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美德的呼唤,引导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同时落实略读法,并有针对性的引导精读。
本篇课文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难点在于如何通过略读课文品味出文章和核心精读部分,以及如何通过精读落实叶圣陶先生的“立德”的品质,以及让学生把这种品质通过文学形式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体系之中。
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是互联网教学,所以反复朗读,带感情朗读,读好句读和人物内心世界做得还不够,对于人物形象、人物品质、文章解读、情感解读是达到教学目标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物简介,预习检测,初读,感知内容,品读,分析形象,研读,探究写法,悟读,体会情感,课堂结语,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