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教案)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小结本课,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2.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检查字词。
    (1)订正字音。
    萌发(méng) 翩然(piān) 孕育(yùn)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 农谚(yàn) 纬度(wěi) 悬殊(xuán shū) 短促(cù) 连翘(qiá)
    (2)词语释义。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文中指生长。
    簌簌:形容眼泪、树叶等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遍地是枯黄的草。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木枯荣:草木发芽、生长和枯死。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活生生:实际生活中的。
    因素: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悬殊:相差很远。
    短促:(时间)极短暂。
    (3)词语辨析。
    “观测”和“观察”两个词都有“仔细察看”的意思。“观测”指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侧重于测量。“观察”侧重于察看,没有测量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答案示例:物候和物候学。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案示例:逻辑顺序
    3.看注释 ⑴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4.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内容探究
    (一)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
    1.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答案示例:物候——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学——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示例: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示例: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A.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B.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C.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D.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E.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二)选读五段------理一理(说明顺序)
    1.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2.纬度对物候是怎样影响的?
    思考:“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说明,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胡天”是指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越往北,冬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低。南半球反之。
    3.经度对物候是如何影响的?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思考:(1)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2)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明确:举两例是必要的。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想当然,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才能使人确信无疑。
    4.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思考:(1)夏天人们往往到北戴河、大连、青岛、庐山、昆明去避暑,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
    明确:北戴河、大连、青岛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凉爽;庐山、昆明海拔较高,由于高下差异,温度比低处低。
    (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
    明确: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5.古今差异对物候是如何影响的?
    小结: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排列?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明确: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 (由主到次)标志主次顺序的词语是: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7.7--10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八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九自然段:——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第十自然段:——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五、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同学们是否也觉得课文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呢?课文语言生动、妙趣横生,充满了丰富的知识和巨大的吸引力。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
    二、课前复习
    思考:《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属于哪种体裁?作者是谁?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答案示例: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
    三、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
    1.齐读第一段,主要写什么?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运用描写的方法写物候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一些成语,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在普及科学的读物里,这种写法很重要。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明确:按时间顺序
    3.表示时间的词语:(文中标示)
    4.描写一年四季的词语:(文中标示)
    5.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是如何展示四季物候的?
    答案示例: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次第”一词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翩然”把小燕子活泼伶俐地飞行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用语形象。写夏天,强调气候是“炎热的”,又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写秋季,选取“果实成熟”、黄叶飘落、“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等最具秋天特征的景物来写。“簌簌”一词形象地展现了落叶的形态和声响,让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突出冬天的荒寒。末句总结前文,概括说明温带和亚热带区域四季变化的情形,点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性的,这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读第二自然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思考:(1)加线的词语好在哪里?注意标点符号。
    明确:都是拟人手法,好像这几种动植物都有人的思想感情,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农事,因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2)第2自然段中写杏花、桃花、布谷鸟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列举三个例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7.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明确:语言准确、严谨、典雅。此外,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
    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明确:(1)(2)题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第(3)句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9.给本文的语言特点做小结。
    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词语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
    生动形象: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句段赏析
    1.第3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2.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使用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优点。
    3.第5自然段中“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一句中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语言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物候的变化。“左右”一词,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
    (2)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类别
    (3)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五、课堂小结
    再读课文,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生动而有条理地说明了物候和物候学的含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以促进农业生产。文章让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了“大自然的语言”的丰富内涵,激发了读者观察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大自然也有语言。的确如此,大自然的语言处处可见,大自然孕育了我们,记载着点点滴滴我们鲜知的话题:晴天雨天、春夏秋冬、海洋冰川……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会聆听大自然声音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然之子,只有走进大自然,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妙不可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扑进大自然的怀抱,拥抱大自然吧!
    六、练习设计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3.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
    板书设计
    eq \a\vs4\al(大自,然的,语言)eq \b\lc\{\rc\}(\a\vs4\al\c1(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生产的, 重要性,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 因素,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和价值))eq \a\vs4\al(逻辑顺序,通俗易懂)

    相关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导入新课,细读文本,研讨课文,品味语言,深入研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整体感知,梳理文脉,课外拓展,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