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技巧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技巧 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高考真题,文言文断句步骤,看文言断句六标志,看词性,练一练,看虚词,看对话,看句式,看对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示例: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从内容来看,划线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对话,两个“曰”是标志,“武王曰”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断开,排除CD;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者,……也”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短语作“者”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的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读)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析)第三步:借助方法,巧妙断句。(断)第四步:仔细推敲,检查修正。(查)
1、看词性2、看虚词3、看对话4、看句式5、看对称6、看修辞
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名词。吾、我、予、余、 尔、汝、女、若、之、其、彼等人称代词。“谁”“孰”“何”;“何”“奚”“胡“曷”“恶”“安”“焉”等疑问代词。“此”“是”“斯”“兹”“夫”等指示代词。这些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在它们的前面往往要进行断句。如果做宾语,在它们的后面往往要进行断句。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3、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 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B.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C.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D.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王浚)告母,邈遂妻之。浚后参征南军事,羊祜hù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祜曰:“浚有大才,必可用也。”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二、虚词断句法。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⑦句首时间: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与商纣王还差两天,不灭亡还等什么呢?”桀纣灭亡是因为遇到了汤武,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桀(这样残暴),你就像纣,桀纣并世,怎么能期望攻灭对方呢?但是也危险了。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道”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1、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1、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选自《苏武传》)
【答案】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者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的两个勇士。”
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选自《师说》)
【答案】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答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①顶真: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而山不加增何黄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解析】文段中,“子”和“孙”分别放在语句的开头和结尾,使上下句构成顶真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借助该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其他断句处可以根据各种断句标志法进行断句。【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②排比、对偶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③反复: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二、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1.抓谓语中心词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应如何进行断句?有没有捷径可走、规律可循?其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请看下面的断句例子: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才能更轻松地正确断句。上面那些画线的词语,就是每句中的谓语中心词。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语中心词还要全面考虑,要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
二、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2.借助语境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应明晰中心论点、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
示例: [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分析】首先运用标志断句法——凭借虚词断句。“故”,所以;“虽”,即使。这两个词应位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所以可直接断定A、C、D三项错误,从而选定B项。然后运用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皆为王”的主语应是“童孺”,两者不可断开,所以排除C、D两项;“强宗室以镇天下”,借助语境可知两个动词“强”“镇”是目的关系,二者不可断开,所以排除A项,从而选定B项。【答题】 B
(2020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答案.选C “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
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上,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多次,被感动而叹息。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
2.选D 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参考译文: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从王朝衰落到重新振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选A 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召见诸葛亮说:“霍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然后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们认为霍峻很荣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断句方法,方法三找文言虚词,方法四看对称结构,方法五看特殊句式,方法六看对话,实战演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语前断宾语后断,断句口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断句不同意义迥异,断句步骤,文言文常见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1人称代词,⑵疑问代词,⑶指示代词,断句口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