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三中九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_
展开2014-2015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三中九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花生米霉变了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2.(1分)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3.(1分)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4.(1分)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5.(1分)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6.(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7.(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8.(1分)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KCl溶液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NaNO3溶液
9.(1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10.(1分)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可能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Ag+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11.(1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碳酸钙、空气 B.氢气、硫酸钠、水
C.生铁、食盐、冰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12.(1分)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6分)
13.(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1)现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熟石灰等四种物质,请用其中合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是 ;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可作复合肥料的是 (填化学式).
14.(2分)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3分)现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可能是 (填写“纯碱”或“烧碱”);当pH大于7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溶液pH等于7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16.(2分)201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能源”,经济的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加入 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生活中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的方法是 .
17.(2分)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助明明解决野炊时涉及的下列问题:
(1)野炊食谱:西红柿、面包、水、加碘食盐、鸡蛋.缺少的营养素是 .
(2)做饭过程中,明明把捡来的柴草架空,柴草燃烧得更旺,其原因是 .
18.(4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据此推断,
(1)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2)写出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三、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12分)
19.(2分)请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方面解释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20.(3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工业上用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制取烧碱.
(2)医疗上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21.(3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①制备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③和②相比,③的优点是什么?
(3)若用装置④收集氢气,气体从a端进入的原因是什么?
22.(4分)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2)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固体甲中含有的成分 .
四、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23.(6分)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是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猜想③:Na2SO4、H2SO4、
Na2CO3;猜想④:Na2SO4、H2SO4;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填序号).
【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不变.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
(1)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一点即可).
(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24.(4分)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
2014-2015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三中九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花生米霉变了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是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碱式碳酸铜,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花生米霉变不能再吃,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是因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1分)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分析】A、从焚烧秸秆时,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秆中的营养成分去分析解答;
B、从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去分析解答;
C、从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去分析解答;
D、从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会,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秆中的营养成分,故A错误;
B、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故C正确;
D、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多余的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减少污染,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1分)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着火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并在高处.
C、根据甲醛溶液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
B、着火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C、甲醛溶液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处理方法错误。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漏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
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1分)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有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
C.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其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故正确;
D.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2=264;氢元素的质量为1×25=25;氮元素的质量为14;氧元素的质量为16×6=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倾倒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A不正确;
B.正确闻气体的方法是在瓶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故B正确;
C.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瓶塞要倒放,标签对手心,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几项重要的基本实验操作,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解答的关键.
7.(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即可正确解答;但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1分)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KCl溶液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NaNO3溶液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氯化钾与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错误;
B、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钠不反应,没有现象,氢氧化钠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氧化钠与硫酸钠不反应,没有现象,有两个相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错误;
D、硝酸钠与这三种物质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9.(1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正确;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甲的溶质大于乙的溶质;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仍然饱和.
【解答】解: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是正确的,故选项正确;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甲的溶质大于乙的溶质,故选项错误;
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仍然饱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结晶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1分)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可能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Ag+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分析】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H)>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没有全部发生了反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没有全部发生了反应,则一定有银、铜被置换出来;由于铁粉为过量,所以可以判断铁粉与AgNO3和Cu(NO3)2完全反应;因此,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无AgNO3和Cu(NO3)2,而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的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故A说法正确;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故B说法错误;
C、滤液中一定无Ag+,故C说法错误;
D、滤液中一定不再含有Ag+、Cu2+.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首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置换的先后顺序为由弱到强,最强的最后置换出来.
11.(1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碳酸钙、空气 B.氢气、硫酸钠、水
C.生铁、食盐、冰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分析
【解答】解:A、氧气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氢气属于单质;碳硫钠属于盐;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
C、生铁属于混合物;食盐属于盐;冰水,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
D、金刚石属于碳的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要根据单质、盐、混合物的概念回答本题,要把握要点,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
12.(1分)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不再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溶液的pH逐渐增大,开始生成沉淀,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后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开始增大,可以从反应的实质进行做题。
【解答】解: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正确;
B、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B错误;
C、硫酸的pH小于7,当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故C正确;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会逐渐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钡与硫酸的中和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图象认真分析。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6分)
13.(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1)现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熟石灰等四种物质,请用其中合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是 HCl ;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Ca(OH)2 .
(2)可作复合肥料的是 KNO3 (填化学式).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其化学式为HCl;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为廉价易得的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答案为:HCl;Ca(OH)2;
(2)硝酸钾中含有氮、钾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其化学式为:KNO3,故答案为:KNO3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4.(2分)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运用燃烧三个必备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前两题,再根据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若红磷量不足,所测得氧气体积偏小.
【解答】解:物质燃烧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故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氧气不能全被消耗,故所测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偏小.
【点评】本题对燃烧条件、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进行了考查,综合性强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15.(3分)现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可能是 纯碱 (填写“纯碱”或“烧碱”);当pH大于7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和Na2CO3 .写出溶液pH等于7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2NaCl+CaCO3↓ .
【分析】首先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推断所加物质的酸碱性,能够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推断物质间的反应.
【解答】解:由于随着X的加入溶液由酸性逐渐的变为中性又变为碱性,因此X应是一种碱性物质,再就是图象的中间一段溶液的pH值没有发生变化,说明X也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当把氯化钙也消耗完以后,再加X就会导致溶液变为碱性.所以X为纯碱溶液.当pH大于7时,说明纯碱溶液过量,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反应完成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CaCl2+Na2CO3=2NaCl+CaCO3↓;所以当
纯碱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溶液pH等于7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故答案为:纯碱;NaCl和Na2CO3;CaCl2+Na2CO3=2NaCl+CaCO3↓.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图象的分析,能够根据图象来推断物质间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分)201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能源”,经济的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加入 活性炭 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生活中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的方法是 煮沸 .
【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热煮沸能杀死水中的细菌,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
【解答】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能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加热煮沸能杀死水中的细菌,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故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除去水中的细菌;
故填:活性炭;煮沸.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方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7.(2分)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助明明解决野炊时涉及的下列问题:
(1)野炊食谱:西红柿、面包、水、加碘食盐、鸡蛋.缺少的营养素是 油脂 .
(2)做饭过程中,明明把捡来的柴草架空,柴草燃烧得更旺,其原因是 增大了柴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2)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加碘食盐属于无机盐;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可知食谱中油脂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油脂的食物.
(2)做饭过程中,明明把捡来的柴草架空,柴草燃烧得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柴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油脂;(2)增大了柴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与均衡营养、促进燃烧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4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据此推断,
(1)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Ba(OH)2、Na2CO3 ;一定不含有 FeCl3、Na2SO4 .
(2)写出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Ba(OH)2═2NaOH+BaCO3↓ ; BaCO3+2HCl═BaCl2+H2O+CO2↑ .
【分析】根据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1)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氯化铁,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
(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2NaOH+BaCO3↓,BaCO3+2HCl═BaCl2+H2O+CO2↑.
故答案为:(1)Ba(OH)2、Na2CO3,FeCl3、Na2SO4;
(2)Na2CO3+Ba(OH)2═2NaOH+BaCO3↓,BaCO3+2HCl═BaCl2+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三、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12分)
19.(2分)请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方面解释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分析】可以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1)都含有氢氧根离子(2)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对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的理解。
20.(3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工业上用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制取烧碱.
(2)医疗上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分析】碳酸钠能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碳酸氢钠能和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HCl═NaCl+H2O+CO2↑;Fe2O3+3CO2Fe+3CO2.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1.(3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①制备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③和②相比,③的优点是什么?
(3)若用装置④收集氢气,气体从a端进入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来选择制取方法;
(2)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分析其优点;
(3)根据气体的密度来分析。
【解答】解:(1)该制取气体装置是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且在试管口有一棉花团,是用高锰酸钾加热来制取氧气;
(2)装置③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停止和开始以及反应的速率;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用图示装置来收集,应该从a端进入。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
(2)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3)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点评】④装置的用途比较多,可用来洗气、贮气、给病人输氧气时用来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等等,每种用途的进气口都不一样,要分析清楚。
22.(4分)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Zn、X、Cu、Ag ;
(2)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g ;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
(4)固体甲中含有的成分 Cu、Ag .
【分析】根据金属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前面,不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的后面,活泼的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及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并分析溶液中的成分.
【解答】解: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锌>氢>铜>银,所以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含有铜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所以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
(2)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被置换出的银及原有的银;
(3)反应③是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固体甲中含有的成分是Cu、Ag.
故答案为:(1)Zn、X、Cu、Ag;
(2)Ag;
(3)Cu+2AgNO3=Cu(NO3)2+2Ag;
(4)Cu、Ag.
【点评】此题以实验设计流程的形式让学生去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意义.
四、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23.(6分)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是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猜想③:Na2SO4、H2SO4、
Na2CO3;猜想④:Na2SO4、H2SO4;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③ (填序号).
【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不变.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酚酞试液遇中性和酸性溶液均不变色 .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④ (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
(1)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以免腐蚀下水道钢管 (答一点即可).
(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分析】【猜想假设】
根据碳酸钠和硫酸能反应,不能共存解答;
【实验探究】
(1)根据硫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解答;
(2)稀硫酸的溶液显酸性,能和氧化铜反应,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硫酸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稀硫酸的溶液显酸性,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排除①②,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排除⑤;
【拓展应用】根据酸碱反应解答;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
【解答】解:
【猜想假设】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反应时,如果稀硫酸滴加过快,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开始也会产生气泡,有二氧化碳生成,有可能没把氢氧化钠消耗完,稀硫酸已经没有了,故②合理;碳酸钠和硫酸能反应,不能共存,故③不合理;
【实验探究】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中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④⑤都符合,因此小鹏的结论是不合理,理由是④Na2SO4、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实验结论】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稀硫酸的溶液显酸性,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排除①②,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排除⑤;故④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可以减少水的污染.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故答案为:
【猜想假设】③
【实验探究】
(1)不合理;酚酞试液遇中性和酸性溶液均不变色(合理即可);
(2)CuO+H2SO4═CuSO4+H2O
【实验结论】④
【拓展应用】(1)以免腐蚀下水道钢管(或染污环境) (2)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学会运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实验问题
24.(4分)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
【分析】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钙、氯化氢、氯化钙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氯化氢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y 2.2g
y=3.65g
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36.5g
答案: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36.5g.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同时融入溶液等方面的计算题,这样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5 14:57:30;用户:13784622801;邮箱:13784622801;学号:37960971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用W型玻璃管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十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十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