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精练
展开
第22课 梦回繁华
每课一考点
【考点示例】 理清说明文的顺序
【题型展示】 文章(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典例精析】 本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答题模式】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概括到具体、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等。
分析说明顺序时,首先要熟读文章,找出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往往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其次是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各种说明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提示作用的语句,可以更加顺利地判断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
【标准答案】 空间顺序。文章第四段中用了“开卷处”“近处小路”“画面中段”“汴河上”“桥的两端”“后段”等表示方位的名词,可以看出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第一步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京(biàn) 绢本(juàn) 翰林(hàn) 题跋(bō)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杆(wéi)
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纽(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考定 活跃 骨骼 摩肩接踵
B.拓展 擅长 坐阵 梦回繁华
C.桥梁 扫墓 神采 一幅画卷
D.漕运 经典 亲睐 细致入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C.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美轮美奂。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B.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我国南极考察队员无疑不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
C.事实证明,当代青年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是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一代。
D.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语言凝练含蓄,内容博大精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5.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A.“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中,“热闹场面的记录”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一句中,“丰富”是形容词。
C.“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一句中,宾语为“资料”。
D.“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这个句子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梦回繁华》是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的。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课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D.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难能可贵。
★第二步 阅读提升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7~9题。
梦回繁华(节选)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杄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其佘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河上有一座拱桥,无柱,但规模宏敞,结构精美。
B.汴梁市区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一幕的描绘是全画的一个高潮。
C.汴河是画作的主体,因为它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D.从画中“插满柳枝的轿顶”可以看出所画的季节是汴梁早春。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严谨准确,同时又颇具文学色彩,典雅而有韵味。
B.第②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选文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摹状貌、分类别、列数字也有使用。
D.作者用语言文字表现绘画效果,有点有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9.阅读选文第三段,请你谈谈该段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4题。
中国刺绣的“活化石”——马尾绣
罗少珍
贵州三都水族的村村寨寨,有着蕴含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与沧桑,原始古朴,洋溢着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这里有着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马尾绣。马尾绣独树一帜,堪称世界一绝,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马尾绣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丝裹在马尾上,然后再在土布上进行刺绣。这种独特工艺的形成与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尾本身质地较硬,所绣的图案稳固而不易变形;贵州常年空气湿度较大,马尾材质不易腐烂和变质,即使在炎热的夏季,马尾也不容易因灼晒而破损。水族人经常需要上山砍柴或下地干活,而马尾非常耐磨且不易被刮破,因为马尾毛中含有油脂,便于保持外围丝线的光泽。
马尾绣的工艺十分繁杂。首先要把马尾线制作出来,用丝线(多以白色为主)将两至三根马尾裹起来,做成马尾线,状似小提琴琴弦;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用一根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根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线,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第三步,“填心”,即用各色丝线(多以黑色、墨绿色 和紫色为主)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第四步,镶边,用橙色和墨绿色丝线在四周挑成“花椒颗”的镶边图案;第五步,钉“金线”,在绣品上钉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把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用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人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第六步,上装钉,由于马尾绣制所用工序烦琐细致,并且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人们为了方便操作,便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将它们按次序钉在一起。六道工序完工后,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就出现了,完工的绣品就像一幅彩色的浮雕,精美绝伦。
每年水族端节和卯节时分,水族青年男女身穿以青蓝色为主色调的节日盛装,男子穿大襟布衫,青布裹头,穿长裤;姑娘们穿大襟圆领衫,青布包头,系围腰,穿长裤,佩戴项圈等银饰。其中,领襟、衣袖大都有马尾绣装饰,古朴典雅的马尾绣服饰成为在场众人的视觉焦点,也成为节日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原因,马尾绣工艺传承出现严重断层,现代马尾绣的工艺制品质量下降,人们已很少愿意使用,对水族马尾诱绣这一特殊的工艺门类应当进行抢救、保护。
[选自«神州民俗(通俗版)》,有删改]
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独特之处在哪里?
11.依照文意•将马尾绣的工艺流程补充完整。
做马尾线——________——“填心”——镶边——______ ——上装钉
12.【考点一点通】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13.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大都”能否删去?为什么?
14.整体感知文章,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 综合拓展
15.从书中描绘的《清明上河图》中任选一个画面,发挥想象,描绘一处场景。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 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 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共6页。
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课后测评,共5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 蝉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 蝉课时训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