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人文是采用数字技术来解决人文领域研究问题的新型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目前至少存在着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不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就较难突破和解决。
文献资料的离散,有“同类异处”和“异类分隔”两种状态。“同类异处”是指同一专题、同一领域、同一学科的材料,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文献里。“异类分隔”是知识分类造成的资料分离。由于人类知识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文献资料总是分门别类收藏和存储。比如,书写梅花的文学作品,收藏在文学领域的总集、别集里,而介绍梅花生物特性、栽培技术的知识,则在植物学著作里。无论是“同类异处”还是“异类分隔”的文献资料,人力都难以改变其离散状态。
古代文学研究的时空分离,体现在两个层面。在观念意识层面,是时间意识强烈,而空间意识淡薄。文学史研究,注重时间的变化进程,而忽视空间的离合分布;时间进程的描述多,作家活动、作品创作的地理空间分布的考察相对少。作家年谱、别集编年笺注和文学编年史之类的著作,注重时间编年而不注重空间系地,时间信息具体而空间信息模糊,时间感强而空间感弱。
在实践操作层面,受思维方式和纸本载体功能的限制,文学史和文学编年史的呈现,只能是单向呈现,而不能多向呈现。按照时间序列呈现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就难以兼顾空间序列的分布和变化。如果按照空间序列来呈现各地文学图景,又难以从时间序列上观察和呈现一代文学的发展进程。简言之,以时间为轴心,空间秩序就被割裂;以空间为轴心,时间的序列就被打断。比如我们从《杜甫年谱》知道,天宝十三年杜甫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窘迫生活,但我们无法知道,这一年李白在哪里,岑参在哪里,高适在哪里。《苏轼年谱》可以告诉我们苏轼一生到过杭州、密州、黄州、儋州等地,但不能告诉我们,在苏轼生前和身后,还有哪些作家到过这些地方,写有什么作品。
怎样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这两大难题呢?以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为例,它旨在囊括历年来有关唐宋作家作品编年的成果信息,包括年谱、别集笺注、考订论文等。要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这些编年文献资料,并在地图中可视化呈现,需要经过数据建模、数据转化、数据关联和呈现三个阶段。
数据建模,是为数据挖掘、信息提取建立模板。而建立什么样的模板,取决于平台的要素和功能。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这五大要素,需要实现浏览检索、关联生成、数据统计、时空定位和可视化呈现这五大功能。不同要素只有形成一定的结构之后才能产生功能,因而需要围绕时、地、人、事、文这五大要素来设计数据模板。
数据转化,是根据数据模板,挖掘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品等有效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关联和统计的数据。
数据关联及呈现,是将各类数据进行融合,开发成关系型结构化数据库。作家作品的数据通过编年和系地两个属性,可形成关联数据。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将数据融合成一体。数据关联融合后,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就能可视化呈现作家行迹。既可以呈现一时一地一个作家一生的行迹,也可以展现不同时间多个地方多位作家的活动行迹。时空一体,在这里得到初步实现。
(摘编自王兆鹏、邵大为《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及学术意义》)
材料二:
段海蓉:数字人文给科研工作者带来研究便利的同时,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郑永晓:比如相关论文中各种数据、图表的泛化现象,用“检索代替研究”“技术伪装学问”等就是突出的问题。此外,还涉及研究成果中文献利用或者说引用的规范性、版权问题等。古代文学研究,需要我们研究者与古代作家建立心灵的对话,需要对作品有良好的感悟能力,才能对古代文学现象作出有深度的阐发。前《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先生就对满篇都是通过检索罗列各种文献,而没有思想、没有艺术分析的论文很不满,斥之为“电脑体”,我对此很赞同。我们提倡关注数字人文研究,不能只有数字而没有人文,归根到底它应该还是人文研究,需要保持人文研究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点。技术和数据驱动是为了让我们的研究建立在更坚实的科学依据之上,是为了让我们的学术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也是为了让人文研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段海蓉:我们是否应该担心数字人文会对人文精神造成戕害?
郑永晓: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数字人文的目的是通过新的方法去解决一些传统方法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并非要完全取代传统人文研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研究。如果运用得当,数字人文应能够促进人文精神的弘扬而不是阻碍、妨害人文精神。以最具个性化的也是最具人文特点的文学作品鉴赏为例,我们借由作品与古代作家进行的心灵对话,似乎与冷冰冰的计算机毫无关系,但是有计算机的帮助效果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读纳兰性德的“片帆何处,南浦沉香雨”,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会联想到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白居易的“南浦凄凄别”等。但计算机可能做得更多,它会把与“南浦”相近似的“灞桥”“长亭”等聚在一起,分析这些表达离别的意象的相似、相异之处,统计它们被历代作家使用次数的多寡,并将这些信息共同呈现给读者。有了数字人文的帮助,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更为深入,而不是相反。
我以为,避免数字人文产生弊端的最有效办法是学者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学术修养。只有在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精通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和数字人文的长处,从问题出发,将传统人文科学方法与数字人文有效整合,才能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趋利避害,在学术上开辟出新的天地。
(摘编自《古籍数字化、数字人文与古代文学研究——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永晓教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往往根据知识分类的不同存储文献资料,这导致了文献资料的“异类分隔”。
B.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编年史很难打破时空局限,无法兼顾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
C.借助GIS地图技术和软件编程技术,文学编年地图平台能可视化呈现作家行迹。
D.技术和数据驱动是人文研究坚实的科学基础,可以让人文研究焕发新的生命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文学研究的时空分离,与研究者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纸本载体等有关。
B.读者可以从《苏轼年谱》中获得杭州、密州、黄州等地的文学创作和发展情况。
C.若要实现数字人文平台的各项功能,需围绕时、地、人、事、文设计数据模板。
D.将传统人文科学方法与数字人文结合起来,就能趋利避害,开辟新的学术天地。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适合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的一项是( )(3分)
A.对《水经注》进行辑补、校对和注释
B.研究魏晋诗歌版图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
C.考证《四库全书》的底本及成书过程
D.分析李清照诗词创作风格的变化及其成因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学者科奇对数字人文提出了批评,认为“思维体验和文字表达是人文研究和人文教育的精髓,而数字人文的出现很有可能使这样的目标落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戒指 周立波
我听到了好多的人,谈论和称赞侦察员张海。有的说他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有的说他枪法如神,能百步穿杨。像这样的传说,非常之多。但张海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他有胆量,心机又足。司令员因此叫他 “跳皮鬼”,常常派他去担负一些重要的但是危险的工作。他的妻子张叔贤是一个劳动英雄。她把纺线赚的钱,蓄攒起来,买了一个金戒指,新婚之夜戴在了张海的无名指上。从此以后,金戒指从来没有离开他的手。
我们的支队进到山西平遥县境内,为了通过敌人一条宽阔、复杂和危险的封锁线,要派一个胆大、精细和忠纯的侦察员去侦察沿途的敌情。司令员最初和最后都想起了张海。路程是来回两百四十里,赶路,侦察,休息,又赶路,两天一夜。
第二天清早,雪花没天盖地地飘落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湿味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枝桠被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振落着树枝上的积雪。远近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再远的,溶入迷蒙的空际。在山路上,有一个穿着旧的青布棉袄的农民,冒着风雪,正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在日落以前,这个人走到了离敌人碉堡只有两里半路的汾河大桥旁,他在桥上来回地走了一次,又横走了一次,用脚步计量了桥的长和宽。在桥的两端,他看了地形,于是,走远一点,蹲在河沿上,从衣兜里掏出本子来,用铅笔把地形做了一些粗略的图书。这时候,一声枪响,子弹嗖嗖地从头上飘过,接着又是一枪。他离开了桥旁,取道另一条山路,往回赶路了。这个赶路的农民,就是张海。
前面是一座松树林子。靠近林旁,张海瞧见了一座村庄,他突然感到了疲倦,他已经走了一百四十里路了。走进村落,看见有一家门外挂着“骡马大店”的木牌,他迈步走进。对这种荒村野店,张海本来是有戒心的。
女人点起蜡油灯,昏黄的灯光中,隐约可以看见壁泥驳落的窑壁和火焰熏黑的窑顶。女人走到炕头的灶下,生起火来,烧炕兼烧水,通红的灶火的光焰,照着肥胖的脸面,蓬乱的头发。水热了,她打一盆水给客人洗脸。绞手巾时,张海露出了他的黄腾腾的金戒指,那女人瞟了一眼,便装做没有看见,卷起一床被,搬到隔壁窑洞里去了。
约莫是半夜,仿佛有人用铁丝把门闩从外边轻轻地拨开,门轻轻地开了,月光涌进门里来。从门外跳进一个黑色的人,提一把短刀,向炕上扑去,月的光亮里,刀光一闪,刀锋剁在炕砖上,冒出了火花。炕上是空的,凶手着了慌,转身要跑,刚奔到门边,听到有人笑。
“饶了我,让我走吧。都是我的掌柜叫我干的。看见了你的金戒指,”她伏到他的肩上,呜咽起来,“我就见财起意。饶了我,让我走吧。”张海心里想:“混蛋,去你的吧,你刚才还要杀我哩。”虽说这样想,张海还是被她的眼泪打动了。张海是一个硬汉,但他怕眼泪,他把她轻轻地但是坚决地推开,把枪倒插在胸前,走出门去。他要在天黑以前,赶回司令部。
走不到半里,他摸摸口袋,吃了一惊,他的记事本子失掉了,凭着侦察员特有的推断力和联想力,他知道是店里那女人扑在他的身上呜咽的时候偷去的。他跑回了店里。
那女人要求用金戒指换本子,张海犹豫了一下,果断地从手上取下戒指,扔到了炕上。女人把戒指戴在手上,立马翻脸不认账了。正在这时,张海一眼瞥见了瓦盆底下露出的本子的一角,他连忙拿起来,走到了门边,心里想着:“留了这女人,是一个祸害。她又看见了本子,可能猜着我军的企图了。”他向着那女人扳一下枪械,头也不回地走了。尖锐的枪声,划破了黎明的山野的沉寂。
他幌荡幌荡地走出村外才清醒。过度紧张之后的过度疲劳,使他昏昏欲睡了。走到松林边,脚踢着一颗松树的盘根,他吃一惊,才清醒了,他摸了摸怀里的本子,忽然想起来,忘记从那女人身上取回金戒指。他要回去取,刚走两步,只听见从东方,从店的近侧,打了枪。紧接着又是一枪。以后是大枪和小枪的乱放。这一定是听到打那女人的枪声,出来救援的敌特。
敌人报复的射击暴雨一般地足足持续一刻钟。有一颗子弹打在他头顶的松枝上,蹦下一块冰块,正打着张海的后脑。
张海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家老百姓的炕上。“我被俘了。”他想着,立即跳下炕来,往外就跑,在场院里,他碰到了两个司令部的骑兵侦察员。他们把他扶到了炕上,把他昏倒以后的一切情形都告诉了他。
他们奉命来接应张海。走到这近边的店里,发现一个女人,胸部中一弹,躺在地上,但还没有死。她把他们当做她一伙的人,要他们快去追捕一个八路军探子。她说,她已经通知了五个人去追赶他了。她又说,起始,她看见他穿着庄稼人衣服,却又带了一个金戒指,她疑心他。他们给了她一刀,取下了戴在她手上的金戒指。
他们回来以后的第二天午夜,我们的支队开过汾河桥。在前行部队的三个尖兵的前面,有一个穿便衣的小伙子跟着一个向导并排走着,谈谈笑笑,十分潇洒。这个小伙子就是侦察员张海,用我们的司令员的话来说,就是“跳皮鬼”张海。
1947年5月(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令员最初和最后都想起了张海,既说明张海的能力,也暗示他将轻松完成任务。
B.张海对“骡马大店”保持戒心,体现了一个侦察员对敌情的敏锐和对危险的预判。
C.小说取材于战争年代的故事,张海、张叔贤是真实人物,但女人和敌特是虚构的。
D.过汾河桥时,穿便衣的小伙走在支队前面谈谈笑笑,十分潇洒,真是一个跳皮鬼。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侦察员张海的传说开头,借鉴了中国民间传说写人的手法,有虚有实,虚实相间,故事惊险奇特又富有生活气息,耐人寻味。
B.小说善于用拟声、状貌类词语来营造氛围,如“嗖嗖地”“冒出了火花”“尖锐的”“暴雨一般地”,强化了形势的紧迫感。
C.小说采用通过人物自身行动显示人物的表现手法,如张海的英勇机智在行动中自显,具有传奇色彩,但也重蹈人物模式化的窠臼。
D.小说充分发挥环境描写的作用,如对冬晨雪景的描写,一方面展示了北方风景的独特,另一方面用抒情的笔调推动叙事的进程。
8.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6分)
9.小说为什么要以“金戒指”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八月,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陛下以四海为境,生民之属,皆为臣妾。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是时,汉兵遂出,未逾岭,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春三月壬午,天子闻闽越反,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入越地,先陷寻犛,破石门,挫越锋,以数万人待伏波将军路博德至俱进。会暮,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伏波为营,遣使者招降者,赐印绶,复纵令相招。黎旦,城中皆降。吕嘉夜亡入海。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初,东越王馀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击吕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不行,持两端,阴使南越。杨仆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不许。馀善闻楼船请诛之,汉兵临境,乃遂反。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却就便处,坐畏懦诛。上乃遣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岭,以击东越。元封元年冬十月,兵入东越境。楼船将军斩徇北将军。越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杀馀善,以其众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B.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C.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D.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故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B.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位于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称为“岭南”。
C.宗族,一种社会单位,指同一父系的家族或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
D.印绶,“印”指印信,“绶”指系印信的丝带,印绶也用以借指官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闽越王攻打南越边邑,南越王向汉武帝上书告急。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大举发兵援救南越。
B.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局,馀善展现了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快速决断的能力,杀死闽越王,向朝廷谢罪。
C.南越造反,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及驰义侯接连出击,大获胜利,南越叛乱最终被平定。
D.由于东越首鼠两端,楼船将军杨仆请求攻打东越,不被允许。后来东越果然反叛,杨仆又奉命攻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4分)
(2)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却就便处,坐畏懦诛。(4分)
14.课内翻译: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淮南王刘安反对汉武帝出兵闽越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17题。
郡圃春晚
韩琦[注]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名相,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闲居相州时的作品。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首联描绘春水溶溶、落蕊飘香的景象,“满”写出春水平岸的气象。
B.杨花尽日飞歇,林鸟时见时藏,生机盎然,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C.虽然生活闲静,诗人的病情没有减轻,内心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
D.诗歌描绘了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情景交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7.后人评价韩琦诗作“随时抒兴,亦多寄托遥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结果的比较,进一步提醒唐太宗,人心向背是取易守难的根本原因。
(2)《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在言行上,即“_________________”;三是在目标上,即“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借曹植之酒杯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小题。(8分)
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道出了一个________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________, 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________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________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颠扑不破 滋养 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
B.牢不可破 滋养 沧海桑田 古往今来
C.颠扑不破 浸润 沧海桑田 古往今来
D.牢不可破 浸润 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9分)
很多人谈尿酸色变,但尿酸并非一无是处,( )。事实上,由于人体无法合成维生素C,尿酸可以在人体内充当类似维生素C的功能。
① 。尿酸难溶于水,容易在人体的关节等软组织里结晶,一旦这些结晶析出,那么就会导致免疫系统反应,进而引起痛风发作,发作时奇痛难忍。
最初的人类食不果腹,嘌呤摄入低,尿酸产量少,其正面作用占主导。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得到的食物也越来越多,因此摄入的嘌呤也越来越多, ② 。
尿酸积累是一个过程。年轻人不注意饮食节制而积累的尿酸, ③ 。如果长期高嘌呤饮食,会使体内的尿酸长期偏高,经过多年的累积之后,会使人们患痛风的几率大大增加。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尿酸已经在人和其他灵长类体内存在了数百万年
B.否则人和其他灵长类也不可能容忍尿酸折磨他们数百万年
C.否则尿酸也不可能折磨人和其他灵长类数百万年
D.因为尿酸已经被容忍在人和其他灵长类体内折磨他们数百万年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其中作文55分,书写5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一位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到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二害的,唯书也,今年的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无事可做,我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湖北农民工,2020.6.24。”
这则短短百字的留言迅速在朋友圈、豆瓣、微博之间接力传播,感动了成千上万人,不少人因此回想起那些被图书馆“拯救”的时光,阅读点亮人生的时刻。有东莞市民表示:东莞图书馆24小时开放的那个馆,有特别多外来务工的人,有的睡觉,有的看书,在精神和身体的层面上都是庇护所。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
1.D [解析]“技术和数据驱动是人文研究坚实的科学基础”不当,技术和数据驱动可以为人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2.A [解析]B 项,《苏轼年谱》无法呈现杭州、密州、黄州等地的文学创作和发展情况。C 项,围绕时、地、人、事、文设计数据模板是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的要求。D 项,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
3.B [解析]了解魏晋诗歌版图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需要结合地图技术,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最适合用数字人文技术加以解决。
4.运用层进(递进)式结构。(1 分)
①首先提出问题,指出数字人文技术有助于突破和解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1 分)
②接着分析问题,具体分析文献资料离散的两种状态和和时空分离的两个层面。(1 分)
③最后解决问题,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为例介绍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两大难题的三个阶段。(1 分)
【评分标准】4 分。意思对即可。
5.科奇的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有失偏颇。
①数字人文给科研工作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数据、图表的泛化现象,这可能给思维体验和文字表达带来消极影响。
②数字人文可以有效解决人文领域的某些研究问题,对人文研究和人文教育大有裨益。
③保持人文研究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点,提高研究者的人文学术修养,能有效避免数字人文产生的弊端。
【评分标准】4 分。本题须辩证分析,若只肯定或否定,最高得2分;若辩证看待其观点并分析,按每点1分给分。
6.B (A项,“他将轻松完成任务”于文无据,尽管张海出色,但战争年代的侦察任务并不轻松,甚至有生命危险。文中张海在摆脱敌特的围堵中曾经受伤昏倒。C项,“张海、张叔贤是真实人物”有误,小说的人物都是虚构的。D项,选项中的跳皮鬼与司令员给张海取的外号“跳皮鬼”的含义并不相同。)
7.C (“重蹈人物模式化的窠臼”有误,人物在行动中自显,这并不是小说创作的固有模式,但作者在小说中相机运用,使人物的描写活灵活现,并未显出其模式化的特征。)
8.①具有现场效果(1分),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把故事描述得更真实可靠(2分);
②具有代入效果(1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产生共鸣(2分)。
(每点概括1分,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金戒指的得、露、失、找、忘、复得,集中体现了情节的波澜曲折,使主线更明晰、紧凑。
②金戒指既是他的新婚礼物,又与张海的侦察斗争有关,凝聚着人情美和英雄美,有利于刻画张海的人物形象。
③金戒指贯穿于张海的生活和斗争之中,揭示的是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0. D [解析]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11. C [解析]宗族,指同一父系的家族,也指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但不包括出嫁的女性。
12. C [解析]文中说“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驰义侯未参与战斗。
首鼠两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指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形容形容迟疑不决,瞻前顾后。含贬义;
13. (1)汉军众多而强大,即使侥幸战胜他们,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直到消灭我们的国家才会停止。
【评分标准】4 分。“众”,众多。“幸”,侥幸。“后来”,后面派来的军队。每点1 分,“终灭国而止”句意1 分,意思对即可。
(2)这时候太农令张成不敢进攻,退到有利的地方,因犯了畏惧敌人、怯懦软弱的罪被杀。
【评分标准】4 分。“却”,退却。“便”,有利,便利。“坐”,因犯……罪。“诛”,被诛杀。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
14.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兼备、配合适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质” ,质朴;“史”,浮夸;句意“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每点1分)
15. ①天下太平,很久没有发生战争。
②战争给士兵和边境百姓带来灾难。
③天子应广施恩德,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3 分。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天八月,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边邑。南越王遵守天子的约束,不敢擅自发兵回击,派人上书告天子。因此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为他调动大量的兵力。派遣大行令王恢领兵从豫章出发,大农令韩安国从会稽出发,攻击闽越。淮南王刘安呈上谏书,说道:“陛下君临天下,广布德行,普施恩惠,天下太平,人人安居乐业,都认为有生之年见不到战争。现在四境之内,没有狗叫的警兆却要让陛下的士卒死亡,尸骨暴露在原野,血液沾湿了山谷,边境上的百姓为此要把城门早闭晚开,还担心从早上活不到晚上,我认为陛下应该重视这些现象。陛下把四海作为边境,所有的人民都是你的臣下仆妾。您只要广施恩德来关照他们,使人民能够安生乐业,那么您的恩泽流传万世,传给子孙,施行恩惠直到永远,天下的安定,就好像是四面联系起来的泰山一般。我担心派将遣兵动用十万大军只能干一位使臣的事情。” 这时候,汉朝已经出兵,但还没越过阳山岭。闽越王郢就派出军队在险要的地方对抗汉朝军队。郢的弟弟馀善就和丞相及宗族之人商量说:“我们的国王因为擅自发兵攻打南越,没有向天子请示,所以天子派兵来讨伐。汉军众多而强大,即使侥幸战胜他们,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直到消灭我们国家才会停止。现在把国王杀了来向天子谢罪,天子听从我们的请求,就能停止战争,我们的国家必定会完整保存下来。不听从我们的请求,我们就奋力战斗,要是不能取胜,我们就逃到海里去。”大家都说:“好。”于是就杀死了郢,派使者带着他的头送给了大行令王恢。王恢就用灵活方便的方式停止了军事行动,(并把情况)告知了大农令韩安国,又派使者携带王的人头急驰长安,报告天子。天子下诏书,让王恢和韩安国的军队停止军事行动。春三月初四这一天,天子听说南越反了,(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进入越境。首先攻陷寻斄,打下石门,挫败了越军的锐气,领着数万人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大军到来一同前进。趁天黑的时候,楼船将军打败越人,纵火烧城。伏波将军设置营地,派使者去招纳投降的敌人,赐给印绶,又放回去教他们再招引降人。第二天黎明时,城内的人都投降了。吕嘉在夜间逃亡到海上。驰义侯所带的夜郎兵还未到,南越已经平定了。起先,东越王馀善上书,请求率领战士八千人跟着楼船将军攻击吕嘉。待到他的军队到达揭阳时,他就以海上出现大风巨浪为借口,不再向前进军,采取观望的态度,暗中又派使者与南越联系。楼船将军杨仆向天子上书,请求乘便领兵去攻打东越。天子没有同意。馀善听说楼船将军请求讨伐他,而且汉军已经进逼东越边境,于是他就造反。这时候太农令张成不敢进攻,退到有利地方,因犯了畏惧敌人、怯懦软弱的罪被杀。汉天子于是派遣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动身,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动身,来攻打东越。元封元年冬天十月,军队进入东越境内。楼船将军杀了徇北将军,东越的建成侯敖和繇王居股杀死了馀善,率领他的部下投降。
16.B [解析]“生机盎然”错误,杨花尽日飞歇,林鸟时见时藏是凋谢、重复之景,并无“生机盎然”之意。
17.①“随时抒兴”体现在诗人由眼前春光逝去,产生伤春之愁;(2 分)由自身已至暮年,沉疴难愈,产生伤己之愁。(2 分)
②“寄托遥深”体现在诗人赋闲在家,时光难熬,有为国效力之心,却年老多病,万愁萦身,诗中蕴含深深的无可奈何之情。(2 分)
【评分标准】6 分。意思对即可。
首联“溶溶春水满方塘”,一个“满”字,活画出春水方生的气象。当此碧波平岸、春深如海之际,诗人本应开口一笑,愁苦俱忘。但突然之间,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诗人敏感地知道:这是春花正在随风飘堕。芳时难留,烟景不再,该送春了。
颔联诗人目光所对是自然界的落花,心中所思则是生命的凋谢,于是悲从中来。但诗人并不将这种愁情一泻无余,而是极为含蓄,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颈联由景及人,关键在一个“闲”(“静”也是闲的意思)。当身染重病之后,为了调养,才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因为这里是内地,要“闲”得多。后来病情加重,更是终日“闲”居了。但结果,“沉疴不为闲来减”,希望落空了;还因为过于闲散却又不甘闲散,既有生理的痛苦,又有精神的苦闷,更觉得时间难熬。
尾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春愁。古人称酒为“酒兵”,谓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说“欲战”,就暗含这个比喻在内。“愁”本不可数,加以“万”字,突出愁多,“战”字则从反面衬出愁多。愁情既如是之甚,诗人想借酒一浇,无奈因病戒酒,连这也不能做到。于是,一切防守的力量尽失,只好任凭“万愁”进攻了。
18(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3)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19.A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牢不可破:非常坚固,不可摧毁。多用于友谊、团结或联盟等。语境修饰“真理”,选择“颠扑不破”。
滋养:滋补保养,供养。浸润:沾润、滋润。语境强调生命力的获得,选择“滋养”。
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语境强调变化迅速,选择“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截至目前为止,最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古往今来:指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语境强调审美的范围,选择“古今中外”。
20.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解析: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应改为“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二是介词缺失,应是“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三是搭配不当,“展开……新潮”应改为“掀起……新潮”。(第一处1分,二三两处各2分)
21.B(前文谈“尿酸并非一无是处”,语境应强调尿酸对人类的作用,因果复句只是一般陈述,在表达语意上不能突出这种作用,排除AD;分析BC两项,C项强调尿酸对人类的对折磨,而B强调人类容忍尿酸,B项更能突出尿酸在人类健康中不可或缺,排除C。)
22.①然而尿酸也有负面作用 ②导致尿酸产量急剧上升 ③并不会导致痛风立即发作
解析:第一空,此空位于第二段段首,与上段有过渡作用,上段说尿酸有类似维生素C的功能,第二段形成转折语意,指出尿酸的负面作用,据此应填“然而尿酸也有负面作用”;
第二空,前文说“嘌呤摄入低,尿酸产量少”,那么“摄入的嘌呤也越来越多”的结果就是“导致尿酸产量急剧上升”;
第三空,前文强调“尿酸积累是一个过程”,下文指出如果长期高嘌呤饮食,患痛风的几率大大增加;那么年轻人不注意饮食节制而积累的尿酸,“并不会导致痛风立即发作”。
23、【审题】本题对材料的解读是审题立意的关键。材料第一段文字为叙述性文字,记述一位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看书十二年,离开时给图书馆的留言。这段话质朴、真诚,表述了一位农民工对读书的热爱,对读书的认识,以及读书对他产生的影响。第二段文字为评论性文字,由农民工扩展到无数网友,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谈读书对人的影响;二是谈东莞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立意】①阅读,点亮人生;②生命,当追求丰盈的精神。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基础题,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pdf、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月考)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月考)语文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