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众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众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众望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的是一种生命现象。下列词语中体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潮涨潮落 B.雨后春笋 C.水滴石穿 D.冰雪融化
2.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3.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美丽的校园 B.整齐的桌椅 C.良好的学风 D.快乐的我们
5.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金丝猴家族,其中川金丝猴是繁衍最旺盛的一族,可以说是金丝猴家族中的“颜值担当”(如图)。下列与金丝猴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扮演的角色相同的是( )
A.树桩上的真菌 B.银杏
C.朱鹮 D.水杉
6.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与其体内积累农药的相对含量的关系,由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7.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所有变量都不同
B.所有变量都相同
C.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8.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高大的植物
B.动植物种类极少
C.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管理
D.有“绿色水库”之称
9.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的是( )
A.在亚洲施用的DDT农药出现在南极生物体内
B.鱼缸里的鱼在自由活动
C.源自雪山和草原的黄河水流经沿途的山川湖泊
D.西伯利亚的海鸥迁徙到昆明
10.下列有关观察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观察
C.只有科学家才能进行科学观察
D.要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
11.如图四张图片,哪张是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 )
A. B.
C. D.
12.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参加义务植树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植物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体现了生物( )
A.能依赖环境 B.能影响环境 C.能生长 D.能呼吸
13.如图所示,猪笼草因拥有一个独特的“捕虫笼”而得名。捕虫笼呈瓶状结构,由叶卷须的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当昆虫从光滑的瓶口滑落瓶内后,会被瓶底分泌的液体分解,分解后的物质被猪笼草逐渐吸收。在分类上,猪笼草仍被划归为植物,主要原因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不能自由运动
C.模样憨态可掬
D.是绿色的
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生产者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大量减少,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乙的数量减少
B.丁的数量增加
C.丙的数量不变
D.乙、丙、丁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12分)[识图作答]
某学校在学校学农基地中开辟了一块水稻种植试验田。如图为该试验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
(2)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的角度看,这块水稻种植试验田属于 生态系统,这类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以 为主体,动植物的种类 (填“较多”或“较少”)。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4)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所缺的内容: → →鸟。
17.(12分)[资料分析]
生物的特征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借对动植物特征、生活习性的概括,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进行分析。
(1)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2)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有 的特征。
(3)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使水稻免受虫害,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
(4)深夜清风吹过引起鸣蝉,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5)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很难听到,这体现了 对生物的影响。
(6)鹊、蝉、蛙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说明生物能 。
18.(11分)[科学探究]
生物与生活
蟑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一般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地方。白天它们躲藏在阴暗的地方,到了夜晚才出来活动。蟑螂的繁殖能力超强,又常常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所以被人类视为头号家庭害虫。某生物兴趣小组针对蟑螂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蟑螂,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蟑螂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根据蟑螂的行为特点,我们消灭蟑螂应该在 (填“白天”或“晚上”)进行。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蟑螂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该小组作出的假设可能是 。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
(5)实验结束后,请你选择对实验后蟑螂的处理方式: 。
A.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
B.就地放生
C.无害化处理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众望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的是一种生命现象。下列词语中体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潮涨潮落 B.雨后春笋 C.水滴石穿 D.冰雪融化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CD、此三项都没有涉及到生物,属于自然现象,都不属于生命现象。
B、春笋属于生物,雨后春笋描述的是春雨过后,春笋迅速生长,体现了生命现象。
故选:B。
2.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BD、此三项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C、飞行的大雁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C。
3.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因此,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解答】解:A、“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不符合题意。
B、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美丽的校园 B.整齐的桌椅 C.良好的学风 D.快乐的我们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解答】解:A、“美丽的校园”,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BC、“整齐的桌椅”“良好的学风”不属于生物,都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快乐的我们”只有生物部分的消费者,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A。
5.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金丝猴家族,其中川金丝猴是繁衍最旺盛的一族,可以说是金丝猴家族中的“颜值担当”(如图)。下列与金丝猴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扮演的角色相同的是( )
A.树桩上的真菌 B.银杏
C.朱鹮 D.水杉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金丝猴和朱鹮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银杏和水杉都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树桩上的真菌,属于分解者。
故选:C。
6.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与其体内积累农药的相对含量的关系,由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根据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食物链可表达如下:甲→乙→丁→丙。
故选:A。
7.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所有变量都不同
B.所有变量都相同
C.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应该是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C正确。
故选:C。
8.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高大的植物
B.动植物种类极少
C.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管理
D.有“绿色水库”之称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解答】解:ABD、森林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高大的植物,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B错误、D正确。
C、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管理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特征,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管理,C错误。
故选:D。
9.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的是( )
A.在亚洲施用的DDT农药出现在南极生物体内
B.鱼缸里的鱼在自由活动
C.源自雪山和草原的黄河水流经沿途的山川湖泊
D.西伯利亚的海鸥迁徙到昆明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解答】解:A、在亚洲施用的DDT农药出现在南极生物体内,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A不符合题意。
B、池塘里的鱼只能在池塘中自由游动,无法证明生物圈是一个整体。B符合题意。
C、源自雪山和草原的黄河水流经沿途的山川湖泊,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体现了生物圈是一个整体。C不符合题意。
D、海鸥的迁徙跨越了森林、海洋、农田等多个生态系统,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有关观察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观察
C.只有科学家才能进行科学观察
D.要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
【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解:A、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A正确。
B、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正确。
CD、科学观察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因此,观察要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不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进行科学观察,C错误,D正确。
故选:C。
11.如图四张图片,哪张是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 )
A. B.
C. 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唯一的实验变量应是水分,故选项B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
故选:B。
12.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参加义务植树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植物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体现了生物( )
A.能依赖环境 B.能影响环境 C.能生长 D.能呼吸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解: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植物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故选:B。
13.如图所示,猪笼草因拥有一个独特的“捕虫笼”而得名。捕虫笼呈瓶状结构,由叶卷须的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当昆虫从光滑的瓶口滑落瓶内后,会被瓶底分泌的液体分解,分解后的物质被猪笼草逐渐吸收。在分类上,猪笼草仍被划归为植物,主要原因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不能自由运动
C.模样憨态可掬
D.是绿色的
【分析】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①细胞构造方面:植物有细胞壁,有叶绿体,有中央大液泡,动物则没有这些结构;②生理活动方面: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而动物能够运动;③植物由于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不能,据此解答。
【解答】解:A、植物从外界吸收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猪笼草是食虫植物,因为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植物与动物区分的最根本依据,A正确。
BCD、模样憨态可掬、能否自由运动和体表颜色不能作为动物和植物区别的根本依据,例如植物衣藻也能运动,个别藻类植物也不是绿色的,BCD错误。
故选:A。
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生产者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解答】解: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丙、丁都为消费者。
故选:A。
1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大量减少,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乙的数量减少
B.丁的数量增加
C.丙的数量不变
D.乙、丙、丁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该是:丙→丁→甲→乙。
A、如果甲的数量减少,乙由于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A不符合题意。
BC、在该食物链中,丁以丙为食,甲以丁为食,乙以甲为食,若甲的数量大量减少,丁的天敌减少,丁就会大量繁殖,从而使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就会减少。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如果甲的数量减少,则可能引起“乙和丙数量减少”,而丁数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12分)[识图作答]
某学校在学校学农基地中开辟了一块水稻种植试验田。如图为该试验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
(2)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的角度看,这块水稻种植试验田属于 农田 生态系统,这类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以 农作物 为主体,动植物的种类 较少 (填“较多”或“较少”)。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
(4)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所缺的内容: 水稻 → 虫 →鸟。
【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题图中,生物部分为包括:水稻属于生产者、虫、鸟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2)图中描述的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单一且不完善。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4)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题图中的食物链包括:水稻→虫→鸟。
故答案为:
(1)生物;分解者。
(2)农田;农作物;较少。
(3)太阳能。
(4)水稻;虫。
17.(12分)[资料分析]
生物的特征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借对动植物特征、生活习性的概括,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进行分析。
(1)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繁殖 的特征。
(2)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有 由小长大(或生长) 的特征。
(3)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使水稻免受虫害,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营养 。
(4)深夜清风吹过引起鸣蝉,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5)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很难听到,这体现了 温度 对生物的影响。
(6)鹊、蝉、蛙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说明生物能 呼吸 。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1)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
(2)能够出墙的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能由小长大,具有生长的现象。
(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使水稻免受虫害,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深夜清风吹过引起鸣蝉,蝉鸣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是寒冷的冬天我们很难听到,这是由于温度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生物能够进行呼吸,杏树和蛙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
故答案为:
(1)繁殖。
(2)由小长大(或生长)。
(3)营养。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温度。
(6)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18.(11分)[科学探究]
生物与生活
蟑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一般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地方。白天它们躲藏在阴暗的地方,到了夜晚才出来活动。蟑螂的繁殖能力超强,又常常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所以被人类视为头号家庭害虫。某生物兴趣小组针对蟑螂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蟑螂,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蟑螂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或明亮)的环境中吗? 。实验设计体现了 对照(或单一变量) 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
(3)根据蟑螂的行为特点,我们消灭蟑螂应该在 晚上 (填“白天”或“晚上”)进行。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蟑螂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该小组作出的假设可能是 蟑螂喜欢生活在湿润(或干燥)的环境中 。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去掉玻璃板,全部用黑纸板遮住 。
(5)实验结束后,请你选择对实验后蟑螂的处理方式: C 。
A.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
B.就地放生
C.无害化处理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解答】解:(1)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或明亮)的环境中吗?实验设计体现了对照性原则。
(2)对照实验通常会设置重复多次或多组实验,以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实验结论是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根据蟑螂的行为特点,我们消灭蟑螂应该在 晚上(填“白天”或“晚上”)进行。
(4)该实验设计的是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蟑螂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该小组作出的假设可能是蟑螂喜欢生活在湿润(或干燥)的环境中。还需要去掉玻璃板,全部用黑纸板遮住。
(5)蟑螂为被人类视为头号家庭害虫。实验结束后,应该对蟑螂进行无害化处理。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或明亮)的环境中吗?;对照(或单一变量)
(2)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晚上
(4)蟑螂喜欢生活在湿润(或干燥)的环境中;去掉玻璃板,全部用黑纸板遮住
(5)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