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题03 离子反应及其应用(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12 次下载
-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11 次下载
- 专题05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12 次下载
- 专题08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12 次下载
- 专题09 物质的量(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12 次下载
专题07 钠盐及焰色试验(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专题07 钠盐及焰色试验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
俗称 | 纯碱或苏打 | 小苏打 | |
物理 性质 | 色与态 | 白色粉末 Na2CO3 10H2O白色晶体,易风化 | 细小白色晶体 |
溶解性 | 易溶(溶解度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
化学 性质
| 碱性 | 同浓度,滴入酚酞,都变红色,碳酸钠溶液红色更深,碱性更强。 | |
与H+ 反应 | CO32-+2 H+ = CO2↑+H2O | HCO3-+H+== CO2↑+H2O | |
相同条件下NaHCO3 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 快 | |||
与碱 反应 | 与NaOH 、KOH 不反应 | 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离子方程式:HCO+OH-===CO+H2O | |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 离子方程式: Ca2++CO===CaCO3↓ | NaHCO3足量: Ca2++2OH-+2HCO===CaCO3↓+2H2O+CO NaHCO3不足量: Ca2++OH-+HCO===CaCO3↓+H2O | |
热稳 定性 | 一般不分解 | NaHCO3加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 | |
与CO2反 | CO+CO2+H2O===2HCO | 不反应 | |
用途 | 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等 | 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探究
现象:Na2CO3受热时澄清石灰水不浑浊;NaHCO3受热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依据 | 原理 | 结论 |
热稳定性 | 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受热不分解 | 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无变化的是Na2CO3 |
与CaCl2、BaCl2的反应 | +Ca2+===CaCO3↓,+Ba2+=== BaCO3↓;与Ca2+、Ba2+不反应 | 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NaHCO3 |
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 生成气体剧烈的是NaHCO3,相对不剧烈的是Na2CO3 |
盐酸逐滴加入时的现象 | +H+===; +H+===CO2↑+H2O | 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滴加一会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 |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除杂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及试剂 |
Na2CO3固体(NaHCO3) | 加热 |
NaHCO3溶液(Na2CO3) | 通入足量CO2气体 |
Na2CO3溶液(NaHCO3) | 加入适量NaOH溶液 |
点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认识误区
(1)碳酸钠很稳定,固体和溶液中受热都不发生分解,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发生分解,但其溶液受热不易分解。
(2)书写碳酸氢钠参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时,HCO不能拆开。
(3)在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中,利用差量法计算时,要注意固体质量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而非仅仅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4)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四、焰色反应
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盐酸洗净,在火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后,若蘸取氯化钠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焰呈黄色;若蘸取氯化钾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焰呈紫色。
2.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步骤
点拨:
1.焰色反应产生的火焰颜色与元素的存在状态无关,如:灼烧钠的化合物和单质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几种常见金属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钙:砖红色。
2.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方法探究】
一.测定纯碱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常用方法
(1)气体法
①测定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依据CO2的体积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②实验操作:向m g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③数据处理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 mol×106 g·mol-1= g,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
(2)沉淀法
①测定原理:Na2CO3+BaCl2===BaCO3↓+2NaCl。
依据BaCO3沉淀的质量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②实验操作:先将m g纯碱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BaCO3沉淀的质量为n g。
③数据处理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106 g·mol-1= g,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二、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依据图像特点判断溶液溶质成分
若V(Oa)=V(ab)(即Oa段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 | 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 涉及离子方程式Oa:CO+H+===HCO; ab:HCO+H+===H2O+CO2↑ |
若V(Oa)>V(ab)(即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 | 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 涉及离子方程式Oa:OH-+H+===H2O、 CO+H+===HCO; ab:HCO+H+===H2O+CO2↑ |
若V(Oa)<V(ab)(即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小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 | 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 涉及离子方程式Oa:CO+H+===HCO; ab:HCO+H+===H2O+CO2↑ |
若a=0(即图像从原点开始) | 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 涉及离子方程式:HCO+H+===H2O+CO2↑ |
【专题过关】
1.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其原因是
①热稳定性差②增加甜味③产生二氧化碳④提供钠离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插入温度计,显示温度上升
B.焰色试验的铂丝可用稀盐酸洗
C.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
D.NaCl可用作食品调味剂
3.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Na2CO3>NaH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4.已知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判断 |
A |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溶液 |
B |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 反应较剧烈者为Na2CO3溶液 |
C | 分别滴加几滴酚酞 | Na2CO3溶液红色更深 |
D |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溶液 |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2H+=CO2↑+H2O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2H+=CO2↑+H2O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OH-=+H2O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A | 向1克Na2CO3固体中滴入几滴水 | 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吸热现象 |
B |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 马上产生大量气泡 |
C | 往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 | NaHCO3溶液红色较深 |
D |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
7.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的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快的是NaHCO3
B.当稀盐酸足量时,装置Ⅰ中气球鼓起体积较小的是NaHCO3
C.加热装置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侧的白色固体是NaHCO3
D.装置Ⅲ也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
8.取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将剩余固体分成四等份,分别取四份固体进行实验。下列能够说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的是
A.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B.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C.称量固体,继续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不变
D.加入稍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质量为2.925g
9.侯德榜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说: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较小
B.乙同学说:NaHCO3不是纯碱
C.丙同学说:析出NaHCO3固体后的溶液中只含氯化铵
D.丁同学说:该反应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
10.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教材知识设计的能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Na2CO3,乙为NaHCO3
B.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放置沾有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1.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反应④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强于Na2CO3
C.反应⑤⑥说明Na2O2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等
12.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案 | 测量数据 |
A | 滴定法 | 将样品配成100 mL溶液,取10 mL,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 | 消耗盐酸的体积 |
B | 量气法 |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 碱石灰增加的质量 |
C | 重量法 | 将样品放入烧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加入足量盐酸 | 减少的质量 |
D | 量气法 |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量气 | 排出水的体积 |
13.为了测定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通过测量反应前后②和③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中可以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碱石灰
B.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
C.若将①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偏小
D.实验过程中先停止通入空气,再停止加热
14.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O~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5.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颜六色的焰火是物质本身燃烧的颜色
B.氢气、硫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颜色,这也是焰色反应
C.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可证明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只含有K+
D.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
16.【任务一】某小组研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如下: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
Na2CO3 | NaHCO3 | ||
① | 在两支试管中加入1 g Na2CO3或1 NaHCO3固体,再加入5 mL水,振荡;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其中 | 温度由17.6℃变为23.2℃;放置至室温时,试管内无固体 | 温度由17.6℃变为17.2℃;放置至室温时,试管内有少量固体残留 |
② | 室温时,分别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溶液微红 |
(1)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不能说明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为进一步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利用传感器继续做如下实验: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数据 |
③ | 测量下面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 |
④ | 测量下面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注: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浓度相等 |
信息提示:溶液pH越小,OH-的浓度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3)澄清石灰水显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③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5)实验④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④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pH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参与了反应,写出反应初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苏打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部分转变为Na2CO3),某研究小组欲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Ⅰ.加热分解法
利用图1装置,充分加热小苏打样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
①仪器a的质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测量气体体积法
利用图2装置,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3)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管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C中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代替水。
(6)待反应结束,气体冷却至室温后,利用图示装置读取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m g,反应前量气管C的读数为V1 mL,反应结束后量气管C的读数为V2 mL,则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____(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专题09 物质的量(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专题09 物质的量(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专题09物质的量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专题09物质的量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专题08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专题08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专题08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专题05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专题06钠及其氧化物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专题06钠及其氧化物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