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03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03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03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038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038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038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038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038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物象、人物形象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树木花草等植物类,动物类,自然现象类,特定地点物品类,输入您的标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象]:作者形象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物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景与情一直是古诗词中缠绵的“CP”。只有姿容各异的景物、事物才能与作者共鸣。又因为物本身就有固定的特点,久而久之寄托于物的情感也相对固定了,物象大都“标签化”。
1.积极向上刚强类——
松柏:傲霜斗雪的典范,坚强不屈。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梅花:标格高雅、节操凝重,赠别、思乡。绿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雅、有气节。
2.忧伤残破凋零类——
梧桐、芭蕉、丁香:孤独凄凉悲伤的象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杨花、柳絮、浮萍:命运飘零,孤苦无依。黍离: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芦花荻花:渲染萧索的气氛。黄叶、落花:凋零、美人迟暮、人事衰落。柳树:依依惜别的伤感。
3.明媚忧伤的情爱——
桃花、荷花:热情奔向的恋情或者恋人、浓厚纯真的思念和爱恋。柳树:离别的悲痛红叶、红豆:刻骨铭心的相思。
桂花:蟾宫折桂,中举。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采薇:隐居生活。芳草:旺盛的生命力,离别的愁绪。
1.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
2.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青鸟、比翼鸟(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3.鹧鸪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4.寒蝉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溢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5.鸿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强调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有诗《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中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鸿雁:爱情忠诚、遥寄相思、游子思家、征人思乡、游子飘零
1.残阳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清朝纳兰性德的《点绛唇》“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都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人到暮年,衰微。
2.月亮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B.明月还常常蕴含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悲亢幽怨C.有时明月还蕴含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D.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尽如人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明日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人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的《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柳营指军营。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统领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
5.“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重复机械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来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的“思妇”主题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情境,不仅使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
6.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三径、五柳、东篱、墙东
7.酒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投笔:弃文从武请缨、吴钩: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长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守边将领。芦笛:边疆战士思家莼羹鲈鲙:家乡风味,思家。
就像人会被归类为温柔、暴躁、狡猾等,古诗词中的人象也可以归类。你我他不同,但某些感情可以相通,正因为感情相通,我们可以把情感相通的“人象”归类。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已经见识的够多了
将所给人象与对应的诗句连线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吾亦能高咏,斯人何处闻。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讲义127页——1.自我形象2.他人形象外在:外貌、动作、语言、地位内在:性格、理想、人生态度平常积累足够多的诗歌和诗人;注释会补充诗人资料;选择题会暗示诗人感情;剩下的瞻前顾后用你的智慧补充。
讲义127页——1.自我形象2.他人形象答题模板:1、总说什么样的形象(词语或句子总结)2、具体说明写了哪些方面(性格、喜好等)3、作者的感情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人物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物象和意象 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课时意象与意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分析人物形象(或物象)的作用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说物象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