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27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27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27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270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270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270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270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4270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看搭配和看逻辑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要点,边练边悟,技法点拨,模拟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3.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4.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5.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成语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数量上的小幅增减,还是题型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一是成语的考查重点依然没变: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等。二是解题方法依然没变:只要我们准确地掌握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了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答题时联系语境,综合思考,就能准确做出判断。
一个词语依据自身的词义、词性和语法关系,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不同,搭配关系也不同;如果脱离了固定的搭配关系和语法功能,就容易造成搭配失当和功能混乱。审读题干时,注意成语的搭配关系,探究成语是否能带宾语,是否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等。
一、看搭配,忌功能混乱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生活像雾像雨又像风,抑或雨后的七色彩虹,使人捉.摸.不.定.,很多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那样发展。②有些党员干部把“执政为民”的宗旨抛诸脑后,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熟.视.无.睹.,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③他的书法一向很好,可谓笔.走.龙.蛇.,意气纵横。④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对手的重要手段。⑤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的灵感。⑥新赛季,迈阿密热火队“三巨头”的雄厚实力令其他 NBA 球队的球员难以望.其.项.背.。
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解析:“捉摸不定”指无法猜测预料。用在此处正确。“熟视无睹”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不能与“意见”“呼声”搭配。“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用在此处正确。“出奇制胜”指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 泛指用对方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后面不能带宾语。“茅塞顿开”比喻人心里有所闭塞,经人指引而豁然醒悟。这里用“问题”与它搭配是不恰当的。“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能赶得上或比得上。可与“难以”搭配用于否定句中。用在此处正确。
在成语运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义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产生逻辑上的相悖,语境和语义上的矛盾。
二、看逻辑,忌自相矛盾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②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③北京时间 5 月 2 日晚,意甲联赛冠军归属尘.埃.落.定.,AC 米兰主场 1 比 0 战胜罗马,提前 2 轮夺冠。④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考虑未来的发展,这些企业目.光.如.炬.,难以走向世界。⑤未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开一幅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建设全面小康的壮丽图景。⑥闻得老人一席话,我顿时犹如醍.醐.灌.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明白了他一直以来藏在严厉教导中的深沉的爱。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④⑤⑥解析:“春意阑珊”的“阑珊”是指“将尽,衰落”,这正好与句首的“初春”相左。“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这与语境中所说的“大学生”相矛盾。“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用在此处,与语境相合。“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与“只顾眼前”相矛盾, 可换成“目光如豆”。“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运用正确。“醍醐灌顶”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感悟。用在此处合适。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中国人而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其分量之重 _____。倘没有长城和故宫这类文物的幸存,没有一批批文物工作者_____的守护,很难想象中华文明能_____,屹立五千年而不倒。A.显而易见殚精竭虑一脉相承B.不言而喻殚精竭虑薪火相传C.显而易见处心积虑薪火相传D.不言而喻处心积虑一脉相承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言而喻”和“显而易见”都形容很明显,不用多说或多看。 但“不言而喻”侧重于不用说就明白,“显而易见”侧重于极容易看清楚。根据语境,选用“不言而喻”更恰当。“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根据语境,应选用带有褒义色彩的“殚精竭虑”。“薪火相传”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指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 根据前面的主语“中华文明”,应选用“薪火相传”。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读书如果不探究其中的义理,只留心章句训诂,那就近于_____,读再多也没用。②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③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解析:①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②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是多条道路归一, 故选“殊途同归”。③如临深渊:形容戒惧谨慎,侧重于面临危险,感到恐惧。如履薄冰:形容戒惧谨慎,侧重于谨慎小心。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其重要性在于_____。在这次会议上,他强调如果没有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就会成为_____,创新就很可能失败。然而,要善于创新,必须先敢于创新。只有矢志不渝,_____,努力创新, 才能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A.承前启后胡思乱想呕心沥血B.承上启下胡思乱想处心积虑C.承前启后痴心妄想处心积虑D.承上启下痴心妄想呕心沥血
解析:承前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事业、学问等)。亦作“承先启后”。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 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胡思乱想: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褒义词。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_____。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_____。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_____。A.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
解析:并肩:肩挨着肩;比喻团结合作,行动一致。比肩:比喻相当;比美。第一句话是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和希腊雕塑艺术比较,所以应填“比肩”。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无力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今天的艺术家们面对敦煌石窟等大型雕塑群应该是“赞不绝口”。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结合前面语境,从情感色彩来看,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敦煌石窟等艺术作品应为“视而不见”。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孜孜于考古发掘和典籍梳理。经过努力,一些湮没在历史废墟和神话传说中的_____被重新确认,因此某些关于先民流徙原因的_____也随之不攻自破。从他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_____这一文化基因的作用下,迫于自然灾害或是人类战争而背井离乡者,是怎样动情地吟唱着家园,并渴望着重归故土。A.故事不经之谈安居乐业B.故实不刊之论安居乐业C.故事不刊之论安土重迁D.故实不经之谈安土重迁
解析: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故实:出处;典故;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 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安居乐业: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安土重迁:形容留恋故土, 不肯轻易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 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有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C.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 “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1讲 观点推断题——选项看逻辑 文内找依据 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技法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高考常考成语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要点,高考常考成语训练,模拟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之抓细微差别,巧辨近义成语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要点,边练边悟,解题演示,模拟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