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随堂练习题
展开5.1 植被
一、判断
(1)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
(2)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做人工植被。( )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
(4)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林。( )
(5)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
二、思考
(1)森林的分布?
(2)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
一、判断
(1)√ (2)√ (3)× (4)√ (5)√
二、思考
(1)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培优第一阶——基础知识对点练
知识点一 植被类型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是( )
A.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可见茎花、板根
B.终年常绿,花期一般在春末夏初,秋季进入果期
C.耐寒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
D.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盛叶,秋冬季落叶
【答案】A
【详解】热带雨林分布区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分,生物群落演替速度快,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可见茎花、板根,A正确。终年常绿,花期一般在春末夏初,秋季进入果期,是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的特点,B错误。 耐寒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是亚寒带针叶林的特点,C错误。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盛叶,秋冬季落叶,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D错误。故选A。
2.(2022·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答案】D
【详解】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区,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典型植被。所以此题选D。
知识点二 影响植被的因素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祁连圆柏树干笔直或略扭,叶子为刺叶或鳞叶,根系发达。但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 )
A.喜热 B.喜湿 C.耐盐碱 D.耐寒旱、耐贫瘠
4.柴达木盆地中很多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分布且周边被荒漠包围,说明了( )
A.植被破坏严重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祁连圆柏存在时间长 D.人类保护
【答案】3.D 4.C
【解析】3.根据材料“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可判断: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耐寒旱、耐贫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材料“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可充分说明,它们在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祁连圆柏存在时间长,C正确。植被破坏严重,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保护,不会导致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ABD错误。故选C。
培优第二阶——核心知识重点练
(2022·河南宏力学校高一期末)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越丰富
B.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森林的分布面积越广
C.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越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
D.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不明显
2.下列植被类型中,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1.A 2.C
【解析】1.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如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明显,如热带雨林地区,D错误;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并不是各类植物都能生长,如寒带的植物在热带通常是不能生长的,C错误;森林的分布面积,不仅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还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故选A。
2.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是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的特征,C对;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二者一年四季常绿,AB错;亚寒带针叶林,叶片缩小为针状,D错。故选C。
(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下面为中国两个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D.距海远近不同
4.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是( )
A.纺锤树 B.樟树 C.茶树 D.桦树
5.分析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具有哪些特征( )
A.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B.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便于储水
【答案】3.C 4.D 5.B
【解析】3.河流不会影响植被是否落叶,B错误。冬季植被是否落叶,影响最大的要素是热量,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好,植被常绿;北方地区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较少,热量条件差,冬季植被会落叶,所以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与地形、距海远近关系不大,C正确, A、D错误。故选C。
4.明明在我国,且家乡的植被为落叶林,纺锤树、樟树和茶树都是常绿植被,只有桦树为落叶植被。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特点,A错误;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特点是四季常绿,叶面多革质,有光泽,无绒毛,B正确;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亚寒带,C错误;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便于储水,属于热带较干旱地区的树种特点,D错误。故选B。
(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榕树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7.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8.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是( )
A.森林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B.耐寒乔木组成,树叶为针状
C.落叶乔木组成,乔木叶片宽阔 D.植物种类丰富,可见茎花、板根
【答案】6.B 7.D 8.D
【解析】6.福建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题中提到榕树广泛种植,因此榕树应属于常绿阔叶林,B正确。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树种,A错误,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树种,C错误,针叶林为亚寒带气候典型树种,D错误。故选B。
7.榕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冠较大,排除AB;材料中提到,每年有很多榕树被大风吹倒,说明榕树根系浅,D正确,C错误。故选D。
8.森林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A错误;耐寒乔木组成,树叶为针状,为亚寒带针叶林,B错误;落叶乔木组成,乔木叶片宽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热带雨林植被植物种类丰富,可见茎花、板根,D正确。故选D。
(2021·黑龙江·大庆市育才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银杏林属于( )
A.亚寒带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落叶阔叶林
10.每年的秋季银杏叶纷纷飘落,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答案】9.D 10.A
【解析】9.银杏的叶片较宽阔,属于阔叶林,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说明银杏叶片颜色有明显的转换,不属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特点,排除BC;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然后就是落叶,因此银杏林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D符合题意。故选D。
10.银杏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该植被在冬半年由于气温降低,植物生命活动能力下降,吸收的水分和营养盐类减少,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植物通过落叶来减少水分蒸腾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此每年的秋季银杏叶纷纷飘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降水、光照、地形等影响较小,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云南元阳地区传统经济模式为自给自足的种植业,元阳梯田是当地农民智慧的结晶,梯田布局完美体现了田、林、村的相互协调。下图是元阳梯田水资源关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田、林、村 B.田、村、林 C.林、田、村 D.林、村、田
12.造成田、林布局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交通 D.市场
13.梯田单块面积有大有小,造成梯田单块面积较小的原因是( )
A.土层薄 B.坡度陡 C.水源不足 D.远离村寨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11.森林为梯田与村寨提供稳定、清洁的水源,因而位于梯田与村寨的上方,AB错误;梯田多建设在坡度较小的缓坡上,海拔较低,另外根据水资源运动方向是森林到村寨,(生活污水)再到梯田,也可以判断出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林、村、田,C错误,D正确。故选D项。
12.森林分布最高,梯田分布最低。低海拔温度高,有利于种植业发展,说明造成田、林布局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A正确;降水为森林与梯田提供水源支持,降水会随着高度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森林能够为梯田提供水源,如果升高梯田的海拔高度,则会使得温度降低,影响作物品质,因而降水不是影响布局的主要因素,B错误;交通、市场多影响产品的销售范围、种植品类等等,不会影响田林的布局海拔,CD错误。故选A项。
13.梯田是经过人为改造的,面对土层薄,可以搬运客土,A错误;在相同的单块梯田高度下,坡度陡会造成梯田单块面积减小,所以造成梯田单块面积较小的原因是坡度陡,B正确;水源不足不会影响田块大小形状,C错误;距离村寨远近与梯田大小无关,D错误。故选B项。
14.(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____,属于人工植被的是____。(填“甲”“乙”“丙”或“丁”)
(2)与图中其他植被相比,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有____、____等。
(3)指出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是____,成因是____。
(4)指出甲、丁两图植被的显著区别:甲图植被____,丁图植被____。
(5)同学们结合日常观察,判断柳树和杨树属于( )的树种。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1) 乙丙 甲丁
(2) 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显著;四季开花、四季结果 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根现象
(3) 叶子缩小为针状 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
(4) 秋冬季落叶 四季常绿
(5)B
【分析】(1)读图可知,乙图中植被为热带雨林,丙图中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均属于天然植被;甲图中植被为苹果树,丁图中植被为柑橘树,均属于人工植被。
(2)乙图中植被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使得植物全年都可以旺盛生长,可四季开花;植物的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见茎花和板状根等现象。
(3)丙图中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呈针状,可以抗寒抗旱。
(4)甲图中植被为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图中植被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显著区别是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
(5)通过日常观察发现,柳树和杨树的叶片宽阔且薄,C、D错误;柳树和杨树在秋冬季节时叶子脱离枝干,春季发芽,夏季茂盛,所以柳树和杨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A错误。故选B。
培优第三阶——高考真题实战练
(2022·湖南·高考真题)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离河岸距离 (m) | 群落属性 | 影响因子 | ||||
群落结构 | 群落盖度(%) | 海拔(m) | 土壤含水量 (%) | 土壤容重 (g/cm3) | 土壤电导率 (mS/cm) | |
50 | 乔—灌—草 | 30.33 | 916 | 5.73 | 1.41 | 0.36 |
200 | 乔—灌—草 | 34.00 | 917 | 5.04 | 1.50 | 0.59 |
350 | 乔—灌—草 | 40.33 | 914 | 4.42 | 1.50 | 0.37 |
500 | 乔—灌—草 | 46.67 | 914 | 18.51 | 1.41 | 2.56 |
650 | 乔—灌—草 | 74.33 | 913 | 19.27 | 1.37 | 0.40 |
800 | 乔—灌—草 | 68.67 | 913 | 15.23 | 1.38 | 1.02 |
950 | 乔—草 | 45.00 | 912 | 7.78 | 1.40 | 0.50 |
1100 | 乔—草 | 40.33 | 916 | 3.06 | 1.58 | 0.66 |
1250 | 乔—草 | 34.33 | 915 | 2.32 | 1.62 | 1.98 |
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答案】1.B 2.A 3.B
【解析】1.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为浅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符合题意,排除C;草本植物根据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排除B;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
3.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符合题意;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排除D;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AC。故选B。
(2021·湖南·高考真题)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
5.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须率最高的是( )
A.东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
6.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动
【答案】4.C 5.A 6.C
【分析】4.根据题意,蒙古国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根据题意,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来看,东方省河流较多,纬度较高,蒸发较弱,表明当地水分条件较好,植物量更丰富,可燃物多,并且远离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野火发生频率最高,A正确。中央省和色楞格地区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野火发生频率相对较低,B、D错误。而南戈壁省深居内陆,河流少,表明气候干旱,植被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C错误。故选A。
6.从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发生野火频率与植被生物量有密切关系,该地区整体上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物量不大,经过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3~4年积累植被生物量,即可燃物,因此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生物量,C符合题意;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3~4年的周期,游牧活动也没有明显年际周期,因此这些因素不可能导致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A、B、D项错误。故选C。
(2019·北京·高考真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8.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7.A 8.C
【解析】7.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故选A。
8.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C。
9.(2022·江西省安义中学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分布着以栎属高山栎组为主要建群种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区主要的薪柴来源,砍伐后其萌生能力很强。该森林类型既有由高大乔木构成的森林,又有由小乔木构成的矮林,还有灌木林,其分布范围可从海拔1200米,一直到4200米的林线附近。
研究发现,硬叶常绿阔叶林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前分布广且连续,其目前分布状况与青藏高原隆起有直接关系。左图示意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右图示意硬叶常绿阔叶林中高山栎植株平均高度与海拔的关系。
(1)简述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特点。
(2)分别指出海拔3.2km以下、以上我国高山栎林植株平均高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形成原因。
(3)说明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对我国西南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影响。
【答案】(1)分布范围广,不连续分布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带(或河流两岸的山坡地带);分布纬度较低;海拔跨度大。
(2)3.2km以下,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而增高,其原因是过度樵采等人类活动导致,海拔越低砍伐越严重,砍伐后萌生的树木较低矮。
3.2km以上,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而降低,其原因是随着海拔上升,水热及其土壤条件变差,风力变大,导致植株矮化。
(3)青藏高原隆升,使该地气候不断寒化、旱化,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其分布面积大大缩小(仅分布在高原东南部和边缘的横断山区);高原隆升导致横断山脉隆起,地势高差变大,地形、气候变得复杂多样,使其只分布在适合生长的地方,呈现碎片化(难以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自然带)。
【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带(或河流两岸的山坡地带),分布不连续;读图可知,集中分布在25°N-35°N之间,分布纬度较低;由材料可知,分布范围可从海拔1200米,一直到4200米的林线附近,分布海拔跨度大。
(2)读图可知,3.2km处为高山栎平均植株高度最高处,3.2km以下,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而增高。由材料可知,以栎属高山栎组为主要建群种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区主要的薪柴来源,砍伐后其萌生能力很强。则3.2km以下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樵采等活动导致的,海拔越低的区域砍伐越严重,砍伐后萌生的树木更低矮。3.2km以上,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呈降低的趋势,其原因是随着海拔上升,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水热及土壤条件变差,海拔高处风力变大,导致植株平均高度降低。
(3)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所产生的热力作用与动力作用,对该地区的气候产生重大影响。使高原内部旱化,随高原海拔的不断升高,整个高原寒华也日益明显,因此导致硬叶常绿阔叶林面积极大地缩小,仅在高原的东南部及边缘的横断山区,得以保存。青藏高原的隆升还对周围的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与高原隆升相联系的是西南季风的形成,它使得高原周围东南部具有湿润潮湿的气候特点,并且高原隆升引起西风带的北撤,使亚热带荒漠区向北移动。这样,高原周围残存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高原周围山脉的隆起,使分布区海拔增高,地形变得更复杂,对硬叶常绿阔叶林产生巨大影响,使其只分布在适合生长的地方,呈现碎片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2《土壤》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2《土壤》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