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13.2《宇宙的边疆》课件PPT+送教案 课件 23 次下载
- 第四单元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PPT+送教案 课件 27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PPT+送教案 课件 38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PPT+送教案 课件 33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PPT+送教案 课件 36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1.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背诵本词诗。2.把握诗歌大意,梳理诗中情感起伏变化。(重点)3.学习诗中比兴的艺术手法。4.通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难点)
春日忆李白杜甫 〔唐代〕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鲍照( 约415年~470年)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南朝宋代文学家,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chā)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终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临海王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他一生关心国家命运,对刘宋王朝的政治深为不满。但由于“家世贫贱”而在宦途上饱受压抑。
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作品文学价值很高。鲍照继承并发扬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诗在内容上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抒吐个人胸怀;艺术上讲究炼字炼句,风格豪爽、气骨俊逸,一洗诗坛靡弱之风,为诗界灌注了新的生命。文学地位上,鲍照与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元嘉体”代表诗人),被誉为“乐府第一手”。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世将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鲍照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士族(大家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高门与寒门在交际、婚配、任官、坐位等方面都有区别,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感之意”。其辞以悲愤为主,其调多悲凉之音。拟,摹仿。后世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鲍照共创作《拟行路难》十八首,在他最擅长的乐府诗体中称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宝"。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拟行路难》组诗内容丰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诗,从各个侧面集中展现了鲍照诗歌艺术的多姿多态。
听名家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感受意境,初步体味作者情感。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逐句翻译,读懂本词大意。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哪些诗句表达的愁绪最浓重?这几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心态:颈联写出了作者的渴望:渴望从惆怅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尾联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矛盾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颈联)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尾联)
请你怀着作者的矛盾痛苦之情,朗读本词。
以水流向何方不定比兴人的命运无定,前途不可预知;以水流的不规则、不可控,比兴人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自主支配;以覆水难收,比兴人的命运不可更改,人生不可逆转、不可重来,只能默默承受;以水流向各方的平常,比兴世人的命运大抵如此。
1、作者在写到“愁”之前,写了些什么,有什么用意?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思考“人生亦有命”中“命”的含义是什么?行路难难在何处?
知人:出身寒微,志向远大,进取欲望非常强烈。论世: 门第决定人生走向,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鲍照的出身、志向、欲望和他生存的时代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必然充满着悲剧色彩。
(1)“命”指门第决定人生的命运。有怎样的门第,就会有怎样的遭遇。作者认为不公却没法改变因而生愁。(2)行路难难在人生只论艰险坎坷,诗人才华埋没,壮志难酬。
3、梳理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概括诗人形象。
诗人形象:①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②不满现实,却只能自抑悲愤,无奈屈从。
比较阅读本诗与李白《行路难》,思考同是写怀才不遇的诗,两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情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行路难》其一 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情感的不同:①鲍诗忍气吞声,徘徊辗转,愁情无以释怀,虽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无力的表达,最后“吞声踯躅不敢”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②李诗虽有暂时的烦忧,但基调却是高昂向上的。结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却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凸现出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情感差异的原因:(1)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李白的诗歌中也总会出现愁绪,但是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所以,李白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了盛唐气象(雄浑、充沛的活力)。 鲍照,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虽才华横溢,又献诗言志,却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2)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 李白处世自信,性格豪迈,充满激情,虽仕途坎坷,但仍乐观自信;鲍照是充满追求,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渴望,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性格上多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
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了人才
唐代的开明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知人论世:两首诗歌的异同
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发出作者门阀制度重压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1.背诵本词。2.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英雄无用武之地”。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新的时代给了我们公平竞争的机会,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所成就呢?
教习网(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智学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1.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2.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是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老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3.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课件、教案、学案、试卷等内容,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203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拟行路难(其四)集体备课课件ppt</a>,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拟行路难其四,任务一诵命运之歌,作者简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任务二辨命运之择,任务三写命运之悟,任务四对比加深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203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拟行路难(其四)教课课件ppt</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诗歌大意,本诗主旨,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203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拟行路难(其四)课堂教学ppt课件</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拟行路难,诗歌大意,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