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展开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环节:课标素养预测 第二环节:思维导图构建第三环节:核心知识探究第四环节:典型试题透析第五环节:易错易混总结
第一环节:课标素养预测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1.科学精神: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本专题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1)从命题内容上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是考查的重点(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试题的综合性较强(3)在复习备考中,应重点关注冬奥精神、北斗精神、建党精神、党史学习等社会热点话题。
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环节:思维导图构建
第三环节:核心知识探究
核心概念一 世界的物质性
核心概念二 运动的规律性
核心概念三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核心概念四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本课围绕物质这一核心概念,阐述了世界的本原——物质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运动遵循——客观规律;总的方法论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议学活动一:哲学视野的“世界”构成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世界是物质的”?
议题一:为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线)
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共性)
【注意】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物质具体形态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是永恒的。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看得见摸得着,具体的)。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是暂时的。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②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 ≠ 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 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运动。
注意: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2.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1)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方法论:承认自然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3)哲理运用:科学抗疫、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
结论1 从产生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构成)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结论2 从构成看: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客观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动物的心理≠人类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
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结论3: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意识的生理基础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注意:人脑≠大脑;≠电脑
(4)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 客观存在 的 主观映像。
内容: 物质现象+精神现象
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从意识的反映形式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
【特别提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来源于客观存在的。
特别提示:把握意识本质问题要明确三个“并不意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知识拓展】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也根源于物质。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议题二:为何我党要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
议学活动二: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党为何要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议学提示: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历史记载着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蕴藏着民族兴衰存亡、政党生死成败的规律,是最好的教科书、生动的启示录。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可以从中寻找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规律的概念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1)哲学上的规律≠具体科学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规律≠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现象是浮于事物表面联系、形式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
①“固有”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规律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②“本质”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联系。③“必然”是指只有事物变化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④“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
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从规律的含义中理解)(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人不能改变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注意:人们改变的是条件,创造的是条件,而不能改变规律和创造规律本身。⑤从性质上看: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规律发挥作用确实会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但这只是人主观的一种价值判断。如:地震——地热能)
【注意】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规律不等于规律的现象。③错误的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两个极端: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归结为:三能三不能规律能被发现、认识和利用,但是不能被创造、消灭、人为地改变。(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
1994年开始,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三步走”发展战略决策,到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技术路径设计,再到用两年多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发展历程。 按照传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模式,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众多地面站。为解决北斗系统国内建站实现全球运行和服务的难题,北斗系统首创Ka频段星间链路,创造性地提出高效解决方案,而为解决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问题,工程专门组织研究团队攻克了星间链路关键技术。 一项项自主创新事业的突破,离不开创新的思路、高效的组织、精细的管理,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以来,各参研参建单位和全体同志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使命情怀,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勠力创新、攻坚克难,从科研院所到各生产企业,从大山深处的航天发射场到浩瀚大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到处留下了科技人员艰苦奋斗的足迹,洒下了科技人员不懈拼搏的汗水。新时代的北斗精神,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添了经验与信心。
议题三: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为何能建设成功?
议学活动三: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为何能建设成功?
首创Ka频段星间链路,创造性地提出高效解决方案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伟大的精神不断激励科研人员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戮力创新,增添信心,通过科学实践,改变客观世界,推动自主创新事业发展。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1)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2)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选择反应不同事物,还可以选择反映同一事物不同角度。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3)能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注意: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请你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XX,想全三个角度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主观题让你用“意识能动作用来分析XX”,想全三个角度: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③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解题方法渗透1】——根据教材,再次调整梳理的角度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①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②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条件出发),正确利用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端正主观动机。
【知识拓展】XX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增加知识点,整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历史上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公元1681年,康熙设立木兰围场,塞罕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末期,国势衰微,为弥补国库亏空,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西伯利亚寒风推动沙地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 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369名青年踏上了塞罕坝。自此,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他们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绿色,开展持久绿色攻坚战,实现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森林,从一片森林到百万亩林海的巨变。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如今,塞罕坝万顷林海,不仅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改善了区域小气候,还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生态屏障。塞罕坝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人在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过程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2分)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善于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开展风力发电,发展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
②尊重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顺应自然生态规律,充分认识和利用林业生产规律,向沙土要绿色,开展阳坡造林
③发扬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改进造林工具,改变传统种植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②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唯物论原理总结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论原理总结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从规律的含义中理解)(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唯物论原理总结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规律的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3)方法论: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唯物论原理总结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2)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3)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唯物论原理总结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2021年广东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19世纪欧洲一些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对这些“超意识能力”评价正确的是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肯定了人类具有穿越到神灵世界的能力③无视了物质的决定性 ④说明人类意识具有不受限制的创造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神灵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②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由物质决定的,而不是不受限制的,人的意识活动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错误。
这种超意识能力研究是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无视物质的决定性,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①③正确。
第四环节:典型试题透析
2.【2020年课标II】下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现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艺术作品不具有客观内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说法错误,排除
3.【2014年课标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②中“无条件的、必然的”、③中“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
4.【2013年课标Ⅰ】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应该是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才能反映了事物的本质,①因果颠倒,排除;
人的意识并不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③错误。
5.(2016年全国卷Ⅲ)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①错误,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事物的变化,而不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③说法错误,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1.✕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3.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4.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
3.✕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
4.✕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而是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第五环节:易错易混总结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这是一份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世界的本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客观世界,主观世界,整个世界,考点二运动的规律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这是一份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质的含义,概括共同本质,自然界的物质性,追溯过去,推测未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这是一份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未知≠不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