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专题20 第5单元 综合练习+答案
展开专题20 第五单元
综合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瑕疵 徜徉 不落窠臼 歌声粗犷
A. zī chánɡ cháo kuànɡ
B. cī chánɡ kē ɡuǎnɡ
C. cī tánɡ cháo kuǎnɡ
D. zī tánɡ kē ɡuǎnɡ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融洽 筹划 名信片 大象的鼻子——能曲能伸
B. 按语 沉湎 泊来品 班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C. 宣泄 鄙薄 炒鱿鱼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D. 装帧 针贬 挖墙角 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王爷庙修建在釜溪河边的山崖上,夏日的王爷庙是人们避暑喝茶的好季节。
B. 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充满信心。
C. 白云中学在2019年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D. 通过阅读《红高粱》《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4.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最恰当语句的选项。
(1)孔子一生憧憬着“ ”的“大同”世界,但残酷的现实使他感到“ ”,不知道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
(2)做人要讲究志气,他(孔子)说“ ”,否则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品格。他认为,“ ”,君子当困厄时不夺其志,小人可就要乱来了。
A.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B.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D. 吾道穷矣
5. 下列有关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回忆他母亲的一篇文章。
B.《金大力》描写了一对善良、朴实、勤劳的乡村夫妻,表达了作者对至美人性、淡泊生活的追求。
C.《探界者钟扬》(节选)是一篇人物通讯,记述了“感动中国人物”钟扬的主要事迹、人生追求和成就,揭示了钟扬执着于科学事业的原因、价值和意义。
D.《人生的导师——孔子》一文以真挚的敬仰之情,概括出了孔子的思想精髓,塑造出了孔子这位人生导师的不朽形象。
6. 下列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三个是好朋友,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
B. 张明在学习中很讲究方法,常常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C. 运动会上体育委员急功近利,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
D. 我与他只是萍水相逢,没想到危难之际他能舍身相救。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政府应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甚至迫使企业走上正确的资源节约 之路。
B. 据有关部门测算,若全国所有场所都采用节能灯,其效益相当于发电量是两座的三峡电站。
C. 目前,主张勤俭节约的呼声,似乎并没有唤醒和阻止住一些人追求豪华的势头。
D. 在戏剧学院学习时,只有我跟他学过弹钢琴。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一条,他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
B. 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C.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D.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鲁国昌平乡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县南)
9. 下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B. 她是我们家中的阎王。
C. 我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D.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
10. 下列有关书信写作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般书信的收信人的称谓均顶格写在开头的第一行。专用书信的收信人的称谓写在标题之下(另起一行顶格)。
B. 一般书信没有标题。专用书信的标题可有可无。
C. 一般书信多有问候语。专用书信有时不必写问候语一项。
D. 对长辈常用祝颂语有:谨祝近安,敬祝健康,敬叩荣寿等。
11. 知识填空。
(1)书信分为 和 两大类。一般书信多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专用书信有 、 、 、 、 、 等等。
(2)汉末至曹魏时期,产生了以“三曹”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三曹”是指 。
(3)《 》与《 》合称“乐府双璧”。其中《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4)复述,就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把读过的、听过的语言材料加以 或
。复述具有创造性,能把记忆、 、 三项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复述一般分为重复性复述和 复述两大类。重复性复述又分为 和
两种。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 》。
【答案】1. B 2. C 3. D 4. (1) BD(2)AC 5.B 6.D 7.A 8.C 9.D 10.B
11.(1)一般书信 专用书信 感谢信 慰问信 表扬信 邀请信 求职信 申请书
(2)曹操 曹丕 曹植
(3)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4)讲述 转述 思考 表达 改造性 详细复述 概要复述
(5)青玉案·元夕
二、阅读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的导师——孔子
郜元宝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鲁国昌平乡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县南)。孔子是父母野合所生,小时候头顶中间特低,故名之曰丘。孔子三岁上丧父,他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做过仓库出纳、牛倌,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无论什么事,都做得非常之好。他特别好学,“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此好学,所以博文多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这概括了他一生求学进取境界不断提高的历程。
孔子三十岁以后,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就出来从政,一直到五十五岁。先后到鲁国、齐国做过几任小官,还一度任鲁司寇,掌管全国的治安司法。但是由于不遇明主,孔子在政治上是不得意的,所以从五十五岁一直到死,他都是周游列国,聚徒讲学。孔子学说,也就在这周游讲学的过程中得以完成。
孔子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感到人不学无以成材,无以用世,所以他好为人师,诲人不倦。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然后才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说他“恒惑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把讲学和个人的修养看得同样重要。他“述而不作”,死后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一部薄薄的《论语》,其中充满了他善良、智慧的教诲,如和煦春风,沁人心脾。正是有了孔子这位人生的导师,中国文化才雄踞世界,历久弥新。
不同于西方古代的圣哲,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只关心人与人的现实生活,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因他的影响,中国文化才以实用理性“经世致用”为主,一至于今。在孔子那里除了对具体人生的切实指教,极少谈论宇宙、始基、本体、神圣之类的东西。所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生导师。
孔子指导人生,重点在“仁”。仁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使人和己都能成为人所应该成为的样子,追求人所应该享受的幸福与快乐。
孔子一生憧憬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但残酷的现实使他感到“吾道穷矣”,不知道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即使如此,他对学生,还是讲他自己“吾道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周游列国,居无定所,颠沛造次,历经困厄,别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也无可奈何地承认“然哉,然哉”,但艰难险阻,并没有击垮他。他经常教育学生,不要学那些隐士,在山林与鸟兽为伍,不问人事。个人应该尽量发挥所学,为社会作贡献。做人要讲究志气,他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否则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品格。他认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当困厄时不夺其志,小人可就要乱来了。他表扬最心爱的弟子颜回,说他居陋巷,饭蔬食,犹不改其乐。他的确重视人的乐观精神,在路上遭围困,生命都受到威胁,孔子还弦歌不绝。他还教学生要以“义”为标准决定取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使他的学生成为他理想中的人。他那些教导,总是在具体的场合下脱口而出,并不是事先想好一篇文章,临时宣读。孔子不是以单纯的学问教人,而是以全副的爱心教人。他的话,因为都是从他切身体验中体现出来的,所以看似平凡,却无不蕴涵着人生的至情至理,千载以下,仍让人感到生动、真切,就像一个蔼蔼长者面对面和我们倾心而谈似的。
有一次,有人问子路,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子路仓促之间不知所对。孔子听说后,对子路说:“由(子路)!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样的人,的确有资格做万世的师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并解释词语。
(1)卒( ):
(2)陬邑( )( ):
(3)阜( ):
(4)司寇( )( ):
2. 从全文的论述来看,请按照时间(年龄)列出孔子生平。
3. “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孔子对自己的评价,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内容吗?
4. 课文最后一段孔子自评的话贯穿全文,那么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有很多内容可写,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与这句话有关的内容?
【答案】1.(1)zú 兵;差役。完毕,结束。到底,终于。死。
(2)zōu yì城市、古时县的别称。
(3)fù土山,(物资)多。
(4)sī kòu 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2.略
3.(1)学道不倦——无论什么事,都做的非常之好。他特别好学,……所以博闻多能。(第1自然段)
(2)诲人不厌——①孔子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 感到……诲人不倦。(第3自然段)②他说他“恒惑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把讲学和个人的修养看的同样重要。③周游列国讲学;一生宣扬“仁”的学说;感到“吾道穷矣”,不知道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即使如此,他对学生,是讲他自己“吾道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第5、6自然段)
(3)发愤忘食——为实现“仁” 的理想,孔子周游列国,居无定所,颠沛造次,历经困厄,别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也无可奈何地承认“然哉,然哉”,但艰难险阻,并没有击垮他。(第6自然段)
(4)乐以忘忧—— 在路上遭围困,生命都受到威胁,孔子还弦歌不绝。(第6自然段)
(5)不知老之将至——从五十五岁一直到死,他都是周游列国,聚徒讲学。(第2自然段)
4. 最后一句(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也是孔子的精髓所在。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介绍的材料很多,要在有限的篇幅内介绍他,作者必须围绕一个主旨选取材料,并有机地组织安排材料。以集中的材料,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如果面面俱到,反而给人的印象不深刻。(意思接近即可)
三、表达与交流
为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0年2月24日作出《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保护野生动物,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保障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安全,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书。(500字左右)
【答案】略
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专题20 第5单元 综合练习+答案: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专题20 第5单元 综合练习+答案,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20第5单元综合练习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20第5单元综合练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专题08 第2单元 综合练习+答案: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专题08 第2单元 综合练习+答案,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08第2单元综合练习答案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08第2单元综合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专题24 第6单元 综合练习+答案: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专题24 第6单元 综合练习+答案,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专题24第6单元综合练习答案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专题24第6单元综合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