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振动波动电磁波相对论第4节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学案
展开第4节 光的波动性 电磁波 相对论
一、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光的干涉:
(1)图示:
(2)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3)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4)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白光照射时,中央为白色亮条纹,其余为彩色条纹。
(5)条纹间距:Δx=λ,其中l是双缝到光屏的距离,d是双缝间的距离,λ是入射光波的波长。
2.光的衍射
(1)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
(2)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图样的比较
| 单缝衍射 | 圆孔衍射 |
单色光 | 中央为亮且宽的条纹,两侧为明暗相间的条纹,且越靠近两侧,亮条纹的亮度减弱,宽度越小(如图甲所示) | ①中央是大且亮的圆形亮斑,周围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越靠外,圆形亮条纹的亮度越弱,宽度减小(如图乙所示) ②亮环或暗环间的距离随圆孔半径的增加而减小 |
白光 | 中央为亮且宽的白色条纹,两侧为亮度逐渐变暗宽度逐渐变窄的彩色条纹,其中最靠近中央的色光是紫光、离中央最远的是红光 | 中央是大且亮的白色亮斑,周围是不等间距的彩色的同心圆环 |
甲 乙 丙
(3)泊松亮斑(圆盘衍射)
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半径很小的小圆盘上时,在圆盘的阴影中心出现亮斑,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如图丙所示)
3.光的偏振:
(1)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2)偏振光: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的光。
(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二、电磁波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2.电磁波及其传播:
(1)电磁场在空间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但在同一介质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频率越高,波速越小。
(3)波速公式:v=λf,f是电磁波的频率。
3.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1)发射电磁波需要开放的高频振荡电路,并对电磁波根据信号的强弱进行调制(两种方式:调幅、调频)。
(2)接收电磁波需要能够产生电谐振的调谐电路,再把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解调出来。调幅波的解调也叫检波。
4.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的大小顺序把它们排列成的谱。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的电磁波谱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三、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光速和光源、观测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
2.质速关系:
(1)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m与静止时的质量m0之间有如下关系:m=。
(2)物体运动时的质量总要大于静止时的质量m0。
3.质能关系: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E表示它具有的能量,则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E=mc2。
一、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生干涉。 (√)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使白光变成单色光。 (×)
3.阳光下茂密的树荫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
4.自然光是偏振光。 (×)
5.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向外传播便形成了电磁波。 (×)
6.光速不变原理指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
二、走进教材
1.(粤教版选修3-4P103T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
A.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
B.雨后天边出现彩虹
C.早晨东方的天边出现红色朝霞
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
[答案] A
2.(鲁科教材原题)将两个紧靠在一起的偏振片放在一盏灯的前面,此时没有光通过。如果将其中的一个偏振片逐渐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的现象是( )
A.透过偏振片的光先增强,然后又减弱到零
B.透过偏振片的光先增强,然后减弱到非零的最小值
C.透过偏振片的光在整个过程中都增强
D.透过偏振片的光先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
[答案] A
3.(粤教版选修3-4P123T6)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的一飞船,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上去。若飞船的宇航员测得该旅程为3光年,则v应为( )
A. B. C. D.
[答案] D
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
1.光的干涉、衍射比较
内容 | 干涉 | 衍射 | ||
现象 | 在光叠加区域出现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 光绕过障碍物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 ||
产生条件 | 两束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更小 | ||
典型实验 | 杨氏双缝干涉 |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盘衍射) | ||
图样特点 | 不同点 | 条纹宽度 | 条纹宽度相等 |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
条纹间距 | 各相邻条纹间距相等 |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 ||
亮度情况 | 清晰条纹,亮度基本相等 |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 ||
相同点 |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
2.亮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1)如图所示,光源S1、S2发生的光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r2-r1=kλ(k=0,1,2…)时,光屏上出现亮条纹。
(2)光的路程差r2-r1=(2k+1)(k=0,1,2…)时,光屏上出现暗条纹。
3.薄膜干涉
(1)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
(2)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出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两列光波同相叠加,出现亮纹;反相叠加,出现暗纹。
(3)条纹特点:①单色光:明暗相间的水平条纹;
②白光:彩色水平条纹。
4.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比较
| 自然光(非偏振光) | 偏振光 |
光的来源 | 直接从光源发出的光 |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 |
光的振动方向 |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任意方向,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 |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特定方向 |
光的干涉现象
1. (2020·山东高考)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光源S到S1、S2的距离相等,O点为S1、S2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光源S发出的波长为λ的光,经S1出射后垂直穿过玻璃片传播到O点,经S2出射后直接传播到O点,由S1到O点与由S2到O点,光传播的时间差为Δt。玻璃片厚度为10λ,玻璃对该波长光的折射率为1.5,空气中光速为c,不计光在玻璃片内的反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Δt= B.Δt=
C.Δt= D.Δt=
A [波长为λ的光在玻璃片中的传播速度v=,通过10λ的距离,光传播的时间差Δt=-=,选项A正确。]
光的衍射
2.(2019·江苏高考)将两支铅笔并排放在一起,中间留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去看与其平行的日光灯,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选填“折射”“干涉”或“衍射”)。当缝的宽度________(选填“远大于”或“接近”)光波的波长时,这种现象十分明显。
[解析] 通过两支铅笔中间的缝能看到彩色条纹,说明光绕过缝而到人的眼睛,所以这是光的衍射现象;由发生明显衍射条件可知,当缝的宽度与光波的波长接近或比光波的波长小得多时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答案] 衍射 接近
光的偏振
3.奶粉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
自然光源偏振片 被测样品 偏振片
(1)偏振片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________。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强,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强,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解析] (1)自然光源发出的光不是偏振光,但当自然光经过偏振片后就变成了偏振光,因此偏振片A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
(2)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
(3)因为A、B的透振方向一致,故A、B间不放糖溶液时,自然光通过偏振片A后变成偏振光,通过B后到O。 当在A、B间加上糖溶液时,由于糖溶液的旋光作用,使通过A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转动了一定角度,使通过B到达O的光的强度不是最大,但当B转过一个角度,恰好使透振方向与经过糖溶液后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一致时,O处光强又为最强,故B的旋转角度即为糖溶液的旋光度。若偏振片B不动而将A旋转一个角度,再经糖溶液旋光后光的振动方向恰与B的透振方向一致,则A转过的角度也为α,故选项A、C、D正确。
[答案] (1)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 (2)横波 (3)ACD
电磁场 电磁波 相对论
1.(多选)(2016·全国卷Ⅱ)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
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
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
E.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
AB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选项A正确;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选项B正确;电磁波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选项C正确;电磁波可以通过光缆传输,选项D错误;电磁波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波源不再产生新的电磁波,但空间中已产生的电磁波仍可继续传播,选项E错误。]
2.如图所示,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 m范围内,则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高
B.和机械波一样须靠介质传播
C.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
D.不可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 [由ν=可知,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故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低,选项A错误;无线电波是电磁波,它的传播不须靠介质,选项B错误;无线电波与光波一样具有波的特性,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选项C正确,D错误。]
3.如图所示,两艘飞船A、B沿同一直线同向飞行,相对地面的速度均为v(v接近光速c)。地面上的人测得它们相距为L,则飞船A上的人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当B向A发出一光信号,飞船A上的人测得该信号的速度为________。
[解析]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之一就是光速不变原理,因此飞船A上的人测得信号的速度仍等于c(或光速),以地面为参考系,在运动方向有尺缩效应现象,而B相对A是静止的,没有尺缩效应现象,则飞船A上的人测得两飞船距离应大于L。
[答案] 大于 c(或光速)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滤光片后变成单色光,再经过单缝S时发生衍射,这时单缝S相当于一个单色光源,衍射光波同时到达双缝S1和S2之后,S1、S2双缝相当于两个步调完全一致的单色相干光源,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与入射光波长λ,双缝S1、S2间距离d及双缝与屏的距离l有关,其关系式为:Δx=λ,因此,只要测出Δx、d、l即可测出波长λ。
两条相邻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如图所示。
2.实验步骤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遮光筒轴线到达光屏。
④安装单缝和双缝,尽量使缝的中点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单缝与双缝平行,二者间距约为5~10 cm。
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如图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将该条纹记为第n条亮条纹,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则相邻两亮条纹间距Δx=。
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d是已知的)。
④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3.数据处理
(1)条纹间距的计算:转动测量头的手轮,分划板中心刻线在第1条亮条纹中央时读数为a1,在第n条亮条纹中央时读数为an,则Δx=。
(2)根据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Δx=λ得λ=Δx,其中d为双缝间距,l为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3)测量时需测量多组数据,求λ的平均值。
4.注意事项
(1)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光束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亮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亮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4)不要直接测Δx,要测多条亮条纹的间距再计算得到Δx,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5)白光的干涉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其中白色在中央,红色在最外层。
1.(2019·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___;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2)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
(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 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 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 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需要减小条纹间距,由公式Δx=λ可知,需要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l或增大双缝间的距离d,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由题意可知,=λ,则λ=。
(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解得λ=630 nm。
[答案] (1)B (2) (3)630
2.(2019·湖北黄冈市月考)洛埃德(H.Lloyd)在1834年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观察干涉的装置。如图所示,从单缝S发出的光,一部分入射到平面镜后反射到屏上,另一部分直接投射到屏上,在屏上两光束交叠区域里将出现干涉条纹。单缝S通过平面镜成的像是S′。
(1)通过洛埃德镜在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和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一致。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________相当于另一个“缝”;
(2)实验表明,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界面发生反射时,在入射角接近90°时,反射光与入射光相比,相位有π的变化,即半波损失。如果把光屏移动到和平面镜接触,接触点P处是________(填“亮条纹”或“暗条纹”);
(3)实验中已知单缝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h=0.15 mm,单缝到光屏的距离D=1.2 m,观测到第3个亮条纹到第12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22.78 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 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根据图可知,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S经平面镜成的像S′相当于另一个“缝”。
(2)根据题意可知,把光屏移动到和平面镜接触,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将会有半波损失,因此接触点P处是暗条纹。
(3)条纹间距为Δy= m=2.53×10-3 m。
根据λ=Δy
代入数据解得:λ=6.33×10-7 m。
[答案] (1)S经平面镜成的像S′
(2)暗条纹 (3)6.33×10-7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2节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2节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课时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光的干涉,电磁波,相对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4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4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堵点疏通,对点激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振动波动电磁波相对论第2节机械波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振动波动电磁波相对论第2节机械波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波的形成与传播,波的图象,波的干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