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069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农业(第3课时农业生产技术)
展开
这是一份069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农业(第3课时农业生产技术),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覆膜问题,DAD,CDB,ABC,BCD,A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藜麦原产于南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平均海拔3 190米,年均降水量270毫米,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区域之一。松山镇居民改变此前一直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的习惯,在初春土壤解冻之时覆盖地膜(顶凌覆膜),再结合当地降雨、气温等自然条件,一段时间以后,合理确定藜麦播种时间,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37.藜麦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耐高温 B.喜温凉、湿润C.耐旱、耐贫瘠 D.耐寒、怕盐碱38.种植藜麦前,先要在初春进行顶凌覆膜的最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地面温度B.抑制水分蒸发C.减少杂草生长D.增加土壤肥力
1 据图判断“铺膜种植”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粮食产量,主要充分利用了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2 下列叙述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是A.覆膜雨水富集 B. 地膜覆盖抑制土壤水分蒸发C. 改善垄沟土壤墒情(土壤湿度) D. 覆膜内气温上升
在我国西北地区利用一种新型地膜覆盖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如下图),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说明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1)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2)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3)利于抑盐,减轻土壤盐碱化;
(4)还可减少土壤的水蚀。
什么膜?怎么覆?何时覆?何地覆?→什么原理(短波辐射可透过长波辐射不透;不透水蒸发减少)→什么影响(作用:保温、减小温差;保墒、缓解盐渍化、减少水土流失)→结合实际,得出结论
光照(反光、透光率、时长)
土壤肥力(流水风力侵蚀)
增加光效应,提高果品着色度;减少病虫害
保土保肥,防止水土流失
调节地温: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减小温差等。
温度(热量、温差(比热容))
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糖分积累
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8.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9.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①增加经济效益 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减少土壤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10.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①丘陵缓坡地带②平原洼地地区③雨林气候地区④季风气候地区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A.减弱雨水淋溶作用B.减少土壤含水量C.加剧地表水分蒸发D.增加地下水盐分12.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增施化肥B.轮作休耕C.减少灌溉D.换土更新
日光温室的采光面也是主要的散热面,为了保持夜间室内温度,需要及时加盖草苫保温。图中M、N两曲线分别代表某地冬季日光温室内晴天、阴天CO2浓度(单位:百万分之一)日变化。
13、日光温室内CO2浓度昼夜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温 B. 湿度C. 光照D. 气压14、温室内CO2浓度( )A. 晴天时日变化较小 B. 阴天时日变化较大
C. 晴天大于阴天 D. 夜晚大于白天15、M曲线在北京时间16:00时前后变化较大的原因是( ) A. 气温降低B. 加盖草苫 C. 云层增厚 D. 湿度增大
英国某公司在伦敦市区地下30米的防空洞里,采用水培技术种植芹菜、芥菜等蔬菜,建成世界首个地下农场。其每天用LED灯照射18小时,蔬菜可在6~28 天收获。下图示意该地下农场局部景观。
1.该公司在防空洞建地下农场,有利于该农场( )①保持稳定温度 ②节省建场投资 ③快速运出产品 ④加强技术保密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该农场建在伦敦市区,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技术 B.销售市场 C.劳动力 D.气候3.与露天种植相比,地下农场的生产优势是( )A.市场广阔 B.适应性强 C.灵活性强 D.成本较低
集装箱农场是在废弃的集装箱中种植农作物的创新农业形式。农场用营养液代替传统的土壤种植,在封闭的集装箱内设置了LED灯带、恒温器、空调、二氧化碳气阀、除湿器和风扇,用以调节环境,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下图为集装箱农场内部蔬菜营养液管道种植架及外观景观图。
59.与传统农业相比,集装箱农场A.生产周期长 B.产品营养价值低C.产品运输成本高 D.病虫害少60.推广集装箱农场的主要意义是A.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B.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扩大生产地域范围C.降低耗水量,保护水资源D.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青藏高原虽然是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仍可使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13.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14. 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才能结果的原因是(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C.土壤的湿度不够,直接“铺”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长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4.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5.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6.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
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2.“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 A.哈萨克斯坦 B.新加坡 C.比利时 D.巴西
白玉蔗是广西贵港市地方特产,其“色如白玉、皮薄肉脆”。白玉蔗采取独特的传统种植工艺——扎束种植,农民将8棵白玉蔗蔗苗种于一土穴,蔗苗长高到一米左右,就开始从下至上用老甘蔗叶将甘蔗包裹后绑成一捆,再用长木棍连搭成一排(如图所示),每隔20天右就又要束扎包叶一次。
8.用蔗叶包裹对白玉蔗形成“色如白玉”特点的影响是( )A.遮阳 B.保温 C.保湿 D.抗风9.蔗农将白玉蔗多根捆扎、连搭成排,其主要目的是( )A.节省劳动力 B.加固抗倒伏C.利于通风透气 D.利于田间管理10.与一般的黑皮、青皮甘蔗相比,白玉蔗的收获期可长达5个月之久,是因为A.上市时间早 B.种植面积大C.市场竞争激烈 D.保鲜期长
新疆春季大风、降温、沙尘天气较为频繁,这段时间棉花正处于播种和苗期,是棉花生长过程中抗逆性最弱的时期。2020年4月,新疆尉犁县首次大规模在棉田中推广实施“麦棉同播”模式进行春播。待小麦生长至20厘米时使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化除。
7.尉犁县棉田春播采用“麦棉同播”模式主要是为了( )A.抵抗风力,保护棉苗B.增施绿肥,提高土壤肥力C.转移虫害,保护棉苗D.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8.“麦棉同播”体现了( )A.自然条件的变化B.农业技术的创新C.种植结构的优化D.市场需求的变化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图10)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一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1)增大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
(2)起垄栽培利于(旱季)灌溉和(雨季)排水; (3)地温提高快; (4)起垄栽培后土壤通气性强(土质疏松); (5)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红薯块根生长和养分积累; (6)加厚土壤层(增加表土厚度),利于红薯生长。
(2)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一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垄作栽培:1.地面呈波浪形起伏状,地表面积比平作增加25%~30%,增大了接纳太阳辐射量;2.白天垄上温度比平作高2~3℃,夜间垄作散热面积大,土壤温度比平作低,增大了土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3.在雨水集种季节,垄台与垄沟位差,便于排水防涝;4.地势低洼地区,垄作可改善农田生态条件;5.垄作还因地面呈波状起伏,增加了阻力,能降低风速,减少风蚀;6.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种植方法1.间作:在种植一种主要作物时,见缝插针式地种植一些其他作物,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2.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割但未收割之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茬的行间株间。如在棉花尚未收完前种入豌豆,还可利用棉花秆作豌豆的支架。3.轮作: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有利于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利用,防止某单一元素被迅速耗尽,而且种植大豆这些作物还能有助于恢复土壤中个别重要元素的含量。4.连作:在同一片土地上一直连续不断地种植某一种作物,这样的话作物容易遭受病虫害。5.垄作: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和沟,把庄稼种在垄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076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DAA,DAB,DCB,CBC,BBB,CBA,CD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2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产业转移,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DCA,BAD,ABB,CCA,DAB,BC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1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转型路径,影响因素,CAC,DB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