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展开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CO2去除技术抵消人为CO2排放量,或称为CO2净零排放。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CO2,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科学家预测我国CO2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最大值,此后将会逐年下降。8.我国2030年之前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新能源利用率低 B.工业设备落后C.人均碳排放量增加 D.经济快速发展9.我国下列区域中碳汇能力最强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河西走廊 D.山东半岛10.2030年之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是( )A.改善能源结构 B.增加能源利用量C.降低人均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棹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综合测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下图北京冬奥会碳中和途径示意图。
6.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A.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C.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D.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7.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B.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C.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D.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效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连步回落。自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起。“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a、b、c、d代表的国家(或地区)是( )A.a-欧盟b-日本c-美国d-中国B.a-日本b-欧盟c-美国d-中国C.a-日本b-欧盟c中国d-美国D.a-欧盟b-日本c-中国d-美国2.为了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当前的首要措施是( )A.全面实施“绿色”能源战略B.用新能源车全面替代传统的燃油车C.关停大型的钢铁、煤炭企业D.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施产业升级
1、在岩石圈中,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水圈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在生物圈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释放气态碳:消耗大量的矿物燃料,毁林开荒; 固定碳:植树造林3、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改变了碳的天然循环,打破了原有的碳循环平衡过程。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11.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 )A.陕、甘、宁B.川、陕、甘 C.青、川、甘D.川、陕、渝12.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目的是( )A.旅游教育 B.资源开发 C.科学研究 D.生态保护13.从体验角度推测寒假期间最不适宜游览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B.大熊猫国家公园C.三江源国家公园 D.武夷山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1.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A.保滩护岸 B.消除海滩污染C.增加鱼饵 D.防止航道阻塞2.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海水质量下降 ④滩涂养殖条件改善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徒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下图)。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①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②植被减少,候鸟食物来源不足;③农业围垦占用湿地,沿海地区的盐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导致栖息地受到破坏。
(2)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
(2)对当地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条子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保护滨海种质资源库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修复滨海生态湿地;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保护滨海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的生态意识,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维护
亚洲象是世界濒危物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如下左图)。成年亚洲象食量极大,喜食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同季节会在各栖息地间迁移。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为主,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区内亚洲象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人象生存空间重叠”问题逐渐凸显。2020年一群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下右图)引起了全球媒体的热切关注,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1)解释西双版纳亚洲象不同季节在各栖息地间迁移的原因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野生植物的丰富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亚洲象食量大,旱季时植物有限不能满足其需要,象群会迁移到其他栖息地或农田寻找食物。
(2)分析近年来西双版纳亚洲象活动范围向保护区周边扩大的原因。
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亚洲象群规模扩大,觅食和活动的范围扩展;森林的恢复导致亚洲象采食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减少,从而迁移到保护区外寻找食物。
(3)针对“人象生存空间重叠”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引导当地村民种植亚洲象不喜食的作物,减少亚洲象对作物的采食和破坏;加强象群活动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向村民发出警报;建立国家公园,使各子保护区连通,将亚洲象栖息和迁移区域纳入公园范围;加强对亚洲象食物结构和迁移路线的研究,种植亚洲象喜食的植物,提前采取保护措施。
(4)专家认为亚洲象的这次远行”映射着我国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简述其理由。
象群北迁途中的植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为北迁提供了条件;象群沿途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说明人们保护意识提高;各级政府的科学管控有效避免了人象冲突,人象关系和谐。
1.自然保护区: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原因:自然环境受到工业革命和资源开发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强烈要求保护自然环境。3.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生态安全: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基本安全需要,是其他安全的载体和基础。2.就生态安全保护而言,自然保护区的作用:(1)保护自然本底。 (2)贮备物种。
(3)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对本区有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
当前,发达国家每年将数百万吨电子垃圾运往加纳首都附近的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区,该地原本是潟湖衍生的一块湿地,居住着4万余人,他们大多由北部穷困地区迁徙而来,现以处理电子拉圾为生。部分垃圾最后通过焚烧处理,产生大量有毒烟尘。下图为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区的位置示意图。
1.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区接收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的电子垃圾,主要是因该地( )A.海陆交通便利 B.闲置土地较多 C.工业原料紧缺 D.环境标准较低2.7月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当地焚烧垃圾烟尘的扩散方向主要是(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其从事回收经营人员达10万人,废旧电瓶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30%,再生塑料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10%。2007年界首某工业区被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自此,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了一条开发“城市矿产”、实现绿色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7.促使界首成为我国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生产基地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交通 C.政策 D.劳动力8.界首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国内外数十家生产塑料彩条布、尼龙绳、尼龙网企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原料丰富 B.土地价格低C.动力充足 D.协作条件好9.在我国推广建设“城市矿产”基地,可以( )A.实现废物零排放 B.解决实产资源不足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①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②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产业转移、商品贸易)
(1)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2)人为污染物跨境转移输出国:减少了输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接受国:使污染接受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我国针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1)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2)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3)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4)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6)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素质。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的原则和制度。5.“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的( )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C.环境保护的制度 D.环境保护的政策6.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强化环境管理”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 ②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③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下图为我国某地按《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标准建立的清洁生产工业园。结合所学知识。
14.下列有关该生态工业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范围看由第二产业拓展到第一、三产业B.生态工业园效法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应着重发展第一产业C.生态工业园应规划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生态工业园内各个产业间形成了争夺资源、相互竞争的态势15.该工业园的建设受到哪些环境管理手段的制约(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技术手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基本内涵: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由污染者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和费用。(2)主要措施有:①排污收费制度:指的是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污染防治;②限期治理制度:指的是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制度。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079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这是一份079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BDB,CAB,CBD,DBD,CA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76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076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DAA,DAB,DCB,CBC,BBB,CBA,CD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75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份075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人文地理之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DCB,CDA,ADC,资源型城市的发展,A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