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488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488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488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4884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4884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4884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4884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64884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课件ppt
展开中国学界一般认为的“文明”评判标准(标志物)城市文字阶级国家
1.“文明”、“国家”何解?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它在一切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地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且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际常见“文明”评判标准(标志物)城市文字金属工具(青铜器)
口述史料: 口头讲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神话传说、俗谚、回忆录等
实物史料: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等
文献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史书、书籍、报刊等
2.历史学家可以借助哪些史料获得中国原始社会的相关信息?
注意:但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实物史料仍是我们获得古人相关历史信息的最主要、可信的途径。而这些实物的发现有赖于现代考古的发展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1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5000年前)——以磨制石器为主
(一)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
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低下;财产共有,人人平等
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出现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由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群居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思考: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1.含义:用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①从事渔猎和采集;②群居生活;③已经学会使用火。
1.含义: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3.生产生活状态(特征)
①大量使用陶器;②从事原始农业③饲养家畜④生活逐渐稳定(走向定居生活)⑤使用磨制石器
距今约1万年至距今约50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空间:黄河中游特色:彩陶 粟
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空间:黄河下游
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空间:长江下游特色:水稻 养蚕缫丝
4.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代表
(1)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5000年)
时间:距今约5000年空间:黄河中下游特色:黑陶(“蛋壳陶”)
时间:距今约5000年空间:辽河上游特色:玉器、祭坛、神庙
时间:距今约5000年空间:长江下游特色:玉器、祭坛、神庙
(2)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
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典型器物在同一时代、特定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组遗址,如器物形状、纹饰、材质、颜色等的相似性。一般以首次发现地点来命名这种文化形态。
(一)文献记载中的中华文明的肇始
传说中的五帝常见的说法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位于中原地区的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五帝时代后期,各种文明的标志物都已经出现,中原地区的先民们进入文明时代
(二)考古学中的中华文明肇始
陶寺晚期,城墙被扒毁,中期大墓和中型墓被捣毁,宫殿被破坏,观象台被平毁,灰坑中有残杀的人骨与建筑垃圾、手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共存,带有明显的政治报复色彩。例如宫殿区IT5026揭露的陶寺晚期灰沟HG8里不仅出土大量石坯剥片,而且还出土了六层人头骨总计30余个,散乱人骨个体近40~50人。人骨明显被肢解,许多颅骨有钝器劈啄痕,其中人工劈下的面具式面颅有6个之多。——何驽 《从陶寺遗址考古收获看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有专家认为陶寺遗址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龙山文化时代(距今约5000年):中国大地邦国林立——“万邦时代”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多元:分布广泛,多个源头;各具特色
一体:各文化区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并呈统一性趋势
三、早期国家(夏、商、西周)的发展
思考:如何知晓离后世人比较久远的早期国家的历史?
二重证据法:文献史料+实物史料(考古发掘)
对地方的管理方式: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部族(异姓方国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最高权力交接方式:禅让制
时间:约BC2070年-约BC1600
中央机构设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设立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
2.考古发掘中可能存在的“夏”
为什么夏朝的存在与否一直没有得到国际公认?
(二)进入信史时代的商
(1)时间:约BC1600-BC1046
(2)建立者:商部族的首领汤
(3)都城:多次迁都,后期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外 服
“乙卯卜,争,贞沚爯册,王比伐土方,受有佑” ——《甲骨文合集》 6087正
“癸巳卜彀,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戡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灾二邑,邛方亦侵我西鄙田” ——《甲骨文合集》6057
乙卯日占卜,(遇到了)战事,王想任命沚侯为大将,作为商王先锋去征伐土方,会受上天保佑吗?
癸巳日,占卜官问:十天之内有没有灾祸降临?王占卜的结果显示:鬼神要降祸,恐怕祸患就要来临。自占卜后第五天,果真西边发生祸事。沚侯报告说:“土方征伐我邦东部边境,使两个村子受损;邛方也来侵犯我邦西边的农田。
结合所学知识,你能从下面两则材料中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韩非子 . 内储》
BC1046,牧野之战
(1)时间:BC1046-BC771
(2)建立者:周部族的首领周武王姬发
(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疆域空前扩大,如何实行有效的统治?
商朝后期经常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如何避免争端,解决继承权的问题?
如何让贵族们在政治和生活中从内心深处认同现有秩序,避免如周武王这类野心家颠覆现有政权?
强大的商王朝统治者为何如此迅速地溃败?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1)分封制 ①概念:封邦建国,也叫封建制度,即: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③对象:同姓诸侯(鲁晋燕等)主体、先王之后(宋等)、异姓功臣(齐等) ④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⑤作用: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消极:诸侯独立性强,为春秋战国割据埋下 隐患
(1)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大宗与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3)政权和族权相结合
(3)礼乐制概念: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礼记·祭义》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周书·梓材》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四)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四.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大盂鼎 大克鼎
(2)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对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决定青铜器功用的铜与锡的配置比例。——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合探解疑: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夏、商、西周)
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地方权力很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备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文明,商朝的建立,西周的建立,西周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礼乐相辅相成,西周礼乐制,三大制度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石器时代,早期国家,万邦时代,第一章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课堂导入,石器时代的划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龙山文化黑陶文化,社会阶层分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