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10课时 比例尺(练习课)-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6509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10课时 比例尺(练习课)-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6509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设计,共4页。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8页练习十第2,4~9,11,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能熟练地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应用比例尺画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难点 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突破方法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体验,进行巩固提高。
教法与学法
教法 组织练习,质疑解难。
学法 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回顾练习
课件出示:
1.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并填在括号里。
(1)在一幅平面图上,用图上距离2 cm表示实际距离200 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1∶100B. 2∶20000C. 1∶10000
(2)在一幅标有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5 cm。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相距是( )km。
A. 20B. 200C. 200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
指导练习
1. 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4题。
(1)组织学生量出七星瓢虫的长度,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该图的比例尺。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及比例尺,教师巡视指导。
2. 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5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教师指名汇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3. 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6题。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自己准备的中国地图上,选取两个城市。
(2)组织学生量出两个城市在图上的直线距离。
(3)根据比例尺,算出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
(4)小组内交流、汇报。
4. 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7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讨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5. 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8题。
(1)先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提高练习
1. 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9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①根据比例尺,算出篮球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②画出平面图,并标出小明、小丽、小红在图上的位置。
③相互展示。
2. 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确定解题步骤。
(3)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得出结论:这里用图上距离1 cm表示实际距离200 m比较合适。
(4)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图,集体评价。
3. 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2题。
(1)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中国地图,在图上找出比例尺。
(2)组织学生量出地图上漠河县和三沙市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求出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3)组织学生分别在地图上找出武汉、三亚、西安、拉萨、北京、成都、昆明,组内同学根据题意讨论小东爷爷家所在城市。
(4)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小东去爷爷家要坐多长时间的动车?
进一步提问:已知动车的速度,要求时间还应该知道什么?
(路程,即从北京到爷爷家的距离)
提问:如何知道从北京到爷爷家的距离?
(先在地图上量出从北京到爷爷家所在城市的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出从北京到爷爷家所在城市的实际距离)
组织学生动手用直尺测量,并求出小东从北京去爷爷家所需要的时间。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比例尺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熟练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变换,我通过形式多样的习题指导和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体会到了比例尺这一数学知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我先用三个简单的概念计算题回顾引入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充分热身。紧接着,我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动手探究、小组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多次应用比例尺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将某些实际问题转换成所学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2题的最后一问,不仅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训练,全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探究新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课堂基础过关训练,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解比例第3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探究新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课堂基础过关训练,课后巩固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