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自学反馈,概括总结,独立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难点:巩固统一的措施与作用
三、自主预习
1、秦灭六国的背景、过程、意义分别是什么?
2、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及各自作用是什么?
四、自学反馈
(一)秦灭六国
1、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秦王______,于公元前_______年,建立_______,定都 咸阳 。
2、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总揽全国_____________,下设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创立了大一统的_______________。
2、文化: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经济:统一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______作为标志货币;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_____。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__________;下令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______________,西起__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____。
五、概括总结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一)原因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为灭六国做了充分准备
1、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灭六国 (二)过程
2、统一:时间________ 人物______ __ 都城________
(三)秦统一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政治:________________ (1)最高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 (2)中央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方:_________→影响:_________
(二)文化: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经济
2、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通: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1、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军事
2、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
六、独立训练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2. 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_________。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3. 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4.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_________。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资治通鉴》的记载
C.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 电视剧《大秦帝国》
5.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
在下面年代尺的_________。
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_________。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唐太宗
7.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 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_________。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8. 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
A.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五铢钱 C. 开元通宝 D. 纸币铜版拓片
9. 观察右侧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_________。
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10.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_________。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李白。此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
A.秦始皇 B.齐桓公 C.周武王 D.汉武帝
12.秦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是_________。
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④⑤ D. ③④⑤
13. 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_________。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4.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群雄并起、激烈争霸的时期。其中,率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_________。
A. 齐桓公 B. 秦穆公 C. 晋文公 D. 宋襄公
15. 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_________。
A. 商汤灭夏 B. 秦的统一 C. 春秋争霸 D. 战国七雄
16.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 现实是_________。
A. 社会上有学问人很多B.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C. 战乱较少,社会安定D. 夏桀行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1)材料一中“始皇”是谁?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所学,将材料一思维导图中的A、B、C、D空格处补充完整。
A:______ ;B:______ ; C:______ ;D:______ ;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国变法在经济、军事上的措施(各一例)。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材料三: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秦朝中央政府中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三公”官职名称。哪项措施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感知,合作学习,当堂训练,总结归纳,课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学案,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自学反馈,概括总结,独立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