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学作业课件ppt
展开刘勰《文心雕龙》中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夸张,可在历史上还真有这样一位能言善辩的外交官,据理力争,保住了一个国家。这个人就是唐雎。今天我们就穿越到公元前的战国时代,领略这位雄辩家的风采。
学习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素养)
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识记文学常识。(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探究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对比和衬托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难点)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又编有《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今多亡佚,唯存《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战国策》,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它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记事上,《战国策》摆脱史料束缚,添加了虚构成分。在艺术特色上,《战国策》叙事生动形象,人物刻画鲜明,说理论辩言辞犀利,善用比喻、夸张。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战国时期,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战国最后十年,秦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保全了安陵国土。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使其吞并安陵国的企图落空,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诵读技巧:朗读这一段,秦王的话既要读得响亮,又要慢条斯理,语气词“其”字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安陵君的话要读出无可奈何但又十分冷静、坚决的语气。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诵读技巧:朗读本段要重点注意语气。秦王问“何也?”,是兴师问罪,要读出盛气凌人的气势;然后以高傲的口吻读“且秦……故不错意也”;再用盛气凌人的语气读“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予以否定的句子,要读得坚定干脆。朗读“安陵君……哉?”时,语气要坚定但不要过于生硬。“五百里”与“五十里”、“千里”与“五百里”要重读,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诵读技巧:朗读时,“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一句,重读“乎”,声音要高,读出威吓之意。“臣未尝闻也”,应读出唐雎的沉着镇定。“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要读出铿锵的气势,表现出秦王的霸气。“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要读出轻蔑的语气。“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要读出气势,越读越快,越读越重。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诵读技巧:朗读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一句语气要平和。秦王说的话要用谦卑的语气读。“何至于此”一句重读“何”,可拖长语调,语速放慢。“徒以/有先生也”要读准节奏,“徒”重读,“先生也”语速要慢,读出秦王的感慨语气、敬畏心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安陵君说:“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代词,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横尸在地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译文: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hé lǘ)]想杀僚自立,假意宴请,让专诸借献鱼之机刺杀了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等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发生灾变的征兆。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韩国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
译文:(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在僚被杀后,逃到卫国,吴王阖闾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同“苍”。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译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译文: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发怒,就会横尸在地两人,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而,连词,表修饰。谢,道歉。
译文: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为什么说唐睢不辱使命?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战胜秦王,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捍卫了国家领土,出色地完成了安陵君交给他的使命。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第二部分(2、3):主体部分。写唐雎在秦庭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经过。 第三部分(4):故事的结局。写秦王“色挠”屈服,长跪道歉;唐雎不辱使命,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之,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3.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而说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于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而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 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明决心:唐雎要效法这三位有胆识的人,不惜牺牲 性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表现他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内心活动。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正确吗?
不正确,具有迷信观念。 亦或答正确,说出个人困苦的遭遇。
1.第四段对秦王有怎样的描写?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神态:“秦王色挠” 动作:“长跪而谢之曰” 语言:略
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1.唐雎和秦王的斗争经过了三个回合。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挺剑而起
2.面对秦王的易地要求,比较唐雎的回答和安陵君的回答有何异同。
都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
一个在秦国,一个在安陵国。
一个面对的是秦王,一个面对的是使臣。
唐雎的语气比安陵君更坚定有力。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3. 请结合文章语言简要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逆寡人 轻寡人 秦灭韩亡魏
布衣之怒……以头抢地尔
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排比】用语气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布衣之士行刺的故事来表现“士之怒”,打击秦王自大骄横的气焰。“与臣而将四矣”,暗示唐雎将要效仿这些有胆识的勇士刺杀秦王,表现出他不畏强暴、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
连用五个四字短句,对秦王发起反击,点明了二人面对面、近在咫尺的状况,营造紧张的气氛;接着以行证言,“挺剑而起”,展现其英勇无畏的精神。
秦王用“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臣未尝闻也”沉着应对,表现了他的冷静、胆识过人。
【对比】“色挠”“长跪”“谢之”与上文秦王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他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性格特点。
秦王以“徒以有先生也”恭维唐雎,是慑于唐雎不畏强暴、胆识过人的强大气场。秦王懦弱无耻、外强中干之态与唐雎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英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沉着干练、机智勇敢
骄横狡诈、道貌岸然、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4.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要求。
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受到打击。
唐雎的“布衣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具戏剧性。
①他具有非凡的外交才能,能沉着应对。②他具有不畏强权、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
5.说说唐雎让秦王屈服的原因。
6.本文的语言描写非常精彩。说说唐雎语言的特点。
①言之有“节”:以“守地”表明并非故意违背秦王意愿,而是要忠于先王遗业,捍卫国土完整,宁“守”不“易”,不为利诱,坚守国土,坚持原则,维护“道义”,充满气节。
③言之有“力”:唐雎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真实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
②言之有“据”:唐睢以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三个史实警告秦王吸取历史教训,同时“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暗示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震慑秦王,有根有据。
无论何时何地,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都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古有唐雎面对暴秦,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利益;今有边防战士陈祥榕面对外军来犯,毫不退缩英勇战斗,突入重围营救战友,牺牲时甚至不满十九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应永怀爱国之心,将浓厚的爱国之情化为学习的动力,树立与增强危机防范意识,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7.学完本课,请说说你的感悟与启示。
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经过,揭露了秦王奸诈骄横而又色厉内荏的真实面目,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 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从古到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示例一】 晏子,出使楚国,用智慧让楚王自取其辱,保全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示例二】 蔺相如,出使秦国,与秦王据理力争,终使完璧归赵。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有何异同?
都运用了巧妙的说话艺术。
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和浩然正气。
晏子靠他的聪明机智、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超强的应变能力。
外交老兵刘贵今:赤子丹心,为国尽责
刘贵今,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他是个专一的人,把近40年的光阴全部投入了一项事业——对非外交。 他前后在非洲常驻17年,为海外中国公民撑起一把把“伞”,为中非友好架起一座座“桥”;为中非合作论坛顺利举办,他三天三夜没合眼;在本该退休、乐享余生的年纪,他又一次披挂上阵,出任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在他看来,外交既是一份艰巨而光荣的工作,也是一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舞台。从事外交工作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严明的纪律和一颗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的知识够用了,要永远觉得自己还缺少点什么,应该再多学习点什么,以更好地代表国家、代表人民完成使命。”这是刘贵今对年轻外交官的殷切嘱托。
斗争经过(发展、高潮)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胆识兼备
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错”同“措”,放置、安置。
“仓”同“苍”,青色。
古义:是两个词,意思是虽然如此。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 “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
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仅,只是。 今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花或叶子)脱落。
古义:只,仅仅。 今义:徒弟,学生。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怒:秦王怫然怒 怀怒未发夫: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徒: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而:拔剑而起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动词,派、派遣)(动词,出使)(动词,生气、发怒)(名词,愤怒)(名词,成年男子的统称)(句首发语词,无实意)(动词,裸露)(副词,只、仅仅)(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以:以头抢地尔 以君为长者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于: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愿终守之 聂政之刺韩傀也
(介词,用)(介词,把)(介词,凭借)(介词,因为)(介词,从)(介词,让)(介词,到)(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安陵国土)(主谓之间,取独)
然: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指示代词,这样)(……的样子)
请广于君轻寡人与天下缟素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且秦灭韩亡魏
(形作动,增广、扩充)(形作动,轻视、看不起)(名作动,指穿白色丧服)(使动用法,使……倒下)(使动用法,使……流)(使动用法,使……灭亡)
非若是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受地于先王挺剑而起请广于君受地于先王
(判断句,“……也”表判断)(判断句,“……也”表判断)(省略句,省略主语“吾”)(省略句,省略主语“唐雎“)(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请于君广”)(倒装句,状语后置,即“于先王受地”)
初中人教部编版10* 唐雎不辱使命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0* 唐雎不辱使命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介绍,题目解析,《战国策》,文学常识,学习目标,朗读感悟,通假释义,文言积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安陵君,解决以下字音,免冠徒跣,以头抢地,注意下列句子的释义,机智勇敢,爱国忠君,色厉内荏,骄横狡诈,人物性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识介绍,《战国策》,故事背景,读准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