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子美之美,感《登高》之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三吏三别”、《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755年,安禄山发动各族骑兵、步兵共15万人,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今北京)起兵造反,谋取政权。此次战役以安禄山、史思明二人为主,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就像一阵来自北方的飓风,席卷大半个中国,一时之间,大唐王朝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身如不系之舟,心如不老之松。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面临水叫岸或滩两面临水叫湾三面临水叫渚四面临水大的叫岛,小的叫礁
诗联赏析的八个角度:联意阐释、视角分析、画面欣赏、字词品味、意象解读、意境探究、手法理解、情感体味
联意阐释:着重刻画作者登高之所见所闻,笔触细腻丰满。
视角分析:先从高处远处写起,写天地辽阔,秋风迅疾,猿啸阵阵。再写到低处近处,写小洲清晰,白沙一片鸥鸟盘旋。
画面欣赏:六个特写镜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秋江山水图,动静相应,声色并茂。
字词品味:“清”是因沙洲小渚孤零冷落;“白”是因水落石出,沙岸尽显;“急”是因台高故更觉风大;“回”是因风大则鸥鸟低旋。
意境探究:通过盘旋的飞鸟、哀啸的猿猴、清冷的小渚等意象营造出肃杀凄凉的意境。
手法理解:全联字字精当,不仅上下两句对还能够句中自对。
情感体味:写景即是在抒情,通过哀景来衬托心中凄凉之情。这一联在一开始便已经给全诗奠定了悲的基调。
突出秋风的凛冽,秋气逼人,天气寒冷,衬托内心的凄凉。
天高地阔,衬托诗人的渺小孤单。
“哀”字的代入感很强,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清”和“白”二字,冷色调,少了一份生气,给人一种凄凉 之感,既写出了环境的冷清,也写出了触景生情的状态。
鸟儿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的处境与低徊盘旋的鸟相似。以鸟比喻自己的孤独无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无边落木”写出了广阔的空间感,衬托个人的渺小;“不尽长江”写出了长江的无穷无尽,突显时间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
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营造了苍凉、雄浑而壮阔的意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蕴丰富,你能发现诗人表达出了哪些“悲愁”吗?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这十四个字里面蕴含八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你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苦恨”?
“艰难”既形容诗人自己,也是形容国家和百姓。“苦恨”是说极其遗憾。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杜甫《可惜》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
主旨 作者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灰恢魁隈回徊槐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莓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沉郁主要指的是情感上,顿挫则包括语言、音调、章法等方面。
情感上,颈联内涵丰富,蕴含八悲,尾联愁绪郁结于心无法疏解,情感深厚浓郁。音调上,讲究平仄押韵,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意境上,全诗意境苍凉广阔,尤其是落木之无尽、长江之滚滚,给人一种深远磅礴之感。内容上,将自己的痛苦放置于宏大的背景之下,有起伏跌宕之感。
联读《登岳阳楼》、《旅夜抒怀》 ——杜甫晚年的悲歌
旅夜书怀(765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境界雄浑阔大,“垂”“涌”两个字化静为动,星星和
颈联立意极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尾联写水天空阔,沙鸥飘零,而人似沙鸥,转徙江湖。以沙鸥自况,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这首诗情感浓郁悲愤,诗境阔狭顿异,充分显示出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
登岳阳楼(767年)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坼”字用得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浮”字也有动态感,仿佛整个苍穹是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这一联选取宏观意象,境界广阔、气魄宏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注杜诗,内容解析,醉里眉攒万国愁,知人论世,结构与艺术,升华讨论,朗读指导沉郁顿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介绍,作品介绍,背景介绍,整体感知,凄凉秋景图,萧瑟凄凉,雄浑悲壮,愁苦沉痛,遗憾无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俯察不尽的江水,悲秋做客,多病登台,苦恨霜鬓,新停酒杯,仰观无边的落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