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图文ppt课件
展开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的交流
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交流物种较少;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农史学家石声汉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引言部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
情境探究一:美洲物种在欧洲传播的特点
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归来,把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西班牙国王以后,玉米声誉鹊起,从而也推动了玉米的传播。
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死板的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歉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阿瑟杨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
番茄原产在南美洲,但是,当地人却一直怀疑它有毒,既不敢碰它,也不敢吃,还给它起了个吓人的名字——“狼桃”。16世纪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来一株,献给他的情人女皇伊丽沙白。从此它便博得了“爱情的苹果”的美名,落土欧洲,世代相传,但仍然没人敢吃它一口。直到18世纪,法国的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心对它尝试一下。据记载,他在吃番茄前就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这位画家不仅没死,也没有任何不适。后来分析鉴定,发现番茄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
拒绝——接受;庭院种植——全面推广;品种不断得到优化;对促进欧洲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情境探究二: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积极:①.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②.增加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③.促进土地的开发,增加耕地面积,④.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⑤.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开发(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消极:①.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②生态失衡(一些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下泛滥成灾)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牛、驴、骡、马、猪、羊、鸡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牛、驴、骡主要用作役畜,猪、羊、鸡则主要用于食用,这些欧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禽业、农业的发展。
改善饮食种类,影响日常生活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构成
情境探究三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就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双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链接高考(2020山东等级考19)(15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8分)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土豆耐寒,落地就生根,入土必出芽,饱腹感更明显。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发布劝农文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马铃薯”。在清朝,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增产四分之一,水稻亩产超过千斤是近几十年才实现的事,而甘薯亩产千斤在清代时就能轻松做到。
物种交流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
嘉庆《汉中府志》说:“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
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和结构,饮食走向多元化。
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都用于出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作用。
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
全球贸易,大约出现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不均衡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它导致食糖、烟草、香料和资金在各个地区之间流动。 没有全球贸易, 就没有资本主义; 没有资本主义, 就没有工业革命
物种交流可以推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穿越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以此为契机,各种各样的植物开始跟随各路探险家、迁徙者的足迹传入欧洲大陆,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来说,其中的不少植物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比如马铃薯、玉米、可可豆、辣椒、橡胶树、烟草等。这些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正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能生活得这么滋润。
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增加引起了一系列变化,水土流失和草原沙漠化现象凸显。
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食草的马牛羊来到美洲,繁殖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物种交流因过度开垦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物种交流在哪些方面影响世界?积极: 政治:缓解饥荒,社会稳定;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经济:粮食产量,农业发展,人口增长;世界联系与世界市场 文化:文化的发展及交融; 社会生活:食物结构;生态环境等 文明:文明交流及交融,人类命运共同体。消极:生态问题;人口问题等
补充:物种交流丰富人类生活的同时,但也出现了生物入侵现象,我们应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1、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 ,能够使生态系统增加相应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使生态系统复杂化,其稳定性也因之变强. 2、保护濒危物种。比如,把快灭绝的物种转移到其他更适合生存得地方,使得繁衍比较快。 3、一些经济作物,动物等,像我国明朝时期引入的玉米,洋薯等,不仅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还间接促进经济发展,因为事物作物充足后,农民都种棉花等经济作物. 4、通过引入新物种来解决本土的生态问题.如澳大利亚因引入羊后而造成粪土无法及时清理,于是就引入屎壳郎这种昆虫.5、建立外来植物风险评估机制,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及时灭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近日,武汉等地围剿正值开花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11月15日,记者从多方获悉,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省黄河以南地区几乎都有出现,新乡也首次发现它的踪迹,说明该物种已经开始向黄河以北蔓延。为此,专家呼吁,相关部门需提高警惕,及时组织民众进行铲除。
马铃薯与世界历史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材料一: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材料二: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3)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1)15世纪末,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将马铃薯引种到中国;三峡地区环境恶劣(或地理、气候条件恶劣或地处深山苦寒)无法种植稻麦、玉米;农民以之代饭(任二,2分)。(2)经济领域:推动了农业发展,支撑人口增长。社会生活领域:改变人类的饮食结构;丰富饮食文化。国际关系领域:加速全球化进程;扩大了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或文化影响力)。(任三,6分)
(3)水平1:能结合史料,基于唯物史观对麦克尼尔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8—10分)思路一:认同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观点,从环境和物质(农业发展)关系的视角进行评价。能指出马铃薯培植和推广受到地理环境和物质生活需要的影响;马铃薯推广是促成现代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马铃薯推广与各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世界由分散趋向一体的进程是一致的;马铃薯推广折射出以西方(美国)主导的世界市场和现代工业文明形成等。(8—10分)思路二:不认可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观点,,能结合史料,基于唯物史观对麦克尼尔观点进行批驳。能指出现代世界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指出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作为表征的马铃薯,而是造就马铃薯活跃的各种现代因素,如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或指出麦克尼尔作为美国的环境史学家,从西方或美国视角,片面地扩大了马铃薯的作用,并结合材料加以反驳。(8—10分)思路三:不完全认可,综合思路一和二。(8—10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课,时空观念,目录CONTENTS,美洲物种的外传,④特点,外来物种入侵,亚洲鲤鱼50公斤左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禽类的推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一美洲物种的外传,外传概况,学思之窗p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