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及答案(九科)
2022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理科)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理科)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doc、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无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试卷(理科)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 下列关于焓与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焓与内能无关
B.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
C. 孤立体系(与环境没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自发过程向着熵增方向进行
D. 焓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熵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无关
2.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若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l)的ΔH为-57.3kJ•mol-1,则CH3COOH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l)的ΔH也为-57.3kJ•mol-1
B. CO(g)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的ΔH=-(2×283.0)kJ•mol-1
C. N2(g)燃烧热是指在101kPa,1molN2(g)完全生成NO2(g)时所放出的热量
D. 同温同压下,4Al(s)+3O2(g)=2Al2O3(s)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3.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B.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C. 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D. H2O2的分解反应
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B.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反应物不止一种时,不同反应物的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一定相同
D. 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恒温时充入He,体系压强增大,从而加速反应
5.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2X(g)2Y(g)+Z(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的同时消耗2n mol Y
②Y的浓度不再改变
③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④2v(Y)正=v(Z)逆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⑥容器内密度不再改变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6. 在容积为1L恒容容器内进行反应4A(g)+3B(s)2C(g)+D(g),经2min后,A的浓度减少了0.8mol•L-1。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 在这2min内,用单位时间内B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3mol•min-1
B. 2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A表示为0.2mol•L-1•min-1
C. 在这2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3mol•L-1•min-1
D. 在这2min内,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7. 800℃时,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1。800℃时,测得某一时刻密闭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CO | H2O | CO2 | H2 |
物质的量(mol) | 0.02 | 0.03 | 0.025 | 0.025 |
A. 此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 因为没有容器体积,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C. 若维持温度不变,一段时间后,H2O的体积分数增加
D. 若维持温度不变,一段时间后,正反应速率减小
8. 反应A(g)+3B(g)2C(g) △H>0达平衡后,若降低温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9. 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研究目的 | 温度对反应影响 | 只改变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1>P2 | 恒容时加入H2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 恒温时加入催化剂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
图示 |
|
|
|
A. A B. B C. C D. D
10. 化学反应过程可视为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kJ•mol-1。已知Cl2(g)+H2(g)=2HCl(g) △H=-183kJ•mol-1,则Cl—Cl键的键能为
A. 243kJ•mol-1 B. 351kJ•mol-1 C. 268kJ•mol-1 D. 862kJ•mol-1
11. 在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NH3、CO的混合气)需经过铜氨溶液除去其中的CO,其反应为:[Cu(NH3)2]++CO+NH3[Cu(NH3)3CO]+ △H<0,则铜氨溶液吸收CO适宜的生产条件是
A. 低温和高压 B. 低温和低压 C. 高温和高压 D. 高温和低压
12. 表中是几种弱酸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 H2CO3 | H2S |
Ka=1.75×10-5 | Ka1=4.5×10-7 Ka2=4.7×10-11 | Ka1=1.1×10-7 Ka2=1.3×10-13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CH3COOH的Ka增大
B.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 反应HS-+CO=S2-+HCO不能发生
D. 向醋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发生反应为CH3COOH+Na2CO3=CH3COONa+NaHCO3
13. 已知:
3N2(g)+2O2(g)+4H2(g)=2N2H4(g)+2NO2(g) △H1
N2H4(g)=N2H4(l) △H2
2NO2(g)=N2O4(g) △H3<0
2N2H4(l)+N2O4(g)=4H2O(l)+3N2(g) △H4
O2(g)+2H2(g)=2H2O(l) △H5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同质量的N2H4(g)和N2H4(l),前者具有的能量高
B. 相同质量的NO2(g)和N2O4(g),破坏两种物质中所有的化学键,后者所需的能量多
C. 2△H5=△H1+2△H2+△H3+△H4
D. 2N2H4(l)+2NO2(g)=4H2O(l)+3N2(g) △H则△H>△H4
14. 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两个反应并达到平衡:
①2X(g)+Y(g)Z(s)+2Q(g) △H1<0
②M(g)+N(g)R(g)+Q(g) △H2>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入适量X,则M的浓度增大 B. 加入适量Z,①平衡逆向移动
C. 通入适量Ne,①平衡正向移动 D. 降温时,则Q的浓度一定减小
15. 在以下各种情形下,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水溶液中NaHSO4电离:NaHSO4=Na++H++SO
B. H2CO3的电离:H2CO32H++CO
C. Al(OH)3的碱式电离:Al(OH)3=Al3++3OH-
D. 亚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NaHSO3Na++HSO
16. 已知:M(g)+2N(g)⇌3P(g) Δ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M和3molN发生反应,t1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II,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 t2时改变条件:向容器中加入P
C. 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φ:φ(II)<φ(I)
D. 平衡常数K:K(II)<K(I)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共计52分)
17. 某实验小组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
(2)实验中NaOH溶液相对盐酸溶液是过量的,可能的原因是:___。
(3)近似认为0.55mol•L-1NaOH溶液与0.50mol•L-1盐酸溶液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与水的相同为c=4.18J•g-1•℃-1,并忽略量热计的比热容。
编号 | 起始温度t始/℃ | 终止温度t末/℃ | 温度差(t末-t始)/℃ | |
HCl溶液 | NaOH溶液 | |||
1 | 25.2 | 25.0 | 28.5 |
|
2 | 24.9 | 25.1 | 28.4 |
|
3 | 25.0 | 24.9 | 26.1 |
|
则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___(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4)为了提高测定反应热的准确度,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
A. 用KOH溶液代替NaOH溶液
B. 为了使反应充分发生,向酸溶液中分次加入碱溶液
C. 溶液混合后,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准确读取体系的最高温度
D. 提高实验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
18. 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C(g)2A(g)+B(g)△H。
(1)若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
实验序号 | 时间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n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730℃ | 1.0 | 0.90 | 080 | 0.75 | 0.70 | 0.65 | 0.65 |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实验1中反应在20至30min内,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B)=___。
②800℃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
③与实验1相比较,实验2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
④若测得实验1到达平衡时___(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100kJ,试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不必注明温度与压强):___。
(2)在另一容器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10~15min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b.10~15min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c.20min时可能是加入了一定量的C
d.10~15min时的K(化学平衡常数)与25~30min时的K相同
19. 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限度、反应历程等方面。
(1)请从下面两个设计的反应中选择一个回收利用CO2:
①CO2(g)+3H2(g)CH3OH(g)+H2O(g) ΔH=-48.971kJ•mol-1
②CO2(g)+2H2O(g)CH3OH(l)+O2(g) ΔH=+676.48kJ•mol-1
假设焓变与熵变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你认为反应___(填序号)更合适,理由是:___。
(2)大多数的化学反应往往是经过多个反应步骤才能实现。CH4分解形成碳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写出第二步的方程式___,若要提升总反应的速率,关键是提升第___步的速率。
(3)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限度的依据,其形式有多种,其中一种重要的平衡常数是压强平衡常数Kp,其计算方法是:将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成分压,分压=总压×体积分数。将足量的某碳酸氢盐(MHCO3)固体置于真空恒容容器中达到平衡:2MHCO3(s)M2CO3(s)+H2O(g)+CO2(g)。
①写出此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式达Kp=___。
②若在105℃平衡时体系的总压为46kPa。保持温度不变,开始时在体系中先通入一定量的CO2(g),再加入足量MHCO3(s),欲使平衡时体系中水蒸气的分压等于10kPa,CO2(g)的初始压强为___kPa。
20.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①NaCl固体②乙醇③氨气④铜⑤BaSO4固体⑥乙酸⑦氢氧化铜固体⑧盐酸⑨CH3COONH4固体。
完成关于这些物质的相关问题: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___(填序号,下同),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是___,属于强电解质是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
(2)若维持25℃温度不变,向冰醋酸中加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___。
A. c(H+) B.
C. c(CH3COOH)+c(CH3COO-) D. n(H+)
(3)现有25℃时2.0mol·L-1的醋酸溶液(已知25℃时Ka(CH3COOH)=1.8×10-5,=1.414)。
①CH3COOH的电离α≈___(α=×100%)。
②再将其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2倍,c(H+)≈___。(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科人教版)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理科人教版)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科人教版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科人教版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